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学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起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正确理解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领导、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有以下能力构成:一是认识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积极的思维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二是设计能力,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三是传播能力,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四是组织能力,表现为组织教学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及组织管理活动的能力等;五是交往能力,表现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往能力及沟通能力。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下述五方面构成:一是基本素养;二是学科知识背景;三是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四是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五是学科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包含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还包括了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习得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学科具体内容教学时的情景导入、问题设计、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等。
研究表明,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知识背景,还应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的清晰、完整的认知与理解。“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还要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态度、情感的发展规律。
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其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具有教学的独特性,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不够
在幼儿一日教育活动中,学生缺少热心、耐心、细心,不能全面、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以及发现其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在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时,不能从实际出发,带有明显的主观片面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加思考,出现盲目性、随意性,习惯在网上下载教案,缺乏从实际生活中选择适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和将相关学科知识和教法知识迁移到具体教学设计中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缺少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缺乏对幼儿的提问,提问时由于问题表达不精练、不准确而导致答非所问,结果只能自问自答,草草了事,不能达到提问所起到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对幼儿的提问也不能很好地回应,情感上缺乏鼓励性和激发性。
(二)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媒体使用能力不强
学生教学语言缺少训练,没有节奏感,语速太快或太慢,语言表达不精练,缺少逻辑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缺乏自信和亲和力,眼神常游离在幼儿群体之外,肢体动作和语言的协调性不够。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表现单一枯燥,幼儿不感兴趣,容易导致幼儿疲劳。有时不能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设计和使用教学媒体,有时过分青睐现代教育媒体,有时选错教学媒体,有时多种媒体之间的配合不协调,不能发挥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使得幼儿注意力分散,不能全面掌握学习内容,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缺乏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教学监控的能力较低,缺乏主动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法,有时能反思也是被动地反思。在教学反思中,表现的是抽象、笼统的评价,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策略。
三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
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对教学能力的认识、理解和训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自我教育力
自我教育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源泉。因此,在提高教师素质中,强调教师的自我教育力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所谓“自我教育力”,是指具有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发展个性品质,形成社会应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概念。自我教育力的高低将带来教学能力的差异,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思想难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不断求得“专业成长”,自觉提高自我教育力。
(二)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能胜任。这是因为,高职院校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应当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从两个方面论述:其一就教师个体而言,是指教师的双师素质,即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操作素质;其二就教师集体而言,是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即教师队伍由理论型、实践型、双师型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操作素质是不平衡的,实践型的外聘教师进校兼职、青年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都缺乏组织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六门教学法课程是传授幼儿园教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80年代末,学前教育专业在原有“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科建设的革新,改变了分科教学体系。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开设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也有把其中某领域课程与其它课程融合。从“分科”到“综合”,课程设置的不同形式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与把握不清。在课程实施中,影响了学生对幼儿园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和系统的学习。因此,应积极理顺好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理论与操作、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包括该课程与其它专业理论学科的关系,同时还包括与其它人文学科、艺体学科之间的关系,减少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应注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幼儿园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模拟教学,会说课和评课。为使学生达到考核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教育实习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一)案例分析法的运用
为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既要学习实践经验,又要学习专业理论,两者兼顾。为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需要,大量运用案例分析的办法,使学生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辨证关系,把握好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关系,主动学习和换位思考。案例分析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1文字的形式
在专业课程中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模仿中发展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如在学习设计活动方案时,可在讲解基本要求后呈现已有的活动方案和修改后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为帮助学生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也可呈现两种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分析。
2影像资料的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给学生完整的教学活动录像,以期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教学组织等技能。还可呈现一些有针对性训练任务的教学片断,或者不太完美的教学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此外还可通过看录像,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去感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真谛,从而领悟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精髓和内涵。
(二)模拟教学实践训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要实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在实践中探索。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教学训练;另一方面,在教育实习前专门组织模拟教学训练。模拟教学实践训练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方案设计的训练。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相应的领域,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设计活动,撰写活动方案。活动设计主题或范围一般由教师选择性地规范,也可由学生自拟主题。二是模拟教学训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模拟幼儿园活动的实际训练。先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然后利用教室的设备将活动过程以全程录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再组织集体讲评,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活动的能力尤为有益,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说课训练
说课是指学生在备课的基础上,分析教学任务,表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然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说课组织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通过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的能力,使之能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合理构建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策略,整体安排教学教程。也使教学构思从隐性思维走向显性思维、从静态思维走向动态思维,充分锻炼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因此,加强说课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他人思想的影响下,对自己的说课不断修正而使其更合理和完美,在合作学习中,在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 .
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正确理解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领导、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有以下能力构成:一是认识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积极的思维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二是设计能力,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三是传播能力,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四是组织能力,表现为组织教学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及组织管理活动的能力等;五是交往能力,表现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往能力及沟通能力。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下述五方面构成:一是基本素养;二是学科知识背景;三是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四是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五是学科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包含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还包括了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习得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学科具体内容教学时的情景导入、问题设计、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等。
研究表明,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知识背景,还应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的清晰、完整的认知与理解。“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还要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态度、情感的发展规律。
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其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具有教学的独特性,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不够
在幼儿一日教育活动中,学生缺少热心、耐心、细心,不能全面、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以及发现其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在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时,不能从实际出发,带有明显的主观片面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加思考,出现盲目性、随意性,习惯在网上下载教案,缺乏从实际生活中选择适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和将相关学科知识和教法知识迁移到具体教学设计中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缺少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缺乏对幼儿的提问,提问时由于问题表达不精练、不准确而导致答非所问,结果只能自问自答,草草了事,不能达到提问所起到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对幼儿的提问也不能很好地回应,情感上缺乏鼓励性和激发性。
(二)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媒体使用能力不强
学生教学语言缺少训练,没有节奏感,语速太快或太慢,语言表达不精练,缺少逻辑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缺乏自信和亲和力,眼神常游离在幼儿群体之外,肢体动作和语言的协调性不够。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表现单一枯燥,幼儿不感兴趣,容易导致幼儿疲劳。有时不能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设计和使用教学媒体,有时过分青睐现代教育媒体,有时选错教学媒体,有时多种媒体之间的配合不协调,不能发挥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使得幼儿注意力分散,不能全面掌握学习内容,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缺乏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教学监控的能力较低,缺乏主动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法,有时能反思也是被动地反思。在教学反思中,表现的是抽象、笼统的评价,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策略。
三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
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对教学能力的认识、理解和训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自我教育力
自我教育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源泉。因此,在提高教师素质中,强调教师的自我教育力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所谓“自我教育力”,是指具有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发展个性品质,形成社会应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概念。自我教育力的高低将带来教学能力的差异,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思想难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不断求得“专业成长”,自觉提高自我教育力。
(二)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能胜任。这是因为,高职院校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应当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从两个方面论述:其一就教师个体而言,是指教师的双师素质,即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操作素质;其二就教师集体而言,是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即教师队伍由理论型、实践型、双师型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操作素质是不平衡的,实践型的外聘教师进校兼职、青年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都缺乏组织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六门教学法课程是传授幼儿园教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80年代末,学前教育专业在原有“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科建设的革新,改变了分科教学体系。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开设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也有把其中某领域课程与其它课程融合。从“分科”到“综合”,课程设置的不同形式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与把握不清。在课程实施中,影响了学生对幼儿园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和系统的学习。因此,应积极理顺好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理论与操作、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包括该课程与其它专业理论学科的关系,同时还包括与其它人文学科、艺体学科之间的关系,减少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应注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幼儿园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模拟教学,会说课和评课。为使学生达到考核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教育实习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一)案例分析法的运用
为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既要学习实践经验,又要学习专业理论,两者兼顾。为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需要,大量运用案例分析的办法,使学生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辨证关系,把握好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关系,主动学习和换位思考。案例分析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1文字的形式
在专业课程中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模仿中发展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如在学习设计活动方案时,可在讲解基本要求后呈现已有的活动方案和修改后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为帮助学生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也可呈现两种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分析。
2影像资料的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给学生完整的教学活动录像,以期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教学组织等技能。还可呈现一些有针对性训练任务的教学片断,或者不太完美的教学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此外还可通过看录像,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去感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真谛,从而领悟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精髓和内涵。
(二)模拟教学实践训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要实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在实践中探索。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教学训练;另一方面,在教育实习前专门组织模拟教学训练。模拟教学实践训练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方案设计的训练。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相应的领域,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设计活动,撰写活动方案。活动设计主题或范围一般由教师选择性地规范,也可由学生自拟主题。二是模拟教学训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模拟幼儿园活动的实际训练。先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然后利用教室的设备将活动过程以全程录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再组织集体讲评,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活动的能力尤为有益,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说课训练
说课是指学生在备课的基础上,分析教学任务,表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然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说课组织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通过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的能力,使之能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合理构建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策略,整体安排教学教程。也使教学构思从隐性思维走向显性思维、从静态思维走向动态思维,充分锻炼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因此,加强说课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他人思想的影响下,对自己的说课不断修正而使其更合理和完美,在合作学习中,在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