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初中生物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生物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既可以使生物知识形象具体化,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在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的基础上详细地叙述了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过程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生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引言
一、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课堂的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讲课计划和授课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当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教学中就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缺少了活力,教学效果差。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尝试让同学们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就目前而言,課堂气氛仍旧不够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仍旧在已限定的范围内学习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具体生物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主动探寻真相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模拟情景具有真实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创设都是模拟的现实生活,使同学们有较高的参与热情,结合现实生活融入教学情境,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教材和教学的需求设计教学情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这种教学方法有效的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三、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 案例设计与呈现
案例的设计与呈现,是案例教学中的第一步,也是案例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展开这部分工作时,要选择一种既符合教学的需要又较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如在讲解渗透作用现象时,可以带领同学们进入实验室,撕取洋葱的表皮细胞,在清水和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并染色,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猜想会发生的现象,并与观察的结果做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且启发学生思考,清水和蔗糖溶液的差别在哪里,两种情况下的洋葱表皮细胞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和老师的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除此之外,在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中,由教师在四个培养皿中放入同种等量的植物种子,设置不同的条件,一组放于干燥的地方且不浇水,一组置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一组置于密闭的容器内,除上述设置外,其余条件均予保证,最后一组给予合适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鼓励学生每天对各组种子进行观察记录其萌发情况,并通过几个实验组的对照引导学生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演示和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可以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提示,很快得出问题的答案。
2、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师提出教学内容和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组内讨论分析,并以小组发言或辩论的形式呈现。如在讲授“温室效应”这一现象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提出“如果没有汽车的生产,还会不会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在古代也同样会有CO2的产生,为什么没有温室效应产生呢”等问题,还有在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可以引导性的提出“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等问题,提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考和积极讨论,在激烈的讨论过后,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呈现。在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陈述时,教师并不直接评判其言论的对错与否,而是以启发性的言论引导学生靠近正确的答案。对于课堂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紧张情绪,教师应积极开导,以轻松幽默的话语缓解课堂氛围,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努力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3、 案例评价与总结
在课堂接近尾声,或者说是案例教学的结尾阶段,教师要总结性地对课堂进行评价,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表现突出和思维独特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同学们的错误认识给予正确评价并积极引导,并且对于学生的疏漏和认识不足之处给予一定的补充,鼓励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此外,笔者认为,还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反馈课堂的不足和教学效果,从而促使自身努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注意的是,案例评价的评价结果要回归课堂,通过与课堂知识的完美结合进行合理评价,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语
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设计与呈现、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案例评价与总结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生物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展开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红雨.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2014(9):123.
[2]张晓志.浅谈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4(1):22-23.
[3]赵丽.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4(11):5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生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引言
一、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课堂的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讲课计划和授课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当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教学中就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缺少了活力,教学效果差。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尝试让同学们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就目前而言,課堂气氛仍旧不够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仍旧在已限定的范围内学习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具体生物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主动探寻真相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模拟情景具有真实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创设都是模拟的现实生活,使同学们有较高的参与热情,结合现实生活融入教学情境,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教材和教学的需求设计教学情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这种教学方法有效的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三、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 案例设计与呈现
案例的设计与呈现,是案例教学中的第一步,也是案例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展开这部分工作时,要选择一种既符合教学的需要又较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如在讲解渗透作用现象时,可以带领同学们进入实验室,撕取洋葱的表皮细胞,在清水和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并染色,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猜想会发生的现象,并与观察的结果做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且启发学生思考,清水和蔗糖溶液的差别在哪里,两种情况下的洋葱表皮细胞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和老师的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除此之外,在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中,由教师在四个培养皿中放入同种等量的植物种子,设置不同的条件,一组放于干燥的地方且不浇水,一组置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一组置于密闭的容器内,除上述设置外,其余条件均予保证,最后一组给予合适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鼓励学生每天对各组种子进行观察记录其萌发情况,并通过几个实验组的对照引导学生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演示和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可以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提示,很快得出问题的答案。
2、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师提出教学内容和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组内讨论分析,并以小组发言或辩论的形式呈现。如在讲授“温室效应”这一现象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提出“如果没有汽车的生产,还会不会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在古代也同样会有CO2的产生,为什么没有温室效应产生呢”等问题,还有在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可以引导性的提出“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等问题,提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考和积极讨论,在激烈的讨论过后,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呈现。在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陈述时,教师并不直接评判其言论的对错与否,而是以启发性的言论引导学生靠近正确的答案。对于课堂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紧张情绪,教师应积极开导,以轻松幽默的话语缓解课堂氛围,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努力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3、 案例评价与总结
在课堂接近尾声,或者说是案例教学的结尾阶段,教师要总结性地对课堂进行评价,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表现突出和思维独特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同学们的错误认识给予正确评价并积极引导,并且对于学生的疏漏和认识不足之处给予一定的补充,鼓励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此外,笔者认为,还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反馈课堂的不足和教学效果,从而促使自身努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注意的是,案例评价的评价结果要回归课堂,通过与课堂知识的完美结合进行合理评价,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语
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设计与呈现、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案例评价与总结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生物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展开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红雨.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2014(9):123.
[2]张晓志.浅谈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4(1):22-23.
[3]赵丽.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4(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