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谈学习书法的时候很爱讲的一句话。说到学习书法不可避免的要选学习的范本,这也就是取法的问题。学书法者往往不知道自己该怎选帖,都想选好的范本,都想取乎其上。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范本呢?其实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
一,首先在学习书法前要大量看一些书法名碑名帖。有条件的可以到书店去多翻翻,或者老师要准备各种字帖,比如汉隶:张迁碑 ,石门颂,曹全碑,史晨碑,礼器碑。唐楷: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可在看的过程中去选择。自己觉得哪个版本的字漂亮,或者说喜欢哪种字体,那么你就选哪一个。因为只有当心灵和字帖里面的字产生碰撞,那么你才有可能很投入的去学习。效果才会很好。如果一开始你就觉得哪字不好看,你怎么有激情去学习呢?就像学生不崇拜老师,或者学生就觉得老师水平差,那么你还怎么跟老师学习啊。那么效果肯定不会很好的。
二,不要迷信名家。名家说你该选什么字帖,你千万不要信。其实名家的成功经验也许只适合他自己,如果你按照他哪一套就根本写不好字,他喜欢的字帖不一定你就喜欢。比如就像有的人说该怎么样握笔一样,还画了什么图。有的学生如果按照图上握笔,哪他就动不了,哪还能写字吗?我们应该有自信。很多人苦于不自信,特别对写字,我遇到些人,多半不自信。为什么不自信?就是因为他觉得神秘。为什么觉得神秘呢?是被個别人讲神秘了,打开始就把他吓唬下去了,给他吹得绝对神秘的印象,说这可了不得,你可不能随便选,必须请教专家。手写坏了怎么也改不过来。说了很多吓人的话,使你根本不敢自信。启功先生就说的对,就如同吃饭要菜,你觉得好吃的你就要。不要被人吓唬住了,专家有时候有功劳,但罪过也不小。
三,从我自己学习书法和教学来看,学习书法对中小学生来讲不一定要从唐楷入手,可以选汉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唐楷对技法要求很严谨,特点在于规矩整齐。学生写起来相对难度较大。短时间内是很难有成效的。很多学生觉得很困难,兴趣很容易被磨灭,一但兴趣没有了还怎么写字啊!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但汉隶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技法要求相对楷书的严谨显得自由轻松。对初学者来讲隶书更容易把握。特别是用笔的技法容易把握。而且线条的训练也是很有效的。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学习书法,学了一两年学生都不想学了,进步也很小,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老师写隶书,觉得很有趣,就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啊?很好看,好像也很好写,写起来很轻松的样子。老师说你想写写看吗?然后这个学生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结果发现几天时间学生的进步很大,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可见隶书也是很好的入门字体。通过隶书的线条变化的认识,来认识中国书法线条变化更加容易。隶书中线条的运用特别明显,从而让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是很有效果的。从书法发展史来看,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 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隶书在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几千年书法转变的一个关口,通过学习隶书,然后学习篆书楷书都有一定的帮助。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通过篆书演变到隶书的变化来认识书法艺术也是有帮助的。所以汉隶作为儿童或者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四,选碑不一定要原大拓本,我认为现在很多放大的版本经修正的也可以。因为很多拓本都不是很清楚,在临摹的时候很影响心情,甚至误解。经过专家修正的虽然可能和原碑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对理解更容易,不会出现误差很大的情况。毕竟哪是有经验的艺术家比初学书法的人经验和认识要高得多。
一,首先在学习书法前要大量看一些书法名碑名帖。有条件的可以到书店去多翻翻,或者老师要准备各种字帖,比如汉隶:张迁碑 ,石门颂,曹全碑,史晨碑,礼器碑。唐楷: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可在看的过程中去选择。自己觉得哪个版本的字漂亮,或者说喜欢哪种字体,那么你就选哪一个。因为只有当心灵和字帖里面的字产生碰撞,那么你才有可能很投入的去学习。效果才会很好。如果一开始你就觉得哪字不好看,你怎么有激情去学习呢?就像学生不崇拜老师,或者学生就觉得老师水平差,那么你还怎么跟老师学习啊。那么效果肯定不会很好的。
二,不要迷信名家。名家说你该选什么字帖,你千万不要信。其实名家的成功经验也许只适合他自己,如果你按照他哪一套就根本写不好字,他喜欢的字帖不一定你就喜欢。比如就像有的人说该怎么样握笔一样,还画了什么图。有的学生如果按照图上握笔,哪他就动不了,哪还能写字吗?我们应该有自信。很多人苦于不自信,特别对写字,我遇到些人,多半不自信。为什么不自信?就是因为他觉得神秘。为什么觉得神秘呢?是被個别人讲神秘了,打开始就把他吓唬下去了,给他吹得绝对神秘的印象,说这可了不得,你可不能随便选,必须请教专家。手写坏了怎么也改不过来。说了很多吓人的话,使你根本不敢自信。启功先生就说的对,就如同吃饭要菜,你觉得好吃的你就要。不要被人吓唬住了,专家有时候有功劳,但罪过也不小。
三,从我自己学习书法和教学来看,学习书法对中小学生来讲不一定要从唐楷入手,可以选汉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唐楷对技法要求很严谨,特点在于规矩整齐。学生写起来相对难度较大。短时间内是很难有成效的。很多学生觉得很困难,兴趣很容易被磨灭,一但兴趣没有了还怎么写字啊!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但汉隶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技法要求相对楷书的严谨显得自由轻松。对初学者来讲隶书更容易把握。特别是用笔的技法容易把握。而且线条的训练也是很有效的。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学习书法,学了一两年学生都不想学了,进步也很小,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老师写隶书,觉得很有趣,就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啊?很好看,好像也很好写,写起来很轻松的样子。老师说你想写写看吗?然后这个学生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结果发现几天时间学生的进步很大,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可见隶书也是很好的入门字体。通过隶书的线条变化的认识,来认识中国书法线条变化更加容易。隶书中线条的运用特别明显,从而让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是很有效果的。从书法发展史来看,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 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隶书在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几千年书法转变的一个关口,通过学习隶书,然后学习篆书楷书都有一定的帮助。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通过篆书演变到隶书的变化来认识书法艺术也是有帮助的。所以汉隶作为儿童或者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四,选碑不一定要原大拓本,我认为现在很多放大的版本经修正的也可以。因为很多拓本都不是很清楚,在临摹的时候很影响心情,甚至误解。经过专家修正的虽然可能和原碑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对理解更容易,不会出现误差很大的情况。毕竟哪是有经验的艺术家比初学书法的人经验和认识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