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教师要摆脱机械灌输结论的做法,要让学生在探究教学中发现规律,建构知识。本文主要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原则以及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自主建构
传统教学中,教师囿于结论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缺少思考、没有想象,学生亦步亦趋跟从教师的思维,刻意揣摩教师的答案,通过“刷题”来提高考分,当遭遇新的问题时,常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留有让学生亲历数学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思考数学、发现规律,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只有依靠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所学知识,与同伴分享交流、一起提出与解决问题,才能内化所学知识,养成学习数学的科学态度。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教师要摆脱“师讲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会学生如何提出新颖性、独创性的问题。
2.主动性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悟一悟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会交流合作,学会自主创造。
3.构建性原则。在数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留有让学生用手操作、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机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想、类比、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活动,开启自己的思维,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4.情感性原则。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接受,机械地记忆结论,没有发现,没有创造,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在探究教学中,既有信息的传输与反馈,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概念探究,弄清概念的来龙支脉。数学概念是数学家们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而获得的,部分教师为节省时间进行大量的训练,忽视了概念教学,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用数字将每一个楼梯的台阶标下来,随着楼梯台阶标号的增大,我们所处的位置在不断上升,反之,当我们下楼时,位置是逐渐下降的。”接着教者向学生呈现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尝试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学生理解为,增函数就是函数图像上升,减函数就是函数图像下降。教师让学生结合函数图像,在函数的定义区间上描述随自变量x值的变化函数值f(x)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探究,能描述了在(-∞,0]上,随着自变量x值的增大,函数值f(x)逐渐减小;在(0,+∞)上,随着自变量x值的增大,函数值f(x)逐渐增大。
2.例题探究,掌握思维方法与数学思想精髓。教材中的例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抓住例题进行探究,能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能抓住重点,开启思维的闸门,从一点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如在“直线的一般方程”学习中,例5“已知直线经过点A(6,-4),斜率为-4/3,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学生通过探究能将点斜式转化为一般式,并体会其特点。例6“把直线l的一般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以及它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学生通过探究,掌握了将一般式转化为斜截式的方法,并能求出直线的斜率以及在y轴上的截距。学生通过探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抓住联系之点进行转化,去主动解决问题。
3.习题探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学生在完成习题时,常重视作业的“量”而忽视了思维的“质”,思考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也忙于讲解解题过程、订正错题,而忽略了学生的解题研究,致使试题的功能受到抑制。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猜想、验证,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以深入。如“对于函数f(x)=x2+ax-a+1,存在x0∈[0,1],使f(x0)<0,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以下解法:
师生共同评判,分析一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二体现了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通过探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胜涛.浅谈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6
[2]吕世虎,王积建.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5
[3]尹成江.新课程理念下的“再创造”活动探討[J].数学通报,2004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自主建构
传统教学中,教师囿于结论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缺少思考、没有想象,学生亦步亦趋跟从教师的思维,刻意揣摩教师的答案,通过“刷题”来提高考分,当遭遇新的问题时,常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留有让学生亲历数学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思考数学、发现规律,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只有依靠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所学知识,与同伴分享交流、一起提出与解决问题,才能内化所学知识,养成学习数学的科学态度。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教师要摆脱“师讲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会学生如何提出新颖性、独创性的问题。
2.主动性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悟一悟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会交流合作,学会自主创造。
3.构建性原则。在数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留有让学生用手操作、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机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想、类比、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活动,开启自己的思维,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4.情感性原则。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接受,机械地记忆结论,没有发现,没有创造,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在探究教学中,既有信息的传输与反馈,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概念探究,弄清概念的来龙支脉。数学概念是数学家们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而获得的,部分教师为节省时间进行大量的训练,忽视了概念教学,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用数字将每一个楼梯的台阶标下来,随着楼梯台阶标号的增大,我们所处的位置在不断上升,反之,当我们下楼时,位置是逐渐下降的。”接着教者向学生呈现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尝试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学生理解为,增函数就是函数图像上升,减函数就是函数图像下降。教师让学生结合函数图像,在函数的定义区间上描述随自变量x值的变化函数值f(x)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探究,能描述了在(-∞,0]上,随着自变量x值的增大,函数值f(x)逐渐减小;在(0,+∞)上,随着自变量x值的增大,函数值f(x)逐渐增大。
2.例题探究,掌握思维方法与数学思想精髓。教材中的例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抓住例题进行探究,能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能抓住重点,开启思维的闸门,从一点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如在“直线的一般方程”学习中,例5“已知直线经过点A(6,-4),斜率为-4/3,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学生通过探究能将点斜式转化为一般式,并体会其特点。例6“把直线l的一般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以及它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学生通过探究,掌握了将一般式转化为斜截式的方法,并能求出直线的斜率以及在y轴上的截距。学生通过探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抓住联系之点进行转化,去主动解决问题。
3.习题探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学生在完成习题时,常重视作业的“量”而忽视了思维的“质”,思考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也忙于讲解解题过程、订正错题,而忽略了学生的解题研究,致使试题的功能受到抑制。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猜想、验证,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以深入。如“对于函数f(x)=x2+ax-a+1,存在x0∈[0,1],使f(x0)<0,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以下解法:
师生共同评判,分析一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二体现了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通过探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胜涛.浅谈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6
[2]吕世虎,王积建.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5
[3]尹成江.新课程理念下的“再创造”活动探討[J].数学通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