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教学方法探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古代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发展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有效陶冶情操,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如何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是教学中的重点。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古代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 古代诗词;学习方法;语言;意象;意境
  语文是影响学生精神品质与思想情感的一门重要课程,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中学语文教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增强民族的创造力与凝聚力,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古诗词作为我国经典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国古代文人风骨和民族精神,是践行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虽未对古代诗词的教学目标做出单独的要求,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依然做了硬性的规定,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古诗词学习中的赏析能力、思辨能力、推陈出新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需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落实于具体的教学之中,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择点导读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导读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以导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打好感情基础。基于此,教师首先可依照诗词的背景来展开导读教学,通过呈现诗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展開合理的思考。其次通过梳理诗词的语段,对比、分析首联与尾联句式与手法等内容,使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涵义及情感。最后,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内容相联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短歌行》一文时,为使学生初步认识与感知诗词内容,教师首先可从诗人的生平背景介绍入手,让学生知晓曹操是东汉末年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该诗是在其征伐时期所做,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与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其次,教师可从该诗的朗读形式入手,告知学生这首诗之所以朗朗上口且句式较短,是因为这是汉乐府旧题,属于一种乐曲。再次,教师可从文章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对整首诗进行解析。通过之前的教学铺垫,学生已经明确了本诗的主题,一是曹操想招贤纳士,二是表达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诗歌中诗人却缘何而愁呢?经过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诗人愁的是许多贤才不愿与自己交往合作,因此借酒浇愁,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曹操多疑的性格与强烈的政治愿望,体现了该诗艺术性与政治性的完美融合。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作者以情感人、寓情于理的写作目的,让学生理解、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2.巧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必然离不开师生的良性互动。师生积极的交流互动,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师生的互动不应仅局限在认知及知识上的交往,还应有情感上的交流。为促进师生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来丰富学生的情思,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做到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如在教学《虞美人》这首词时,笔者播放了《忆故人》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曲调将学生带入到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中。紧接着便以PPT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李煜的生平以及词风的变化,告知此词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文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激越的音调和流动自如的艺术结构,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词人的苦闷与忧愁。当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自主去寻找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歌曲、图片、视频等,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师生、生生良性互动,有效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二、巧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意境
   1.语言方面
   合适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教什么,而不是如何教。要想实现古代诗词的有效教学,便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从语言角度来看,古代诗词有着音乐美、绘画美等特点。从音乐美的角度来看,古诗词有着独特的声调、韵律及节奏,并以此构成优美的旋律。学生抑扬顿挫地进行朗读,可从中体会到作者情感的起伏,也可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做到与诗文的相互融合。
   如《蜀道难》便是一个合适的例子,开篇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蜀道的地势险峻,同时也是在情感上进行造势。而接下来的内容则主要写蜀道的艰难险阻,劝诫人们不要前去,这一部分内容显现出作者的情感是较为急促的,包括诗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等,都表达了作者的急切之感。随后的内容又与开头相呼应,说明诗人的心情逐渐平复,“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是诗人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下所说出的劝解的话。由此看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的音乐美,既可使其感受到韵律的起伏,又能理解作者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从绘画美的角度来看,绘画美不单指画面美,还有色彩美。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一句,“千里”二字在承接首句“登临送目”的同时,也下启了“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在构图上也呈现了立体与平面的明显对比,向学生呈现了一幅极美的金陵锦绣江山图,突出了古诗词的“画面美”的特点。另外还有绘画的色彩美,如《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天一色”便给学生留有了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不由地在脑海中想象出水天相接、月色普照的景象,同时描绘了一轮孤月照射在大地上,形成一种孤寂之感,这种黑白色彩的鲜明对比,创造出朦胧清雅、幽深空旷的春江月夜图。此外,画面中的色彩也常常可以奠定古诗词的基调,如《声声慢》中的黄花飘落、花蕊凋零、独守秋窗的图景,作者李清照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春日乍暖还寒的场景,再与自身心情不佳相结合,使得整个作品风格十分低沉压抑,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孤独之感。由此,让学生从情感、画面、色彩、基调等方面展开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2.意象方面
   意象,是诗人寄托情思的载体。从意象角度入手来实现有效教学,首先应做到对意象内涵的准确把握。但需要注意的是,古诗词意象内涵丰富,不能仅凭物象本身来判定其内涵。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较为繁复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浪”并不仅指浪花,而且也指时光,作者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却未能施展抱负。其次,是要把握意象情感。我们深知,即使诗中的各种意象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但不同的意象,作者的情感注入程度也是不同的。另外古诗词中的每一种意象都是作者经过仔细斟酌与考虑后,才选出的符合作者情感表达的意象。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有许多意象,象洞庭湖、岳阳楼、天地、战马、孤舟等,“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说明作者对洞庭山水及岳阳楼向往已久,但仔细分析这些意象,我们却发现,作者虽登上了岳阳楼,却没有预想中的喜悦。通过接下来内容的分析,洞庭东南坼吴楚,日夜浮乾坤;国家戎马关山;自己亲朋音信杳,老病又孤舟,凭轩双泪垂。即使时间流逝,人在变,国也在变,但岳阳楼的景色依然在,由此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悲惨遭遇与国家的深重灾难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伤时伤世的感慨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意境方面
   优秀的古代诗词无一不体现出“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诗人在写境的同时也在写意。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常常会借助不同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基于此,教师便可带领学生进入到意境中,体悟古代诗词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挖掘古诗词意境,并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与理解,联想当前的社会生活,进入诗词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李白的《将进酒》的主要意象是水、月、酒,其中的中心意象是“酒”,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几位友人把酒言欢的场景与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与文字资料,起到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并将学生带入到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当中,使学生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与感受。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重视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启发教学
   学习古诗词,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诗人在创作时思维十分开阔,常常会将自己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写入作品中,甚至部分作品内容还会超越现实生活,为抽象事物赋予具体的形象,进而创造出一个使人赞叹的艺术世界。因此,要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其借助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世界中,理解诗人的艺术构思与思想情感,并掌握其中独特的艺术形象。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一个“闹”字,便让整首诗的意境全部呈现出来,因而,教学重点就在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对这个“闹”字进行想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闹”字所创设的意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借助文字对画面进行延伸,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感受。另外还有关注古诗词中的留白手法,教师应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暗示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其穿越时空进入作品,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同古人对话,进而发现古诗词的精妙之处。如《琵琶行·并序》为白居易创作的巅峰之作,其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留白,虽表面上是描写乐曲的停顿,但使音乐和情感实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看似“无声”的“无”中生发出无限丰富的“有”。短暂的空白仿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给予我们一种飘渺悠远的感觉。余韵徐歇,其实就是积蓄力量,积蓄到极致,便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张力。
   2.联系生活
   古诗词的语言、语法虽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但只要我们细心寻找,便会发现古诗词与现代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到现实生活中去探寻古诗文的意趣,使学生在进一步接触古代诗词的同时,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量,并丰富其情感体验。另外,从生活角度去分析古代诗词,更易于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美,从而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去理解美、创造美。
   如教学《琵琶行·并序》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借助有利条件去体验琵琶清脆悦耳的曲调和节奏变化,也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琵琶女高妙的弹奏技巧中的意蕴,让学生了解有关琵琶的艺术文化,琵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是忧郁悲伤的一种象征,所以作品通过琵琶这种乐器及弹奏的音乐,实现了文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学习与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便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注重知识与学习方法的逐渐积累,同时应依照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目标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呈现诗词丰富的底蕴与文化内涵,以古诗词中的价值观念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通联:海口市第一中学]
   “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对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赞扬,引发强烈反响。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当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用奋斗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问。
   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驻村青年干部群体功不可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大展拳脚;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大放异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脱颖而出……伟大时代孕育着更多机会,搭建起更大舞臺,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创造并推动这个时代。
   自强不息是对未来人生的不设限。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高,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话激励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自强不息,就是坚定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设定。从“我也就这样”的自我束缚到“我还能这样”的突破,不仅打破了一种观念,更开启了一种新的人生。
  (温静,《人民日报》,2021-01-24,5版)
其他文献
摘要 提出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监控力度,完善项目管理有关规章制度,规范项目部经营管理行为,使企业在低标项目管理上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企业经济效益也随着项目管理的逐步规范而稳步上升。  关键词 项目管理;造价经济;投标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1-0171-01    1 抓好项目投标前的调查研究  项目所在地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的形成与社会情境息息相关,社会情境在引导和塑造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鉴S-O-R理论,以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建立社会情境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影响的概念模型。基于所采集的南昌市30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政策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规范影响不显著;自我价值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价值影响不
实践育人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实施路径。本文通过梳理"学习科学"理论对活动课程设计的引导,提出了校外实践阵地活动课程单元型、开放性的独特课程,研究形成"主题—探究—分享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引产和分娩的27 461例孕、产妇的检查结果.根据是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探析配电线路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管理及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