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州歌册是用潮汕方言口语表述的以唱为主的民间说唱文学。其印制成册的时间大约始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清代印制发行的歌册,多为木版刻字。存世的歌册有200部左右,能开列书目的有300多部。其中,除本地题材外,80%以上都是从历史演义、说唱文学、杂剧、传奇、话本小说等改编移植过来的,题材广泛。歌册的格式主要采用七言句式,四句一节,每节押一个韵。潮州歌册规模宏大,仅《稀见旧版曲艺曲本丛刊·潮州歌册卷》所收的130多部歌册,就长达一千余万字。歌册中俗字随处可见,是研究方言文献俗字的宝贵资料。本文从中筛选了数个俗字,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性的解释,希望借此以窥潮州歌册俗字之一斑。例句后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稀见旧版曲艺曲本丛刊·潮州歌册卷》的册数和页码,除了所要解释的俗字外,例句中的其他字一律采用现行规范字。对一些可能会影响理解的方言词语,也作了简单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