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即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和外在知识内化,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教育观。
二、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美术教育恰恰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以美术形态为载体,以审美为特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有意识地去接受美的熏陶,有意识地去了解美的真谛,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也是科学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有助于他们事业的创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同时又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在航空、航海、天文、地理、机械、军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美术在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只有真正揭示出其深刻的内涵,才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世界;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才可以使学生不但能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还能成为具有人格美的个体;只有使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着美的旋律,才能成为素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美育是进入审美的桥梁,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必备的课题。
三、让美育回归教育本真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笔者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有益的审美教育,使美育能够回归教育本真呢?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美术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领会“三四五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上下足功夫。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美术方面的名人轶事,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问答的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兴趣被激活,大家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浓,审美的教育效果也愈好。
2.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鉴赏是观察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在鉴赏作品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以此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引领学生鉴赏优美作品及范画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副优秀作品及范画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创作激情油然而生。美国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画”。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细心给学生点评、讲解,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的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及影响,其意义及作用不容忽视。教師可以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巧妙创设情景,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说出来。只要符合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及时肯定和鼓励。
3.开设美术模块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指出,教学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书法、国画、剪纸、泥塑、素描和色彩等教学模块,通过模块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经常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信心。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如在墙报上插图或画漫画以及各种活动的宣传等都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后,不但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还能成为具有人格美的个体,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4.加强校本课程开发,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内容
近几年来,潍坊市使用的是湘版美术教材,该教材内容较为丰富,充分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色,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讲授时,笔者作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内容,比如安丘的民间剪纸,高密的扑灰年画、泥塑,潍坊杨家埠的木板年画、风筝等,增进学生了对家乡的了解,以继承和发扬家乡的艺术文化,同时让他们学会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让美育回归教育的本真。作为基层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避免急功近利,努力拓宽美术教育的内涵,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使美术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所谓素质教育,即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和外在知识内化,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教育观。
二、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美术教育恰恰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以美术形态为载体,以审美为特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有意识地去接受美的熏陶,有意识地去了解美的真谛,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也是科学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有助于他们事业的创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同时又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在航空、航海、天文、地理、机械、军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美术在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只有真正揭示出其深刻的内涵,才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世界;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才可以使学生不但能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还能成为具有人格美的个体;只有使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着美的旋律,才能成为素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美育是进入审美的桥梁,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必备的课题。
三、让美育回归教育本真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笔者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有益的审美教育,使美育能够回归教育本真呢?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美术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领会“三四五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上下足功夫。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美术方面的名人轶事,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问答的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兴趣被激活,大家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浓,审美的教育效果也愈好。
2.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鉴赏是观察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在鉴赏作品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以此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引领学生鉴赏优美作品及范画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副优秀作品及范画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创作激情油然而生。美国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画”。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细心给学生点评、讲解,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的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及影响,其意义及作用不容忽视。教師可以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巧妙创设情景,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说出来。只要符合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及时肯定和鼓励。
3.开设美术模块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指出,教学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书法、国画、剪纸、泥塑、素描和色彩等教学模块,通过模块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经常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信心。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如在墙报上插图或画漫画以及各种活动的宣传等都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后,不但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还能成为具有人格美的个体,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4.加强校本课程开发,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内容
近几年来,潍坊市使用的是湘版美术教材,该教材内容较为丰富,充分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色,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讲授时,笔者作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内容,比如安丘的民间剪纸,高密的扑灰年画、泥塑,潍坊杨家埠的木板年画、风筝等,增进学生了对家乡的了解,以继承和发扬家乡的艺术文化,同时让他们学会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让美育回归教育的本真。作为基层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避免急功近利,努力拓宽美术教育的内涵,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使美术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