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视察,作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为江苏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江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科技兴省”战略,高度重视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辩证统一,既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又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能级。奋进科技自立自强道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自身差距和短板,提高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我省在智能装备、光伏、智能电网、物联网和纳米材料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从全球发展趋势、国家创新局势和经济转型升级等多个维度来看,我国在高端制造及新材料领域仍然存在大量被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的技术。我们必须更大力度推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国内大循环”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只有优化产业链战略布局,加快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才能最大化满足国内需求并将之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加快科技创新,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不仅要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还要正确处理开放和自立自强的关系,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企业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我省是国内拥有产业骨干单位最多的省份,既有航空航天高端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标杆企业,也形成了一批在汽车制造业等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这与其身后强大的制造能力是分不开的。在江浙粤三省对比中,江苏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网络密度、强度优势突出,在研发与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省企业需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勇于迎战行业痛点和难点,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破解行业积患,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發展环境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要抓好科技创新主体。当务之急,必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近年来,我省人才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高层次青年人才,取得了一批高水准创新创业成果。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需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抓住人才资源全球配置新机遇,持续加大高素质人才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另一方面,还应促进科技开放合作,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发展思路,在省级范围内逐步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激情、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军型科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科技创新的磅礴伟力。
构建高质教育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科研院所要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依靠单一学科研究或仅从一个视角和层面着手已经很难解决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问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应继续推动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我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应服务江苏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实施工作,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以构建高峰平台、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为目标,提出学科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即瞄准学科前沿,把握发展方向,遵循学科规律;其次,积极发展横向联合,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再次,以学科建设促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强化优势学科推动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能力。应加大学科创新融合力度,提高交叉学科的优势,优化优势学科布局。聚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高端、开放、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充分发挥各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新的台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势头正劲,尤其是专利事业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11年来,江苏不断拓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空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全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率先走出了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路子,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此外,江苏位于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交流合作多,存在诸多知识产权风险。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应不畏惧残酷的竞争环境,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与自主品牌相结合,由此也能提高企业对外贸易的信心。构建完善的创新管理体制。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着力点,健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保护长效机制。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快进入知识产权引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形成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张 宁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我省在智能装备、光伏、智能电网、物联网和纳米材料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从全球发展趋势、国家创新局势和经济转型升级等多个维度来看,我国在高端制造及新材料领域仍然存在大量被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的技术。我们必须更大力度推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国内大循环”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只有优化产业链战略布局,加快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才能最大化满足国内需求并将之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加快科技创新,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不仅要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还要正确处理开放和自立自强的关系,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企业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我省是国内拥有产业骨干单位最多的省份,既有航空航天高端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标杆企业,也形成了一批在汽车制造业等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这与其身后强大的制造能力是分不开的。在江浙粤三省对比中,江苏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网络密度、强度优势突出,在研发与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省企业需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勇于迎战行业痛点和难点,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破解行业积患,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發展环境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要抓好科技创新主体。当务之急,必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近年来,我省人才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高层次青年人才,取得了一批高水准创新创业成果。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需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抓住人才资源全球配置新机遇,持续加大高素质人才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另一方面,还应促进科技开放合作,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发展思路,在省级范围内逐步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激情、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军型科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科技创新的磅礴伟力。
构建高质教育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科研院所要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依靠单一学科研究或仅从一个视角和层面着手已经很难解决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问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应继续推动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我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应服务江苏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实施工作,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以构建高峰平台、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为目标,提出学科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即瞄准学科前沿,把握发展方向,遵循学科规律;其次,积极发展横向联合,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再次,以学科建设促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强化优势学科推动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能力。应加大学科创新融合力度,提高交叉学科的优势,优化优势学科布局。聚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高端、开放、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充分发挥各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新的台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势头正劲,尤其是专利事业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11年来,江苏不断拓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空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全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率先走出了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路子,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此外,江苏位于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交流合作多,存在诸多知识产权风险。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应不畏惧残酷的竞争环境,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与自主品牌相结合,由此也能提高企业对外贸易的信心。构建完善的创新管理体制。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着力点,健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保护长效机制。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快进入知识产权引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形成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