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美"。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审美因素,如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散文中的画面、结构、语言,诗歌中的意境、意向,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还有文章的构思美、立意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等,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课堂美学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感受优美的语言
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设计精当的导语,更能让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就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让我们领略初春的欣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带领我们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细腻。春天,给我们带来绿色;给我们带来生机;春天给我们带来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体验一下春的美妙吧!"这样优美的导语,使学生情感马上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欣赏美丽春天"的审美状态中。课文中的语言长短句交替,散排句相间,和谐流畅,更体现了语言抑扬顿挫的美。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欣赏语言入手,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
另外,新课标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字词句子和句群,皆洋溢着摄魄之美。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欣赏,进而"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进而蕴积人文内涵、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而自主选择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生活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主地选择审美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获得稳固、扎实的知识和修养。
二、体验课文中精美的形象
要在教学中渗透美学理论,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细致分析、理解过程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最终达到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教材中很多文本充满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意蕴和充沛的情感。自然现象中的花香鸟语、高山大海、暴风骤雨、小桥流水,人际关系中的彬彬有礼、和睦相处……这些在教材中都有充分的展示,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用自己全部的能力和精神区分美与丑,优与劣,进而理解各种类型美的特征与形态的丰富性,领会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统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格得到陶冶。
语文课本上形象美随处可见,形式多样。《醉翁亭记》开头树林苍翠,飞泉而下,路幽亭秀的景色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拍手叫好,大快人心的雄壮美。《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气势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三、读讲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美
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主旨,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段或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段议论,使我们领会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等段,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些充溢于文章中的情志之美,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
四、习作训练展示美
人都是有情感的,在他接触、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时,那愉快忧伤的情感无时不在敲打着他们的心灵,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愿望。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把学生种种感受、思想情感加以整合,形成文情并茂的作品,那将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行了美育。比如在我们学习了《杨修之死》、《唐雎不辱使命》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谈谈自己怎样看待杨修、唐雎,从他们两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经过整理成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也从作品中人物的身上学习了有价值的东西。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感受优美的语言
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设计精当的导语,更能让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就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让我们领略初春的欣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带领我们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细腻。春天,给我们带来绿色;给我们带来生机;春天给我们带来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体验一下春的美妙吧!"这样优美的导语,使学生情感马上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欣赏美丽春天"的审美状态中。课文中的语言长短句交替,散排句相间,和谐流畅,更体现了语言抑扬顿挫的美。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欣赏语言入手,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
另外,新课标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字词句子和句群,皆洋溢着摄魄之美。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欣赏,进而"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进而蕴积人文内涵、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而自主选择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生活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主地选择审美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获得稳固、扎实的知识和修养。
二、体验课文中精美的形象
要在教学中渗透美学理论,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细致分析、理解过程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最终达到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教材中很多文本充满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意蕴和充沛的情感。自然现象中的花香鸟语、高山大海、暴风骤雨、小桥流水,人际关系中的彬彬有礼、和睦相处……这些在教材中都有充分的展示,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用自己全部的能力和精神区分美与丑,优与劣,进而理解各种类型美的特征与形态的丰富性,领会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统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格得到陶冶。
语文课本上形象美随处可见,形式多样。《醉翁亭记》开头树林苍翠,飞泉而下,路幽亭秀的景色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拍手叫好,大快人心的雄壮美。《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气势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三、读讲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美
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主旨,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段或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段议论,使我们领会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等段,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些充溢于文章中的情志之美,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
四、习作训练展示美
人都是有情感的,在他接触、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时,那愉快忧伤的情感无时不在敲打着他们的心灵,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愿望。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把学生种种感受、思想情感加以整合,形成文情并茂的作品,那将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行了美育。比如在我们学习了《杨修之死》、《唐雎不辱使命》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谈谈自己怎样看待杨修、唐雎,从他们两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经过整理成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也从作品中人物的身上学习了有价值的东西。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