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三角形问题在全国高考中一直占有一定的比重,解三角形中涉及到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诱导公式及各种的角边互化公式,变形较多,知识点中跨度较大,综合性强,解题中存在方法技巧,切入点需准确无误。学生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不注重条件,经常有思路不清,审题不仔细,考虑不周而导致各种类型的错误,下面对一些学生错误进行适当分类,以便大家参考,如有不足请指正:
一、三角公式性质不熟
例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判断△ABC中形状。
误解:由正弦定理可知■=■,易得:sin2A=sin2B,所以2A=2B,即A=B,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由sin2A=sin2B,得2A=2B,这是典型的等式两边相消的错误,原因是对三角性质及变换不熟悉。
二、三角形内角条件制约
例2. 在△ABC中,若a=1,C=60°,c=■,则A的值为( )
A. 30°
B. 60°
C. 30°或150°
D. 60°或120°
误解:由正弦定理得sinA=■=■=■,所以A=30°或150°,选C。
解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而且边角要互相对应,大角对大边。
三、公式选择不当,解法繁琐
例3. 已知△ABC中,C=60°,b=1,S△=■,求■的值。
误解:由C=60°,b=1,S△=■,由面积公式S△=■absinC可得a=4,由余弦定理c2=a2 b2-2abcosC=13得c=■。
又由正统定理分别求出sinA=■=■,sinB=■=■,所以■=■=■。
解析:对正弦定理中的边角互化公式不熟悉,方法不当产生复杂计算量。
四、对边角判断不当,多解或漏解:
例4. 在△ABC中满足A=45°,a=2,c=■,那么角B= 。
误解:由正弦定理得sinC=■=■,所以C=60°,即B=180°-A-C=75°。
解析:對诱导公式不熟,漏解。
五、对条件考虑不周
例5. 在△ABC中,c是最大边,若c2 误解:因为c20。
按余弦定理cosC=■>0,C为三角形内角,易知0° 解析:对条件审查不严,没有做到文字条件的利用,c边是最大边,不是普通的边长,造成结果的错误。
六、解题思想不完整,过程缺失
例6. 已知三角形中的三条边的边长分别是a2、b2、c2,求证长度分别为a、b、c的三条线段能构成锐角三角形。
误解:由于三边长度未知,不妨设三角形的三边a2c2。
根据余弦定理可知cosC=■>0,可知以a、b、c为线段的三角形中C<90°,C为锐角,又由假设知a 解析:锐三角形的辨别有两个条件:1.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最大边所对角为锐角。这里只验证了第2个条件,是否三角形还有待认定。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一、三角公式性质不熟
例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判断△ABC中形状。
误解:由正弦定理可知■=■,易得:sin2A=sin2B,所以2A=2B,即A=B,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由sin2A=sin2B,得2A=2B,这是典型的等式两边相消的错误,原因是对三角性质及变换不熟悉。
二、三角形内角条件制约
例2. 在△ABC中,若a=1,C=60°,c=■,则A的值为( )
A. 30°
B. 60°
C. 30°或150°
D. 60°或120°
误解:由正弦定理得sinA=■=■=■,所以A=30°或150°,选C。
解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而且边角要互相对应,大角对大边。
三、公式选择不当,解法繁琐
例3. 已知△ABC中,C=60°,b=1,S△=■,求■的值。
误解:由C=60°,b=1,S△=■,由面积公式S△=■absinC可得a=4,由余弦定理c2=a2 b2-2abcosC=13得c=■。
又由正统定理分别求出sinA=■=■,sinB=■=■,所以■=■=■。
解析:对正弦定理中的边角互化公式不熟悉,方法不当产生复杂计算量。
四、对边角判断不当,多解或漏解:
例4. 在△ABC中满足A=45°,a=2,c=■,那么角B= 。
误解:由正弦定理得sinC=■=■,所以C=60°,即B=180°-A-C=75°。
解析:對诱导公式不熟,漏解。
五、对条件考虑不周
例5. 在△ABC中,c是最大边,若c2
按余弦定理cosC=■>0,C为三角形内角,易知0°
六、解题思想不完整,过程缺失
例6. 已知三角形中的三条边的边长分别是a2、b2、c2,求证长度分别为a、b、c的三条线段能构成锐角三角形。
误解:由于三边长度未知,不妨设三角形的三边a2
根据余弦定理可知cosC=■>0,可知以a、b、c为线段的三角形中C<90°,C为锐角,又由假设知a 解析:锐三角形的辨别有两个条件:1.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最大边所对角为锐角。这里只验证了第2个条件,是否三角形还有待认定。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