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一国发展的基础,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由于中美研究生的教育理念不同,两国研究生教育相比差异较大。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身。从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适当借鉴美国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实现制度性和灵活性与淘汰的统一,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美差异;启示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国情,决定着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美国培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有度,学少悟多,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美国的课程设置灵活,更多的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生存需要考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不断拓展和创新。
中国教育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容易重视学而忽视了悟,多出学习型人才。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和对学术权威的尊重。而且中国人容易重视文凭学历,使得社会过度强调考试的唯一性和重要性。
一、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
11培养方式不同。
美国的研究生入学没有统一的全国考试,大多数学校全年接受学生的申请,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春季或秋季入学。由学校经几方面成绩和情况的综合平衡,决定是否录取。不单纯以分取人。招生具有开放性、世界性。中国的硕士研究生须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也就是初试,还须参加所报考学校的自主复试。博士生的招生,采用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美国硕士生学制一般两年。开始学习期间不指定导师和研究方向,系里设一位研究生顾问对每个研究生的个人情况、课程的选择、学习期限、选定导师等提出建议。半年或一年后硕士生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导师与其他几名教师一起组成一个硕士生指导委员会,负责对硕士生的指导。我国研究生学制一般是两年半或三年,入学后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课程教学上分化细,课程设计比较专业化。培养方案上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多。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课程教学重视基础,面稍宽。中国则更专业化,面较窄。美国研究生在学习中逐渐明确方向,而中国学生学习初期就有了具体的方向。所以美国学生相对适应面更广些。另外,美国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我国则是课程多。这使我国研究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和科研成果,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12教学内容不同
美国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通常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纲挈领式地讲解,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大量资料,归纳问题并课堂讨论。导师非常鼓励学生去研究那些目前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的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与风格依然停留在本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延续。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讲课的内容大多是已定论的东西。
另外,美国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 -1%,著名大学可达30% -40%。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研究生过分注重入学考试,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入学前的考查,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建立研究生淘汰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实行双盲评审和导师回避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13教育目标不同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按学位层次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博士学位包括研究性博士和专业性博士两种,其中,研究性博士学位是一种学术性学位,重点培养研究生从事学术领域的工作。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从事创造性活动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其自由地探索问题和发表意见,用批判的眼光评价专业领域,用恰当的原理和方法去认识评价说明科学前沿的争论点和问题,开发学生们在学科上做出有意义的贡献的能力。硕士学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性学位,这种类型的硕士生被看成是博士生阶段前的一段学术低级训练过程。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事学术活动或进行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拥有学术背景和训练,获得和掌握非应用型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为了实际应用来发展技能和技术。而职业型硕士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引向一个具体职业,它更多的指向知识的直接运用而不是独创研究。
我国研究生从学位层次上也分为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博士培养目标是“一般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型人才,兼顾其他行业的需要。培养的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正处在“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的转变过程中。但从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看,我国还没有出现类似美国专业博士。在硕士学位层次上,仍是以强调学术型学位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二、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应该确立“以人为本,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育人目标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科学的人才价值观, 培养学生富有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才能。
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学管理应实现制度性和灵活性与淘汰的统一。既要注重制度的规范性、严肃性和统一性,又要考虑对制度的合理性、人文性和灵活性。在学籍管理制度上应更富有弹性率,并且应注意保持一定的淘汰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倡导教学形式创新与多样性,鼓励个体创新。教学实践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既注重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广泛采用“自由讨论式”、“自主研究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求异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总之,美国教育优势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重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中国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教学民主、注重启发教学和鼓励学生探究等措施,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总结:一国的教育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教育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我们既不用一味的追着国外的步子,同样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们需要探索出既适应中国社会又融合了国外先进经验的教育模式,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思静浅谈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2-43
[3]洪金水中美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比较分析及借鉴[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6:82-83
[4]薛燕华中美教育比较及我国教育发展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6:130-131
[]刘少雪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比较吗[J]复旦教育论坛,2011,9(2):43-47
[6]张永伟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现状特点的比较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32
[7]硕士学位论文:田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D]湖北省:中国地质大学,2008
[8]硕士学位论文:沈蔚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践与探索[D]上海市:复旦大学,2008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美差异;启示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国情,决定着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美国培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有度,学少悟多,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美国的课程设置灵活,更多的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生存需要考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不断拓展和创新。
中国教育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容易重视学而忽视了悟,多出学习型人才。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和对学术权威的尊重。而且中国人容易重视文凭学历,使得社会过度强调考试的唯一性和重要性。
一、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
11培养方式不同。
美国的研究生入学没有统一的全国考试,大多数学校全年接受学生的申请,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春季或秋季入学。由学校经几方面成绩和情况的综合平衡,决定是否录取。不单纯以分取人。招生具有开放性、世界性。中国的硕士研究生须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也就是初试,还须参加所报考学校的自主复试。博士生的招生,采用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美国硕士生学制一般两年。开始学习期间不指定导师和研究方向,系里设一位研究生顾问对每个研究生的个人情况、课程的选择、学习期限、选定导师等提出建议。半年或一年后硕士生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导师与其他几名教师一起组成一个硕士生指导委员会,负责对硕士生的指导。我国研究生学制一般是两年半或三年,入学后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课程教学上分化细,课程设计比较专业化。培养方案上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多。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课程教学重视基础,面稍宽。中国则更专业化,面较窄。美国研究生在学习中逐渐明确方向,而中国学生学习初期就有了具体的方向。所以美国学生相对适应面更广些。另外,美国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我国则是课程多。这使我国研究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和科研成果,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12教学内容不同
美国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通常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纲挈领式地讲解,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大量资料,归纳问题并课堂讨论。导师非常鼓励学生去研究那些目前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的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与风格依然停留在本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延续。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讲课的内容大多是已定论的东西。
另外,美国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 -1%,著名大学可达30% -40%。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研究生过分注重入学考试,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入学前的考查,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建立研究生淘汰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实行双盲评审和导师回避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13教育目标不同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按学位层次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博士学位包括研究性博士和专业性博士两种,其中,研究性博士学位是一种学术性学位,重点培养研究生从事学术领域的工作。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从事创造性活动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其自由地探索问题和发表意见,用批判的眼光评价专业领域,用恰当的原理和方法去认识评价说明科学前沿的争论点和问题,开发学生们在学科上做出有意义的贡献的能力。硕士学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性学位,这种类型的硕士生被看成是博士生阶段前的一段学术低级训练过程。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事学术活动或进行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拥有学术背景和训练,获得和掌握非应用型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为了实际应用来发展技能和技术。而职业型硕士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引向一个具体职业,它更多的指向知识的直接运用而不是独创研究。
我国研究生从学位层次上也分为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博士培养目标是“一般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型人才,兼顾其他行业的需要。培养的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正处在“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的转变过程中。但从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看,我国还没有出现类似美国专业博士。在硕士学位层次上,仍是以强调学术型学位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二、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应该确立“以人为本,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育人目标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科学的人才价值观, 培养学生富有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才能。
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学管理应实现制度性和灵活性与淘汰的统一。既要注重制度的规范性、严肃性和统一性,又要考虑对制度的合理性、人文性和灵活性。在学籍管理制度上应更富有弹性率,并且应注意保持一定的淘汰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倡导教学形式创新与多样性,鼓励个体创新。教学实践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既注重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广泛采用“自由讨论式”、“自主研究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求异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总之,美国教育优势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重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中国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教学民主、注重启发教学和鼓励学生探究等措施,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总结:一国的教育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教育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我们既不用一味的追着国外的步子,同样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们需要探索出既适应中国社会又融合了国外先进经验的教育模式,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思静浅谈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2-43
[3]洪金水中美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比较分析及借鉴[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6:82-83
[4]薛燕华中美教育比较及我国教育发展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6:130-131
[]刘少雪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比较吗[J]复旦教育论坛,2011,9(2):43-47
[6]张永伟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现状特点的比较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32
[7]硕士学位论文:田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D]湖北省:中国地质大学,2008
[8]硕士学位论文:沈蔚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践与探索[D]上海市:复旦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