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老师。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这对管理好班级和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 班主任 心理健康
在高校的班级中,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较难支付教育费用,在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在我国的高校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学生最直接、最频繁接触的老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班主任有着更大的责任。因此,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对于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 贫困生的消极心理特点
贫困生的消极心理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班主任应首先了解贫困生的消极心理特点。
1.1 自卑心理
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和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其次,自卑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家庭、下岗职工家庭、无特殊劳动技能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与他人存在差距,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感觉处处不如人,很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1.2 虚荣心和嫉妒心理
许多贫困生进入大学以后,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经济条件,而是极力掩饰事实。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甚至会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还有的学生自身条件(如学习、能力)不错,但碍于经济条件差,心理极不平衡,因此对同学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甚至形成攻击性心理。
1.3 封闭心理
由于贫困,许多贫困生在进行各项活动时都缺乏自信和勇气,常会采取躲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不能自然地融入班集体里。如班上组织参加活动,贫困生会因费用问题采取各种方式予以回避,但其实内心是极其渴望参与的,这种封闭心理与人际交往需要形成极大的矛盾,常使他们让人感觉难于相处,并对其敬而远之,造成贫困生交往障碍。
2 班主任的教育策略
2.1 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从根本上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其配套办法,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因此,班主任做好每一次的资助工作,让贫困生切实享受到资助,对于减轻其经济压力,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
2.2 扶持自立,勤工俭学
贫困生对待自身贫困有两种不同的心理。一种是积极主动地通过勤工俭学、争取贷款、拿奖学金来解决问题;另一种是消极被动地“等、靠、要”,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对困难补助有依赖心理,认为自己接受各种减免补助是应该的,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减轻经济负担,发挥其吃苦耐劳精神,激发成就动机,杜绝“等、靠、要”的不良心理。
2.3 正确引导贫困生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
贫困生对于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都很困难,看到别的同学铺张浪费会心理极不平衡。班主任在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的同时,要告诫其理智对待自身的消费,对于得到的助学金或勤工俭学费用,合理规划,适度使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挥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2.4 加强道德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
有些贫困生“等、靠、要”的心理使得他们在得到帮助后,会认为自己接受资助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接受了别人帮助,要铭记于心,他日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因此,班主任要培养贫困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感恩,将人们给予他们的善心、爱心继续发扬光大。
3 结语
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这项工作会影响到一个班的班风,进而影响到一个年级或者是一个学校。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会有一部分学生仍然走不出贫困带来的心理阴影。因此,班主任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困难,并采取适当教育方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使其摆脱心理贫困,形成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雷,朱洁,冯晓婉.高等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12.
[2]郭永兴,谭甲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浅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4月.
[3]李红.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现状研究和对策——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2003.8.
[4]徐涛.西部高校贫困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8.
◇责任编辑:张 臻◇
关键词:贫困生 班主任 心理健康
在高校的班级中,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较难支付教育费用,在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在我国的高校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学生最直接、最频繁接触的老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班主任有着更大的责任。因此,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对于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 贫困生的消极心理特点
贫困生的消极心理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班主任应首先了解贫困生的消极心理特点。
1.1 自卑心理
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和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其次,自卑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家庭、下岗职工家庭、无特殊劳动技能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与他人存在差距,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感觉处处不如人,很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1.2 虚荣心和嫉妒心理
许多贫困生进入大学以后,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经济条件,而是极力掩饰事实。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甚至会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还有的学生自身条件(如学习、能力)不错,但碍于经济条件差,心理极不平衡,因此对同学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甚至形成攻击性心理。
1.3 封闭心理
由于贫困,许多贫困生在进行各项活动时都缺乏自信和勇气,常会采取躲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不能自然地融入班集体里。如班上组织参加活动,贫困生会因费用问题采取各种方式予以回避,但其实内心是极其渴望参与的,这种封闭心理与人际交往需要形成极大的矛盾,常使他们让人感觉难于相处,并对其敬而远之,造成贫困生交往障碍。
2 班主任的教育策略
2.1 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从根本上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其配套办法,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因此,班主任做好每一次的资助工作,让贫困生切实享受到资助,对于减轻其经济压力,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
2.2 扶持自立,勤工俭学
贫困生对待自身贫困有两种不同的心理。一种是积极主动地通过勤工俭学、争取贷款、拿奖学金来解决问题;另一种是消极被动地“等、靠、要”,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对困难补助有依赖心理,认为自己接受各种减免补助是应该的,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减轻经济负担,发挥其吃苦耐劳精神,激发成就动机,杜绝“等、靠、要”的不良心理。
2.3 正确引导贫困生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
贫困生对于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都很困难,看到别的同学铺张浪费会心理极不平衡。班主任在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的同时,要告诫其理智对待自身的消费,对于得到的助学金或勤工俭学费用,合理规划,适度使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挥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2.4 加强道德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
有些贫困生“等、靠、要”的心理使得他们在得到帮助后,会认为自己接受资助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接受了别人帮助,要铭记于心,他日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因此,班主任要培养贫困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感恩,将人们给予他们的善心、爱心继续发扬光大。
3 结语
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这项工作会影响到一个班的班风,进而影响到一个年级或者是一个学校。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会有一部分学生仍然走不出贫困带来的心理阴影。因此,班主任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困难,并采取适当教育方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使其摆脱心理贫困,形成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雷,朱洁,冯晓婉.高等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12.
[2]郭永兴,谭甲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浅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4月.
[3]李红.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现状研究和对策——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2003.8.
[4]徐涛.西部高校贫困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8.
◇责任编辑:张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