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析、辩之互动教学中史料求证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663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求证意识是历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求证意识。本文以“隋的兴亡”教学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谈”“析”“辩”的互动来促成学生养成史料求证意识。
  【关键词】史料求证;历史教学;史料阅读;小组合作
  【中圖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097-02
  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灵魂。徐兆仁在《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中指出:“历史意识是指人们由历史知识凝聚、升华,最终成为学习和探索者的经验、智力、道德、信仰等思维、观念因素及心理、精神状态”[1]。历史意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借助史料的求证意识;二是唯物辩证的求真意识;三是勇担使命的主体意识;四是家国情怀的认同意识。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这四种意识,其中“借助史料的求证意识”培养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来说极其重要。
  笔者所在学校曾要求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其中八年级社会课程以“隋的兴亡”为例,让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探究隋朝大运河路线,感受隋朝大运河的伟大。评价环节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
  一、开门见山“谈”兴亡
  (一)视频导入引思考
  以百家讲坛的宣传片《大隋风云——流星王朝》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里介绍了隋朝与秦朝都是存在时间很短暂的王朝,隋朝38年的历史中主要有隋文帝、隋炀帝两位君主,其朝代特点有统一、富强、文明、短暂、造反、短命。视频播放结束后,笔者抛出几个问题:隋朝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命运”相似?对隋朝发展贡献最大的皇帝有几位?这个朝代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基本都能回答。视频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迫切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去感受那六个词语所形容的隋朝兴衰。
  (二)年代尺中展兴衰
  接下来,笔者在PPT中展示一条年代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善年代尺中的内容,这也是让学生熟悉教材的一种手段。待学生完善年代尺内容后,为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掌握情况,笔者采取追问的方式,如让学生回答隋朝的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里?
  (三)文献阅读晓盛世
  完善隋朝年代尺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隋朝在隋文帝的系列改革下,实现全国统一,迎来盛世局面——‘开皇之治’,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史料来了解隋的盛世局面。”笔者导入两个史料:一是隋初与隋盛时期在人口、垦田、粮仓方面的变化;二是《隋书》中的有关记载。通过这两个材料,让学生感受到隋朝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发展,学生也通过阅读史料总结出隋初是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清明、国家稳定”的盛世。
  二、团队协作“析”运河
  隋朝大运河是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教学环节时,为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并掌握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选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一)穿针引线论运河
  首先是过渡到大运河,笔者的过渡句是:“隋朝迎来‘开皇之治’的盛世后,会有一些新的烦恼,如随着人口不断增多,特别是洛阳地区,人口增多粮食供应不上该怎么办?”这时学生能够想到南粮北运,自然而然过渡到运输方式,但当时水运没有一条天然的河道,需要开挖人工运河,这就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了解了原因,那么这条大运河开通的路线是怎样的?笔者以一个视频先让学生对此有初步了解,接着让学生针对视频内容及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一步探究。
  (二)小组合作探路线
  教学前,笔者制作了一份探究单,让学生在探究后完成内容填充。笔者在PPT上提示探究要求:运河的中心、端点、河段、水系。在学生展示环节,笔者将部分学生完成的探究单投影到PPT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展示内容。通过讨论,学生最终找到运河的正确路线,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运河“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三百万人修建、四段运河、五大水系”的相关知识点,以这样的规律去记忆知识点,能让学生更有效掌握教学内容。
  (三)古诗史料评利弊
  运河修建之后,当时的人们对运河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可以借助唐朝诗人胡曾的《汴水》及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来分析。在两位诗人的诗中,可以感受到古人认为大运河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于是,第二次小组合作以讨论古人的评价展开。因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能不会太透彻,而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在集体智慧中寻找答案。学生经讨论认为,《汴水》对运河的修建持消极态度,“亡隋波浪九天来”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正是大运河造成隋朝的灭亡。
  讨论后,学生能感受到运河的修建有利有弊,笔者引导学生要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在了解古人的评价后,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修建大运河的功与过。
  三、七嘴八舌“辩”功过
  虽然隋朝的灭亡和运河有直接关系,但隋朝的灭亡还有哪些原因?笔者接着展示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再次小组合作,找出史料中的关键词以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多次发动战争,导致田地荒芜;多次巡游,奢侈无度。
  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代表受到后世口诛笔伐,这样的评价是否公平?问题抛出后,学生认为评价一个人、一段历史需要客观。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知识去客观评价隋炀帝。
  总结部分笔者呼应本课开头隋朝“统一、富强、文明、短暂、造反、短命”的朝代特点,让学生来讨论用六个词总结隋朝是否准确。
  四、千研万磨“思”史料
  (一)慎重筛选史料,做到有针对性、多样性的特点
  学习历史离不开史料的研究与阅读,这也是研究历史的根本,史料求证意识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史料求证意识呢?   张敏霞在《史料的甄别与使用》中提到:“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史料是历史学习的载体,也是历史教学的前提与基础”[2]。史料选择第一个需注意的地方就是要真實,能选择第一手资料就不要选择第二手。史料如果不明出处和不辨真实性的话,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造成误导,所以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注意筛选史料,尽量做到能确定其真实、可靠。在
  “隋的兴亡”教学准备中,笔者运用了大量史料,而且这些史料基本是第一手的,如在选择介绍隋朝的视频时,笔者选用的是百家讲坛中的视频,这样的视频在用词和真实性方面就更符合教学要求;笔者的每一个文献资料都在PPT展示中注明出处,如有来自《隋书·地理志》和《隋书·食货志》以及唐诗的资料,这些都能确定为第一手的资料。
  (二)提高学生对史料进行阅读、探讨和论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十分重要,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研究历史必须要读懂史料。但史料阅读对一些语文功底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一段史料没有读懂,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所以教学时,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关键词,判断历史事件。如在评价修建大运河利弊时出示的两首古诗,让学生先品读古诗,找出关键词,如“亡隋波浪”“干戈起”“赖通波”“共禹论功”,找出这些关键词,就不难理解古诗的含义和古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当然,学生读懂史料后还要学会论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论述过程中除表达史料的意思,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以求证精神来面对历史
  史料求证意识是历史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中会看到很多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但历史事实究竟怎样,是否真如历史书籍所讲的那样?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求证意识,可以借助几种史料来加以印证,也可以去实地考察。李稚勇在《史料教学的价值》中提到:“史料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 “隋的兴亡”教学,笔者借助视频、文字史料、图片、古诗等史料,希望多角度还原历史。培养学生的史料求证意识,并不是要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史料求证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相关资料,探究历史事实,并从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求证意识是历史意识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会看到很多有关历史的书籍,但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史料有一手和二手的区别,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史料求证意识,来了解历史事实究竟是怎样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史料求证意识的培养,并从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1).
  [2]张敏霞.史料的甄别与使用——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养成[J].现代教学,2019(5).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的教学形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综合分析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073-02  微课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学关
期刊
【摘 要】课余训练是学校完成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阶段的体育学习,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对高中生来说,在繁杂的学业中进行适当的课余体育运动,也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将从课余训练的重要性、高中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以及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课余训练;运动竞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历史教学能够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初中历史教学长期以来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难以开展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历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重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期刊
【摘 要】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从基础年级向应考年级平稳而全面过渡,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的重要课题。而在这一过渡中,转变日常训练的选题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步骤。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围绕转变的必要性、相应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学科的一线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寡点阐释;多点推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语言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活动,可以据此开阔学生的成长视野,指引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智慧,甚至健全学生的品格。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组织英语阅读指导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做准备。本文从英语阅读的前期准备到后续的阅读教学指导,客观分析有效的英语阅读方法,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英语阅读
期刊
【摘 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互动和对话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而课堂提问正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对话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有效提问;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087-02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授之以鱼
期刊
【摘 要】音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民族音乐文化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聚焦人类的智慧成果,同时也是传统艺术中的珍宝。由于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复杂性与交融性等特点,怎样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唯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加以引导,才能达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目的,发挥其作用,突显其独特魅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对高中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也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史料实证”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作为文科中必修学科的高中历史,更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本文以中国近代史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中国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03-02  中
期刊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身心素质的重要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入拓展训练,以此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真正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一起构建高质量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初中;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针对有限的语文课程学习时间和长篇幅课文知识范围广、知识点多的矛盾,笔者以《祝福》教学为例,试图开拓基于文本细读的“长文短教”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长文短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07-02  高中语文教学资源浩如烟海,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