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听家长这样说:“以前一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还挺好的,怎么越往上越不行了呢?”有困惑的又何止是家长,身为老师的我也在为两级分化向小学中高年级前移的现象焦虑和思索。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之后,由于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教学的内容,数学题目由于强调与生活联系及开放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原因,加剧与提早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无论是数学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差距。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面在扩大,这使我们许多教师感到担忧。是什么因素使得学生的分化这么严重?
一、原因分析
(一)教材原因
现在的教材编写趋于生活化,教材内容更吸引学生。但是生活中存在的、常用的、未必是学生易于理解的,必须处理好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识顺序之间的关系。《新课标》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有时忽略了学生现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过高地估计了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认知水平。例如单位换算的学习需要有小数点的移动为基础,在三四年级加入此内容显然与儿童的认知水平不符。再者忽難忽易的编排秩序也常常影响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有时同一个知识点被分在两学期或三学期学习,由于跨度时间太久,学生对前一学期所学的内容基本已忘记,学这一新内容时,还得花较多的时间复习巩固。教学实践还让我觉得新课标教材练习量太少,一堂新课接着一堂新课,学生巩固的时间和机会不多,对于那些后进生无疑是觉得学数学的困难了。新教材倡导算法或方法多样化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学生原因
1.家庭教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众所周知。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一、二年级的学生是没有书面的家庭作业的。可不同的家庭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有的自己给孩子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有的要求教师给孩子布置合适的家庭作业;有的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也有的家长顺其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2.学习行为
研究调查也表明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都是极个别的,为什么智商相当的孩子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差距?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学课堂上,这些同学能积极思维,理解并记忆,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大胆开口,勇于实践,效果就好。而另一些同学沉默寡言、羞于开口,懒于动手,效果则相反。有的学生解完题后,养成了检验的习惯,对解题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
(三)教师原因
迫于质量检查的压力,在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年级的教学中,不管处在哪一年级,80%左右的教师宁可用本学段的最高要求来实施教学和检测,甚至把下一学段相同内容的目标要求下放到本学段来教,本着“超标肯定达标”的心态,惟恐自己没有执行好《新课标》。这造成了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在三年中上下游离,没有序列化,没有层次感。同时各种辅助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是一线教师,谁也不想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恨不得这么多的辅助内容都能让学生理解并接受,造成学生负担加重,加剧了两极分化。
二、解决策略
(一)家校互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家长的沟通,每天的家庭作业本上要求家长监督自己的孩子在做作业时的各种习惯:是否独立完成?书写是否认真?完成后是否自己检查?并建议家长在本子上记下孩子做作业时的各种表现。还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家长在孩子教育中遇到问题也能及时告诉老师。实践证明和谐的家校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合作讨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我们在新课教学中增设了“合作讨论”一环。课堂讨论的意义在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平等多向的,不存在心理障碍,通过相互交流,彼此间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是,在学习探索中有困难可以向组内同学求助,当组内同学无法解决时,提交给老师。探索结束后把自己得到的成果告诉同学,并倾听其他学生的看法,使自己建立的模型更完善。这种讨论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给后进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优化批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批阅作业时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比如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随机“派对”,让学生互相批阅,如口算之类。对一些概念之类,我往往会和学生一边分析一边让他们独立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学生批阅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再学习的过程。对实际解决的题目,更多地采用面批,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解题思路。不同的批阅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在对别人作业的评定时,既可熟练方法、发现问题,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有的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反馈学习结果;还有的可以让老师深一步了解学生内心思维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补救,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多元评价,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它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教学的基本功能。综合的数学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教学要求吸引性、开放性地进行教学,不仅考虑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作价值判断。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内容,既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诸如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和意志等的评价,还有学生创造性思维、动脑动手能力等的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跟踪表、档案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一、原因分析
(一)教材原因
现在的教材编写趋于生活化,教材内容更吸引学生。但是生活中存在的、常用的、未必是学生易于理解的,必须处理好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识顺序之间的关系。《新课标》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有时忽略了学生现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过高地估计了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认知水平。例如单位换算的学习需要有小数点的移动为基础,在三四年级加入此内容显然与儿童的认知水平不符。再者忽難忽易的编排秩序也常常影响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有时同一个知识点被分在两学期或三学期学习,由于跨度时间太久,学生对前一学期所学的内容基本已忘记,学这一新内容时,还得花较多的时间复习巩固。教学实践还让我觉得新课标教材练习量太少,一堂新课接着一堂新课,学生巩固的时间和机会不多,对于那些后进生无疑是觉得学数学的困难了。新教材倡导算法或方法多样化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学生原因
1.家庭教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众所周知。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一、二年级的学生是没有书面的家庭作业的。可不同的家庭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有的自己给孩子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有的要求教师给孩子布置合适的家庭作业;有的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也有的家长顺其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2.学习行为
研究调查也表明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都是极个别的,为什么智商相当的孩子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差距?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学课堂上,这些同学能积极思维,理解并记忆,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大胆开口,勇于实践,效果就好。而另一些同学沉默寡言、羞于开口,懒于动手,效果则相反。有的学生解完题后,养成了检验的习惯,对解题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
(三)教师原因
迫于质量检查的压力,在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年级的教学中,不管处在哪一年级,80%左右的教师宁可用本学段的最高要求来实施教学和检测,甚至把下一学段相同内容的目标要求下放到本学段来教,本着“超标肯定达标”的心态,惟恐自己没有执行好《新课标》。这造成了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在三年中上下游离,没有序列化,没有层次感。同时各种辅助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是一线教师,谁也不想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恨不得这么多的辅助内容都能让学生理解并接受,造成学生负担加重,加剧了两极分化。
二、解决策略
(一)家校互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家长的沟通,每天的家庭作业本上要求家长监督自己的孩子在做作业时的各种习惯:是否独立完成?书写是否认真?完成后是否自己检查?并建议家长在本子上记下孩子做作业时的各种表现。还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家长在孩子教育中遇到问题也能及时告诉老师。实践证明和谐的家校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合作讨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我们在新课教学中增设了“合作讨论”一环。课堂讨论的意义在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平等多向的,不存在心理障碍,通过相互交流,彼此间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是,在学习探索中有困难可以向组内同学求助,当组内同学无法解决时,提交给老师。探索结束后把自己得到的成果告诉同学,并倾听其他学生的看法,使自己建立的模型更完善。这种讨论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给后进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优化批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批阅作业时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比如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随机“派对”,让学生互相批阅,如口算之类。对一些概念之类,我往往会和学生一边分析一边让他们独立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学生批阅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再学习的过程。对实际解决的题目,更多地采用面批,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解题思路。不同的批阅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在对别人作业的评定时,既可熟练方法、发现问题,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有的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反馈学习结果;还有的可以让老师深一步了解学生内心思维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补救,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多元评价,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它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教学的基本功能。综合的数学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教学要求吸引性、开放性地进行教学,不仅考虑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作价值判断。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内容,既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诸如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和意志等的评价,还有学生创造性思维、动脑动手能力等的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跟踪表、档案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