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CSI(Internet SCSI)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于2003年推出的一项标准,用于将SCSI数据块映射成以太网数据包。该技术将SCSI接口技术与IP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得用户可以在IP网络上构建存储区域网络(SAN)。
4年过去了,经历了20多个版本更新的iSCSI,以低廉的成本和独特的技术优势赢得了许多厂商和用户的心。但是,这项新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仍不足5%。iSCSI的前途到底如何呢?
厂商热捧
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存储市场中,SAN占了69.5%的份额,而FC SAN又占据了SAN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备受关注的中国iSCSI市场自2005年全面启动以来,至今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但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iSCSI最初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用户市场,其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性能是最大的优势。由于以太网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iSCSI可利用现有以太网和IP技术进行部署,无须更改企业原有的网络体系,因而具有低成本、易实现、易管理、易扩展等特点。
大多数厂商都非常看好iSCSI的市场前景,而且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推出了应用iSCSI接口的网络存储系统。NetApp是推行iSCSI的急先锋,占据着IP SAN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EMC尽管对IP SAN的未来持谨慎态度,但依然在其CLARiiON CX3系列等产品中同时融入FC和iSCSI连接方式。此外,微软和Intel等软硬件厂商为推动iSCSI的应用也投入了很大力量。国内存储厂商,如H3C、浪潮、创新科、邦诺等也及时跟进,纷纷推出了基于iSCSI的产品。其中,H3C的投入力度最大,其IP SAN业务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
用户谨慎
相对于厂商的热捧,行业用户表现得比较谨慎,金融、电信等大型用户还是倾向于选择FC SAN,而众多中小企业对iSCSI的性能和成熟度还有担心。当前,阻碍iSCSI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硬件iSCSI网卡价格较高,其成本优势难以发挥。其次,支持的平台及软硬件较少,尤其是Linux平台的解决方案较少,相关的软硬件支持还没有完全跟上。第三,系统开销大,在IP网络上对iSCSI进行打包、解包的开销影响了性能。第四,安全性问题。由于IP网络环境复杂,而iSCSI的内部认证机制只保护了通信的启动,并没有基于信息包的安全保护。此外,在一些工业应用中,iSCSI的可靠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iSCSI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上述这些阻碍iSCSI发展的不利因素将会逐渐解决。万兆以太网技术已开始普及,其价格一旦降到合理范围内,需求会急速增长。IP SAN的速度由1Gb/s增加到10Gb/s,将会极大地刺激iSCSI的应用,4G FC的性能优势将不复存在。服务器虚拟化迅速发展使得许多iSCSI产品都是与虚拟服务器产品一同推出。微软将iSCSI Initiator与Windows打包销售及Exchange Server 2007的发布,都对iSCSI的应用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InfiniBand技术的融入也使iSCSI不再是一个低端、低性能的协议。
iSCSI技术要全面普及还须突破一些效能瓶颈。其中,I/O端的速度限制使得iSCSI在主机和存储设备的I/O端速度难以提升,即使今后万兆以太网络得到普及,这个速度瓶颈仍会拖累整个系统的传输效能。在流量控制方面,iSCSI也不如FC出色,而软件iSCSI Initiator也显得效率不足。另外,万兆以太网的出现,给基于iSCSI的存储技术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用户成本的增加、IP网络的连接等。万兆以太网最终应用到桌面系统还需要时间。
共存互补
展望未来几年SAN的发展趋势,FC SAN在中高端领域仍旧占据主流地位,并且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中小企业用户正逐渐成为国内网络存储市场的主角。在赛迪顾问的用户调查中,希望选择中低端产品的用户占94.4%。由此可以看出,iSCSI在中低端市场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iSCSI也会向着大容量、高性能发展,有可能会成为大型企业选择的目标,从而逐步蚕食FC SAN现有的市场份额。
未来3年,随着iSCSI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基础IP网络的升级,基于iSCSI技术的IP SAN将迎来飞速发展期,预计年增长将达到两倍以上。到2010年,IP SAN有望占据国内SAN市场30%左右的份额,逐步取得国内SAN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IP SAN完全取代FC SAN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两者相互融合、共存互补。FC SAN将在面向金融、电信、能源等产业的高端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4年过去了,经历了20多个版本更新的iSCSI,以低廉的成本和独特的技术优势赢得了许多厂商和用户的心。但是,这项新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仍不足5%。iSCSI的前途到底如何呢?
厂商热捧
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存储市场中,SAN占了69.5%的份额,而FC SAN又占据了SAN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备受关注的中国iSCSI市场自2005年全面启动以来,至今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但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iSCSI最初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用户市场,其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性能是最大的优势。由于以太网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iSCSI可利用现有以太网和IP技术进行部署,无须更改企业原有的网络体系,因而具有低成本、易实现、易管理、易扩展等特点。
大多数厂商都非常看好iSCSI的市场前景,而且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推出了应用iSCSI接口的网络存储系统。NetApp是推行iSCSI的急先锋,占据着IP SAN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EMC尽管对IP SAN的未来持谨慎态度,但依然在其CLARiiON CX3系列等产品中同时融入FC和iSCSI连接方式。此外,微软和Intel等软硬件厂商为推动iSCSI的应用也投入了很大力量。国内存储厂商,如H3C、浪潮、创新科、邦诺等也及时跟进,纷纷推出了基于iSCSI的产品。其中,H3C的投入力度最大,其IP SAN业务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
用户谨慎
相对于厂商的热捧,行业用户表现得比较谨慎,金融、电信等大型用户还是倾向于选择FC SAN,而众多中小企业对iSCSI的性能和成熟度还有担心。当前,阻碍iSCSI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硬件iSCSI网卡价格较高,其成本优势难以发挥。其次,支持的平台及软硬件较少,尤其是Linux平台的解决方案较少,相关的软硬件支持还没有完全跟上。第三,系统开销大,在IP网络上对iSCSI进行打包、解包的开销影响了性能。第四,安全性问题。由于IP网络环境复杂,而iSCSI的内部认证机制只保护了通信的启动,并没有基于信息包的安全保护。此外,在一些工业应用中,iSCSI的可靠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iSCSI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上述这些阻碍iSCSI发展的不利因素将会逐渐解决。万兆以太网技术已开始普及,其价格一旦降到合理范围内,需求会急速增长。IP SAN的速度由1Gb/s增加到10Gb/s,将会极大地刺激iSCSI的应用,4G FC的性能优势将不复存在。服务器虚拟化迅速发展使得许多iSCSI产品都是与虚拟服务器产品一同推出。微软将iSCSI Initiator与Windows打包销售及Exchange Server 2007的发布,都对iSCSI的应用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InfiniBand技术的融入也使iSCSI不再是一个低端、低性能的协议。
iSCSI技术要全面普及还须突破一些效能瓶颈。其中,I/O端的速度限制使得iSCSI在主机和存储设备的I/O端速度难以提升,即使今后万兆以太网络得到普及,这个速度瓶颈仍会拖累整个系统的传输效能。在流量控制方面,iSCSI也不如FC出色,而软件iSCSI Initiator也显得效率不足。另外,万兆以太网的出现,给基于iSCSI的存储技术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用户成本的增加、IP网络的连接等。万兆以太网最终应用到桌面系统还需要时间。
共存互补
展望未来几年SAN的发展趋势,FC SAN在中高端领域仍旧占据主流地位,并且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中小企业用户正逐渐成为国内网络存储市场的主角。在赛迪顾问的用户调查中,希望选择中低端产品的用户占94.4%。由此可以看出,iSCSI在中低端市场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iSCSI也会向着大容量、高性能发展,有可能会成为大型企业选择的目标,从而逐步蚕食FC SAN现有的市场份额。
未来3年,随着iSCSI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基础IP网络的升级,基于iSCSI技术的IP SAN将迎来飞速发展期,预计年增长将达到两倍以上。到2010年,IP SAN有望占据国内SAN市场30%左右的份额,逐步取得国内SAN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IP SAN完全取代FC SAN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两者相互融合、共存互补。FC SAN将在面向金融、电信、能源等产业的高端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