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六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都普遍存在着学困生,对于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学困生的转化也要讲究策略,要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原则,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克服数学学习上任何困难的信心。
【关键词】学困生 ; 爱心 ;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40-0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如何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老师要拥有一颗爱心。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结不出健康的果子的。而对后进生尤其要有深切的、真挚的、持久的爱心,才能使他们冰封的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守纪律,说粗话,打架的事屡有发生,原来的老师拿他简直没办法,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刚一接班,我就针对这类特殊儿童的转差计划,当他犯错误时,我就悄悄地把他叫到后花园没人的地方,和颜悦色地和他促膝而坐,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讲清道理,让他明白老师不是在惩罚他,而是在关心他,爱他,使他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由衷地想改掉这些错误。而且我在暗中还对他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他其实也有许多闪光点:爱劳动、爱发言、普通话说得较好等,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在同学面前多给他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及时鼓励,这样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学习的自信心。
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因此,执着的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二、老师要以表扬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一般学习成 绩差,思想素质差,纪律观念不强。因此他们饱受冷嘲热讽,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于是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没有希望,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无心向学,不思上进。对学困生的这些思想行为,有的老师认为批评鞭策见效快,总是喜欢将他们作为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却非常吝啬。于是他们就更加自卑,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心境复杂,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自信心全无。然而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抑中带扬。在批 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知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鼓起上进的勇气。
三、老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教师欣赏出来的学生,学生往往也便学会了欣赏自己,对其未来总是热切向往,抱有希望;教师批评出来的学生,他们便也会在自责中长大,对未来则充满了激愤与悲观失望,从而成为学困生。因此,对待学困生只要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个,那也许会给他带来一生的转机。老师要善于捕捉这来之不易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这时候的肯定既是对一位学生做法的中肯评价,又是一种期待他以后再会有此举的期望教育。它胜过于对学困生们千言万语地规劝与说教。学困生们也会从这来之不易的一次成功中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尊重与信任,也会迎来同学们的羡慕。这会使他们得到实现人生价值后的快感和继续奋斗的动力源泉。这些对学困生因一次成功而取得的中肯评价,对于老师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个沉寂在自觉学习,而前途渺茫,理想犹如肥皂泡般的学困生来说,难道不是一个惊喜吗?
例如,我班的学生李贵伟,学习懒惰,成绩很差。但有一天,他听说学校领导要到教室里检查桌椅摆放是否整齐、地面是否干净、公物是否安全等情况,他就主动把我班教室打扫干净。我知道后,立即在班里公开表扬他,要求大家向他学习。我还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常常与他谈心,互相沟通,逐渐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让他知道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期望,使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所长,只要肯用心做,一定能做出成绩来,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现在,肖伟已改掉了坏习惯,还经常虚心地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据科任老师反映:现在,肖伟不但上课纪律好,而且作业也清楚多了。
四、老师要善于选择最佳谈话地点。
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因此,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善于选择最佳的谈话地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与个别学生谈话,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而大多数老师喜欢在办公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学生对办公室的神秘看法,忽略了学生怕进办公室的心理特征,尤其对学困生更是如此。对你的谆谆教导,也许他们心里根本不服,只是迫于老师的威严,想早点逃离办公室才敷衍了事。在这样的环境和氣氛中,要想取得谈话的成功,这是很难的。因此,和学困生谈话,除了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外,还要选择恰当的谈话地点。最好选择在他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如操场、花园、走廊等,这些场合他们感到轻松自然,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比较小,他们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告诉老师,使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和责任,我们只有对他们多一点宽容、理解与信任,多一点爱心与关怀,才会与他们携手共同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华应龙.做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年
[2]苏霍姆林斯基 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吴正宪.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关键词】学困生 ; 爱心 ;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40-0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如何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老师要拥有一颗爱心。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结不出健康的果子的。而对后进生尤其要有深切的、真挚的、持久的爱心,才能使他们冰封的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守纪律,说粗话,打架的事屡有发生,原来的老师拿他简直没办法,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刚一接班,我就针对这类特殊儿童的转差计划,当他犯错误时,我就悄悄地把他叫到后花园没人的地方,和颜悦色地和他促膝而坐,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讲清道理,让他明白老师不是在惩罚他,而是在关心他,爱他,使他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由衷地想改掉这些错误。而且我在暗中还对他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他其实也有许多闪光点:爱劳动、爱发言、普通话说得较好等,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在同学面前多给他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及时鼓励,这样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学习的自信心。
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因此,执着的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二、老师要以表扬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一般学习成 绩差,思想素质差,纪律观念不强。因此他们饱受冷嘲热讽,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于是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没有希望,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无心向学,不思上进。对学困生的这些思想行为,有的老师认为批评鞭策见效快,总是喜欢将他们作为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却非常吝啬。于是他们就更加自卑,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心境复杂,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自信心全无。然而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抑中带扬。在批 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知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鼓起上进的勇气。
三、老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教师欣赏出来的学生,学生往往也便学会了欣赏自己,对其未来总是热切向往,抱有希望;教师批评出来的学生,他们便也会在自责中长大,对未来则充满了激愤与悲观失望,从而成为学困生。因此,对待学困生只要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个,那也许会给他带来一生的转机。老师要善于捕捉这来之不易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这时候的肯定既是对一位学生做法的中肯评价,又是一种期待他以后再会有此举的期望教育。它胜过于对学困生们千言万语地规劝与说教。学困生们也会从这来之不易的一次成功中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尊重与信任,也会迎来同学们的羡慕。这会使他们得到实现人生价值后的快感和继续奋斗的动力源泉。这些对学困生因一次成功而取得的中肯评价,对于老师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个沉寂在自觉学习,而前途渺茫,理想犹如肥皂泡般的学困生来说,难道不是一个惊喜吗?
例如,我班的学生李贵伟,学习懒惰,成绩很差。但有一天,他听说学校领导要到教室里检查桌椅摆放是否整齐、地面是否干净、公物是否安全等情况,他就主动把我班教室打扫干净。我知道后,立即在班里公开表扬他,要求大家向他学习。我还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常常与他谈心,互相沟通,逐渐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让他知道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期望,使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所长,只要肯用心做,一定能做出成绩来,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现在,肖伟已改掉了坏习惯,还经常虚心地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据科任老师反映:现在,肖伟不但上课纪律好,而且作业也清楚多了。
四、老师要善于选择最佳谈话地点。
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因此,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善于选择最佳的谈话地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与个别学生谈话,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而大多数老师喜欢在办公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学生对办公室的神秘看法,忽略了学生怕进办公室的心理特征,尤其对学困生更是如此。对你的谆谆教导,也许他们心里根本不服,只是迫于老师的威严,想早点逃离办公室才敷衍了事。在这样的环境和氣氛中,要想取得谈话的成功,这是很难的。因此,和学困生谈话,除了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外,还要选择恰当的谈话地点。最好选择在他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如操场、花园、走廊等,这些场合他们感到轻松自然,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比较小,他们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告诉老师,使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和责任,我们只有对他们多一点宽容、理解与信任,多一点爱心与关怀,才会与他们携手共同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华应龙.做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年
[2]苏霍姆林斯基 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吴正宪.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