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和生物炭配施对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来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二代杉木林地土壤为供试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来探讨P肥与生物炭配施对杉木林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为施用生物炭和P肥对我国经营南方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性提供合理的依据.试验设置4组处理,进行150 d室内生物培养试验后测定土壤基本养分状况,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组成,并对土壤主要养分与微生物类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施P肥处理组(P)相比,在施加P肥的条件下,配施的生物炭在氧化前后均能促进土壤全C、全N、全P,速效K的含量增加,同时也降低了硝态氮和速效P的含量,其中与施生物炭处理组(WBCP)相比,氧化生物炭处理组(OBCP)对速效P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原土(CK)相比,P处理组中土壤细菌相对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差异较小,而其他处理中土壤的细菌相对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差异较大;WBCP和OBCP处理组对土壤真菌种类影响弱于P处理组,不同生物炭的添加培养分别降低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毛霉亚门的相对丰度;土壤基本养分含量与门、属水平下主要微生物类群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施用P肥的土壤中添加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的主要养分状况,总体上促进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的增加,但生物炭氧化后其改善效果减弱,在对主要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的调节上具有差异.
其他文献
乡村作为我国数量众多、分散较广的重要聚居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对象.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完整,基础配套设施相对缺乏,居民的环境认知与素养相对较低,乡村建设缺少科学的规划与设计,这也使得乡村地区在农业发展、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呈现出同质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推动乡村发展,除了要确定好乡村地区产业构建的合理定位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外,更重要的是乡村建设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这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