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就业迷失在喧嚣之中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至765万,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个人及家庭的大事,更是高校及国家的大事。不同年代、不同个人体的就业故事,折射出个体命运的喜怒哀乐,体现了社会心理的起伏波动,昭示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每年就业季,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较为吸引人的眼球,也更易引发关注。年初的就业质量报告、年中的毕业生离校、年末的就业率统计、热度不减的创业潮等,俨然成了必修科目,牵动着人们的视线和神经,各异的论调往往让人无所适从。对于学生、高校、政府、社会等利益有关方而言,只有拨开迷雾、认清真相,不为喧嚣所惑,不为名利所困,才能顺应时势、走向未来。
  ——就业质量报告:审慎认同比严苛批判更难得
  从2015年年底开始,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陆续公布了各自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2014年首次亮相以来,报告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回顾社会舆论对报告的评价,由前两次“不及格”“总体及格”的演进,以及此次报告带来的可喜变化,报告已在实践中完善。媒体不再一味地苛求报告尽善尽美,而是抱以理性的审视,不再苛责不足,而是更加关注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质量,挖掘其中蕴藏的“生长点”,也不失为一种进步。事实上编发就业质量报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复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范式,不可能一劳永逸。表面看起来,报告是冷冰冰的文字和数据,背后体现的则是高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就业统计:就业质量比就业率更科学
  据了解,自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就业统计造假就不曾缺席过。也因此,官方公布的就业率屡陷“塔西佗陷阱”,质疑高校就业统计造假、就业率存水分的言论不绝于耳。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就业率是为了更好地为促进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每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和发展目标不同,如果“一把尺子量天下”,以就业率为导向,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无限拔高年度就业率的作用,只会迫使更多高校削足适履,造成“千校一面”的现象,非但与良善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还无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因此,就业率是就业服务的手段,而不是就业工作的目的。
  ——大众创业:创业精神比创办企业更靠谱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社会最生动的实践,民众的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中国迎来第四次创业大潮”。大量数据和感受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正在造就一个属于创业者的辉煌时代。大学生置身互联网和创业创新的双重语境,既充满活力又锐意进取,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之中。
  今天,创业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创建企业的概念,创业不仅仅是纯粹的商业活动,更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成功的创业教育,从来不是“创建企业的教育”,而是担负起学生创业引路人的角色,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使未来创业者具备良好的智商和情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更为重要。诚如斯言,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播撒创新种子,而不是制造流水线的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逐步推进,各领域各行业高端项尖人才需求旺盛。高等教育应积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此,何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至于身临其境的高校毕业生个体,在坚守梦想的同时坦然去适应这个社会,驰而不息、持之以恒地践行人生梦想,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充实的人生。
  责编:赵东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靠文化,三者需要同向发力、同步发力。要坚持“文化育廉”的理念,促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视野、进头脑,进社区、进家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教育使人不想腐;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度使人不能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文化使人不敢腐。以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弘扬固本培元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校园。  关键词:文化自信;廉政文化;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如何使自己的培养对象既具有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又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对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
一个阶段的结束,往往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传承、创新、优化……便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助推新的起点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事物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客观发展规律。  日前,《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发布,对于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份汇聚了全省各方力量、各方智慧的教育规划,为未来五年全省的教育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经过“十二五”时期的
摘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治国方略,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漫长而又复杂的,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我们要认识到生态文明不是传统文明发展方向的直线前进,也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人对自然的反哺。我们要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使之形成实现建设目标的综合环境和良好氛围。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人;生态人;生态理性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需要不断
处于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高校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开展生态实践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方本科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比较薄弱,存在大
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近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3倍。单纯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我国高校学风建设暴露出许多问题,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本研究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为重点,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并积极总结策略,探讨如何从方法论角度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新挑战。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