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课堂活动 提高学习自主性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90年代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探求新的授课方式,一改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局面。到新课程改革后,这个教学要求被明确地提到日程上来,而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有效课堂活动;提高;学习自主性
  课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90年代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探求新的授课方式,一改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局面。到新课程改革后,这个教学要求被明确地提到日程上来,而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活动通常是指教师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体验而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利用一种能使学生主体性更充分展示出来的互动形式的教学活动,它是与教师讲解说教的教学形式相对而言的。这种课堂活动不仅关注结果,更侧重于过程,不仅指向知识内容,更指向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事物的意境,从而建构个体的独特意义。课堂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有效性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效益,即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历史与社会》课堂活动好比电视剧里的“迷踪拳”,招式可以千变万化,因为社会是纷繁复杂的,我们的活动的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好的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于以往的传统的或者习惯的授课方式,在以往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往往提出一个到位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讨论,积极的发表对这个问题的观点。这种讨论式的课程内容并不是每一课都适用。这好比给学生吃蛋糕,每天都吃相同的食品,再好吃也会觉得不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应该把课堂活动内容安排好。
  一、课堂活动应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使学生明确活动目标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因而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思考和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及活动价值在哪里,而且活动目标最好是发展性的,以便给学生一个生成性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必须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这才能为我们的课堂活动指明方向。如在教授《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在学生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基础上,我设计的课堂活动是角色扮演:如果有一个人离家到外地打工,一时找不到工作,随身带的几百元钱又用光了,在饿了一两天后,动了抢的念头,把目光瞄向了小店中的面包……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评价这一事件?通过评价,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基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贴近生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历史与社会学科将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贯之的目标,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因此,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活动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我在《我身边的历史》一课时让学生展开家庭调查,可写“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的小学生活等内容,或请家长帮助,制作一份家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高祖、父母到“我”这一辈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并标出性别和称谓。上《妈妈的帐本》一课时让学生对家庭的年收入,家庭的开支 ,学生一年的支出进行调查,越详细具体越好。上《工业化和城市化》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原老城关的范围(东门、南门、西门、北门 )。
  三、课堂活动形式应多样,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新、奇、趣”
  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投入与学习收获密切相关,良好的情感导致认知的优化,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我们设计课堂活动内容时形式要多样,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中感受到“新、奇、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新”就是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奇”就是要让活动有悬念有期待,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趣”就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要富有趣味性。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我们经常采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策略体系。《周易系辞上》中提到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合作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它的好处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培养团体精神,锻炼心理素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等。
  2.课堂辩论
  在辩论课上,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认知状态,学习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在激烈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知识和结论被反复引用、论证、质疑、批判,这些知识和结论在学生的大脑中反复不断的刺激,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印象,原来的一些模糊认识和不确定的疑问更易被澄清。因此知识一旦被同化后,形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更加清晰,在头脑中保持也就更长久。有的同学说,原来看了很多遍也记不住的东西,经过辩论课以后,都记住了,而且记得更牢固。   3.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是指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让学生假扮当事人的身份,运用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抉择。角色扮演法包括两种不同形式的角色扮演:一是师生角色扮演,二是情景角色扮演。如在本学年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中,我上的是八年级下册的《盛唐气象》,在设计盛唐气象表现时我思考了很多,若让学生看书去讲,课堂显得沉默。在研读教材时我看到妇女及商业活动这些内容时,我灵机一动,就从此入手。最终我设计了穿越这一环节,女生穿越后成了富家小姐,男生穿越后成了商人,并且我还选了两张代表角色的图:唐朝仕女图和唐三彩商人俑,结果课件一出示马上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同时,我又出示问题:富家小姐说说日常生活,商人聊聊他的生意经,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角色及生活经验结合书本知识点讲的是绘声绘色,气氛极好,知识也落实的也很好。
  4.实验法
  实验法是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思考,心灵的感悟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同样适用。如我在上《我的家在哪里》,我让学生动手用水彩笔绘制学校到家的平面图,要求:一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二除书中常用图例,自己可以设计一些图例,电视台可以画成小塔形状,市场可以画成一个苹果;三标出主要街道的名称;四要有指向标。一节课下来,历史与社会课变成了美术课,学生们他们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得到培养,最重要的是在画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课的难点:地图的三要素。
  四、课堂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要诱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善于参与,作为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设计好哪些教学内容应做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交给学生自由充分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乐于参与。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参与意识不强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要精心设计饶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拨,教会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老师的思维圈子里沿着老师的路子走。而是引发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的干扰处想。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如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耐心听取学生见解,解惑释疑。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活动只有面向全体才能让每一位同学有所收获,使他们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不断改造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总之,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统一。
其他文献
【Summary】Each English teacher wants to teach his students very well. If he can learn how to use the feelings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in his English teaching properly, he must make his stu
期刊
健康课堂是指在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对话中,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改善课堂人际环境,使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机遇和体验,感受到独立人格的尊严。一句话,健康课堂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理想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价值取向。  健康课堂与生活教育的关系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题评价传统评价方式只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这种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过于偏重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发展无法实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谓“激活”,就是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死水”局面。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期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的课堂语言就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当教师课堂语言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或者是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或者是语色亮丽,语气适中都可以使语文课堂呈现它的艺术美。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也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是有声语言的作用和优势,但体态语言的作用我们也不可小觑,它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彩。  有形无声
期刊
心理学认为,激励就是因外界事物的激发鼓励而使人产生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它驱使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积极活动,表现出高效的行为。  莎士比亚曾就过:“赞美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有哪位学生不渴望得到老师的善意赞美和不断激励呢?激励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渴求肯定的需要,还能促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必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对于农村中小学的课改实施情况的态度是褒贬不一的。从我个人的实际体验来说,我认为评价制度的单一化对农村课改的实施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虽然顶着“新课改”的光环,但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无不受到考试成绩的影响,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也仍看重考试成绩。本文就现行的评价制度对农村课改的影响发表下自
期刊
【摘 要】通过各种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喜爱音乐,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就要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出快乐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自动、积极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关键词】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喜爱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
期刊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链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恰当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对提问进行有效设计,巧妙使用,要注重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去把握问题,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使课堂最有效呢?下面是我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备课要充分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备课充分很关键。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备习题。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英语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学习法宝,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培养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学习气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进行学习。 “自主、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