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的常见错误总结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三角形问题在全国高考中一直占有一定的比重,解三角形中涉及到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诱导公式及各种的角边互化公式,变形较多,知识点中跨度较大,综合性强,解题中存在方法技巧,切入点需准确无误。学生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不注重条件,经常有思路不清,审题不仔细,考虑不周而导致各种类型的错误,下面对一些学生错误进行适当分类,以便大家参考,如有不足请指正:
  一、三角公式性质不熟
  例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判断△ABC中形状。
  误解:由正弦定理可知■=■,易得:sin2A=sin2B,所以2A=2B,即A=B,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由sin2A=sin2B,得2A=2B,这是典型的等式两边相消的错误,原因是对三角性质及变换不熟悉。
  二、三角形内角条件制约
  例2. 在△ABC中,若a=1,C=60°,c=■,则A的值为( )
  A. 30°
  B. 60°
  C. 30°或150°
  D. 60°或120°
  误解:由正弦定理得sinA=■=■=■,所以A=30°或150°,选C。
  解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而且边角要互相对应,大角对大边。
  三、公式选择不当,解法繁琐
  例3. 已知△ABC中,C=60°,b=1,S△=■,求■的值。
  误解:由C=60°,b=1,S△=■,由面积公式S△=■absinC可得a=4,由余弦定理c2=a2 b2-2abcosC=13得c=■。
  又由正统定理分别求出sinA=■=■,sinB=■=■,所以■=■=■。
  解析:对正弦定理中的边角互化公式不熟悉,方法不当产生复杂计算量。
  四、对边角判断不当,多解或漏解:
  例4. 在△ABC中满足A=45°,a=2,c=■,那么角B= 。
  误解:由正弦定理得sinC=■=■,所以C=60°,即B=180°-A-C=75°。
  解析:對诱导公式不熟,漏解。
  五、对条件考虑不周
  例5. 在△ABC中,c是最大边,若c2  误解:因为c20。
  按余弦定理cosC=■>0,C为三角形内角,易知0°  解析:对条件审查不严,没有做到文字条件的利用,c边是最大边,不是普通的边长,造成结果的错误。
  六、解题思想不完整,过程缺失
  例6. 已知三角形中的三条边的边长分别是a2、b2、c2,求证长度分别为a、b、c的三条线段能构成锐角三角形。
  误解:由于三边长度未知,不妨设三角形的三边a2c2。
  根据余弦定理可知cosC=■>0,可知以a、b、c为线段的三角形中C<90°,C为锐角,又由假设知a  解析:锐三角形的辨别有两个条件:1.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最大边所对角为锐角。这里只验证了第2个条件,是否三角形还有待认定。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测定废水中邻硝基苯酚(o-NP)含量的极谱法.方法测定待测样品及标准样品与镉离子、β-环糊精(β-CD)形成包合物的峰电流.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19%.结论本法
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减法(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需要先添0再退位计算,如图所示)。执教老师采用尝试、判断、反思的步骤展开教学
目前,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师资相对短缺,教学资源较落后等原因,很多农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渐渐厌学和弃学。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所得,学生对于课本外延伸的东西,如课外游戏、新闻、故事等,总是充满兴趣与好奇,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第二课堂的开展,来提高农村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利用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对于英语这一门新学科,大部分刚升上初中的学生会觉得新鲜又好奇,但是由于
目的初步探讨PKCγ、PKCβⅡ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给予PKCγ、PKCβⅡ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内容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教材上提供了如图2所示的分析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