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全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浙江人大·公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常委会将于近期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发展服务业的报告,为协助委员们做好审议工作,财经委就我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旅游局、省统计局、省工商局、省信息产业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等部门的汇报,到杭州、衢州、义乌等地开展了调研,还深入到祜康电子商务网络公司、近江物流公司了解运作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分析,现将我省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正确引导并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1-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13.8%,高出全省GDP平均年增速0.8个百分点;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78.9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6.4%上升为2005年的40.0%,在义乌,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甚至高达50.9%,成为全省首个服务业比重超过50%的经济发达县(市、区)。在全省地税收入中,服务业已占到60%以上,成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源。今年以来,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1-3季度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460.04亿元,同比增长14.8%,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服务业税收485.1亿元,增长17%,占61.4%。
  (二)投入力度加大。近年来服务业投资连续保持较高水平,2003年、2004年、2005年全省限额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345.30亿元、1425.29亿元、1774.18亿元。今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在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全省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服务业投资项目,服务业投资增速逐步接近第二产业。1-3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达到229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服务业与二产投资的增速差距从一季度和上半年的9.5、3.8个百分点,缩小到1-3季度的0.7个百分点。投入力度的加大增强了服务业发展后劲。
  (三)吸纳新增就业多。就业乃民生之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我省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从2002年开始,服务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至2005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为9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1.3%,容纳了新增就业人数的50%,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
  (四)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我省服务业结构逐步优化、水平逐步提高。优势行业加快发展和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良好,200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列全国第2和第4,今年1-9月,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45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7.2亿元,提升步伐也大大加快,引入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业态,涌现出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服务企业。这次调研中我们特地选取了两家在业内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进行了考察,在近江物流中心,公司领导带领我们参观了大型的常温、冷冻、冷藏库房,介绍了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加工、配送管理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项目,令我们耳目一新;在祜康电子商务网络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向我们演示了公司构建的B2C虚拟商业网络,该网络融电子商务、城市物流、连锁经营、呼叫服务四位一体,销售产品达1000余个品种,这批现代服务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提升。金融业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存贷款平均增速为22.9%和25%,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488.5亿元和20368.2亿元,增速均居全国第1位,全省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居全国首位,拥有上市公司总数和实现保费收入分别列全国第4和第6(2006年上半年数据)。旅游业稳步发展,2005年,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游客、入境游客等指标均列全国第5位,今年1-9月,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01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091.2亿元。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软件业快速提升,“十五”期间,我省软件产业规模以年均约40%的增长率迅速扩大,2005年全省软件企业主营收入达273亿元,占全国软件收入的9.1%;会展业异军突起,2005年,全省共举办展览430个,比上年增长24.63%,展览总收入近3亿元。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我省服务业结构优化的新亮点。
  
  二、浙江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浙江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这主要包括:
  (一)服务业总量偏小,发展水平不高。我省服务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总量相对偏小。横向比较,2005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0%,比全国平均水平只高0.1个百分点,比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4位,与浙江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第4的位置不相称,纵向看,近五年来我省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处于徘徊状况,其中2002年全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0%,2003年为39.7%,2004年为39%,2005年为40%,2006年1季度和上半年保持在41.5%左右,但1-3季度的数据显示这一比重又回落到40.6%。不仅如此,我省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也不高,一方面,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且升级改造的步子不够快,新兴业态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以商贸服务业为例,目前全省贸易连锁企业零售额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左右,截至2005年末全省大型百货企业集团均没有实现连锁经营,全省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678.9亿元,仅相当于江苏的51.5%、广东的42.9%、上海的41.3%;又如货运业,总体上还处于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初级阶段,即便在义乌这样商贸发达,运输量大的地区,但上规模的物流企业也不多;另一方面,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够,软件与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证券、咨询、科技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较之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仍有一定差距,如软件业,广东拥有深圳软件园、广州天河软件园等近10个软件产业基地,上海拥有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6个市级软件产业基地,江苏拥有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4个国家火炬软件基地,而我省仅有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宁波国际软件园具备一定规模。
  (二)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将服务业当作不创造新价值的非产出部门,在实践中表现为只强调发展工业,轻发展服务业。近年来这种思维模式有所改变,特别是随着全省服务业大会的召开和各 地服务业工作的推进,目前服务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已经大为改善,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服务业普遍都表现出较大的热情,但仍有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服务业的重视还停留在口头上,认识没有真正到位,“重工业、轻三产”的思维惯性仍然存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同志一提发展就是工业发展,一说投资就是工业投资,把服务业仅仅当成附属产业来看待;还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服务业不用抓,工业搞好了,服务业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认识上的不到位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不积极,工作不到位,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步伐就不可能真正迈开,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大好机遇就可能丧失。
  (三)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改革力度有待加大。浙江是市场体制先发省份,近年来经济市场化程度更是不断提高,但服务业改革相对滞后,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首先是市场准入障碍尚未真正消除,一些行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部门所有或行业垄断。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浙江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非公资本进入金融、通讯、铁路、民航、公共交通等行业和领域,但许多行业市场准入前置条件仍然过高,存在事实上的“玻璃门”,究其原因,据工商部门同志的介绍,主要是因为中央的一些具体政策尚未出台,同时也不乏部门利益作祟,非公服务业企业真正进入这些领域还比较困难。其次是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的情况并存,一些行业普遍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现象,如咨询业的开办需要经过工商、财政等十几个部门的审批,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包括信息产业、文化传播、公安、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等部门,企业难以适从;而一些行业,如会展业,又没有明确的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服务。服务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虽已初步形成,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自为政的现象事实存在,综合协调职能还需进一步强化。第三是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有些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服务价格没有实行市场定价,而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也有待提高:一方面,有些垄断性企业提供的服务价格不合理,群众反映很大;另一方面,有些服务企业承担的要素价格欠缺公平,一些企业反映在水、电、土地等要素价格上仍受到不平等待遇,商务运营成本较高。
  (四)高层次人才缺乏,智力支撑不足。我省服务业人才短缺,尤其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不能满足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倍增性、高渗透性的特点,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才软肋是制约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信息产业部2005年统计年鉴显示,我省软件从业人员只有4万,远低于北京的16.4万,广东的17万,上海的5.9万,江苏的14.3万;从业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级人员比例只有6.6%,远低于北京的11.4%,广东的19.3%,上海的13.1%。以旅游业为例,我省属于旅游资源大省,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但从业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我省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要求,高层次的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策划营销人员和导游人才紧缺,旅游教育资源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旅游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无论在旅游人才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现代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行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我们在衢州听到的反映是:该地区不仅引进人才难度较大,而且自己培养的人才也留不住,智力资源严重不足。
  
  三、发展浙江服务业的对策思考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针对我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将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浙江服务业长期以来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既有客观原因,也与思想认识不足有关。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放眼国际大趋势,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加快向服务业转移,不发展服务业就会落后于国际经济大潮;立足国内大背景,党中央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发展服务业则是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从我省省情来看,资源贫乏,要素紧缺,环境承载能力趋于饱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而服务业恰好具有对要素需求和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服务业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新增就业的主要途径,扩大内需的主要载体,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们新时期新阶段的明智选择。我省必须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像抓工业那样抓服务业,将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上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二)抓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浙江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毕,下一步应该加快专项规划的制定,深化和细化总规划要求,突出其指导性,注意各专项规划间的衔接,同时要确保服务业行业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进一步完善我省服务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提高对全省服务业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政策指导能力,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如统计部门牵头负责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完善工作、发改部门牵头负责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建设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等。各地应围绕“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地区性总规划和分项规划,抓好组织领导,理顺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本地服务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服务业规划的落实。
  (三)调整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依靠自身水平的提高,而自身水平的提高又倚赖内部结构的优化。优化结构已经成为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一是优化行业结构。重点发展商贸业、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文化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优势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加快其提升;着力抓好信息服务业、科教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提高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优化地区结构。重点推动杭州、宁波、温州等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转变,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舟山、义乌、衢州等在交通、商贸、职业培训方面具有特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农村地区要继续抓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三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在企业内部形成适应国际合作和竞争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掌握先进 技术、拥有新兴业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行业龙头,同时推动中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满足多层次需求。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品牌的形成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科学分工、良性合作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企业不仅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加强质量管理,维护企业信誉,提高产品档次,全力打造品牌,并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宣传推广企业品牌;政府应该加强引导、搞好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加强政策倾斜,整合各部门力量,建立品牌推进的协调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快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服务业品牌,扶持发展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传统服务业老字号品牌,支持中国小商品城、传化物流、祜康集团、近江物流、三替家政等一批优势服务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行业协会职能也不可忽视,要加快筹建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规范发展各类服务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的民间色彩,发挥行业协会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行业发展、品牌建设、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五)改善发展环境,努力为服务业壮大创造良好氛围。必须加快体制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信用环境的建设和改善。首先,加大改革力度,改善体制环境。一是市场化,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优化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扩大非公经济在民航、铁路、市政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参与度,形成多元经济参与的合理竞争局面。在外资市场准入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承接国际服务业的有序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建立关键命脉性服务业的产业安全机制,寻求扩大开放与民族产业安全的平衡点。二是社会化,推进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的转变,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降低商务成本。其次,抓好立法和执法工作,打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一方面,强化立法,积极推动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是商贸服务领域综合性法规和现代会展、电子商务等一些在我省具有较高发展水平而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领域的专项法规,逐步完善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严格执法,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再次,强化扶持,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消除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歧视,对服务业企业在用水、电、气、地等方面给予公平待遇;认真落实各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完善服务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需由政府定价的应该通过价格听证等形式增加其透明度和科学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增加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充分发挥服务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用于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扶持,等等。第四,加强诚信建设,改善信用环境。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培育信用文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旅游等行业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专项整治活动,促使全省上下形成讲求诚信的社会环境。
  (六)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首先要立足自身力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快服务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扩大招生规模,加快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事业,加快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通过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迅猛转变,服务业领域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我国也将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浙江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先发地区和发达省份,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世界分工体系制高点,这既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能为中国跻身于经济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省代表635名,其中请假1名,出席634名)
期刊
关于《宁波市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条例》等四个报批法规审议结果的报告  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丁祖年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06年7月、9月审议通过了《宁波市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条例》、《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条例》、《宁波市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宁波市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并分别于8月、10月报请省
期刊
关于补选的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2006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常务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三十三次会议分别补选应勇、钟天华为省十届人大
期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
期刊
(2006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省人大常委会: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决定,将陈乃科等10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具备选民条件的华侨在国内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议案(第64号)交付民族华侨委员会审议。2006年9月28日民族华侨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议案进行审议,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我省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
期刊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是扩大基层民主,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对推进“法治浙江”、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省普遍开展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代表,总体运行良好,但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去年开始,我们着重围绕代表结构与素质、保障外来人口选举权利、维护选举的公平公正等问题,先后赴宁波、绍兴、
期刊
(2006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省人大常委会: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后,省人民检察院共收到交办的代表建议意见6件,其中主办3件,协办3件。目前,3件协办的协办意见已交主办单位,3件主办的已按期答复代表,相关代表也已反馈了意见,对办理态度和书面答复都表示满意。工作中,省检察院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
期刊
代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06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向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2006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已经编成。现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6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  2006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省委的决策部署,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理财原则,着力构建
期刊
关于《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等五个报批法规审议结果的报告  郑造桓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杭州、宁波两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06年8月至11月审议通过了《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杭州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杭州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和《宁波市爱国卫生条例》,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法制委员会接到报批法规文本后,及时征求省有关部门
期刊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6年9月25日至30日在杭州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和副主任俞国行、徐志纯、卢文舸、葛圣平分别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和联组会议,副主任鲁松庭、叶荣宝、李志雄、孙优贤、徐宏俊和秘书长李步星以及委员共56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王永明、茅临生、盛昌黎、金德水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勇院长、王幼璋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钱中贤、庄建南副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