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热点与难点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在肝总管上段、左右肝管及其汇合处的一种恶性肿瘤.由Klatskin[1]在1965年首次报道,该肿瘤也被称为Klatskin瘤.HC在组织类型上以腺癌居多,少见腺鳞癌、黏液腺癌、鳞状细胞癌等.该病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却占到肝外胆管癌的50% ~ 75%.由于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而且肿瘤侵袭性强,容易侵犯附近血管、淋巴及肝组织,确诊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因此预后较差.虽然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该肿瘤局部侵袭的特性往往导致手术不能将其完全切除,而且缺乏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比较差,所以在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有效治疗HC,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仍是困扰医师们的一个难题。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miR-136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利用MTT实验和Annex in V-PI实验检测转染miR-136 inhibitor的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利用west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途径是Epo通过结合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介导的胞内信号途径之一,在调节红系造血祖细胞生存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流行于亚洲、尤其是在中日朝韩等国,颇具"地域特色"的常见疾病.具有病理改变复杂多变并呈连锁反应状特点:(1)胆管炎反复发作,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常和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慢性肉芽肿性胆管炎三者混存;(2)炎症性胆管狭窄及扩张形成(24.2%~62.7%).狭窄呈环形节段分布,近端胆管扩张内充满色素类结石或胆泥;(3)继发性肝脏病变:肝脏呈不对称性增大(萎缩增生复合征);胆汁性肝硬
期刊
肝脏合成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hepcidin是控制肠道铁吸收,调节机体铁稳态的铁调节激素.Hepcidin的表达与铁代谢紊乱性疾病,如血色素沉着病和慢性病贫血等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称为Klatskin肿瘤[1].因肝门部胆管呈多极分叉状生长,并与门静脉、肝动脉紧贴毗邻伴行,加之胆管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故HCC手术难度相对较大.目前认为切缘阴性的根治性手术仍是HCC患者可能获得长期存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如何根治性切除HCC依然
期刊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aemia,AA)出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因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以鉴别,而被学者关注.研究发现,大约4%~11%的AA本身存在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AA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