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语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大量的言语实践(读、说、看、写等)。没有言语实践耳聋学生就掌握不了语言。而进行言语实践,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不仅应当存在于校内,而且应当存在于家庭和社会,不仅应当存在于课内,而且应当存在于课外,不仅应当存在于文化课学习中,而且应当存在于学生的全部活动中。
关键词:语言环境;耳聋学生;语言
【中图分类号】 G762
一、组织专门训练,培养耳聋学生语言基本技能
耳聋学生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听力,不能与人进行言语活动,所以不能自然地掌握语言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专门训练,耳聋学生才能自觉地掌握语言发音的动作,学会语言的发音,并懂得语言的意义,这些训练主要有:发音说话训练,看话训练和听觉训练等。
发音说话训练又称为语言技能训练,是指充分利用耳聋学生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运动觉器官以及可能有的剩余听力,进行发音器官和说话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形成发音说话的基本技能。发音说话训练的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和课外个别辅导相结合。
看话是根据语言器官的可见动作(唇、面部肌肉以及舌、口腔底部、颈部的动作)用视觉感受口头语言的过程。看话是耳聋学生感受和学习有声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交际工具。耳聋学生看话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语言发展水平。因此,发展耳聋学生语言必须对他们进行看话训练。
开展听觉训练工作,对于增强具有剩余听力耳聋学生的听觉感受性具有一定意义。首先,剩余听力可以作为看话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第二,可以帮助一些学生理解某些与声音有关的概念;第三,可以帮助他们感知教师发音,而且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发音进行控制和调节;此外,对于他们日常生活和活动显然会提供一定的方便。因此,对那些有一定剩余听力的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也是聋校发展学生语言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二、把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语言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去
健全儿童是在环境的作用下自然地掌握语言的,而对于耳聋学生来说,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其中语文和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是聋校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培养他们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的能力,并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在语文课中,结合语言文字教学,同时进行语言技能、看话、听力等方面的训练。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是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最基本的途径,必须拿出最多的时间,提供最好的教材,配备合格的师资,花费最大的精力把语文课上好。
聋校其他各门学科,如数学、常识、体育、美术、律动等学科的教学,都是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有效途径。耳聋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各个学科领域的语言,才能学好各个学科的知识,各个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也便于教给学生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语言。各个学科教学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恰当地提供出本学科所需要的语言的范围和要求;第二,能适时地提供学习上述语言的环境;第三,能有效地提供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语言逻辑思维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克服各科教学只教知识不教语言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自觉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形成和发展语言的任务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去。
三、加强耳聋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
课外阅读对于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意义很大。通过课外阅读,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通过他们的说话、写话和看话能力。同时,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为他们毕业后坚持自学,保持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课外阅读活动应完成如下任务:第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能力和习惯;第二,通过阅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第三,扩大知识领域;第四,通过欣赏优秀文艺作品进行美育;第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为了搞好课外阅读,班主任、任课教师、图书管理员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为耳聋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搞好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学生的课外写作活动,如出墙报、写书信、日记等,也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语言,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搞好耳聋学生的课外写作活动,教师要加强指导和检查,活动要坚持、要经常。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要适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鼓励和帮助耳聋学生与健全人进行语言交往
聋校的教育教学,是耳聋学生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但只仅仅局限在聋校内部,又会造成耳聋学生与社会上健全人某种程度的隔离,这是不利于他们语言正常发展的。耳聋学生应尽可能地与社会上健全人建立正常的语言交往,如到健全人的单位去劳动、参观,与健全人交谈以及自己独立地去买东西、办事情等。
耳聋学生与健全人的语言交往,在低年级时就应开始。低年级耳聋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还不高,而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并没有什么异常的体会,他们很容易与健全孩子接近、相处并一同玩耍。因此,要在他们年龄小的时候就养成与健全人交往的习惯,避免到高年级后不愿意与健全人进行语言交往,形成了只在聋人狭小范围内生活和只使用手语进行交往的习惯。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协作,共同发展耳聋学生语言
家庭是耳聋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成员对于耳聋学生语言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有着重大影响。为了有效地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应尽量做到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要求一致,为此,首先要使家长了解耳聋学生语言发展的一般原理和教育常识,掌握一定的教育、训练方法。家庭成员尽可能地与耳聋孩子建立有声语言的交际体系,培养耳聋孩子说话、写话的习惯,而不能放任不管或以简单的手势迁就耳聋孩子的表达习惯。其次,教师与家长应经常共同研究、评价耳聋学生语言发展状况,拟订语言发展训练计划,使教师的教学与家长的辅导一致起来。此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应为适合佩戴助听器的耳聋孩子选配助听器,并利用学生在家时间进行一定的听觉、语言训练以及看话训练。
结束语:耳聋学生的语言发展,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语言体系——有声语言体系。不能在这个场合、这段时间是有声语言体系,在另一种场合、另一段时间却是手势表情体系。在形成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各种教育因素密切配合,各方面力量和各种场合协同一致,共同创造有声语言的良好环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耳聋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和训练工作。
关键词:语言环境;耳聋学生;语言
【中图分类号】 G762
一、组织专门训练,培养耳聋学生语言基本技能
耳聋学生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听力,不能与人进行言语活动,所以不能自然地掌握语言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专门训练,耳聋学生才能自觉地掌握语言发音的动作,学会语言的发音,并懂得语言的意义,这些训练主要有:发音说话训练,看话训练和听觉训练等。
发音说话训练又称为语言技能训练,是指充分利用耳聋学生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运动觉器官以及可能有的剩余听力,进行发音器官和说话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形成发音说话的基本技能。发音说话训练的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和课外个别辅导相结合。
看话是根据语言器官的可见动作(唇、面部肌肉以及舌、口腔底部、颈部的动作)用视觉感受口头语言的过程。看话是耳聋学生感受和学习有声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交际工具。耳聋学生看话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语言发展水平。因此,发展耳聋学生语言必须对他们进行看话训练。
开展听觉训练工作,对于增强具有剩余听力耳聋学生的听觉感受性具有一定意义。首先,剩余听力可以作为看话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第二,可以帮助一些学生理解某些与声音有关的概念;第三,可以帮助他们感知教师发音,而且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发音进行控制和调节;此外,对于他们日常生活和活动显然会提供一定的方便。因此,对那些有一定剩余听力的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也是聋校发展学生语言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二、把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语言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去
健全儿童是在环境的作用下自然地掌握语言的,而对于耳聋学生来说,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其中语文和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是聋校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培养他们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的能力,并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在语文课中,结合语言文字教学,同时进行语言技能、看话、听力等方面的训练。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是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最基本的途径,必须拿出最多的时间,提供最好的教材,配备合格的师资,花费最大的精力把语文课上好。
聋校其他各门学科,如数学、常识、体育、美术、律动等学科的教学,都是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有效途径。耳聋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各个学科领域的语言,才能学好各个学科的知识,各个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也便于教给学生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语言。各个学科教学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恰当地提供出本学科所需要的语言的范围和要求;第二,能适时地提供学习上述语言的环境;第三,能有效地提供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语言逻辑思维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克服各科教学只教知识不教语言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自觉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形成和发展语言的任务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去。
三、加强耳聋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
课外阅读对于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意义很大。通过课外阅读,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通过他们的说话、写话和看话能力。同时,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为他们毕业后坚持自学,保持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课外阅读活动应完成如下任务:第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能力和习惯;第二,通过阅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第三,扩大知识领域;第四,通过欣赏优秀文艺作品进行美育;第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为了搞好课外阅读,班主任、任课教师、图书管理员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为耳聋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搞好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学生的课外写作活动,如出墙报、写书信、日记等,也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语言,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搞好耳聋学生的课外写作活动,教师要加强指导和检查,活动要坚持、要经常。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要适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鼓励和帮助耳聋学生与健全人进行语言交往
聋校的教育教学,是耳聋学生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但只仅仅局限在聋校内部,又会造成耳聋学生与社会上健全人某种程度的隔离,这是不利于他们语言正常发展的。耳聋学生应尽可能地与社会上健全人建立正常的语言交往,如到健全人的单位去劳动、参观,与健全人交谈以及自己独立地去买东西、办事情等。
耳聋学生与健全人的语言交往,在低年级时就应开始。低年级耳聋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还不高,而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并没有什么异常的体会,他们很容易与健全孩子接近、相处并一同玩耍。因此,要在他们年龄小的时候就养成与健全人交往的习惯,避免到高年级后不愿意与健全人进行语言交往,形成了只在聋人狭小范围内生活和只使用手语进行交往的习惯。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协作,共同发展耳聋学生语言
家庭是耳聋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成员对于耳聋学生语言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有着重大影响。为了有效地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应尽量做到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要求一致,为此,首先要使家长了解耳聋学生语言发展的一般原理和教育常识,掌握一定的教育、训练方法。家庭成员尽可能地与耳聋孩子建立有声语言的交际体系,培养耳聋孩子说话、写话的习惯,而不能放任不管或以简单的手势迁就耳聋孩子的表达习惯。其次,教师与家长应经常共同研究、评价耳聋学生语言发展状况,拟订语言发展训练计划,使教师的教学与家长的辅导一致起来。此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应为适合佩戴助听器的耳聋孩子选配助听器,并利用学生在家时间进行一定的听觉、语言训练以及看话训练。
结束语:耳聋学生的语言发展,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语言体系——有声语言体系。不能在这个场合、这段时间是有声语言体系,在另一种场合、另一段时间却是手势表情体系。在形成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各种教育因素密切配合,各方面力量和各种场合协同一致,共同创造有声语言的良好环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耳聋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和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