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几年来,我校按照“江苏省课改行动计划”,结合省四星级学校验收标准,重视学生在专业理论、实验实训、综合实践、讨论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针对电子专业原教材内容陈旧,理论高深,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奇缺,专业课程设置设计不合理等现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仅修改了实施性教学计划,而且组织教师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国家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政策规定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目前,教育改革的大潮正有力地推动着课程的改革。普通中学的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我校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一、把握校本教材建设的一个核心
即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可以说,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教材的灵魂和生命。在任何一个教育系统中,课程都是居于核心位置——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领导为优化课程而管理,社会为促进课程而评价。
1.体现社会适应性。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它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开办和办好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中职学校应该开发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2.提高学生基本能力。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为之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这些雄厚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基础牢了,将来的发展才有后动力。我们只有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打造人格健全、素质一流的中职学生,在21世纪信息时代,他们才能够在竞争的洪流中站稳脚跟。
3.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备从事上述职业必需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才。中职毕业生有了一技之长,有了一书多证,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够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成为技术骨干,成为企业、行业中的精英。
4.体现创新精神。校本课程开发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亦即能够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掌握必要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应用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电子专业着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我校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
基本过程为:教师自发进行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课外活动课程化(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确定校本教材整体结构→提炼能体现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确定校本教材的项目→指导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它是在科任教师自发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学校管理者组织进行的校本教材规划与开发。
我校有教师自发进行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课外活动形成课程化。电子专业组建了电子装接工、维修电工、电子CAD等专业兴趣创新小组,举办了专业部教师和学生的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师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技能训练氛围。
在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校本教材整体结构,提炼能体现行业特点专业技能,确定校本教材的项目,指导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比如在中职第一学期开设的《电子基本技能与训练》校本教材中,设计校本教材的项目有三项:项目一为元器件的识别检测;项目二为基本焊接技术;项目三为安装一个小的功
放电路、稳压电源、简单的调频收音机电路等。
三、我校兼顾校本教材价值的三种取向
1.学校想做什么。校本教材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为自己的发展正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我校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专业建设应拓展该专业建设发展的口径,改变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工人的目标作为专业定位,引进电子类行(企)业的生产、维修标准,再按照示范专业的标准,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一线实践提供条件。而要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提升专业的知名度,这就要求我们校本教材的开发适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出既适合行业要求,又符合学校办学方向的校本教材。
2.学生喜欢什么。校本教材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应通过调研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调研的项目应包括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喜欢的理由和希望达到的技能目标等。为此,我们在学生、家长中开展问卷调查,让学生知道我们开发校本项目的目的、方法、途径等,学生对我们专业课程有那些方面的要求,并据此统一形成书面的报告,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3.学校能做什么。即要通过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实现,即所谓量力而行。学校要根据自身在教学设施、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具体的校本教材开发中既不能顾此失彼,又不可平分秋色,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同时兼顾到其他方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切相关力量的共同参与沟通协作形成合力,这个合力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的集合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有行业的专家、资深的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专业骨干教师等参加。领导小组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调研报告,确定学生在每一阶段应该要达到的理论及技能水平,从而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全面的项目课程开发的方案。
四、避免校本教材被过度“文本化”
我校教师通过编写教师指导用书,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义和活页式的学习材料,使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生成。同时,重视改进校本教材的教学方式。校本教材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和专题讲座外,还开展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小制作、小创造、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公益活动、观摩考察、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等形式。每周三上午四节课,电子电工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对学生在学习学校校本活页材料或其它形式的校本教材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利用集体的智慧去分析探讨。另外,本专业组教师也经常就教学中的某一案例进行分析,互相交流心得,以便及时改进。
五、注意建立校本教材的学生评价制度
一个好的评价应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学科的特点,遵循知识和能力相统一原则来拟定。例如《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考核,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动往返的小车控制电路,从电路原理图到安装接线图,然后将安装接线、调试,可以突出过程性的检查,列出各部分的分值,条目清楚;《电子基本技能与训练》考试,可以让学生安装一个小的功放电路,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包含: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路故障的排除等,分别所占整个考核的百分比。这样,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团结、协作、创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小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5,(5):97-98.
[4]毛君芬.中职电子技术活动课的构建[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网,2006.10.
[5]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研究与实践[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网,2007.10.
[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0.
[7]黄婷.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探[EB/OL].
[8]吴巧荣.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6,(6).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国家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政策规定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目前,教育改革的大潮正有力地推动着课程的改革。普通中学的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我校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一、把握校本教材建设的一个核心
即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可以说,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教材的灵魂和生命。在任何一个教育系统中,课程都是居于核心位置——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领导为优化课程而管理,社会为促进课程而评价。
1.体现社会适应性。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它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开办和办好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中职学校应该开发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2.提高学生基本能力。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为之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这些雄厚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基础牢了,将来的发展才有后动力。我们只有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打造人格健全、素质一流的中职学生,在21世纪信息时代,他们才能够在竞争的洪流中站稳脚跟。
3.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备从事上述职业必需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才。中职毕业生有了一技之长,有了一书多证,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够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成为技术骨干,成为企业、行业中的精英。
4.体现创新精神。校本课程开发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亦即能够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掌握必要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应用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电子专业着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我校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
基本过程为:教师自发进行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课外活动课程化(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确定校本教材整体结构→提炼能体现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确定校本教材的项目→指导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它是在科任教师自发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学校管理者组织进行的校本教材规划与开发。
我校有教师自发进行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课外活动形成课程化。电子专业组建了电子装接工、维修电工、电子CAD等专业兴趣创新小组,举办了专业部教师和学生的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师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技能训练氛围。
在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校本教材整体结构,提炼能体现行业特点专业技能,确定校本教材的项目,指导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比如在中职第一学期开设的《电子基本技能与训练》校本教材中,设计校本教材的项目有三项:项目一为元器件的识别检测;项目二为基本焊接技术;项目三为安装一个小的功
放电路、稳压电源、简单的调频收音机电路等。
三、我校兼顾校本教材价值的三种取向
1.学校想做什么。校本教材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为自己的发展正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我校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专业建设应拓展该专业建设发展的口径,改变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工人的目标作为专业定位,引进电子类行(企)业的生产、维修标准,再按照示范专业的标准,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一线实践提供条件。而要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提升专业的知名度,这就要求我们校本教材的开发适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出既适合行业要求,又符合学校办学方向的校本教材。
2.学生喜欢什么。校本教材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应通过调研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调研的项目应包括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喜欢的理由和希望达到的技能目标等。为此,我们在学生、家长中开展问卷调查,让学生知道我们开发校本项目的目的、方法、途径等,学生对我们专业课程有那些方面的要求,并据此统一形成书面的报告,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3.学校能做什么。即要通过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实现,即所谓量力而行。学校要根据自身在教学设施、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具体的校本教材开发中既不能顾此失彼,又不可平分秋色,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同时兼顾到其他方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切相关力量的共同参与沟通协作形成合力,这个合力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的集合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有行业的专家、资深的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专业骨干教师等参加。领导小组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调研报告,确定学生在每一阶段应该要达到的理论及技能水平,从而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全面的项目课程开发的方案。
四、避免校本教材被过度“文本化”
我校教师通过编写教师指导用书,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义和活页式的学习材料,使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生成。同时,重视改进校本教材的教学方式。校本教材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和专题讲座外,还开展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小制作、小创造、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公益活动、观摩考察、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等形式。每周三上午四节课,电子电工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对学生在学习学校校本活页材料或其它形式的校本教材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利用集体的智慧去分析探讨。另外,本专业组教师也经常就教学中的某一案例进行分析,互相交流心得,以便及时改进。
五、注意建立校本教材的学生评价制度
一个好的评价应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学科的特点,遵循知识和能力相统一原则来拟定。例如《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考核,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动往返的小车控制电路,从电路原理图到安装接线图,然后将安装接线、调试,可以突出过程性的检查,列出各部分的分值,条目清楚;《电子基本技能与训练》考试,可以让学生安装一个小的功放电路,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包含: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路故障的排除等,分别所占整个考核的百分比。这样,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团结、协作、创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小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5,(5):97-98.
[4]毛君芬.中职电子技术活动课的构建[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网,2006.10.
[5]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研究与实践[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网,2007.10.
[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0.
[7]黄婷.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探[EB/OL].
[8]吴巧荣.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