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可以使沉闷、单调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正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同时也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调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等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善于把握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对教学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手段,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于一些课本的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牵强附会的讲解这些知识点,结果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而把现代化教学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在讲解运算规律时,有些学生虽然知道了各种运算规律的公式,但是不明白它们从何而来,如果教师单凭口述它们的来源,甚至加以板书、举数例,也许讲到口干舌燥也没几个学生能真正理解。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画面,用图示法表示出各种运算规律的成立过程,再配以计算机音频讲解,如加法交换律用一根分成两段的线条(线段A和线段B)来表示,假设两段的长分别为a,b,则交换两根断开的线条位置,加以动画演示,把线段A移到线段B后面,它们的总长度总是不变的,即a+b=b+a。又如乘法结合律可以用两个同宽(a)不同长(分别为b、c)的不同颜色的矩形来展示,两个矩形总的面积是一样的,即a(b+c)=ab+ac。以图来呈现这些难点,学生就能轻轻松松理解,从而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二、多媒体教学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在“除法两种分法的对比教学”的课件设计和运用时,注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闪烁等功能,通过反复操作,刺激强化,建立除法的两种分法的认识,只见6÷2的第一种分法(等份除)的演示:第一次,慢速闪烁4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一个、一个慢慢地分别移入左、右两个盘子里,第二次,中速闪烁剩下4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又一个一个较慢的分别装入左右两个盘子里。第三次,快速闪烁剩下的最后2个苹果,又分别移入两个盘子里,苹果正好分完,两个盘子里都有了3个苹果。6÷2的第二种分法(包含除演示)把两个苹果先“圈”,再慢速闪烁后,一起往下移,用一个盘子装起,剩下的2个苹果,又“圈”,中速地用第二个盘子装起,最后把剩下的2个苹果“圈”快速的一起往下移,用第三个盘子装起,清楚的知道了需要用3个盘子。这样,用课件恰当的揭示出两种分法的动态过程,学生能充分感知并保留和记忆“分”的过程,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功能,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使难以察觉的本质的知识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铺平,形成一个以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为长、以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知道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用其底面的圆周长乘高就可以了。整个演示过程就把抽象的书面知识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这一知识形成过程,就能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理得很清楚,学得轻松、积极。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景,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晖,杨国华.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国电化教育.2004.
[2]黄少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4.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中心学校)
编辑/赵军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正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同时也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调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等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善于把握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对教学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手段,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于一些课本的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牵强附会的讲解这些知识点,结果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而把现代化教学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在讲解运算规律时,有些学生虽然知道了各种运算规律的公式,但是不明白它们从何而来,如果教师单凭口述它们的来源,甚至加以板书、举数例,也许讲到口干舌燥也没几个学生能真正理解。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画面,用图示法表示出各种运算规律的成立过程,再配以计算机音频讲解,如加法交换律用一根分成两段的线条(线段A和线段B)来表示,假设两段的长分别为a,b,则交换两根断开的线条位置,加以动画演示,把线段A移到线段B后面,它们的总长度总是不变的,即a+b=b+a。又如乘法结合律可以用两个同宽(a)不同长(分别为b、c)的不同颜色的矩形来展示,两个矩形总的面积是一样的,即a(b+c)=ab+ac。以图来呈现这些难点,学生就能轻轻松松理解,从而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二、多媒体教学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在“除法两种分法的对比教学”的课件设计和运用时,注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闪烁等功能,通过反复操作,刺激强化,建立除法的两种分法的认识,只见6÷2的第一种分法(等份除)的演示:第一次,慢速闪烁4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一个、一个慢慢地分别移入左、右两个盘子里,第二次,中速闪烁剩下4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又一个一个较慢的分别装入左右两个盘子里。第三次,快速闪烁剩下的最后2个苹果,又分别移入两个盘子里,苹果正好分完,两个盘子里都有了3个苹果。6÷2的第二种分法(包含除演示)把两个苹果先“圈”,再慢速闪烁后,一起往下移,用一个盘子装起,剩下的2个苹果,又“圈”,中速地用第二个盘子装起,最后把剩下的2个苹果“圈”快速的一起往下移,用第三个盘子装起,清楚的知道了需要用3个盘子。这样,用课件恰当的揭示出两种分法的动态过程,学生能充分感知并保留和记忆“分”的过程,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功能,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使难以察觉的本质的知识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铺平,形成一个以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为长、以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知道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用其底面的圆周长乘高就可以了。整个演示过程就把抽象的书面知识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这一知识形成过程,就能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理得很清楚,学得轻松、积极。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景,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晖,杨国华.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国电化教育.2004.
[2]黄少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4.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中心学校)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