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材,应该准确无误,不能给学生传授不正确的知识。尽管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初中课本有些地方不可能说得非常准确,但应该尽可能准确,做到前后一致等。但笔者发现,最新修订的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中就有不准确、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一、生物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吗?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单元小结”中,有这样一条“小结”:
此外,本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最后一段,也概括说:“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见第65页)
这里所说“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等,是不很准确的。在本单元第二章节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你将知道”中,就明确地提问“多细胞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在课文中,也说“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见第59、60页)。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人体即哺乳动物为例来说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体构成的。而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都是高等的多细胞生物体。结合本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有关内容可知,四类绿色植物中同时有“组织、器官”的植物体,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三类,但有六大器官的就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所以,“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更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在修订前的课本第二单元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其开头这样说道:“多细胞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有许多细胞”(见第62页);在本章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中说,单细胞生物没有上述结构,有上述结构的是多细胞生物(见第68页)。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最新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也有三处明确提到“多细胞生物体”:“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还有一张表的题目就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见第10-1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6月第5次印刷)。此外,病毒等连细胞结构也没有,就更谈不上有上述结构了。
因此,“单元小结”中的“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这句话就不准确了,最好在前面加上“多细胞”,说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这样课本前后一致又不致造成误解。当然,说“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且都有组织、器官等”,也不十分准确,但比“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要准确得多。所以,不能因为是“小结”,为了过分追求文字的简洁而牺牲准确性,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此外,第三节中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一句,最好也在前面加上“多细胞”。
二、苔藓植物的“假根”是根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标目“苔藓植物”中,课文这样叙述:“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见第81页)这里说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只是根比较简单,称为“假根”而已。那么,“假根”是根吗?苔藓植物到底有没有根呢?
我们首先要区分“根”和“假根”。根是高等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有时又称“真根”,一般是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根的主要功能为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并将水和无机盐输导到茎、叶,以及储藏养分等。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主根),或由中柱鞘细胞发育而来(侧根),也有的是从茎或叶上生出来的(不定根)。胚根是种子萌芽后首先出现的器官,它向下生长深入土壤而固持幼苗。根的结构,大都比较复杂,内部都有维管组织,并具有根冠。
假根和则与根(真根)明显不同。假根,是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结构,外观与根呈类似,在菌类和一些低级植物都有。在藻类、苔藓和一些蕨类植物(包括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中,生于植物体的下面或基部,具有固着植物体和微弱的吸收功能。从结构上,假根都很简单,不少为单细胞结构,如地钱、蕨的原叶体和伞藻等的假根;有的为多细胞结构,如葫芦藓等。也有假根形成固着器,如藻类中的海带等。无论何种假根,其内部均无维管组织,尖端也无根冠。所以,假根的进化水平都比较低。假根也有固着植物体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但效率要比根低得多。在来源上,植物体的假根是表面细胞或基部细胞延伸而成,而与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不同。
苔藓植物有像“根”的部位,但它非常简单,只起固定作用,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因此还不能称为“根”,只能称作“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所以,苔藓植物的吸水保水能力不强,植株矮小。也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没有根的,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假根并不是“根”。对于这一点,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本《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得到印证。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标目“植物的分类”中,有一个要填写的分类表,其中的“无种子”中“有茎叶”类里,又分“有根”、“无根(假根)”两类,而“无根(假根)”对应的植物是葫芦藓,正是“苔藓植物”,与“无茎叶”“无根”的藻类植物类似(见第97页)。
由此来看,课本中的“根非常简单”一句是错误的,对师生有极大的误导作用,使人认为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原文可改为:“……没有根,只有结构非常简单的假根(假根不是根)。”
三、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通过导管运送的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单元小结”中,有这样一条“小结”:“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见138页)
上面的第二句话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单元第一章的开头说绿色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在“小结”中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但根据本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的叙述以及课外资料,可以得知下列信息: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也没有“根”,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虽然有茎,但茎中没有导管,谈不上有输导作用。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种子植物同蕨类植物类似,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也很高大。
任志鸿主编的《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 七年级生物 上册》,在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典型演练”之“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这样“典析”道: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由于这类植物没有根,没有吸收水分的专门器官,所以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但是根不发达,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输导组织不太完善,也同样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类植物的生殖过程必须在水中,借助水的帮助完成受精过程,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见第48-49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第9版)
由此可见,四类绿色植物中,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并没有根,它们吸收水和无机盐靠的是全身或叶片,也没有“导管”这一输导组织;有根的只有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类,只有它们才是由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并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的。
因此,说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显然是以偏概全,前后不一,是不准确的。因此,原文课改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大都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通海路中学)
一、生物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吗?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单元小结”中,有这样一条“小结”:
此外,本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最后一段,也概括说:“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见第65页)
这里所说“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等,是不很准确的。在本单元第二章节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你将知道”中,就明确地提问“多细胞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在课文中,也说“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见第59、60页)。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人体即哺乳动物为例来说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体构成的。而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都是高等的多细胞生物体。结合本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有关内容可知,四类绿色植物中同时有“组织、器官”的植物体,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三类,但有六大器官的就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所以,“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更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在修订前的课本第二单元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其开头这样说道:“多细胞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有许多细胞”(见第62页);在本章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中说,单细胞生物没有上述结构,有上述结构的是多细胞生物(见第68页)。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最新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也有三处明确提到“多细胞生物体”:“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还有一张表的题目就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见第10-1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6月第5次印刷)。此外,病毒等连细胞结构也没有,就更谈不上有上述结构了。
因此,“单元小结”中的“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这句话就不准确了,最好在前面加上“多细胞”,说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这样课本前后一致又不致造成误解。当然,说“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且都有组织、器官等”,也不十分准确,但比“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要准确得多。所以,不能因为是“小结”,为了过分追求文字的简洁而牺牲准确性,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此外,第三节中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一句,最好也在前面加上“多细胞”。
二、苔藓植物的“假根”是根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标目“苔藓植物”中,课文这样叙述:“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见第81页)这里说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只是根比较简单,称为“假根”而已。那么,“假根”是根吗?苔藓植物到底有没有根呢?
我们首先要区分“根”和“假根”。根是高等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有时又称“真根”,一般是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根的主要功能为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并将水和无机盐输导到茎、叶,以及储藏养分等。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主根),或由中柱鞘细胞发育而来(侧根),也有的是从茎或叶上生出来的(不定根)。胚根是种子萌芽后首先出现的器官,它向下生长深入土壤而固持幼苗。根的结构,大都比较复杂,内部都有维管组织,并具有根冠。
假根和则与根(真根)明显不同。假根,是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结构,外观与根呈类似,在菌类和一些低级植物都有。在藻类、苔藓和一些蕨类植物(包括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中,生于植物体的下面或基部,具有固着植物体和微弱的吸收功能。从结构上,假根都很简单,不少为单细胞结构,如地钱、蕨的原叶体和伞藻等的假根;有的为多细胞结构,如葫芦藓等。也有假根形成固着器,如藻类中的海带等。无论何种假根,其内部均无维管组织,尖端也无根冠。所以,假根的进化水平都比较低。假根也有固着植物体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但效率要比根低得多。在来源上,植物体的假根是表面细胞或基部细胞延伸而成,而与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不同。
苔藓植物有像“根”的部位,但它非常简单,只起固定作用,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因此还不能称为“根”,只能称作“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所以,苔藓植物的吸水保水能力不强,植株矮小。也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没有根的,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假根并不是“根”。对于这一点,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本《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得到印证。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标目“植物的分类”中,有一个要填写的分类表,其中的“无种子”中“有茎叶”类里,又分“有根”、“无根(假根)”两类,而“无根(假根)”对应的植物是葫芦藓,正是“苔藓植物”,与“无茎叶”“无根”的藻类植物类似(见第97页)。
由此来看,课本中的“根非常简单”一句是错误的,对师生有极大的误导作用,使人认为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原文可改为:“……没有根,只有结构非常简单的假根(假根不是根)。”
三、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通过导管运送的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单元小结”中,有这样一条“小结”:“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见138页)
上面的第二句话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单元第一章的开头说绿色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在“小结”中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但根据本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的叙述以及课外资料,可以得知下列信息: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也没有“根”,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虽然有茎,但茎中没有导管,谈不上有输导作用。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种子植物同蕨类植物类似,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也很高大。
任志鸿主编的《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 七年级生物 上册》,在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典型演练”之“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这样“典析”道: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由于这类植物没有根,没有吸收水分的专门器官,所以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但是根不发达,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输导组织不太完善,也同样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类植物的生殖过程必须在水中,借助水的帮助完成受精过程,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见第48-49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第9版)
由此可见,四类绿色植物中,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并没有根,它们吸收水和无机盐靠的是全身或叶片,也没有“导管”这一输导组织;有根的只有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类,只有它们才是由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并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的。
因此,说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显然是以偏概全,前后不一,是不准确的。因此,原文课改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大都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通海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