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足于环境检测的复杂性与专业性特点,从实验室管理、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环节三大方面入手,对环境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提高环境检测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生态文明建设历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深入人心,进一步助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相应地,环境检测作为环保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果环境检测的质量不能保障,那么后续的保护工作也就难以展开,因此,对环境检测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值得广大环境检测实验室加以深入探索。
一、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检测本身是一项复杂性极高的专业工作,且其面对的检测对象本身又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任何检测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必须将检测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的影响因素及其常见问题纳入到规范化的制度中来,才能构成环境检测质量的坚实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依照仪器设备、检验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定期进行动态化的评估与修改。
(二)环境检测人员
作为组织检测流程、操作检测工作的主体,环境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
影响着检测解雇的准确性。各实验室要严格做好人员的准入工作,确保检测人员额工作经验、专业资质能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针对已经入所工作的检测人员,也要积极组织其学习最新的环境检测准则、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并配套对应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参与后续工作。同时,由于环境检测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提高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实验室要做好质量控制宣传物料的投放与设置,并积极组织检测人员参与专家讲座、跨所交流,引导其树立起高度的质量控制责任意识。
(三)仪器设备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产生于不同源头的污染情况也使得环境检测工作中小应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灵敏度与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各实验室除了要合理运用经费,保证仪器设备引进资金的充足之外,还必须建立起常态化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方案,依照各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与基本性能安排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同时也要将实验室不同设备的使用频率纳入维护管理方案中来,特别要注意对使用频率高、年限长的设备的常态维护。同时,检测人员在使用各类仪器设备之前,必须经过完备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将未经培训与授权的人员排除在仪器设备的操作主体范围之外。除此之外,考虑到不同仪器设备可能对存放环境有着具体的要求,因此在仪器设备引进后就必须立刻形成书面化的环境条件记录,将环境对仪器设备灵敏度与精确性的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四)检测报告
在环境检测工作中,检测报告是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形成的最终结果,也是后续组织相应的环保手段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做好对检测报告准确性的控制工作。实验室要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对于不同对象、不同复杂程度的檢测报告均要组织检测人员依层级审核,同时,要配套质量追溯制度,以“谁签字谁负责”的把控手段倒逼检测与审核人员正视检测报告的重要性。
二、样品管理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 样品采集
样品是环境检测工作得以展开的基本对象,检测点位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在采集中要依照样品的性质以及日常的检测经验,并提前组织检测人员对现场环境加以判断,最大程度控制样品采集的误差。同时,采样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采集平行样以及全程序空白的要求,并做好仪器设备的校准与样品表示工作。在完成初步的样品采集之后,还应当再次合作样品是否满足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的要求,核对样品数量是否与检测方案契合,一旦发现其与工作要求出现偏差,必须重新执行样品采集流程。
(二)运输与交接
在采样地完成样品采集工作后,为了保证样品的性质不发生变化,要确保运输与交接过程的稳定性。交接人员应当依照样品的性质特点确定对应的分装机密封方法,同时要提前做好运输工作的环境清理工作,防范样品变质、混淆等情况。在运输进入实验室之后,送样人与接样人要及时对样品的数量等状况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完成交接。
(三) 样品保存与管理
环境检测中,每一份样品都对应不同的检测对象,在交接完成后检测人员要依照标准规范对其进行唯一性标识,以此有效防范混淆情况。对于部分时效性较强的样品,要尽快通知检测人员组织分析,确保其性质能充分体现检测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存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湿度与温度环境,避免样品变质。
三、实验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消耗品
一般来说,标准物质、试剂耗材、实验室用水等在环境检测实验中处于被消耗状态的用品均属于消耗品的范畴,其质量保证也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在采购标准物质时必须确保该消耗品已经获得国家正式授权,以此做到质量溯源;试剂耗材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符合性检验程序;实验室用水要严格依照《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判断用水级别。
(二)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的确定要依照检测目标、检测方案、样本等具体情况加以确定,综合考虑使用浓度范围、干扰物种类、检出限等重要参数,这同样要求检测人员要熟悉分析方法体系,并能灵活判断具体的检测要求。
(三)实验分析过程
实验分析过程通常是环境检测中操作最为精密复杂、对检测结果影响最大的过程,因此对其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应当从内部与外部两大方面入手。前者主要是通过控制实验人员的操作失误、设备误差等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后者则是基于一个相对可靠的数据环境,进一步对系统误差进行控制。内部与外部的“双保险”控制,可以适应环境检测的精确性要求。
四、结束语
做好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高环境检测工作的准确性,也才能为后续的环保决策提供基础性参考。各大环境检测实验室要认识到“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对检测结果的具体影响,通过细化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助推我国环境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星辰.我国环境检测措施存在问题分析[J]. 环球市场,2019,38(26):33-36.
[2]蒋朝波.浅谈我国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6,(06):168.
[3]杨秋霞. 探讨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2):14-15.
作者单位:陕西华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关键词: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生态文明建设历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深入人心,进一步助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相应地,环境检测作为环保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果环境检测的质量不能保障,那么后续的保护工作也就难以展开,因此,对环境检测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值得广大环境检测实验室加以深入探索。
一、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检测本身是一项复杂性极高的专业工作,且其面对的检测对象本身又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任何检测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必须将检测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的影响因素及其常见问题纳入到规范化的制度中来,才能构成环境检测质量的坚实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依照仪器设备、检验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定期进行动态化的评估与修改。
(二)环境检测人员
作为组织检测流程、操作检测工作的主体,环境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
影响着检测解雇的准确性。各实验室要严格做好人员的准入工作,确保检测人员额工作经验、专业资质能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针对已经入所工作的检测人员,也要积极组织其学习最新的环境检测准则、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并配套对应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参与后续工作。同时,由于环境检测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提高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实验室要做好质量控制宣传物料的投放与设置,并积极组织检测人员参与专家讲座、跨所交流,引导其树立起高度的质量控制责任意识。
(三)仪器设备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产生于不同源头的污染情况也使得环境检测工作中小应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灵敏度与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各实验室除了要合理运用经费,保证仪器设备引进资金的充足之外,还必须建立起常态化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方案,依照各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与基本性能安排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同时也要将实验室不同设备的使用频率纳入维护管理方案中来,特别要注意对使用频率高、年限长的设备的常态维护。同时,检测人员在使用各类仪器设备之前,必须经过完备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将未经培训与授权的人员排除在仪器设备的操作主体范围之外。除此之外,考虑到不同仪器设备可能对存放环境有着具体的要求,因此在仪器设备引进后就必须立刻形成书面化的环境条件记录,将环境对仪器设备灵敏度与精确性的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四)检测报告
在环境检测工作中,检测报告是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形成的最终结果,也是后续组织相应的环保手段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做好对检测报告准确性的控制工作。实验室要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对于不同对象、不同复杂程度的檢测报告均要组织检测人员依层级审核,同时,要配套质量追溯制度,以“谁签字谁负责”的把控手段倒逼检测与审核人员正视检测报告的重要性。
二、样品管理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 样品采集
样品是环境检测工作得以展开的基本对象,检测点位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在采集中要依照样品的性质以及日常的检测经验,并提前组织检测人员对现场环境加以判断,最大程度控制样品采集的误差。同时,采样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采集平行样以及全程序空白的要求,并做好仪器设备的校准与样品表示工作。在完成初步的样品采集之后,还应当再次合作样品是否满足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的要求,核对样品数量是否与检测方案契合,一旦发现其与工作要求出现偏差,必须重新执行样品采集流程。
(二)运输与交接
在采样地完成样品采集工作后,为了保证样品的性质不发生变化,要确保运输与交接过程的稳定性。交接人员应当依照样品的性质特点确定对应的分装机密封方法,同时要提前做好运输工作的环境清理工作,防范样品变质、混淆等情况。在运输进入实验室之后,送样人与接样人要及时对样品的数量等状况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完成交接。
(三) 样品保存与管理
环境检测中,每一份样品都对应不同的检测对象,在交接完成后检测人员要依照标准规范对其进行唯一性标识,以此有效防范混淆情况。对于部分时效性较强的样品,要尽快通知检测人员组织分析,确保其性质能充分体现检测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存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湿度与温度环境,避免样品变质。
三、实验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消耗品
一般来说,标准物质、试剂耗材、实验室用水等在环境检测实验中处于被消耗状态的用品均属于消耗品的范畴,其质量保证也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在采购标准物质时必须确保该消耗品已经获得国家正式授权,以此做到质量溯源;试剂耗材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符合性检验程序;实验室用水要严格依照《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判断用水级别。
(二)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的确定要依照检测目标、检测方案、样本等具体情况加以确定,综合考虑使用浓度范围、干扰物种类、检出限等重要参数,这同样要求检测人员要熟悉分析方法体系,并能灵活判断具体的检测要求。
(三)实验分析过程
实验分析过程通常是环境检测中操作最为精密复杂、对检测结果影响最大的过程,因此对其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应当从内部与外部两大方面入手。前者主要是通过控制实验人员的操作失误、设备误差等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后者则是基于一个相对可靠的数据环境,进一步对系统误差进行控制。内部与外部的“双保险”控制,可以适应环境检测的精确性要求。
四、结束语
做好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高环境检测工作的准确性,也才能为后续的环保决策提供基础性参考。各大环境检测实验室要认识到“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对检测结果的具体影响,通过细化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助推我国环境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星辰.我国环境检测措施存在问题分析[J]. 环球市场,2019,38(26):33-36.
[2]蒋朝波.浅谈我国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6,(06):168.
[3]杨秋霞. 探讨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2):14-15.
作者单位:陕西华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