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本身也给社会生活带来很多风险,同时挑战人类伦理的极限。因此科技伦理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和忧虑的对象。科技伦理包括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
【关键词】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科技伦理
一、科技进步引发伦理危机
许多人把科学技术比喻为双刃剑或"潘多拉魔盒":炸药、原子能、化工技术、生物技术、人兽胚胎、基因测序、克隆人……当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新名词所代表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革命一路高歌猛进时,它也越来越多地与伦理这一古老课题狭路相逢。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的结构,从而使理论探索与实验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改变了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科技伦理问题近年来已引起科技界和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技伦理为什么如此值得我们关注,它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在科技伦理问题上,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最令人关注。克隆人也许为人类实现长生不老的千年梦想提供了有科学依据的可能,但祸福总相依,克隆行为将会损害被克隆者的公民权益,使被克隆者的唯一性、独特性大大降低。同时,自我欲求、需要、生存价值受到限制,与他人同样所应有的自主权、自决权将会遭到否定。
基因研究中的科学伦理也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从分子水平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它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除了其自身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伦理、法律等构成了挑战。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花1000美元搞清楚自己今后一生的生老病死,似乎是水到渠成。从医学意义上说,基因测序对于提前预知人类某些顽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但为了创建完备基因库,对比人种基因的优劣,挑选出最佳基因组合,很多研究团体是在人们不知情的前提下抽取血样做研究。至此,基因测序引发了新的伦理争议:公民对自身基因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能否保证?有科学家已建议,由联合国牵头制定基因研究的科学伦理规范。
网络伦理也在成为新的关注对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引发了信息传播在媒介形式、报道方式、受众地位、受众行为等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伦理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文化和价值观各异的人们参与到网络中来,在网络交往活动中,首先面临的是对个人隐私的挑战,如何保护合法的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伦理问题。虚拟与现实之间,一系列其他新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垃圾邮件、网络安全、信息垄断、网上知识产权,以及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恐怖活动和发动信息战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威胁国家安全等随之产生,这些都引发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伦理的激烈冲突。
现代化学在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倍受世人关注的"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等行业。用于装饰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用于涂料,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高级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用高档氨基树脂装饰漆。因其一个碳原子上含有3个N,而普通蛋白质仅含有一个N,目前所常用的凯氏定氮蛋白质测定方法只能测试总有机氮含量,而非特定的蛋白质中氮含量,此方法缺陷被不法商人所投机利用,添加此种物质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他很多高新领域也在引发有关伦理的争论。总之,科技高速发展使既有的伦理规范面对科技新趋势和新成果时,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引发价值断裂。
二、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方舟子对科技伦理的界定是"科学无禁区,研究有纪律,应用有禁忌"。其中的"研究有纪律"是对科学家而言的,例如不得伪造数据、不得抄袭剽窃,人体实验的知情同意原则等,属于科学家的职业道德。而"应用有禁忌"则主要是应用者(医生、工程师等)的职业道德,例如医生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工程师不得违反设计规范等。"科学无禁区"即科学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是否存在伦理学问题,科学家(乃至科学)对于科学的"后果"是否承擔责任,承担什么责任,怎样承担责任。
科技伦理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科技发展和科技活动中,必须重视伦理规范,弘扬科技的正面效益,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科技伦理探讨的就是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科技活动的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科技伦理道德分为两个部分:职业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
科技伦理的核心就在于探寻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其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应当遵循怎样的人本价值规范,以使科技实现其最大的"善"--增进人类的幸福。现代科技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决定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比普通公众对其研究项目的风险更为敏感,比如核辐射、食品毒化、基因污染等。这就要求专家不仅要对研究活动的直接后果负责,而且要顾及相关研究的可能后果。对可能有严重后果的研究项目,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对预知有某种风险的项目,则应该立即停止。也就是说,专家因其专业知识而比普通公众更能体认科技风险,专家是潜在风险与被公众意识到的风险之间的桥梁,他不能对外行隐瞒或歪曲风险的存在及其真实性,必须要将潜在的风险告知相关部门或公众,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专家与公众在风险信息上的不对称性,要求专家理所当然应该比普通公众负有更大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专家的良知与德性。
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科学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科技界必须密切关注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必须正确地利用科技成果为社会造福,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科技成果的不当使用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科技伦理本身又是很复杂的,并不完全是科技工作者本身所能完全控制的。比如,限于知识结构,伦理学家或哲学家不可能对工程设计规范或是运行安全规程提出比工程师更高明的意见,只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才知道自己的设计出现什么错误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当在科技知识的运用上发生外行指挥内行的时候,或者科技应用服从领导安排的时候,科学家岂不陷入伦理的困境?
三、科技伦理的道德约束和科技责任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都不是科技本身的过错,但科技方法、科技活动、科技成果以及成果的运用,明显地渗透着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因素。科学上"能够的"并不是伦理上"应该的"。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科技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对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建立和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技伦理是对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科技伦理不仅蕴含一般的伦理价值,而且包容科学技术真价值。如果一个科学家明明知道某项科学发现将会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那么他就不应该把这一发现公布于众。另一方面,不论科学研究还是它的社会运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而这一舞台的导演是各国政府,因此政府必须规范科技运用,采取措施加强科技发展中的道德伦理约束极为必要。
科技责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全社会必须关注科技伦理和科学家群体的社会责任问题,在面对种种新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自身涉及的种种现实及潜在的危险,必须正确地利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不当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大椿,现代科技的伦理反思,光明日报,2001年1月2日
[2].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与伦理规避,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
[3].杨杰、李悦锋,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4].陈勇,论科技伦理责任的构建与实现的社会机制,道德与文明,2008
作者简介:密长林,(1973--),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管理工作和区域评价
何兰萍,(1974--),女,安徽铜陵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教学和社会保障
【关键词】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科技伦理
一、科技进步引发伦理危机
许多人把科学技术比喻为双刃剑或"潘多拉魔盒":炸药、原子能、化工技术、生物技术、人兽胚胎、基因测序、克隆人……当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新名词所代表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革命一路高歌猛进时,它也越来越多地与伦理这一古老课题狭路相逢。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的结构,从而使理论探索与实验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改变了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科技伦理问题近年来已引起科技界和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技伦理为什么如此值得我们关注,它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在科技伦理问题上,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最令人关注。克隆人也许为人类实现长生不老的千年梦想提供了有科学依据的可能,但祸福总相依,克隆行为将会损害被克隆者的公民权益,使被克隆者的唯一性、独特性大大降低。同时,自我欲求、需要、生存价值受到限制,与他人同样所应有的自主权、自决权将会遭到否定。
基因研究中的科学伦理也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从分子水平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它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除了其自身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伦理、法律等构成了挑战。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花1000美元搞清楚自己今后一生的生老病死,似乎是水到渠成。从医学意义上说,基因测序对于提前预知人类某些顽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但为了创建完备基因库,对比人种基因的优劣,挑选出最佳基因组合,很多研究团体是在人们不知情的前提下抽取血样做研究。至此,基因测序引发了新的伦理争议:公民对自身基因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能否保证?有科学家已建议,由联合国牵头制定基因研究的科学伦理规范。
网络伦理也在成为新的关注对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引发了信息传播在媒介形式、报道方式、受众地位、受众行为等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伦理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文化和价值观各异的人们参与到网络中来,在网络交往活动中,首先面临的是对个人隐私的挑战,如何保护合法的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伦理问题。虚拟与现实之间,一系列其他新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垃圾邮件、网络安全、信息垄断、网上知识产权,以及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恐怖活动和发动信息战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威胁国家安全等随之产生,这些都引发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伦理的激烈冲突。
现代化学在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倍受世人关注的"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等行业。用于装饰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用于涂料,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高级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用高档氨基树脂装饰漆。因其一个碳原子上含有3个N,而普通蛋白质仅含有一个N,目前所常用的凯氏定氮蛋白质测定方法只能测试总有机氮含量,而非特定的蛋白质中氮含量,此方法缺陷被不法商人所投机利用,添加此种物质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他很多高新领域也在引发有关伦理的争论。总之,科技高速发展使既有的伦理规范面对科技新趋势和新成果时,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引发价值断裂。
二、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方舟子对科技伦理的界定是"科学无禁区,研究有纪律,应用有禁忌"。其中的"研究有纪律"是对科学家而言的,例如不得伪造数据、不得抄袭剽窃,人体实验的知情同意原则等,属于科学家的职业道德。而"应用有禁忌"则主要是应用者(医生、工程师等)的职业道德,例如医生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工程师不得违反设计规范等。"科学无禁区"即科学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是否存在伦理学问题,科学家(乃至科学)对于科学的"后果"是否承擔责任,承担什么责任,怎样承担责任。
科技伦理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科技发展和科技活动中,必须重视伦理规范,弘扬科技的正面效益,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科技伦理探讨的就是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科技活动的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科技伦理道德分为两个部分:职业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
科技伦理的核心就在于探寻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其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应当遵循怎样的人本价值规范,以使科技实现其最大的"善"--增进人类的幸福。现代科技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决定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比普通公众对其研究项目的风险更为敏感,比如核辐射、食品毒化、基因污染等。这就要求专家不仅要对研究活动的直接后果负责,而且要顾及相关研究的可能后果。对可能有严重后果的研究项目,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对预知有某种风险的项目,则应该立即停止。也就是说,专家因其专业知识而比普通公众更能体认科技风险,专家是潜在风险与被公众意识到的风险之间的桥梁,他不能对外行隐瞒或歪曲风险的存在及其真实性,必须要将潜在的风险告知相关部门或公众,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专家与公众在风险信息上的不对称性,要求专家理所当然应该比普通公众负有更大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专家的良知与德性。
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科学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科技界必须密切关注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必须正确地利用科技成果为社会造福,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科技成果的不当使用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科技伦理本身又是很复杂的,并不完全是科技工作者本身所能完全控制的。比如,限于知识结构,伦理学家或哲学家不可能对工程设计规范或是运行安全规程提出比工程师更高明的意见,只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才知道自己的设计出现什么错误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当在科技知识的运用上发生外行指挥内行的时候,或者科技应用服从领导安排的时候,科学家岂不陷入伦理的困境?
三、科技伦理的道德约束和科技责任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都不是科技本身的过错,但科技方法、科技活动、科技成果以及成果的运用,明显地渗透着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因素。科学上"能够的"并不是伦理上"应该的"。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科技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对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建立和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技伦理是对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科技伦理不仅蕴含一般的伦理价值,而且包容科学技术真价值。如果一个科学家明明知道某项科学发现将会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那么他就不应该把这一发现公布于众。另一方面,不论科学研究还是它的社会运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而这一舞台的导演是各国政府,因此政府必须规范科技运用,采取措施加强科技发展中的道德伦理约束极为必要。
科技责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全社会必须关注科技伦理和科学家群体的社会责任问题,在面对种种新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自身涉及的种种现实及潜在的危险,必须正确地利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不当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大椿,现代科技的伦理反思,光明日报,2001年1月2日
[2].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与伦理规避,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
[3].杨杰、李悦锋,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4].陈勇,论科技伦理责任的构建与实现的社会机制,道德与文明,2008
作者简介:密长林,(1973--),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管理工作和区域评价
何兰萍,(1974--),女,安徽铜陵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教学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