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各区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依托本地创新、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形成了综合经济实力驱动型、产业集群驱动型、数字政策环境驱动型、融合应用驱动型、创新要素驱动型、市场需求拉动型等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60.0%浙江省数字经济市场需求广阔,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0.0%,位列全国第三,软高的数字经济消费需求为拉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我国各区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依托本地创新、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综合经济实力驱动型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经济基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根基,从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整体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省份、城市主要是国内经济发展程度领先、综合实力较好的地区,表明这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如2019年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五个省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五位,其人均GDP分别为9.4万元、16.4万元、15.7万元、12.3万元、10.8万元,均位居全国前六位,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其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同时,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处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我国发达城市群、经济圈中,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影响。
产业集群驱动型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地域聚集了某一行业的企业以及与企业具有关联关系的合作企业,如生产性服务供应商、上下游产业厂商等,产业集群效应越显著,表明该地区产业链相对更为完善、产业间协作关系更为紧密,对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给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通信产业包含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行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为数字经济提供丰富的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撑。依托信息通信产业的集群发展优势,上游形成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下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在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广东省ICT产业全国领先,已基本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引导、以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较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条,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深圳已成为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地,具有全球最完备、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庞大,占全国电子信息领域规模的六分之一,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中,深圳有22家入围。
江蘇省ICT产业快速发展,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江苏数字产业化持续壮大。
湖北省ICT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点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湖北“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聚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同时,湖北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依托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中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福建省数字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马尾物联网基地、武夷智谷软件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陕西省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数字经济示范载体,在全省创建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区、示范园(基地)和示范项目(平台),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市已认定数字经济示范区12个、数字经济示范园34个、数字经济示范平台90个。
河南省以18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壮大数据产业集群,造就出一批优秀的数据标注企业,如千机数据、睿金科技,数据标注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充分带动了城乡就业,出现了特色的“数据标注村”,如平顶山郏县。
数字政策环境驱动型
作为发展中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赖于国家、地区数字经济政策的大力扶持。国际、国内及各地方都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各地区在大数据、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创新等领域的政策不断完善,丰富的政策领域、多元的政策客体、多样的政策手段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布局数字经济政策的省份之一。早在200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机构资格认定和年审管理办法(暂行)》,旨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2018年至今,广东省数字经济政策更多侧重于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及数字化治理,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政策规定。
浙江省已构建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早在2003年浙江省政府就发布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旨在全面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随后,浙江省数字经济政策紧密围绕产业数字化,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方面,陆续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实施方案》等政策,2017年开始注重第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如《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浙江省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
福建省已储备20年“数字福建”建设经验。早在200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数字福建”这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后,福建省又相继出台促进大数据、5G等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2019年,福建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全面发展。 贵州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能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以大数据产业为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2020年发布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方案《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指南》,形成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贵州模式”。
融合应用驱动型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农业现代化生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创新、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成为决胜数字经济的关鍵环节。各地区依托自身产业及经济优势,纷纷在各领域开展探索。
深圳市不仅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等电子信息制造及互联网巨头,还吸引了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入驻,深圳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较快,金融云服务平台、物联网等新业态相继涌现,电子钱包、智能分拣设备等新产品迅速推广,大幅拓宽了行业外延。
上海市全面推进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变,通过行政改革、流程再造、开发信息传输模块,统一政策标准、办事指南和受理时间,大部分社区政务事项通过“直接受理”方式做到了“全市通办”。上海市政府数字化全国领先,全程网办能力达到84%,人民政府网站访问热度全国最高,日均访问量达到16.8万。
北京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强劲,培育了众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此外,北京企业数字化程度较高,2019年北京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比重达到22.2%,每万元GDP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和销售额超过1万元,均居全国第一。
重庆市依托汽車产业基础加强车联网全产业链建设,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道路测试场景,已经形成了以两江新区为重点区域之一的智慧道路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创新要素驱动型
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研发创新与人才投入等关键生产要素,丰富的研发资源与人力资本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支持。
北京市是全国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北京市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人才政策,推动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研人员长期盼望的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实现制度性突破。2019年,北京R&D研发投入强度达6.31,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市也具有丰富的创新要素资源,2019年R&D研发投入强度达4.0。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为牵引,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注重长三角科创资源整合利用,全面激活创新要素资源。
市场需求拉动型
消费、投资、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数字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国内数字经济消费市场的持续活跃、数字经济投资的较高热度,数字贸易的快速壮大,对挖掘数字经济需求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77.2%,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依托上海自贸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充足的数字经济消费和数字贸易需求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为畅通经济发展的内外循环体系提供关键助力。
浙江省数字经济市场需求广阔,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0.0%,位列全国第三,较高的数字经济消费需求为拉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浙江是引领数字经济消费的排头兵,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浙江的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19年已累计建成电商专业村1720个,2020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4982亿元。
60.0%浙江省数字经济市场需求广阔,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0.0%,位列全国第三,软高的数字经济消费需求为拉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我国各区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依托本地创新、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综合经济实力驱动型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经济基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根基,从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整体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省份、城市主要是国内经济发展程度领先、综合实力较好的地区,表明这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如2019年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五个省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五位,其人均GDP分别为9.4万元、16.4万元、15.7万元、12.3万元、10.8万元,均位居全国前六位,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其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同时,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处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我国发达城市群、经济圈中,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影响。
产业集群驱动型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地域聚集了某一行业的企业以及与企业具有关联关系的合作企业,如生产性服务供应商、上下游产业厂商等,产业集群效应越显著,表明该地区产业链相对更为完善、产业间协作关系更为紧密,对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给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通信产业包含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行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为数字经济提供丰富的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撑。依托信息通信产业的集群发展优势,上游形成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下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在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广东省ICT产业全国领先,已基本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引导、以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较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条,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深圳已成为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地,具有全球最完备、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庞大,占全国电子信息领域规模的六分之一,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中,深圳有22家入围。
江蘇省ICT产业快速发展,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江苏数字产业化持续壮大。
湖北省ICT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点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湖北“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聚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同时,湖北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依托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中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福建省数字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马尾物联网基地、武夷智谷软件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陕西省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数字经济示范载体,在全省创建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区、示范园(基地)和示范项目(平台),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市已认定数字经济示范区12个、数字经济示范园34个、数字经济示范平台90个。
河南省以18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壮大数据产业集群,造就出一批优秀的数据标注企业,如千机数据、睿金科技,数据标注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充分带动了城乡就业,出现了特色的“数据标注村”,如平顶山郏县。
数字政策环境驱动型
作为发展中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赖于国家、地区数字经济政策的大力扶持。国际、国内及各地方都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各地区在大数据、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创新等领域的政策不断完善,丰富的政策领域、多元的政策客体、多样的政策手段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布局数字经济政策的省份之一。早在200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机构资格认定和年审管理办法(暂行)》,旨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2018年至今,广东省数字经济政策更多侧重于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及数字化治理,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政策规定。
浙江省已构建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早在2003年浙江省政府就发布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旨在全面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随后,浙江省数字经济政策紧密围绕产业数字化,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方面,陆续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实施方案》等政策,2017年开始注重第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如《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浙江省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
福建省已储备20年“数字福建”建设经验。早在200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数字福建”这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后,福建省又相继出台促进大数据、5G等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2019年,福建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全面发展。 贵州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能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以大数据产业为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2020年发布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方案《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指南》,形成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贵州模式”。
融合应用驱动型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农业现代化生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创新、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成为决胜数字经济的关鍵环节。各地区依托自身产业及经济优势,纷纷在各领域开展探索。
深圳市不仅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等电子信息制造及互联网巨头,还吸引了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入驻,深圳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较快,金融云服务平台、物联网等新业态相继涌现,电子钱包、智能分拣设备等新产品迅速推广,大幅拓宽了行业外延。
上海市全面推进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变,通过行政改革、流程再造、开发信息传输模块,统一政策标准、办事指南和受理时间,大部分社区政务事项通过“直接受理”方式做到了“全市通办”。上海市政府数字化全国领先,全程网办能力达到84%,人民政府网站访问热度全国最高,日均访问量达到16.8万。
北京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强劲,培育了众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此外,北京企业数字化程度较高,2019年北京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比重达到22.2%,每万元GDP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和销售额超过1万元,均居全国第一。
重庆市依托汽車产业基础加强车联网全产业链建设,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道路测试场景,已经形成了以两江新区为重点区域之一的智慧道路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创新要素驱动型
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研发创新与人才投入等关键生产要素,丰富的研发资源与人力资本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支持。
北京市是全国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北京市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人才政策,推动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研人员长期盼望的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实现制度性突破。2019年,北京R&D研发投入强度达6.31,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市也具有丰富的创新要素资源,2019年R&D研发投入强度达4.0。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为牵引,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注重长三角科创资源整合利用,全面激活创新要素资源。
市场需求拉动型
消费、投资、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数字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国内数字经济消费市场的持续活跃、数字经济投资的较高热度,数字贸易的快速壮大,对挖掘数字经济需求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77.2%,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依托上海自贸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充足的数字经济消费和数字贸易需求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为畅通经济发展的内外循环体系提供关键助力。
浙江省数字经济市场需求广阔,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0.0%,位列全国第三,较高的数字经济消费需求为拉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浙江是引领数字经济消费的排头兵,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浙江的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19年已累计建成电商专业村1720个,2020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49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