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学内容的颁布和落实,有一部分高中化学教师走进了教学误区,他们并没有真正透彻地理解并掌握新课改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对于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也并没有一个精准的把控,存在一些教学层面上的错误,严重抑制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进程。为此,笔者对于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几种误区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误区 新课改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变化。许多化学教师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课改的教学活动之中,不断进行创新性尝试,深入研究、探索,切实有效地转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透彻理解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目标,对于新课改下的化学学科新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文中对于化学学科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任意填充知识点,不断加深教学内容的度
当前阶段,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新教材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1]。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滞在新课改之前,难以及时走出旧教材的阴影,害怕那些已经被删减的教学内容在高考时会有所涉及,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随意地填充一些旧教材上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化学教师在教学《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内容时,仍然选择将胶体的布朗运动和胶体的渗析内容填充在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新课标中已经明确做出指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再例如,教师在教学《氯气》这一课时,仍然将旧教材中的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仪器设备与具体的操作流程细致地教给学生,但是新教材只是将这一部分作为初步了解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掌握甲烷、乙烯、苯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仍然补充乙炔的定义、苯的同系物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新教材中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教师任意在课堂中补充知识点,不仅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严重阻碍了新课改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在备课之前,认真分析对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透彻地掌握化学新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筛选,精准地把握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知识不应该讲、具体讲到哪一层面的深度等。高中化学教师不可以随意拓展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以免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二、教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少发言
在过去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基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就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作用,充分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错误地认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少发言。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现在许多高中学校公开规定,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只可以占用20分钟,剩下的25分钟学生需要自主地进行学习、复习和练习活动。20分钟的时间很难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全部讲完,所以,一部分化学教师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将化学教学内容全部高度概括总结。这样极其容易导致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完后,学生只是对于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并掌握,从而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不知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尤其是新教材中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理论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气体摩尔体积”等,20分钟的教学时间根本无法深入讲解。新课程改革大力推崇的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并不是指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教师不可以单一追求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的任务[2]。教师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不可以忽略自身教学的主导作用。化学教师既要担任化学知识内容的教学者,又要扮演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内容的编辑者、学生树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引导者等多个角色。
总而言之,教师要是想真正走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误区,最为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全面实现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这也就要求从事化学教学的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课堂教学反思活动,最终彻底走出教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曾昭玮.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误区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02):111-112.
[2]王丽华.高中化学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常见误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3(05):110-111.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误区 新课改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变化。许多化学教师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课改的教学活动之中,不断进行创新性尝试,深入研究、探索,切实有效地转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透彻理解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目标,对于新课改下的化学学科新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文中对于化学学科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任意填充知识点,不断加深教学内容的度
当前阶段,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新教材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1]。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滞在新课改之前,难以及时走出旧教材的阴影,害怕那些已经被删减的教学内容在高考时会有所涉及,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随意地填充一些旧教材上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化学教师在教学《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内容时,仍然选择将胶体的布朗运动和胶体的渗析内容填充在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新课标中已经明确做出指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再例如,教师在教学《氯气》这一课时,仍然将旧教材中的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仪器设备与具体的操作流程细致地教给学生,但是新教材只是将这一部分作为初步了解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掌握甲烷、乙烯、苯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仍然补充乙炔的定义、苯的同系物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新教材中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教师任意在课堂中补充知识点,不仅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严重阻碍了新课改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在备课之前,认真分析对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透彻地掌握化学新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筛选,精准地把握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知识不应该讲、具体讲到哪一层面的深度等。高中化学教师不可以随意拓展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以免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二、教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少发言
在过去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基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就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作用,充分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错误地认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少发言。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现在许多高中学校公开规定,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只可以占用20分钟,剩下的25分钟学生需要自主地进行学习、复习和练习活动。20分钟的时间很难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全部讲完,所以,一部分化学教师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将化学教学内容全部高度概括总结。这样极其容易导致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完后,学生只是对于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并掌握,从而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不知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尤其是新教材中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理论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气体摩尔体积”等,20分钟的教学时间根本无法深入讲解。新课程改革大力推崇的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并不是指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教师不可以单一追求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的任务[2]。教师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不可以忽略自身教学的主导作用。化学教师既要担任化学知识内容的教学者,又要扮演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内容的编辑者、学生树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引导者等多个角色。
总而言之,教师要是想真正走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误区,最为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全面实现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这也就要求从事化学教学的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课堂教学反思活动,最终彻底走出教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曾昭玮.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误区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02):111-112.
[2]王丽华.高中化学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常见误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3(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