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炼锌人
凌晨四点钟的时候,小镇还在夜色的笼罩中鼾声四起。我的梦如同一片平静的海洋,水波不兴。那是异乡的小旅馆,简陋的四壁根本无法隔住一片蛙声,从耳边进到我的梦里去,让我情不自禁地思念着遥远的山群掩藏着的村庄里,我的亲人们。车声传来的时候,我告别了梦里的亲人们,睁开眼睛,掀开臭气弥漫的被子,穿上鞋子,推开门,一级一级地小心走下那高高的木楼梯,睡眼蒙眬地站在街邊上,等待着一群大包小包地往车上搬行李、货物、炊具的人上车。然后我也爬上那辆破旧的东风汽车,乘着片刻的安稳,点上一支烟,让夜色在初春的时候,给我零乱的头发一丝温暖。
车子越来越快地移动起来的时候,小镇的房屋不断地往身后消失,一条进山的路,让我更加远离我的故乡。在小镇的边上,我的目光像一只游萤,看见路边上靠着山沟的地方,竟然冒着熊熊火光,把四周的岸壁,照耀出一片忙乱。那火光从一个长长的一米左右高的平台上冒出来,如同一片怒放的攀枝花,红得灼目。还有一些火焰,低低的,不到一尺高,火焰是绿色的。在夜色里,火光的燃烧,让我渴睡的神情渐渐隐退,开始去关注那些被火光和烈焰遮住了的身影,他们在煤堆边晃动着,晃动着,晃动着,不经意接近那些光芒四射的火柱,使我看到了他们白色的牙齿、流着汗水的脸、污浊的袖子、敞开的胸膛。
我们乘坐的东风汽车在夜色里呼啸而过,那些火光在我的面前只一晃就转到我的身后,复又隐藏到夜色里去了。人们坐在车子里散漫地随着车子摇晃着,在峡谷里崎岖不平的路途上,渐渐睡去。那是一段讨生活的路程,没有里程碑,没有方向标,它通向一处被许多丰衣足食的人们忘却了多年的一个小小的街市。我随众人睡去,忘记了我的视野里一晃而过的那些被熊熊的火焰照耀着的人们。忘却是如此简单,在夜色里,在凌晨四点钟的奔波,我轻而易举地忘记了一些点缀着别人行程的人,就像一片叶子,从树枝上落下来以后,它将再也不属于绿色的树,而是属于不知所归的风。
然后,我将通过猜想,努力地去回忆那一丛火光。
当我回到我的村庄的时候,早已有人在更多的夜色里,像我一样离开我们的父亲们生命一样死守着的村庄。在我的村庄,在许多村人的心里,生活就是一枚木瓜,悬挂在异乡的树枝头。他们像候鸟一样,在春节到来的时候回来,在初春的时候离去,让祖先的屋檐凝望着远方,让温暖的女人空旷了胸怀。村人四处撒落在别的地方,肩上扛着我的村庄里众多人的生活和希望。其中一部分人,走向了异乡夜色里的火光。不知道是谁告诉我,那里的火焰里,流出了锌液,那里深夜不眠的人,守着别人的炉台,在为别人炼锌,自己挣几文苦力钱。
当我回到我的村庄的时候,我发现留在村庄里的老人、女人和孩子,开始居住到一幢幢崭新的房屋里,我在心里暗暗地想:他们即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离开村庄的人,省吃俭用,把他们在他乡的风吹雨打里捡拾起来的零钱,换成了砖头、瓦棂、沙发、电视、可口可乐和书包,让我的村庄,走上了另一条路,从此,他们再不会为了稻田里的沉重或者飘荡而悲喜。在村口,我没有看到年轻的男人,坐在那光滑的石板上,等待着溪水一样的夜色,漂洗他们对田野的热爱,表达对邻村的女子不易察觉的想念。
我和父亲坐在我家院子里抽烟的时候,他偶然间向我提起一个人,那是我中学时候,与我一起早出晚归,来往在学校与村庄之间的人。在我的村庄里,有许多那样的童年伙伴,当我把文字当成庄稼来耕种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离开了村庄,走着一条与我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我还在用父亲寄给我的那些从土地里刨出来的钱读书的时候,他背上简单的行李,在他乡的风雨里,往家里寄钱,然后在某个春节来临之前,回到村子里来,把一个女子带进了那新筑了大门的院子里,走进了婚床呈现给他的世界。等我再次回到村庄的时候,我看见,他的妻子怀里抱着一个头发蓬乱的男孩,把紫红色的奶头塞进那小小的嘴里,在他的介绍中羞涩地和我打招呼。
这时候,我在心里对我们各不相同的道路,浅浅地进行了一个随意的比较。我觉得时光在翻飞与收拢的过程中,为我们开展了不同指向的道路。但是最后的终点,却又让我们各自都找到了归宿。当我厮守着我所心爱的文字,并且使它们成为我用来支撑我的生活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他照样在用他的肩膀和脚步,遮住了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的天空,让她们不会为田野里的雨水和阳光而四处奔走,就那样守着一个院子,与鸡鸣犬吠一起繁忙着每一天的晨昏,与桃花石榴一起灿烂了整个村庄的春天。从那时候起,我对我的村庄充满了自信,那个早已不再为温饱而愁眉苦脸地四处奔波的村庄,它的未来一定会柳暗花明,莺飞草长。
随后的日子,我很少回到我的村庄里去。但是,我总会在看到某个山村里那些为了碗里盛着的浅浅的食物而愁眉不展的人们的时候,想起我的村庄里的人们。他们把村外的稻田枕在身后,收获了年复一年的饱暖,把他乡的富裕带回来,建起了新房。思念着居住在村庄里的父亲的时候,我想起我的村庄里的乡亲们,心里有一片微笑。只是当我再次回到我的村庄,一个消息,让我的心里只有悲伤。
是的,我的心里从此只有悲伤。当黄昏渐渐来临,暑气慢慢散去,我接过父亲递给我的一只廉价的香烟,点燃了,坐在我家没有院墙的院子里,沐浴着暮霭带来的清凉。父亲望着不远处的那棵樱桃树,对我说,我那建起了新房的中学同学,在去年春天死了。父亲的讲述,带着我的乡村古旧的方言,平静地展开一个忧伤的故事,那语气就像淡淡的夜色里漫无边际地飞翔着的虫子,若有若无。
我的村庄里那死去的年轻人,我的童年伙伴,他一次又一次地寄回辛辛苦苦地从外面挣回来的钱,建起了一幢崭新的房子,让我的村庄上空充满了生机。当他像往常一样离开家乡,走在通往异乡的路上的时候,却病倒在途中的一个县城的小客店里,长卧不起。带着一丝遗憾,他在没有挣到钱的情况下,半途返回了村庄。随后的日子,他往返在从村庄去我们小镇上那个弥漫着来苏药水气味的医院的路上,让他的妻子从医生那里接过处方单,到收费处递进钞票,从取药处抱回注射液、体温表、中草药、口服液。医生告诉他年轻的妻子,他得了一种让村里人摸头不着脑的病症。得病的原因,极有可能是长期呼吸了炼锌的时候冒出的气体,那气体对他的身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足以使他丧失生命。 我们都知道,他在外面挣回来的钱,基本上都已经花费在建新房上了。为了给他治病,他妻子变卖了除了那幢房子之外几乎所有能卖钱的东西,然后,她还向所有关心他们的亲朋好友,借了很多钱。那些账目,让她用满是错别字的笔迹,在他们的孩子写剩下的作业本上,长长地记了五六页。当借债的数目达到足以让他即使痊愈之后也还不清了的时候,他终于支撑不住病痛的侵袭,离开了这个刚刚美丽起来的世间。他妻子痛哭失聲的泪水,就像秋后淋到庄稼地里的雨水,纷纷滴落到他的渐渐失去了温度的脸上,与他的泪水汇合在一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谁也不知道。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故事。但是,因为我父亲的讲述,随着他嘴里喷出来的烟雾时断时续,让我感觉到,我的村庄是一个很真实的村庄,它的上空,除了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还有些味道,与生命有关。
窥视者
一个村庄的存在,并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但是,一次不经意的闯入,却把我的情绪牵引着,对一个遥远的村庄进行了从内心深处的审视,告诉我,在那里,的确有一个村庄,生活着一群人的村庄。我在内心深处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它完全可以在我的生命里一晃而过,如同阳光里飞舞的尘粒,在瞬间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我竟然深深地记住了那个叫作雾里坳的村庄。那个村庄和它所包含的人们,终于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透过窗户外面的阳光,往我的文字里冲撞而来,使我不得不对它进行断断续续的叙述。我不知道,它会告诉我什么,它又会让我记住什么。因为我不想怀念。
很久以来,我都在想,那天我们走进雾里坳,实在是像一场梦,一场让人刻骨铭心的梦。它让我走进雾里坳以后,再也不会忘记那里的一切事物。
也许是刚刚下了一场大雨的缘故,随着山路越升越高,我们的车子就一头扎进浓浓的雾气里,再也没有出来。周围的山林在雾气的浸泡里,仿佛是一些很遥远的事物。那些近在咫尺的景物,总是远远地停留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拒绝任何形式的审视。车窗外的道路,遮住了我的视线。大雾弥漫,海洋一样汹涌澎湃地往车窗里涌进来,车子就像是一只小船在漂泊着,前面是雾,后面也是雾。这使得我们的行程,似乎是在梦里游荡。车子在一片长满了野荞花的草坪上停下来,旁边的人指着山沟对面的一片浓雾说:那就是雾里坳。
这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当它从一个人的口里被说出,就像空气一样被那个随我们一起去雾里坳的人从口里呼出来,那特有的滇西北方言中的汉语,让我对不远处那一片弥漫的雾气充满了诗意的向往。我真希望,那个我尚未走进去的村庄,能够让我从心底涌起一首诗。
沿着一条几次被一些没膝的野槟榔覆盖的羊肠小道,泥泞让我的脚步无数次迟疑。没走多远,红色的泥土就粘住了我的鞋子,让我的行走显得异常地艰难。好不容易走到谷底,见到了潺潺的流水在那些褐色、紫色、白色、淡黄色、青灰色的石头上面流淌着,一丛丛怒放的波斯菊,拥挤地守在溪边,把一个山野里的初秋绽放得肆无忌惮。然后,又是满坡的波斯菊。在雨水浸润过后的山坡上,波斯菊开得就像一首狂放的萨克斯,辽远而热烈。翻过山梁,站在平缓的山岭上,又是一片浓雾,旁边又有人说,下去就是雾里坳。我的眼前还是一片雾气。
一路上都是盛开的野花和青草。湿润的水汽在空气里飘荡着,路旁的玉米地绵延不断地铺向不断升高的山脊,那被雨水打湿过的金黄色,强烈地提醒我:这些景色,我好像在某一幅油画里看见过。玉米地里长着修长的野荞,星星点点的花朵,碎碎地灼痛了我们注视的眼神。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里应该是一个生长着童话和寓言的好地方。
村庄的屋檐下,还不停地滴着水珠。那些水滴落在墙脚下,悄无声息地溅起了几乎无法看清的更细小的水珠,让人感觉到了一些凉意。秋天说来就来了,我急切地想看清楚村庄里的收获。但是由于雾气始终笼罩着整个村庄,我只能看到一些破旧的房屋、零乱的栅栏,听到稀疏的犬吠、山鸟的鸣声,以及我们走在村道上踩着泥浆发出的响声。终于,在村里一棵高大的梨树下,我看到了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女孩,赶着一群猪向我们迎面走来。那个女孩穿着一件藏青色的旧衣服,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女孩看见陌生人,赶紧往梨树后面躲避,但还是让我看清了她的门牙。那常年喝山泉水后形成的洁白的门牙,与她黑黄色的脸庞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在梨树后面,村道突然往左一拐,房屋开始多了一些。我记得是在第四户人家低矮的土门旁边,坐着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妇人,我们远远地就看到了,她也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她的苍老,让我们看不出具体的年纪。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门前,混浊的眼睛望着我们,那眼珠随着我们的行走而转动着,黑黄色的头却丝毫也没有转动。我们看到她坐在门口,就往她家走去,她也没有站起来的意思,只是用她随着我们的脚步而转动的眼珠看着我们。我们在她的前面停了下来,跟妇人打招呼,她似乎已经听见了,但是没有说话,还是看着我们。
随行的人把我们领进了那一方狭窄的泥院,八九只小鸡一下子四散开去,碎碎的叫声,让那只麻色的母鸡警觉地对着我们粘满了红泥的鞋子望着,不时扇动着那羽毛蓬松的翅膀,对着我们咯咯地叫着。母鸡的叫声,把一个中年妇女惊动了,她从那漆黑的牛圈里探出头来,我们又看到了她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三个村野的女人,呈现出了同一个面孔在不同时期的容颜。我在心里很是纳闷,村庄里的人们,为什么在长相上总是那么相似,倒真的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塑出来的一样。恩格斯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德谟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在这个村庄里看到了至少三个长相一样的人。
三个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院子里,那神情里表露出来的是一种让我们怎么也看不懂的东西,缓缓地向我们飘荡过来。我们对着她们说话,她们的嘴唇不约而同地翕动着,但终究没有说出什么来。我们走进她们的厨房,那一间漆黑的没有电灯的厨房里,很简陋地摆放着几件炊具,几根栗柴在灶洞里燃烧着,火焰平静地在一口小小的铁锅底下抚摸着,锅里冒着白色的热气,咕噜咕噜地响着。我看见,那一口铁锅里煮着一些南瓜和稀饭。飘到我们鼻孔里来的热气里,没有香味,甚至也闻不出盐的味道。但是随行的人对我说,那就是她们的早餐,年年如此。黑暗的厨房里的空旷,让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的凳子,一种和疲倦差不多的感觉,在我的心里乱窜,我只能离开那间被柴烟熏得一片漆黑的厨房。 站在院子里的一处角落里,我悄悄地问随行的人,为什么村里的妇女们都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他也悄悄地对我说,这个村庄不知什么时候形成了很浓的家族观念,近亲通婚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近亲通婚的明显后果,就是使村里人长相极度相似,身材越来越矮小,低智商的人也越来越多。外面的人形容村子里的人的长相,都说他们是“牙齿比身子提前半步走进门”。满山遍野长满了波斯菊的雾里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丰衣足食,反而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在另一个院落里,我的亲眼所见进一步证实了随行人所说的话,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几个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的女人。村子里很少来陌生人,她们看见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眼睛里闪动着不安的目光,胆怯地望着我们在那些院子里走来走去。我们的问话,她们也是很少回答,偶尔,她们才轻轻地应答一句。那语气,也是要集中了我们所有的听觉,才能大概地了解她们在说些什么,那神情,弥漫着比我们在途中看到的雾气还要浓烈的怯懦。我的目光一次次在她们苍白的略微带着菜绿色的脸庞上停留。她们瘦弱的身躯,在空旷的院子里一直就那样站立着,随着我们在院子里询问的时间越来越长,她们似乎有些疲倦了,就在院子里的屋檐下坐下来,目光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的身影,仿佛这里不是她们的家,而是一个陌生的他乡异地。
这是一些十分孱弱的生命。
在村庄的中央,我们关切地问一个矮个子的男人:家里有什么困难,由政府给解决。男人轻轻地说:没有。我们又问他:需要政府给你们什么?他又说:不需要。然而就在他的身边,就坐着他那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妻子,随行的人对我们说,她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因为这个村庄在一个山坳里,一年的大部分日子都被雾笼罩着,潮湿的天气,使得村子里的许多人,包括年轻人都得了不同程度的风湿病。因为穷,也因为病痛,这个村子里的人,有很多人都是拖着被风湿病折磨着的身体,在这个多雾的村庄里生活着。他们艰苦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迎来了生命的终结,最后还是在病痛中死去,把瘦弱的身体安葬在村子外面的山坡上,把灵魂留在亲人们的心里。雾里坳离山下的小镇并不远,那个小镇就是我的家乡,从我的家乡再坐三十公里的车,就到县城了。但是,随行的人告诉我说,村子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到过县城,在我们家乡,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事情。
村子里的道路一片泥泞,我们走得很辛苦。整个村子里除了鸟和狗在叫,我们再没有听到别的声音。这是一种奇特的沉闷。在我居住着的政府大院里,我早晨去上班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些附近乡镇里的村民们,二三十人彼此怂恿着,神态夸张地坐在政府办公楼前面的台阶上,等领导上班后就把领导堵在办公室里,高声地提着各种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还有一些时候,他们还会在上一级领导来检查工作的时候,集结了更多的人,群体上访,尽量把事态往大处闹。这时候,政府的领导往往很被动,也许是为了面子和形象,他们的各种要求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实现。然而,行走在这个村子里泥泞的巷道中,我萌发了一种奇怪的想法:真希望这个村子里的人也早日学会上访。但是,聽随行的人说,村里人从来没有上访过,连乡里也没有去过。
我们离开雾里坳的时候,山谷里还是一片大雾,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往山下走,所有的人都没有说一句话。仿佛都进入了一场梦,并且,还没有醒来。
【责任编辑】 行 者
凌晨四点钟的时候,小镇还在夜色的笼罩中鼾声四起。我的梦如同一片平静的海洋,水波不兴。那是异乡的小旅馆,简陋的四壁根本无法隔住一片蛙声,从耳边进到我的梦里去,让我情不自禁地思念着遥远的山群掩藏着的村庄里,我的亲人们。车声传来的时候,我告别了梦里的亲人们,睁开眼睛,掀开臭气弥漫的被子,穿上鞋子,推开门,一级一级地小心走下那高高的木楼梯,睡眼蒙眬地站在街邊上,等待着一群大包小包地往车上搬行李、货物、炊具的人上车。然后我也爬上那辆破旧的东风汽车,乘着片刻的安稳,点上一支烟,让夜色在初春的时候,给我零乱的头发一丝温暖。
车子越来越快地移动起来的时候,小镇的房屋不断地往身后消失,一条进山的路,让我更加远离我的故乡。在小镇的边上,我的目光像一只游萤,看见路边上靠着山沟的地方,竟然冒着熊熊火光,把四周的岸壁,照耀出一片忙乱。那火光从一个长长的一米左右高的平台上冒出来,如同一片怒放的攀枝花,红得灼目。还有一些火焰,低低的,不到一尺高,火焰是绿色的。在夜色里,火光的燃烧,让我渴睡的神情渐渐隐退,开始去关注那些被火光和烈焰遮住了的身影,他们在煤堆边晃动着,晃动着,晃动着,不经意接近那些光芒四射的火柱,使我看到了他们白色的牙齿、流着汗水的脸、污浊的袖子、敞开的胸膛。
我们乘坐的东风汽车在夜色里呼啸而过,那些火光在我的面前只一晃就转到我的身后,复又隐藏到夜色里去了。人们坐在车子里散漫地随着车子摇晃着,在峡谷里崎岖不平的路途上,渐渐睡去。那是一段讨生活的路程,没有里程碑,没有方向标,它通向一处被许多丰衣足食的人们忘却了多年的一个小小的街市。我随众人睡去,忘记了我的视野里一晃而过的那些被熊熊的火焰照耀着的人们。忘却是如此简单,在夜色里,在凌晨四点钟的奔波,我轻而易举地忘记了一些点缀着别人行程的人,就像一片叶子,从树枝上落下来以后,它将再也不属于绿色的树,而是属于不知所归的风。
然后,我将通过猜想,努力地去回忆那一丛火光。
当我回到我的村庄的时候,早已有人在更多的夜色里,像我一样离开我们的父亲们生命一样死守着的村庄。在我的村庄,在许多村人的心里,生活就是一枚木瓜,悬挂在异乡的树枝头。他们像候鸟一样,在春节到来的时候回来,在初春的时候离去,让祖先的屋檐凝望着远方,让温暖的女人空旷了胸怀。村人四处撒落在别的地方,肩上扛着我的村庄里众多人的生活和希望。其中一部分人,走向了异乡夜色里的火光。不知道是谁告诉我,那里的火焰里,流出了锌液,那里深夜不眠的人,守着别人的炉台,在为别人炼锌,自己挣几文苦力钱。
当我回到我的村庄的时候,我发现留在村庄里的老人、女人和孩子,开始居住到一幢幢崭新的房屋里,我在心里暗暗地想:他们即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离开村庄的人,省吃俭用,把他们在他乡的风吹雨打里捡拾起来的零钱,换成了砖头、瓦棂、沙发、电视、可口可乐和书包,让我的村庄,走上了另一条路,从此,他们再不会为了稻田里的沉重或者飘荡而悲喜。在村口,我没有看到年轻的男人,坐在那光滑的石板上,等待着溪水一样的夜色,漂洗他们对田野的热爱,表达对邻村的女子不易察觉的想念。
我和父亲坐在我家院子里抽烟的时候,他偶然间向我提起一个人,那是我中学时候,与我一起早出晚归,来往在学校与村庄之间的人。在我的村庄里,有许多那样的童年伙伴,当我把文字当成庄稼来耕种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离开了村庄,走着一条与我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我还在用父亲寄给我的那些从土地里刨出来的钱读书的时候,他背上简单的行李,在他乡的风雨里,往家里寄钱,然后在某个春节来临之前,回到村子里来,把一个女子带进了那新筑了大门的院子里,走进了婚床呈现给他的世界。等我再次回到村庄的时候,我看见,他的妻子怀里抱着一个头发蓬乱的男孩,把紫红色的奶头塞进那小小的嘴里,在他的介绍中羞涩地和我打招呼。
这时候,我在心里对我们各不相同的道路,浅浅地进行了一个随意的比较。我觉得时光在翻飞与收拢的过程中,为我们开展了不同指向的道路。但是最后的终点,却又让我们各自都找到了归宿。当我厮守着我所心爱的文字,并且使它们成为我用来支撑我的生活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他照样在用他的肩膀和脚步,遮住了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的天空,让她们不会为田野里的雨水和阳光而四处奔走,就那样守着一个院子,与鸡鸣犬吠一起繁忙着每一天的晨昏,与桃花石榴一起灿烂了整个村庄的春天。从那时候起,我对我的村庄充满了自信,那个早已不再为温饱而愁眉苦脸地四处奔波的村庄,它的未来一定会柳暗花明,莺飞草长。
随后的日子,我很少回到我的村庄里去。但是,我总会在看到某个山村里那些为了碗里盛着的浅浅的食物而愁眉不展的人们的时候,想起我的村庄里的人们。他们把村外的稻田枕在身后,收获了年复一年的饱暖,把他乡的富裕带回来,建起了新房。思念着居住在村庄里的父亲的时候,我想起我的村庄里的乡亲们,心里有一片微笑。只是当我再次回到我的村庄,一个消息,让我的心里只有悲伤。
是的,我的心里从此只有悲伤。当黄昏渐渐来临,暑气慢慢散去,我接过父亲递给我的一只廉价的香烟,点燃了,坐在我家没有院墙的院子里,沐浴着暮霭带来的清凉。父亲望着不远处的那棵樱桃树,对我说,我那建起了新房的中学同学,在去年春天死了。父亲的讲述,带着我的乡村古旧的方言,平静地展开一个忧伤的故事,那语气就像淡淡的夜色里漫无边际地飞翔着的虫子,若有若无。
我的村庄里那死去的年轻人,我的童年伙伴,他一次又一次地寄回辛辛苦苦地从外面挣回来的钱,建起了一幢崭新的房子,让我的村庄上空充满了生机。当他像往常一样离开家乡,走在通往异乡的路上的时候,却病倒在途中的一个县城的小客店里,长卧不起。带着一丝遗憾,他在没有挣到钱的情况下,半途返回了村庄。随后的日子,他往返在从村庄去我们小镇上那个弥漫着来苏药水气味的医院的路上,让他的妻子从医生那里接过处方单,到收费处递进钞票,从取药处抱回注射液、体温表、中草药、口服液。医生告诉他年轻的妻子,他得了一种让村里人摸头不着脑的病症。得病的原因,极有可能是长期呼吸了炼锌的时候冒出的气体,那气体对他的身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足以使他丧失生命。 我们都知道,他在外面挣回来的钱,基本上都已经花费在建新房上了。为了给他治病,他妻子变卖了除了那幢房子之外几乎所有能卖钱的东西,然后,她还向所有关心他们的亲朋好友,借了很多钱。那些账目,让她用满是错别字的笔迹,在他们的孩子写剩下的作业本上,长长地记了五六页。当借债的数目达到足以让他即使痊愈之后也还不清了的时候,他终于支撑不住病痛的侵袭,离开了这个刚刚美丽起来的世间。他妻子痛哭失聲的泪水,就像秋后淋到庄稼地里的雨水,纷纷滴落到他的渐渐失去了温度的脸上,与他的泪水汇合在一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谁也不知道。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故事。但是,因为我父亲的讲述,随着他嘴里喷出来的烟雾时断时续,让我感觉到,我的村庄是一个很真实的村庄,它的上空,除了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还有些味道,与生命有关。
窥视者
一个村庄的存在,并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但是,一次不经意的闯入,却把我的情绪牵引着,对一个遥远的村庄进行了从内心深处的审视,告诉我,在那里,的确有一个村庄,生活着一群人的村庄。我在内心深处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它完全可以在我的生命里一晃而过,如同阳光里飞舞的尘粒,在瞬间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我竟然深深地记住了那个叫作雾里坳的村庄。那个村庄和它所包含的人们,终于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透过窗户外面的阳光,往我的文字里冲撞而来,使我不得不对它进行断断续续的叙述。我不知道,它会告诉我什么,它又会让我记住什么。因为我不想怀念。
很久以来,我都在想,那天我们走进雾里坳,实在是像一场梦,一场让人刻骨铭心的梦。它让我走进雾里坳以后,再也不会忘记那里的一切事物。
也许是刚刚下了一场大雨的缘故,随着山路越升越高,我们的车子就一头扎进浓浓的雾气里,再也没有出来。周围的山林在雾气的浸泡里,仿佛是一些很遥远的事物。那些近在咫尺的景物,总是远远地停留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拒绝任何形式的审视。车窗外的道路,遮住了我的视线。大雾弥漫,海洋一样汹涌澎湃地往车窗里涌进来,车子就像是一只小船在漂泊着,前面是雾,后面也是雾。这使得我们的行程,似乎是在梦里游荡。车子在一片长满了野荞花的草坪上停下来,旁边的人指着山沟对面的一片浓雾说:那就是雾里坳。
这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当它从一个人的口里被说出,就像空气一样被那个随我们一起去雾里坳的人从口里呼出来,那特有的滇西北方言中的汉语,让我对不远处那一片弥漫的雾气充满了诗意的向往。我真希望,那个我尚未走进去的村庄,能够让我从心底涌起一首诗。
沿着一条几次被一些没膝的野槟榔覆盖的羊肠小道,泥泞让我的脚步无数次迟疑。没走多远,红色的泥土就粘住了我的鞋子,让我的行走显得异常地艰难。好不容易走到谷底,见到了潺潺的流水在那些褐色、紫色、白色、淡黄色、青灰色的石头上面流淌着,一丛丛怒放的波斯菊,拥挤地守在溪边,把一个山野里的初秋绽放得肆无忌惮。然后,又是满坡的波斯菊。在雨水浸润过后的山坡上,波斯菊开得就像一首狂放的萨克斯,辽远而热烈。翻过山梁,站在平缓的山岭上,又是一片浓雾,旁边又有人说,下去就是雾里坳。我的眼前还是一片雾气。
一路上都是盛开的野花和青草。湿润的水汽在空气里飘荡着,路旁的玉米地绵延不断地铺向不断升高的山脊,那被雨水打湿过的金黄色,强烈地提醒我:这些景色,我好像在某一幅油画里看见过。玉米地里长着修长的野荞,星星点点的花朵,碎碎地灼痛了我们注视的眼神。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里应该是一个生长着童话和寓言的好地方。
村庄的屋檐下,还不停地滴着水珠。那些水滴落在墙脚下,悄无声息地溅起了几乎无法看清的更细小的水珠,让人感觉到了一些凉意。秋天说来就来了,我急切地想看清楚村庄里的收获。但是由于雾气始终笼罩着整个村庄,我只能看到一些破旧的房屋、零乱的栅栏,听到稀疏的犬吠、山鸟的鸣声,以及我们走在村道上踩着泥浆发出的响声。终于,在村里一棵高大的梨树下,我看到了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女孩,赶着一群猪向我们迎面走来。那个女孩穿着一件藏青色的旧衣服,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女孩看见陌生人,赶紧往梨树后面躲避,但还是让我看清了她的门牙。那常年喝山泉水后形成的洁白的门牙,与她黑黄色的脸庞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在梨树后面,村道突然往左一拐,房屋开始多了一些。我记得是在第四户人家低矮的土门旁边,坐着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妇人,我们远远地就看到了,她也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她的苍老,让我们看不出具体的年纪。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门前,混浊的眼睛望着我们,那眼珠随着我们的行走而转动着,黑黄色的头却丝毫也没有转动。我们看到她坐在门口,就往她家走去,她也没有站起来的意思,只是用她随着我们的脚步而转动的眼珠看着我们。我们在她的前面停了下来,跟妇人打招呼,她似乎已经听见了,但是没有说话,还是看着我们。
随行的人把我们领进了那一方狭窄的泥院,八九只小鸡一下子四散开去,碎碎的叫声,让那只麻色的母鸡警觉地对着我们粘满了红泥的鞋子望着,不时扇动着那羽毛蓬松的翅膀,对着我们咯咯地叫着。母鸡的叫声,把一个中年妇女惊动了,她从那漆黑的牛圈里探出头来,我们又看到了她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三个村野的女人,呈现出了同一个面孔在不同时期的容颜。我在心里很是纳闷,村庄里的人们,为什么在长相上总是那么相似,倒真的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塑出来的一样。恩格斯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德谟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在这个村庄里看到了至少三个长相一样的人。
三个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院子里,那神情里表露出来的是一种让我们怎么也看不懂的东西,缓缓地向我们飘荡过来。我们对着她们说话,她们的嘴唇不约而同地翕动着,但终究没有说出什么来。我们走进她们的厨房,那一间漆黑的没有电灯的厨房里,很简陋地摆放着几件炊具,几根栗柴在灶洞里燃烧着,火焰平静地在一口小小的铁锅底下抚摸着,锅里冒着白色的热气,咕噜咕噜地响着。我看见,那一口铁锅里煮着一些南瓜和稀饭。飘到我们鼻孔里来的热气里,没有香味,甚至也闻不出盐的味道。但是随行的人对我说,那就是她们的早餐,年年如此。黑暗的厨房里的空旷,让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的凳子,一种和疲倦差不多的感觉,在我的心里乱窜,我只能离开那间被柴烟熏得一片漆黑的厨房。 站在院子里的一处角落里,我悄悄地问随行的人,为什么村里的妇女们都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他也悄悄地对我说,这个村庄不知什么时候形成了很浓的家族观念,近亲通婚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近亲通婚的明显后果,就是使村里人长相极度相似,身材越来越矮小,低智商的人也越来越多。外面的人形容村子里的人的长相,都说他们是“牙齿比身子提前半步走进门”。满山遍野长满了波斯菊的雾里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丰衣足食,反而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在另一个院落里,我的亲眼所见进一步证实了随行人所说的话,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几个长着很明显地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的门牙的女人。村子里很少来陌生人,她们看见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眼睛里闪动着不安的目光,胆怯地望着我们在那些院子里走来走去。我们的问话,她们也是很少回答,偶尔,她们才轻轻地应答一句。那语气,也是要集中了我们所有的听觉,才能大概地了解她们在说些什么,那神情,弥漫着比我们在途中看到的雾气还要浓烈的怯懦。我的目光一次次在她们苍白的略微带着菜绿色的脸庞上停留。她们瘦弱的身躯,在空旷的院子里一直就那样站立着,随着我们在院子里询问的时间越来越长,她们似乎有些疲倦了,就在院子里的屋檐下坐下来,目光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的身影,仿佛这里不是她们的家,而是一个陌生的他乡异地。
这是一些十分孱弱的生命。
在村庄的中央,我们关切地问一个矮个子的男人:家里有什么困难,由政府给解决。男人轻轻地说:没有。我们又问他:需要政府给你们什么?他又说:不需要。然而就在他的身边,就坐着他那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妻子,随行的人对我们说,她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因为这个村庄在一个山坳里,一年的大部分日子都被雾笼罩着,潮湿的天气,使得村子里的许多人,包括年轻人都得了不同程度的风湿病。因为穷,也因为病痛,这个村子里的人,有很多人都是拖着被风湿病折磨着的身体,在这个多雾的村庄里生活着。他们艰苦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迎来了生命的终结,最后还是在病痛中死去,把瘦弱的身体安葬在村子外面的山坡上,把灵魂留在亲人们的心里。雾里坳离山下的小镇并不远,那个小镇就是我的家乡,从我的家乡再坐三十公里的车,就到县城了。但是,随行的人告诉我说,村子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到过县城,在我们家乡,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事情。
村子里的道路一片泥泞,我们走得很辛苦。整个村子里除了鸟和狗在叫,我们再没有听到别的声音。这是一种奇特的沉闷。在我居住着的政府大院里,我早晨去上班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些附近乡镇里的村民们,二三十人彼此怂恿着,神态夸张地坐在政府办公楼前面的台阶上,等领导上班后就把领导堵在办公室里,高声地提着各种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还有一些时候,他们还会在上一级领导来检查工作的时候,集结了更多的人,群体上访,尽量把事态往大处闹。这时候,政府的领导往往很被动,也许是为了面子和形象,他们的各种要求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实现。然而,行走在这个村子里泥泞的巷道中,我萌发了一种奇怪的想法:真希望这个村子里的人也早日学会上访。但是,聽随行的人说,村里人从来没有上访过,连乡里也没有去过。
我们离开雾里坳的时候,山谷里还是一片大雾,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往山下走,所有的人都没有说一句话。仿佛都进入了一场梦,并且,还没有醒来。
【责任编辑】 行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