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培养模式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达不到这种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也必须在变革中求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尽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对语文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创新,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要培养高层次的语文学习人才,教师是关键、是主导。一些教师往往囿于传统思想观念,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而不管学生学不学、懂不懂,兴趣如何、学习效果如何。这样的教育绝非新时期的教育方向,更非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所以,除了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全面的知识结构,教师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确立创新教育观。要在开放性、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独特性原则的指引下,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学会实践与创造,把语文教学的“矢”射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的”上。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真正使语文教学不停留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代,而与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相适应,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沟通。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语文学习的内容当然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现在部分学生存在的厌学问题,无疑与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有直接关系。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应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删除陈旧、滞后的内容,及时补充、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地把审计学的新成果、新思想、新发展和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创新性融合,增加课程教学的新颖性,增强吸引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学方法创新是语文教学整体创新的重点,是提高创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主体,即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不搞教师独断专行、一锤定音,让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思考问题,并从中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转变思维方式,即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中鼓励他们勤动脑筋,深入钻研。这种提问方式可以避免“满堂灌”的弊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三是转变讲授方式,即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实际讲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电子产品对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电脑,功能多样化,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因此,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电脑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创作结构、写作特点、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生活年代、简历及其思想发展历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大有裨益,这些手段用于语文教学之中,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五、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只是促进学习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在考核时应不拘形式,不应该侧重测试学生知道了什么,而应该注重测试学生对他们所掌握知识的运用程度。在考分上应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在课堂上对教师提问或案例分析中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均给予加分鼓励。在考试形式上,也应该灵活多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闭卷考试也可以是开卷考试,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可以是出答题卷形式也可以是实验报告、总结或审计报告等形式,可以给单个学生打分也可以在案例分析和辩论赛中给团体打分,给学生一种“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气氛热烈,不像考试,像进行一场讨论”的印象,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命题方式多样,除选择、判断、问答以外,还加上些创造性的综合题,以发掘学生的变通性、独创性等能力及好奇心想象力等情致态度。
六、小结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本质,强化知识为重点,提高能力为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在一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和思维空间。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方案的内容日益丰富,而且能够从多种角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圆满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使语文教学创新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彩云 《创新语文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08,122:18-19.
2.殷宗军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语文教与学》2008.08:31.
3.宋丽华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08.08:127-128.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要培养高层次的语文学习人才,教师是关键、是主导。一些教师往往囿于传统思想观念,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而不管学生学不学、懂不懂,兴趣如何、学习效果如何。这样的教育绝非新时期的教育方向,更非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所以,除了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全面的知识结构,教师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确立创新教育观。要在开放性、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独特性原则的指引下,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学会实践与创造,把语文教学的“矢”射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的”上。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真正使语文教学不停留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代,而与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相适应,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沟通。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语文学习的内容当然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现在部分学生存在的厌学问题,无疑与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有直接关系。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应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删除陈旧、滞后的内容,及时补充、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地把审计学的新成果、新思想、新发展和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创新性融合,增加课程教学的新颖性,增强吸引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学方法创新是语文教学整体创新的重点,是提高创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主体,即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不搞教师独断专行、一锤定音,让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思考问题,并从中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转变思维方式,即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中鼓励他们勤动脑筋,深入钻研。这种提问方式可以避免“满堂灌”的弊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三是转变讲授方式,即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实际讲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电子产品对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电脑,功能多样化,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因此,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电脑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创作结构、写作特点、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生活年代、简历及其思想发展历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大有裨益,这些手段用于语文教学之中,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五、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只是促进学习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在考核时应不拘形式,不应该侧重测试学生知道了什么,而应该注重测试学生对他们所掌握知识的运用程度。在考分上应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在课堂上对教师提问或案例分析中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均给予加分鼓励。在考试形式上,也应该灵活多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闭卷考试也可以是开卷考试,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可以是出答题卷形式也可以是实验报告、总结或审计报告等形式,可以给单个学生打分也可以在案例分析和辩论赛中给团体打分,给学生一种“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气氛热烈,不像考试,像进行一场讨论”的印象,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命题方式多样,除选择、判断、问答以外,还加上些创造性的综合题,以发掘学生的变通性、独创性等能力及好奇心想象力等情致态度。
六、小结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本质,强化知识为重点,提高能力为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在一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和思维空间。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方案的内容日益丰富,而且能够从多种角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圆满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使语文教学创新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彩云 《创新语文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08,122:18-19.
2.殷宗军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语文教与学》2008.08:31.
3.宋丽华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08.0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