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精华,具有语言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初中生对古诗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人文关怀。因此,本文试着从巧用古诗背景资料解读、巧选同类古诗对比研究以及巧借诗人其他作品探析三方面展开了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教学;资料解读;对比研究;作品探析
古代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教学起点,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初中的古诗教学现状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尽人意,这意味着提高古诗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因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 巧用古诗背景资料解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古诗解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由于时代久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古诗教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以及解读古诗的能力,进而从古诗解读中获得美的感受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解读古诗的第一步不妨从了解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这一背景既包括诗人本身的经历,也包括诗人在写作时所处的环境和所遇到的事情。在古诗教学中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提前去了解和查找古诗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和诗人的距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解读,帮助学生们建立合理有效的古诗学习方法,为学生更好地解读古诗奠定基础。
在学习古诗《夜雨寄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感情,我首先对让学生对这首古诗的背景资料进行查找。上课之后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同学都知道李商隐对吧,那么大家知道李商隐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吗?”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与回答。在激发起大家兴趣的基础上,再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纠正和完善,总结了这一背景,即:诗人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这一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促使诗人吟成了此诗。显然这一背景资料的确定,使得学生对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 巧选同类古诗对比研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作为其优秀的代表,对于当代人了解古代,传承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古诗的种类繁多,优秀诗人更是数不胜数,这直接呈现出一种不同诗人对于同一景物、同一事件的不同认识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于古诗教学来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原因在于同一类别所展现出的不同感情在诗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体现,而这种体现方式正是古诗的精髓所在,它对于更好地了解诗人的写作特点,掌握对比古诗内容差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同类古诗的对比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解读能力,进而积累相关的古诗知识,在这一对比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陶渊明的《饮酒》一诗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并能通过一定的对比感知到差别所在,我在上课之前便根据这一古诗的内容去选择了两篇相接近的古诗,即王维的《山居即事》与李白的《山中问答》,因为这三首古诗的内容都涉及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但隐居中的感情却有所差别。通过这些同题材古诗的对比,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的发自内心热爱,并进一步启发学生透过醇美诗意背后对当时东晋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由此可见,巧选同类古诗进行对比研究,能在阅读与鉴赏、比较与探究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对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差异、解读古诗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助于提高古诗的教学质量。
三、 巧借诗人其他作品探析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古代,诗人们的一生往往经历过政治上的曲折,诗歌作为展现诗人心境的重要媒介,其作品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巧妙借用诗人的其他作品来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解读,并通过古诗之间的时间跨度来剖析古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因为每一阶段的诗人由于经历上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诗人其他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古诗的具体内容结合以往学过的诗歌来进行导入或者进行比较阅读,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这一方法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的解读并从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浣溪沙》是苏轼贬居黄州時游蕲水清泉寺所作,为了使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以前学过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便于学生从中找出写景和诗人情感的异同点,进而了解苏轼作品的风格,初步学会欣赏、评价诗歌的语言艺术,从而激发他们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课后我将选择好的“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古诗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出来,随后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要求每组学生对这三首古诗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显然通过诗人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这一方式有助于古诗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重要的途径。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教学中,巧用古诗背景资料解读、巧选同类古诗对比研究以及巧借诗人其他作品探析有利于提高学了学生学会欣赏古代不同诗人的优秀作品,品味凝练、典雅的古代诗歌语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初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建.古诗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22).
[2]江淑燕.以古诗为载体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J].台声.新视角,2005(06).
作者简介:
童美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南侨中学。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教学;资料解读;对比研究;作品探析
古代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教学起点,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初中的古诗教学现状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尽人意,这意味着提高古诗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因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 巧用古诗背景资料解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古诗解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由于时代久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古诗教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以及解读古诗的能力,进而从古诗解读中获得美的感受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解读古诗的第一步不妨从了解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这一背景既包括诗人本身的经历,也包括诗人在写作时所处的环境和所遇到的事情。在古诗教学中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提前去了解和查找古诗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和诗人的距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解读,帮助学生们建立合理有效的古诗学习方法,为学生更好地解读古诗奠定基础。
在学习古诗《夜雨寄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感情,我首先对让学生对这首古诗的背景资料进行查找。上课之后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同学都知道李商隐对吧,那么大家知道李商隐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吗?”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与回答。在激发起大家兴趣的基础上,再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纠正和完善,总结了这一背景,即:诗人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这一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促使诗人吟成了此诗。显然这一背景资料的确定,使得学生对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 巧选同类古诗对比研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作为其优秀的代表,对于当代人了解古代,传承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古诗的种类繁多,优秀诗人更是数不胜数,这直接呈现出一种不同诗人对于同一景物、同一事件的不同认识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于古诗教学来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原因在于同一类别所展现出的不同感情在诗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体现,而这种体现方式正是古诗的精髓所在,它对于更好地了解诗人的写作特点,掌握对比古诗内容差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同类古诗的对比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解读能力,进而积累相关的古诗知识,在这一对比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陶渊明的《饮酒》一诗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并能通过一定的对比感知到差别所在,我在上课之前便根据这一古诗的内容去选择了两篇相接近的古诗,即王维的《山居即事》与李白的《山中问答》,因为这三首古诗的内容都涉及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但隐居中的感情却有所差别。通过这些同题材古诗的对比,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的发自内心热爱,并进一步启发学生透过醇美诗意背后对当时东晋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由此可见,巧选同类古诗进行对比研究,能在阅读与鉴赏、比较与探究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对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差异、解读古诗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助于提高古诗的教学质量。
三、 巧借诗人其他作品探析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古代,诗人们的一生往往经历过政治上的曲折,诗歌作为展现诗人心境的重要媒介,其作品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巧妙借用诗人的其他作品来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解读,并通过古诗之间的时间跨度来剖析古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因为每一阶段的诗人由于经历上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诗人其他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古诗的具体内容结合以往学过的诗歌来进行导入或者进行比较阅读,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这一方法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的解读并从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浣溪沙》是苏轼贬居黄州時游蕲水清泉寺所作,为了使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以前学过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便于学生从中找出写景和诗人情感的异同点,进而了解苏轼作品的风格,初步学会欣赏、评价诗歌的语言艺术,从而激发他们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课后我将选择好的“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古诗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出来,随后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要求每组学生对这三首古诗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显然通过诗人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这一方式有助于古诗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重要的途径。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教学中,巧用古诗背景资料解读、巧选同类古诗对比研究以及巧借诗人其他作品探析有利于提高学了学生学会欣赏古代不同诗人的优秀作品,品味凝练、典雅的古代诗歌语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初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建.古诗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22).
[2]江淑燕.以古诗为载体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J].台声.新视角,2005(06).
作者简介:
童美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南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