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浆砌石污工结构涵闸工程,经过多年运行,逐渐老化,造成水土流失,所在堤段有时会出现塌坑破坏。通过外部破坏情况、水流状况等迹象分析工程的破损程度,合理采用维修加固措施,排除险情,从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涵闸 除险 分析 水泥粘土灌浆
中图分类号:TV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53-01
浆砌石污工结构涵闸,在以前广泛地应用于海堤涵闸的建设中。由于海堤涵受潮汐、海浪的作用,工作条件复杂,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或不规范的运行操作,其结构上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勾缝老化脱落,砂浆在水压力作用下慢慢流失,造成所在堤身的水土流失,危及堤围安全。
1 工程概况
培隆涵正面临海,是一座浆砌石污工结构的排水涵闸,涵身曾经加长,迎水面翼墙、护坡均采用浆砌石结构,多年来运行正常。于去年堤身背水坡平台涵身北侧出现一塌坑,直径1.2 m,深约1 m。
2 险情的观察分析及抢险措施的确定
根据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塌坑的形成可能是因绕流或渗流造成涵周回填土流失,土体内部存在较大的孔隙。为确保安全,立即停止工程的日常运行,并进一步利用不同水力条件观察分析,以求取得更多的信息,有的放矢,确定合理的抢险措施,达到除险加固的目的。
2.1 根据水流条件的观察分析
(1)涨潮至高潮位下闸观察:在涨潮时,关闭内外两道闸门,通过渠系节制闸调控围内排水,使汇水前池处于最低水位,观察涨潮过程中,存在较大水位差时,前池及背水坡是否存在闸底渗流或绕流。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现逸出点,池中水保持清澈,背水坡土体也没有出现渗水。
(2)涨潮引水观察:在潮水位高于内水位情况下引水观察水流变化,此时水位差不能太大,以防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观察时潮水位0.3 m,前池水位0.0 m。在闸门完全开启,自由出流时,观察到水流呈黄色浑浊;调整闸门开度,产生孔口出流,发现底部水流清澈,闸门两侧水流呈黄色浑浊。
(3)退潮排水观察:在内水位高于潮水位情况下排水观察水流情况,由于观察时排水量小,流速慢,水流浑浊程度较轻。
(4)退潮至最低潮位观察:随着潮水位的下降,关闭内外两道闸门,使前池水位高于潮位,观察迎水坡护坡的渗流情况,经观察,没有发现渗流现象。
2.2 结果分析及除险措施
通过出现的险情和以上不同工况进一步的观察分析,可以判断:涵壁砂浆脱落,在水流负压的作用下,涵壁周围土体被携带而出,排水量越大,流速越大,土料流失越严重。背水坡和平台的情况较严重,而堤身尚未形成贯穿性的渗流通道。随后进入涵闸中检查,查明涵身破损的主要位置,是在后期加长新老涵壁的接缝处。查明塌坑形成的原因后,决定采取涵身补填砂浆、重新勾缝,对塌坑回填土后对涵周土体进行灌浆补强等措施。本文只对灌浆的设计和施工观察分析做进一步介绍。
3 水泥粘土灌浆设计
根据本工程情况,灌浆孔平行于涵轴线布置,共5排,涵上1排,涵壁两侧各2排,排距2 m,孔距2.5 m(见图1)。两侧灌浆孔孔底高程低于底板基底高程0.8 m,作用点到达涵周、涵身及涵基底。灌浆过程分两孔序,涵上和外侧两排为第一孔序,内侧两排为第二孔序,以达到更好的补强土体和涵壁的效果。
灌浆材料选用水泥粘土浆。粘土浆可灌性强,为加速浆液凝固,提高固结体强度,达到更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掺入15%的水泥。
本工程设计采用有压灌浆,灌浆管上端孔口持续灌浆压力控制在0.12 MPa以内,瞬时最大压力不超过0.2 MPa。参考本地区近年来的经验,在该压力浆液能很好渗透贯穿孔隙,提高土体的密实性,达到灌浆的预期目的。
4 灌浆观察分析
4.1 冒浆点的观察
灌浆先用稀浆,此时必须观察冒浆点,借以判断分析涵周回填土及地基土的破坏情况,验证工程措施的正确与否。本次灌浆出现两处较为集中的冒浆点,一是涵身,与预先分析情况相同,浆液的渗出,可清晰地看到涵壁的破坏情况,给涵身有针对性的补强提供了帮助;二是前池,在北侧背水坡灌入稀浆时,前池出现冒浆,通过压砂反虑,阻止了继续冒浆。
从冒浆点位置看,原先通过水流情况观察分析判断是正确的,涵身受破坏,背水坡填土破坏程度较严重,空隙大,继而破坏范围向前池发展,形成薄弱环节,在灌浆压力作用下,浆液贯穿通道,从前池逸出。因此背水坡包括平台段是灌浆补强的重点部位。
4.2 灌浆压力的观察
灌浆过程中随时观察孔口压力,若持续低压时间过长,说明空隙较大,可适当增加灌入量和复灌次数,保证固结体的密实度。
4.3 裂缝观察
灌浆工程中应对迎水坡防浪墙、翼墙、背水坡挡土墙位置及堤身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裂缝,应立即停止灌浆,确保安全后再减压续灌。这也是判断是否终孔的一个条件。
5 结论
本工程通过采用水泥粘土灌浆结合其他补强措施进行抢险加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探孔取土,见其土体密实,固结程度好,过涵水流不再浑浊。到目前为止,未出现新的塌陷,或沉降,涵闸运行正常。
只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险情形成原因,准确判断破损情况和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经济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才能做到及时除险,加固涵闸,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赵振兴.水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S].DL/T5238-2010.
[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GB50286-98.
关键词:涵闸 除险 分析 水泥粘土灌浆
中图分类号:TV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53-01
浆砌石污工结构涵闸,在以前广泛地应用于海堤涵闸的建设中。由于海堤涵受潮汐、海浪的作用,工作条件复杂,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或不规范的运行操作,其结构上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勾缝老化脱落,砂浆在水压力作用下慢慢流失,造成所在堤身的水土流失,危及堤围安全。
1 工程概况
培隆涵正面临海,是一座浆砌石污工结构的排水涵闸,涵身曾经加长,迎水面翼墙、护坡均采用浆砌石结构,多年来运行正常。于去年堤身背水坡平台涵身北侧出现一塌坑,直径1.2 m,深约1 m。
2 险情的观察分析及抢险措施的确定
根据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塌坑的形成可能是因绕流或渗流造成涵周回填土流失,土体内部存在较大的孔隙。为确保安全,立即停止工程的日常运行,并进一步利用不同水力条件观察分析,以求取得更多的信息,有的放矢,确定合理的抢险措施,达到除险加固的目的。
2.1 根据水流条件的观察分析
(1)涨潮至高潮位下闸观察:在涨潮时,关闭内外两道闸门,通过渠系节制闸调控围内排水,使汇水前池处于最低水位,观察涨潮过程中,存在较大水位差时,前池及背水坡是否存在闸底渗流或绕流。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现逸出点,池中水保持清澈,背水坡土体也没有出现渗水。
(2)涨潮引水观察:在潮水位高于内水位情况下引水观察水流变化,此时水位差不能太大,以防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观察时潮水位0.3 m,前池水位0.0 m。在闸门完全开启,自由出流时,观察到水流呈黄色浑浊;调整闸门开度,产生孔口出流,发现底部水流清澈,闸门两侧水流呈黄色浑浊。
(3)退潮排水观察:在内水位高于潮水位情况下排水观察水流情况,由于观察时排水量小,流速慢,水流浑浊程度较轻。
(4)退潮至最低潮位观察:随着潮水位的下降,关闭内外两道闸门,使前池水位高于潮位,观察迎水坡护坡的渗流情况,经观察,没有发现渗流现象。
2.2 结果分析及除险措施
通过出现的险情和以上不同工况进一步的观察分析,可以判断:涵壁砂浆脱落,在水流负压的作用下,涵壁周围土体被携带而出,排水量越大,流速越大,土料流失越严重。背水坡和平台的情况较严重,而堤身尚未形成贯穿性的渗流通道。随后进入涵闸中检查,查明涵身破损的主要位置,是在后期加长新老涵壁的接缝处。查明塌坑形成的原因后,决定采取涵身补填砂浆、重新勾缝,对塌坑回填土后对涵周土体进行灌浆补强等措施。本文只对灌浆的设计和施工观察分析做进一步介绍。
3 水泥粘土灌浆设计
根据本工程情况,灌浆孔平行于涵轴线布置,共5排,涵上1排,涵壁两侧各2排,排距2 m,孔距2.5 m(见图1)。两侧灌浆孔孔底高程低于底板基底高程0.8 m,作用点到达涵周、涵身及涵基底。灌浆过程分两孔序,涵上和外侧两排为第一孔序,内侧两排为第二孔序,以达到更好的补强土体和涵壁的效果。
灌浆材料选用水泥粘土浆。粘土浆可灌性强,为加速浆液凝固,提高固结体强度,达到更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掺入15%的水泥。
本工程设计采用有压灌浆,灌浆管上端孔口持续灌浆压力控制在0.12 MPa以内,瞬时最大压力不超过0.2 MPa。参考本地区近年来的经验,在该压力浆液能很好渗透贯穿孔隙,提高土体的密实性,达到灌浆的预期目的。
4 灌浆观察分析
4.1 冒浆点的观察
灌浆先用稀浆,此时必须观察冒浆点,借以判断分析涵周回填土及地基土的破坏情况,验证工程措施的正确与否。本次灌浆出现两处较为集中的冒浆点,一是涵身,与预先分析情况相同,浆液的渗出,可清晰地看到涵壁的破坏情况,给涵身有针对性的补强提供了帮助;二是前池,在北侧背水坡灌入稀浆时,前池出现冒浆,通过压砂反虑,阻止了继续冒浆。
从冒浆点位置看,原先通过水流情况观察分析判断是正确的,涵身受破坏,背水坡填土破坏程度较严重,空隙大,继而破坏范围向前池发展,形成薄弱环节,在灌浆压力作用下,浆液贯穿通道,从前池逸出。因此背水坡包括平台段是灌浆补强的重点部位。
4.2 灌浆压力的观察
灌浆过程中随时观察孔口压力,若持续低压时间过长,说明空隙较大,可适当增加灌入量和复灌次数,保证固结体的密实度。
4.3 裂缝观察
灌浆工程中应对迎水坡防浪墙、翼墙、背水坡挡土墙位置及堤身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裂缝,应立即停止灌浆,确保安全后再减压续灌。这也是判断是否终孔的一个条件。
5 结论
本工程通过采用水泥粘土灌浆结合其他补强措施进行抢险加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探孔取土,见其土体密实,固结程度好,过涵水流不再浑浊。到目前为止,未出现新的塌陷,或沉降,涵闸运行正常。
只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险情形成原因,准确判断破损情况和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经济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才能做到及时除险,加固涵闸,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赵振兴.水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S].DL/T5238-2010.
[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GB502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