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30日的黎明,晨曦透过薄如蝉翼的窗帘,温柔地抚触饱经沧桑的脸庞;鸟声穿越明净半掩的牖扇,清脆地在聪敏的耳畔萦怀。
醒来寝起,倚栏仰望天际,旭日冉冉升腾,和煦地辉映绚丽斑斓的朝霞;阳光晕开彩云,照耀原野青烟袅袅,洒向丘壑乳雾茫茫。
此前选择该日造访慕名已久的兰武村采风观光,相逢这等好天气,仿佛大自然顺应我的意愿而作出的特别安排。无尽的欢悦,陶然于心。
跨过钢筋混凝土筑就的兰武桥,汽车自兰武山脚向陡峭的盘山公路爬行,在半山腰间的悬崖边缘向右拐弯,进入一段舒缓的上坡道,行驶大约500米路程,到达逶迤绵延的兰武山顶部。满眼河山,旷阔幽深,绿郁葱茏,景致迷人。
兰武山海拔560米左右,高高矗立在两条河流之间,与黄渡镇所在地的平畴地带,高出约200米。鸟瞰左侧谿壑,一湾泛黄的流江河水环绕着美丽的田园村庄,似乎静流无澜;凝睇水中倒映蔚蓝天空及其洁白云朵,心旷神怡。俯视右边深沟,一泓清澈的思凤溪,在绿树间蜿蜒流淌;注目对面厚重青山苍翠繁茂的疏影,神情爽朗。
沿着600多米长的山梁公路,在三岔路口往右前行,从一湾层叠的梯田旁经过,来到一片视野开阔的地方。公路右边,斜土田畈中生长着成片的晚熟柑橘树群。树上橙花,芸香清新,蜜蜂在花蕊中采捊,蝴蝶于树丛间翩跹。从近前到目之所及的远方,油油的翠绿,恰似一副绵延不绝、逐波卷浪般动感美丽的海景画卷。
镶嵌在橘林间错落自然的层层梯田,远远地看见乡亲们在辛勤耕耘劳作的身影,准备插秧播下秋天的希望。
田坎土埂边的树木和荒坡山地上的森林,皆保持原本天然长成的状貌,浓密的枝叶在习习的凉风中酣然泛起灵动飘逸的涟漪。
村道左侧,星罗棋布的农家小院,依山而筑,古朴幽静,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林木葱郁,果树如冠。部分农房呈现维修翻新过的痕迹,依然保持原来本真的传统模样和古典淡雅的容颜。
置身此景,蓦然产生不愿回返的留恋情眷。
然而,兰武村的过往,却历经了别样的风雨沧桑。
位于四川东北地区的营山县黄渡镇兰武村,贫穷伴随着该村历代村民,從旷远到昨天。
——行路难。出门不是爬坡便是下坎,村民出入村镇,依赖绵长的坡道步行与思凤溪水上小船乘渡。
——水珍贵。该村地处偏远突兀地带,溪水在深深的沟底流走,无力将其引到山上。若遭遇天干久旱,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山村一片萎蔫与焦黄,人畜用水成了大问题。
——农产品出村不易。没有通村公路,村民只能肩挑背扛将自己种养的家禽家畜和农副产品,像蜗牛一样搬运到街上售卖换取油盐酱醋,就这样苟且地生活,日复一日,月月年年。
村民的日子,过得着实紧巴拮据,悲怆凄凉。他们戏谑地称之为“烂无村”,辛苦度日盼脱贫。2014年该村终于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5年7月,时任南充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杨涛,听从组织安排,到兰武村任第一书记。由此,兰武村开启了谱写新时代的序章;从那以后,兰武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华丽嬗变。
杨涛初到兰武村,不去村委会报到,而是独自一人乔装打扮,挨家逐户暗访调研,听取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
4社贫困户廖辉,不事农活,穷且酗酒无度,醉后常常闹事,有时还打骂自己的家人。慵懒,已经习以为然,无法改变。
8社贫困户冉全,人贫却嘴硬,凡事皆较真,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成了村里人所共知的“刁民”。我行我素,固执己见。
刚正不阿的村监委会主任郭永福,看到村两委几近瘫痪,村书记大搞“一言堂”,郭有福敢说敢言,人称“郭大炮”。却遭受排挤而无能为力,班子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正读初中一年级的女孩王丽,她的哥哥长期患血友病,家庭生活十分贫寒。尔后,其母亲患上高血压,导致她全家经济犹如雪上加霜。根本无法专心学习,眼看王丽即将辍学,令人揪心。
当时,兰武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后,村民争相抢当贫困户。然而,能够被列为贫困户的,首先是村社少数干部家庭,其次是部分党员,再次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家。这样,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紧张局面。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尚未提及农家院落环境不堪入目的脏乱差等现象,就已经让人对改变其状况心灰意冷,望而生畏。
这个基层小社会,宛若浓缩整个社会问题的大观园。信手拈来一则打油诗,对兰武村的过去境况,可以窥斑见豹:靠天吃饭兰武村,山高路陡地不平;穷乡僻壤皇帝远,干群各自抱私心;婴儿出生娘外逃,男丁多半打光棍;破罐破摔无体统,人心涣散不思进;你穷我穷大家穷,干部争利民隐忍。
杨涛每到一户人家,便虚心请教、嘘寒问暖、坦诚交流,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村民们把积郁在心中的幽怨和对政府的期盼,如竹筒倒豆子一样向其倾诉;杨涛每走出一户人家,都心情凝重,双眉紧锁。
一个月左右时间,417户村民,被一一走访完毕,杨涛的额头,平添了川字形皱纹。他把兰武村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已经装满在心间。
然而,面对这么复杂的干群关系,怎样来改变;针对这么贫穷的村社居民,怎样去脱贫;看到这么烂的摊子,怎样去收拾;村民渴望生活向好的基本需求,怎样才能实现。杨涛的内心,无法平静。
白日里酷暑炎热,没有挡住杨涛持续了解民情村况的脚步;黑夜中蚊蝇嗡鸣,无法干扰杨涛运筹治理村社方略的深沉思考。
在帮扶单位和上级组织的帮助下,他把“三下三上”精准识别贫困户作为走马上任的首要任务。他组建兰武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群众组织起来,严格按照政策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重新评定贫困户,无论何人,概没例外。坚持公平公正,自然赢得民心。
杨涛带领驻村工作队抓党建,强班子,转作风,树新风。不分昼夜地和党员干部推心置腹,与黎民百姓促膝谈心。引领两委班子成员深刻反躬自省,洗心革面,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组织制度,重塑干部形象;号召党员同志回顾入党目的,重温入党誓词,从我做起,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以身作则,让村民确切感受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真实存在。召开院坝会议,加强干群村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村民相互信任、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举办农民夜校,传授实用科学技术,普及各类知识文化,提高农民种养殖水平能力和自身素质。 晓村情,知民愿,制定村域发展规划,交给村民表决,悉数赞同。杨涛经过深入调研,摸清了兰武村的自然条件和农民发展产业的喜好与意愿,谋划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细则。
在传统种植柑橘的基础上,再将田边地角、撂荒土地加以利用,扩大规模,更换新型柑橘品种。不挖山填沟,因势利导,不招引外来业主,邀请果树专家、农技人员到现场指导讲习,充分调动本村人民的积极性,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致富;保留优质田土栽种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瓜果、蔬菜,满足村民自给自足的生活需要。
一样的土地田亩,不一样的经营理念,成倍地增加经济效益。保持山水原状,不毁原生植被,朴实的自然景物,丰富了田园牧歌的内涵,增添了诗与远方的气质。
生长在田坎地埂、村道旁侧、陡峭坡垄等地方的各种乔木灌树、丛草森林,一律禁止采伐,且倍加保护。当初保住了青山逶迤,方有如今风卷腾浪、一望无际的大地苍翠和万物馥郁的迷人魅力。
村民危旧房屋,除D级危房拆除外,一概不允许整体拆除重建,而是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并设计改造维修方案,在保证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情况下,房主出力出钱自请技术工人,政府按照规定补助资金,合力进行危房改造。不仅节约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支出,而且农民守住了尊严,政府给予了关爱,双方相得益彰。
不搞大拆大建,让兰武儿女传承了先辈勤俭持家、淳朴厚重的精神遗产和时代印痕,留住了源远根深的悠悠乡愁。
治理村落环境乱象,杨涛大力推出移风易俗,倡导村民按照“六顺六进”搞好环境治理,养成“五洗五讲”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群众鼎力支持。
杨涛把贫困户的识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案以及群众切身利益等事项,全部提交给村民代表和党员作决定。他采取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全村人民的高度信赖与积极支持。
树先进,立典型,抓思想,带后进。为了巩固既有成果,杨涛陆续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评定五好家庭,树立勤劳致富能手,学科学用科学带头人,表彰孝心兒媳,重阳敬老,评选兰武好人等。他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引领到弘扬真善美,鄙弃假丑恶的高贵情操上来,村民倾情响应。
兰武村在第一书记杨涛的帮扶下,激发了全村群众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通过不懈努力,该村从曾经一贫如洗的“烂无村”,到2017底顺利脱贫出列,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村这个帽子。现在的兰武村,住房安全美观,环境恬静幽雅,乡村公路通社,便民道路入户,饮水困难全部解决,灌溉系统覆盖所有土地,水电气网络通畅,电商平台具备。兰武村快速嬗变成村民丰衣足食,干群关系融洽和谐,人们素质普遍提高的文明新村。
时任村支部书记诚恳地接受杨涛的批评教育,痛改前非,后来成了杨涛实施脱贫攻坚战的好帮手。
贫困户廖辉戒掉了经常喝烂酒的恶习,变成勤劳致富的能手。
贫困户冉全脱贫后,感激涕零地表示,他致富了,要主动帮助后进一起过上富裕生活。
该村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所有因病住院的贫困户都享受了国家的扶贫政策。王丽曾经希望继续读书的梦想,在杨涛的帮助下,已经如愿以偿。
老党员黄仕全在“三下三上”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以儿子出车祸为由申请当贫困户,因为不够条件未获通过,思想抛锚,时常在群众中发泄不满情绪,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杨涛主动到黄仕全家,找他交心谈心,既严肃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黄仕全思想疙瘩解开后,在脱贫工作中积极带头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牵头成立兰武村“夕阳红文艺宣传队”,他利用农闲时间创作了许多“打油诗”宣讲党的扶贫政策,赞美兰武村的巨大变化,常常自编自导自演,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兰武村的巨变,人们兴许会纳闷,兰武干部群众为什么会在第一书记杨涛的带领下,主动地彻底地抛弃陈规陋习,由懒变勤,自觉提升素质,消除成见而友好和睦,拧成一股绳。
兰武人说,杨书记所做的每一件事,完全为了百姓自己的利益。
各级领导到兰武村检查脱贫攻坚工作时,听到村民们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地赞美和感激杨涛在扶贫工作中呕心沥血的动人故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由此,杨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艰辛付出和力图改变兰武贫穷面貌的风雨历程,被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南充市委组织部在杨涛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的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方法,已在全市全省推广,其辛勤成果逐渐受益和影响更大范围的人们。
杨涛通过强班子带队伍而整顿的兰武村村支部,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付出终有回报。
杨涛牵头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不践踏一草一木的苛刻要求,让兰武村获得了省级“生态宜居示范村”的殊荣。
兰武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扶贫策略,留住了青山再造了金山,收获了民心,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现已成为省内外各地乡村学习的先进标杆。与此同时,该村因此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2018年7月,杨涛驻村已满三年,按组织安排进行轮换,他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了兰武村,告别了坚定支持他工作的黄渡镇王彰、陈方国等镇村领导和兰武村的众乡亲。
杨涛心中依然牵挂着兰武的山山水水和沟沟坎坎,情系兰武的男女老少与黎民百姓,魂绕改变兰武人民命运的经济产业。他时常邀请农业专家,继续关注兰武土地上那一抹青翠欲滴的鲜绿。
而今,杨涛的扶贫经验,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从西南四川撒向东北吉林延边。为了能给更多的农村弱势群体带去生活的幸福,他把扶贫过程的痛苦与获得成功的欣愉,对外分享,推向袤远。
作者简介:彭小平,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侨联文化交流促进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常委,南充市政协常委,南充市工商联副主席,南充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南充市辞赋学会主席。
醒来寝起,倚栏仰望天际,旭日冉冉升腾,和煦地辉映绚丽斑斓的朝霞;阳光晕开彩云,照耀原野青烟袅袅,洒向丘壑乳雾茫茫。
此前选择该日造访慕名已久的兰武村采风观光,相逢这等好天气,仿佛大自然顺应我的意愿而作出的特别安排。无尽的欢悦,陶然于心。
跨过钢筋混凝土筑就的兰武桥,汽车自兰武山脚向陡峭的盘山公路爬行,在半山腰间的悬崖边缘向右拐弯,进入一段舒缓的上坡道,行驶大约500米路程,到达逶迤绵延的兰武山顶部。满眼河山,旷阔幽深,绿郁葱茏,景致迷人。
兰武山海拔560米左右,高高矗立在两条河流之间,与黄渡镇所在地的平畴地带,高出约200米。鸟瞰左侧谿壑,一湾泛黄的流江河水环绕着美丽的田园村庄,似乎静流无澜;凝睇水中倒映蔚蓝天空及其洁白云朵,心旷神怡。俯视右边深沟,一泓清澈的思凤溪,在绿树间蜿蜒流淌;注目对面厚重青山苍翠繁茂的疏影,神情爽朗。
沿着600多米长的山梁公路,在三岔路口往右前行,从一湾层叠的梯田旁经过,来到一片视野开阔的地方。公路右边,斜土田畈中生长着成片的晚熟柑橘树群。树上橙花,芸香清新,蜜蜂在花蕊中采捊,蝴蝶于树丛间翩跹。从近前到目之所及的远方,油油的翠绿,恰似一副绵延不绝、逐波卷浪般动感美丽的海景画卷。
镶嵌在橘林间错落自然的层层梯田,远远地看见乡亲们在辛勤耕耘劳作的身影,准备插秧播下秋天的希望。
田坎土埂边的树木和荒坡山地上的森林,皆保持原本天然长成的状貌,浓密的枝叶在习习的凉风中酣然泛起灵动飘逸的涟漪。
村道左侧,星罗棋布的农家小院,依山而筑,古朴幽静,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林木葱郁,果树如冠。部分农房呈现维修翻新过的痕迹,依然保持原来本真的传统模样和古典淡雅的容颜。
置身此景,蓦然产生不愿回返的留恋情眷。
然而,兰武村的过往,却历经了别样的风雨沧桑。
位于四川东北地区的营山县黄渡镇兰武村,贫穷伴随着该村历代村民,從旷远到昨天。
——行路难。出门不是爬坡便是下坎,村民出入村镇,依赖绵长的坡道步行与思凤溪水上小船乘渡。
——水珍贵。该村地处偏远突兀地带,溪水在深深的沟底流走,无力将其引到山上。若遭遇天干久旱,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山村一片萎蔫与焦黄,人畜用水成了大问题。
——农产品出村不易。没有通村公路,村民只能肩挑背扛将自己种养的家禽家畜和农副产品,像蜗牛一样搬运到街上售卖换取油盐酱醋,就这样苟且地生活,日复一日,月月年年。
村民的日子,过得着实紧巴拮据,悲怆凄凉。他们戏谑地称之为“烂无村”,辛苦度日盼脱贫。2014年该村终于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5年7月,时任南充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杨涛,听从组织安排,到兰武村任第一书记。由此,兰武村开启了谱写新时代的序章;从那以后,兰武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华丽嬗变。
杨涛初到兰武村,不去村委会报到,而是独自一人乔装打扮,挨家逐户暗访调研,听取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
4社贫困户廖辉,不事农活,穷且酗酒无度,醉后常常闹事,有时还打骂自己的家人。慵懒,已经习以为然,无法改变。
8社贫困户冉全,人贫却嘴硬,凡事皆较真,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成了村里人所共知的“刁民”。我行我素,固执己见。
刚正不阿的村监委会主任郭永福,看到村两委几近瘫痪,村书记大搞“一言堂”,郭有福敢说敢言,人称“郭大炮”。却遭受排挤而无能为力,班子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正读初中一年级的女孩王丽,她的哥哥长期患血友病,家庭生活十分贫寒。尔后,其母亲患上高血压,导致她全家经济犹如雪上加霜。根本无法专心学习,眼看王丽即将辍学,令人揪心。
当时,兰武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后,村民争相抢当贫困户。然而,能够被列为贫困户的,首先是村社少数干部家庭,其次是部分党员,再次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家。这样,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紧张局面。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尚未提及农家院落环境不堪入目的脏乱差等现象,就已经让人对改变其状况心灰意冷,望而生畏。
这个基层小社会,宛若浓缩整个社会问题的大观园。信手拈来一则打油诗,对兰武村的过去境况,可以窥斑见豹:靠天吃饭兰武村,山高路陡地不平;穷乡僻壤皇帝远,干群各自抱私心;婴儿出生娘外逃,男丁多半打光棍;破罐破摔无体统,人心涣散不思进;你穷我穷大家穷,干部争利民隐忍。
杨涛每到一户人家,便虚心请教、嘘寒问暖、坦诚交流,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村民们把积郁在心中的幽怨和对政府的期盼,如竹筒倒豆子一样向其倾诉;杨涛每走出一户人家,都心情凝重,双眉紧锁。
一个月左右时间,417户村民,被一一走访完毕,杨涛的额头,平添了川字形皱纹。他把兰武村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已经装满在心间。
然而,面对这么复杂的干群关系,怎样来改变;针对这么贫穷的村社居民,怎样去脱贫;看到这么烂的摊子,怎样去收拾;村民渴望生活向好的基本需求,怎样才能实现。杨涛的内心,无法平静。
白日里酷暑炎热,没有挡住杨涛持续了解民情村况的脚步;黑夜中蚊蝇嗡鸣,无法干扰杨涛运筹治理村社方略的深沉思考。
在帮扶单位和上级组织的帮助下,他把“三下三上”精准识别贫困户作为走马上任的首要任务。他组建兰武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群众组织起来,严格按照政策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重新评定贫困户,无论何人,概没例外。坚持公平公正,自然赢得民心。
杨涛带领驻村工作队抓党建,强班子,转作风,树新风。不分昼夜地和党员干部推心置腹,与黎民百姓促膝谈心。引领两委班子成员深刻反躬自省,洗心革面,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组织制度,重塑干部形象;号召党员同志回顾入党目的,重温入党誓词,从我做起,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以身作则,让村民确切感受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真实存在。召开院坝会议,加强干群村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村民相互信任、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举办农民夜校,传授实用科学技术,普及各类知识文化,提高农民种养殖水平能力和自身素质。 晓村情,知民愿,制定村域发展规划,交给村民表决,悉数赞同。杨涛经过深入调研,摸清了兰武村的自然条件和农民发展产业的喜好与意愿,谋划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细则。
在传统种植柑橘的基础上,再将田边地角、撂荒土地加以利用,扩大规模,更换新型柑橘品种。不挖山填沟,因势利导,不招引外来业主,邀请果树专家、农技人员到现场指导讲习,充分调动本村人民的积极性,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致富;保留优质田土栽种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瓜果、蔬菜,满足村民自给自足的生活需要。
一样的土地田亩,不一样的经营理念,成倍地增加经济效益。保持山水原状,不毁原生植被,朴实的自然景物,丰富了田园牧歌的内涵,增添了诗与远方的气质。
生长在田坎地埂、村道旁侧、陡峭坡垄等地方的各种乔木灌树、丛草森林,一律禁止采伐,且倍加保护。当初保住了青山逶迤,方有如今风卷腾浪、一望无际的大地苍翠和万物馥郁的迷人魅力。
村民危旧房屋,除D级危房拆除外,一概不允许整体拆除重建,而是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并设计改造维修方案,在保证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情况下,房主出力出钱自请技术工人,政府按照规定补助资金,合力进行危房改造。不仅节约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支出,而且农民守住了尊严,政府给予了关爱,双方相得益彰。
不搞大拆大建,让兰武儿女传承了先辈勤俭持家、淳朴厚重的精神遗产和时代印痕,留住了源远根深的悠悠乡愁。
治理村落环境乱象,杨涛大力推出移风易俗,倡导村民按照“六顺六进”搞好环境治理,养成“五洗五讲”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群众鼎力支持。
杨涛把贫困户的识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案以及群众切身利益等事项,全部提交给村民代表和党员作决定。他采取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全村人民的高度信赖与积极支持。
树先进,立典型,抓思想,带后进。为了巩固既有成果,杨涛陆续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评定五好家庭,树立勤劳致富能手,学科学用科学带头人,表彰孝心兒媳,重阳敬老,评选兰武好人等。他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引领到弘扬真善美,鄙弃假丑恶的高贵情操上来,村民倾情响应。
兰武村在第一书记杨涛的帮扶下,激发了全村群众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通过不懈努力,该村从曾经一贫如洗的“烂无村”,到2017底顺利脱贫出列,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村这个帽子。现在的兰武村,住房安全美观,环境恬静幽雅,乡村公路通社,便民道路入户,饮水困难全部解决,灌溉系统覆盖所有土地,水电气网络通畅,电商平台具备。兰武村快速嬗变成村民丰衣足食,干群关系融洽和谐,人们素质普遍提高的文明新村。
时任村支部书记诚恳地接受杨涛的批评教育,痛改前非,后来成了杨涛实施脱贫攻坚战的好帮手。
贫困户廖辉戒掉了经常喝烂酒的恶习,变成勤劳致富的能手。
贫困户冉全脱贫后,感激涕零地表示,他致富了,要主动帮助后进一起过上富裕生活。
该村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所有因病住院的贫困户都享受了国家的扶贫政策。王丽曾经希望继续读书的梦想,在杨涛的帮助下,已经如愿以偿。
老党员黄仕全在“三下三上”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以儿子出车祸为由申请当贫困户,因为不够条件未获通过,思想抛锚,时常在群众中发泄不满情绪,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杨涛主动到黄仕全家,找他交心谈心,既严肃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黄仕全思想疙瘩解开后,在脱贫工作中积极带头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牵头成立兰武村“夕阳红文艺宣传队”,他利用农闲时间创作了许多“打油诗”宣讲党的扶贫政策,赞美兰武村的巨大变化,常常自编自导自演,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兰武村的巨变,人们兴许会纳闷,兰武干部群众为什么会在第一书记杨涛的带领下,主动地彻底地抛弃陈规陋习,由懒变勤,自觉提升素质,消除成见而友好和睦,拧成一股绳。
兰武人说,杨书记所做的每一件事,完全为了百姓自己的利益。
各级领导到兰武村检查脱贫攻坚工作时,听到村民们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地赞美和感激杨涛在扶贫工作中呕心沥血的动人故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由此,杨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艰辛付出和力图改变兰武贫穷面貌的风雨历程,被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南充市委组织部在杨涛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的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方法,已在全市全省推广,其辛勤成果逐渐受益和影响更大范围的人们。
杨涛通过强班子带队伍而整顿的兰武村村支部,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付出终有回报。
杨涛牵头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不践踏一草一木的苛刻要求,让兰武村获得了省级“生态宜居示范村”的殊荣。
兰武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扶贫策略,留住了青山再造了金山,收获了民心,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现已成为省内外各地乡村学习的先进标杆。与此同时,该村因此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2018年7月,杨涛驻村已满三年,按组织安排进行轮换,他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了兰武村,告别了坚定支持他工作的黄渡镇王彰、陈方国等镇村领导和兰武村的众乡亲。
杨涛心中依然牵挂着兰武的山山水水和沟沟坎坎,情系兰武的男女老少与黎民百姓,魂绕改变兰武人民命运的经济产业。他时常邀请农业专家,继续关注兰武土地上那一抹青翠欲滴的鲜绿。
而今,杨涛的扶贫经验,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从西南四川撒向东北吉林延边。为了能给更多的农村弱势群体带去生活的幸福,他把扶贫过程的痛苦与获得成功的欣愉,对外分享,推向袤远。
作者简介:彭小平,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侨联文化交流促进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常委,南充市政协常委,南充市工商联副主席,南充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南充市辞赋学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