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语言,训练思维。于漪说:“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不认真进行思维训练,读,就有口无心;看,浮光略影;说,不得要领;写,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要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同课异构时,当时学校里刚布置了各班《弟子规》的经典诵读,我发现学生诵读的兴趣很浓,随手翻阅了《弟子规》这本书,其中有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意思是说:做事不要慌张,一慌张就容易出错;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畏缩不前,也不要敷衍了事。这句话不正和这一课所阐述的道理是一样的吗?上课时,我用这句话导入,对学生说:“勿畏难”告诉我们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有没有战胜困难的法宝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你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了本课的学习中。
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我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质疑。这三处为: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对题目要质疑;对篇章结构要质疑;对写法要质疑。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欲望
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点出发,由关键点的分析而带动全文的分析。
四、披文入情,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让整个课堂充满和谐的氛围。
如《散步》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事情,文章寓意深刻而文辞恬淡,教学中一般将它主题定为:亲情,要求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这种亲情的美好。结果,学生认为《散步》文字浅显,事情稀松平常,情感平淡无奇。我是这样教学的,先引入莫怀戚的话:“《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与“生命”有关的句子。学生发现文中直接或间接写“生命”的句子有:“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然后,再要求学生从这四句话的字里行间去发现作者对母亲生命将逝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感。正是因为母亲生命将逝,所以作者特别看重这次散步,所以才“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所以才在结尾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让学生感悟到“趁父母健在为父母尽孝”的重要性。学生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残酷和生命的短暂,从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创建诗意课堂,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
人们常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面对如此意蕴深厚、丰富多彩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住“诗意”的灵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和灵性得到发展的港湾。
六、关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1.有一种误解是:教师一提问,学生举手如林,答得滔滔不绝,这就是激活学生思维
其实不然,课文有深浅,问题有难易,如果都像按电钮一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习的实际。教学毕竟不是演戏,不能只顾别人“观赏”,而是要求实际效果。哪些地方采用讲解,哪些地方采用讨论,哪些地方多加训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都要因文而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能一味地为了形式上的合作而合作探究。
2.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教师的设疑,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教师都不宜直接介入,仅仅是在“愤”“悱”之际给予一点适可而止的点拨而已。至于学生使用什么方法,是钻研课本,是查阅工具书,还是翻阅参考资料都不要直接干涉,让学生大胆地探究,即使出现一些诸如“愚公为什么不可以移民”之类的问题,也应该见“怪”不怪。善于捕捉思维火花,因势利导,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3.教师富于启发性的语言,犹如开启智慧的钥匙,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触类旁通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概括为:音美,要讲普通话;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在语文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教师惟有瞅准时机,正确的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學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同课异构时,当时学校里刚布置了各班《弟子规》的经典诵读,我发现学生诵读的兴趣很浓,随手翻阅了《弟子规》这本书,其中有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意思是说:做事不要慌张,一慌张就容易出错;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畏缩不前,也不要敷衍了事。这句话不正和这一课所阐述的道理是一样的吗?上课时,我用这句话导入,对学生说:“勿畏难”告诉我们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有没有战胜困难的法宝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你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了本课的学习中。
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我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质疑。这三处为: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对题目要质疑;对篇章结构要质疑;对写法要质疑。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欲望
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点出发,由关键点的分析而带动全文的分析。
四、披文入情,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让整个课堂充满和谐的氛围。
如《散步》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事情,文章寓意深刻而文辞恬淡,教学中一般将它主题定为:亲情,要求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这种亲情的美好。结果,学生认为《散步》文字浅显,事情稀松平常,情感平淡无奇。我是这样教学的,先引入莫怀戚的话:“《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与“生命”有关的句子。学生发现文中直接或间接写“生命”的句子有:“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然后,再要求学生从这四句话的字里行间去发现作者对母亲生命将逝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感。正是因为母亲生命将逝,所以作者特别看重这次散步,所以才“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所以才在结尾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让学生感悟到“趁父母健在为父母尽孝”的重要性。学生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残酷和生命的短暂,从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创建诗意课堂,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
人们常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面对如此意蕴深厚、丰富多彩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住“诗意”的灵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和灵性得到发展的港湾。
六、关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1.有一种误解是:教师一提问,学生举手如林,答得滔滔不绝,这就是激活学生思维
其实不然,课文有深浅,问题有难易,如果都像按电钮一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习的实际。教学毕竟不是演戏,不能只顾别人“观赏”,而是要求实际效果。哪些地方采用讲解,哪些地方采用讨论,哪些地方多加训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都要因文而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能一味地为了形式上的合作而合作探究。
2.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教师的设疑,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教师都不宜直接介入,仅仅是在“愤”“悱”之际给予一点适可而止的点拨而已。至于学生使用什么方法,是钻研课本,是查阅工具书,还是翻阅参考资料都不要直接干涉,让学生大胆地探究,即使出现一些诸如“愚公为什么不可以移民”之类的问题,也应该见“怪”不怪。善于捕捉思维火花,因势利导,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3.教师富于启发性的语言,犹如开启智慧的钥匙,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触类旁通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概括为:音美,要讲普通话;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在语文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教师惟有瞅准时机,正确的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學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