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自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4月16日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将接受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为达比加群酯组60例和华法林组60例。达比加群酯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110 mg或150 mg,每日2次口服,至少服用2个月。华法林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3~6 mg,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在2.0~3.0,至少服用2个月。所有患者从抗凝开始到抗凝结束选用同一种抗凝药物。

结果

①基线水平比较,除收缩压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及大出血事件发生;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分别为4例和2例(P>0.05)。华法林组及达比加群酯组的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1±6.7)d对(10.2±3.3)d,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4.3)d对(2.8±1.6)d,P<0.05],华法林组的总住院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达比加群酯组明显延长。

结论

口服达比加群酯用于血栓栓塞低、中危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抗凝安全有效,且可明显降低住院天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Gorham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Gorham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综合国内文献,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特点。本组11例患者均符合Wells和Gray提出的诊断标准。11例均拍摄X线平片;CT检查4例;MRI检查5例,其中1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男7例、女4例;年龄16~66岁,中位年龄32岁。6例病变累及手部,1例累及尺桡骨,1例累及髋臼,3例累及颌面骨。主要临床症状为病变部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HEH患者资料。5例行腹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7例行腹部MRI平扫和多期多时相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观察肝脏病变CT平扫、MR T2WI影像表现及强化特征,并将病变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和弥漫型。结果(1)多发型HEH:共11例228个病灶,其中MRI显示病灶178个,CT显示病灶50个。MR T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CTTS患者X线、CT、MRI影像资料。39例患者中,局限性32例、弥漫性7例;17例行X线平片检查,18例行CT平扫检查,37例行MRI平扫,其中17例行MRI增强扫描。3名从事影像诊断的副主任医师对图像共同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显示GCTTS多为关节旁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呈不同程度侵蚀、破坏(10/1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伴有眩晕症状的迷路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迷路出血或渗出,以及6例迷路内神经鞘瘤患者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和影像特点。4例迷路内神经鞘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病例均为临床诊断。迷路出血或渗出的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结果,并排除颞骨占位性病变侵犯内耳等。迷路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依据临床和影像表现。影像检查:2例迷路出血或渗出患者和3例迷路内神经鞘瘤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心脏MS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头猪均进行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MSCT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IMR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
目的探讨眼眶内静脉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7月,12例眼眶内静脉畸形经介入硬化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左眼7例、右眼5例,介入治疗前接受过外科手术切除3例。介入治疗穿刺针经皮直接穿刺病灶,回抽注射器确认回血良好后,在DSA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或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剂。患儿每个月接受1次介入硬化治疗,直到术中穿刺针难以穿刺到回血良好的病灶为止。自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