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关税水平普遍下降,保税区先前的“保税”优势和功能优势已日趋削弱,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剖析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型的现有条件,并提出了几点加快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保税功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18-1
1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原由
1.1 国际贸易功能优势弱化
1.1.1 关税水平降低 2004年我国进口关税的整体水平为10.4%,但是2008年已降为9.7%,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降到8.9%。对于一般贸易零关税产品的进口,可直接通过非保税区进口。
1.1.2 非关税壁垒减少 根据关贸总协定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规定,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不受配额、进出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保税区贸易自由度优势进一步削弱。
1.1.3 贸易服务功能优势削弱 2007年,我国已面向所有企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进出口经营权,保税区对各类投资者所形成的吸引力也逐步降低。
1.2 出口加工功能优势弱化
1.2.1 经济政策优势减少 根据WTO的相关规定,今后我国要逐步取消保税区的一些特殊政策,而且按照国民待遇原则,有些特殊政策将在区内外普遍实施。这将会更加促进区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与保税区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此外,随着自由贸易环境的形成,以前通过加工贸易完成的出口加工,则可通过一般贸易形式完成进口加工复出口的过程,这同样也会对保税区加工贸易造成很大冲击。
1.2.2 加工贸易项目进区受限制 我国出口加工区对区内加工贸易采取的方式是: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料件在区内与区外结转,也不允许区内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进口的料件转至保税区外加工。这样一来,已经进区的加工贸易项目和即将进区的加工贸易项目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保税仓储功能优势弱化
入世后我国关税总体水平大幅下降,削弱了保税区原有的保税功能,保税仓储优势不明显。
2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现有条件
2.1 保税区政策优势仍存
虽然入世后保税区的保税优势弱化,给保税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目前在我国各类对外经济开放区域中,保税区仍然是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前沿试验区,与其它同类经济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相比,保税区仍然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仍然是对周边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最为显著的经济区域。
2.2 保税区转型区位优势明显
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模式是“区港联动”,我国目前15个保税区中除深圳福田保税区外,其余14个保税区要么与港口相邻,要么以港口为依托,这正是我国保税区力图通过区港一体化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优势所在。此外,我国很多保税区又处于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中的区中区,如浦东新区的外高桥保税区和沙头角、盐田港、汕头、珠海、青岛保税区,这些具有较高开放度的保税区为其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
2.3 保税区经济带动优势显著
保税区是其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是腹地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桥头堡”,保税区的发展可以辐射范围极广,可以带动毗邻地区和腹地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贸易、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能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加快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建议
3.1 加大高新技术出口加工
二十一世纪是高新技术竞争的世纪。多数保税区经过多年特别是近两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结构。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保税区,现在已形成令人瞩目的信息产业群,美国的英特尔、惠普、IBM,荷兰的飞利浦,日本的理光,法国的施耐德等一批跨国公司成为了保税区的投资主体;深圳福田保税区、广州保税区、珠海保税区亦是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转移到中国,我国保税区要抓住这个机遇,继续努力地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特别是鼓励外商在生物工程、信息产业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
3.2 创新海关监管制度
保税区内不应再有“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概念,而只有免税物品和保税物品之分,监管对象由现在的监管到厂(仓)转变为监管到整个区域。国外自由贸易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将原来妨碍进出口贸易的繁杂的手续降低至最低限度。海关要以信任、简化、服务为原则,企业知法守法为前提设计管理模式,尽快全面推行EDI报关制,实行全程计算机控制,简化报关手续,使货物进出方便快捷。海关人员只需要通过电脑对入区的货物进行登记,对出区的货物进行核销。货物入区报备,区内自由储存、自由流动,出区核销。
3.3 促进区港合一
便利的港口条件是保税区发展的重要前提。保税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外向型经济区域,良好的港口条件必不可少。这个港口既可以是海港、空港,也可以是陆路口岸。这一点已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明,如德国的汉堡、荷兰鹿特丹、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国内发展较好的保税区如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福田保税区等莫不如此。因此,区港合一、区港一体,打通保税区直接对外的通道,将是保税区发展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2]牛利民.目前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7,(8).
[3]张富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探讨[OL].www.southcn.com,2006,(6).
作者简介:徐艳玲(1979-),女,湖北潜江人,就职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关键词: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保税功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18-1
1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原由
1.1 国际贸易功能优势弱化
1.1.1 关税水平降低 2004年我国进口关税的整体水平为10.4%,但是2008年已降为9.7%,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降到8.9%。对于一般贸易零关税产品的进口,可直接通过非保税区进口。
1.1.2 非关税壁垒减少 根据关贸总协定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规定,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不受配额、进出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保税区贸易自由度优势进一步削弱。
1.1.3 贸易服务功能优势削弱 2007年,我国已面向所有企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进出口经营权,保税区对各类投资者所形成的吸引力也逐步降低。
1.2 出口加工功能优势弱化
1.2.1 经济政策优势减少 根据WTO的相关规定,今后我国要逐步取消保税区的一些特殊政策,而且按照国民待遇原则,有些特殊政策将在区内外普遍实施。这将会更加促进区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与保税区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此外,随着自由贸易环境的形成,以前通过加工贸易完成的出口加工,则可通过一般贸易形式完成进口加工复出口的过程,这同样也会对保税区加工贸易造成很大冲击。
1.2.2 加工贸易项目进区受限制 我国出口加工区对区内加工贸易采取的方式是: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料件在区内与区外结转,也不允许区内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进口的料件转至保税区外加工。这样一来,已经进区的加工贸易项目和即将进区的加工贸易项目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保税仓储功能优势弱化
入世后我国关税总体水平大幅下降,削弱了保税区原有的保税功能,保税仓储优势不明显。
2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现有条件
2.1 保税区政策优势仍存
虽然入世后保税区的保税优势弱化,给保税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目前在我国各类对外经济开放区域中,保税区仍然是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前沿试验区,与其它同类经济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相比,保税区仍然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仍然是对周边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最为显著的经济区域。
2.2 保税区转型区位优势明显
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模式是“区港联动”,我国目前15个保税区中除深圳福田保税区外,其余14个保税区要么与港口相邻,要么以港口为依托,这正是我国保税区力图通过区港一体化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优势所在。此外,我国很多保税区又处于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中的区中区,如浦东新区的外高桥保税区和沙头角、盐田港、汕头、珠海、青岛保税区,这些具有较高开放度的保税区为其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
2.3 保税区经济带动优势显著
保税区是其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是腹地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桥头堡”,保税区的发展可以辐射范围极广,可以带动毗邻地区和腹地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贸易、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能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加快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建议
3.1 加大高新技术出口加工
二十一世纪是高新技术竞争的世纪。多数保税区经过多年特别是近两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结构。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保税区,现在已形成令人瞩目的信息产业群,美国的英特尔、惠普、IBM,荷兰的飞利浦,日本的理光,法国的施耐德等一批跨国公司成为了保税区的投资主体;深圳福田保税区、广州保税区、珠海保税区亦是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转移到中国,我国保税区要抓住这个机遇,继续努力地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特别是鼓励外商在生物工程、信息产业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
3.2 创新海关监管制度
保税区内不应再有“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概念,而只有免税物品和保税物品之分,监管对象由现在的监管到厂(仓)转变为监管到整个区域。国外自由贸易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将原来妨碍进出口贸易的繁杂的手续降低至最低限度。海关要以信任、简化、服务为原则,企业知法守法为前提设计管理模式,尽快全面推行EDI报关制,实行全程计算机控制,简化报关手续,使货物进出方便快捷。海关人员只需要通过电脑对入区的货物进行登记,对出区的货物进行核销。货物入区报备,区内自由储存、自由流动,出区核销。
3.3 促进区港合一
便利的港口条件是保税区发展的重要前提。保税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外向型经济区域,良好的港口条件必不可少。这个港口既可以是海港、空港,也可以是陆路口岸。这一点已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明,如德国的汉堡、荷兰鹿特丹、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国内发展较好的保税区如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福田保税区等莫不如此。因此,区港合一、区港一体,打通保税区直接对外的通道,将是保税区发展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2]牛利民.目前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7,(8).
[3]张富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探讨[OL].www.southcn.com,2006,(6).
作者简介:徐艳玲(1979-),女,湖北潜江人,就职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