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17岁.左大腿下段疼痛半年,伴局部肿块1个月余.X线片显示:左股骨远段瘤灶呈偏心性生长,无骨皮质膨胀性破坏,肿块大小约7 cm×6 cm×5 cm,界限清楚.外院以左侧股骨下段骨肿瘤收入住院,行局部肿瘤组织刮除术,术后诊断"左股骨下段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手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呕吐,无抽搐、大小便失禁及肢体功能障碍,CT示右侧脑室前角等密度肿块,伴肿瘤内钙化及脑室扩大。
【机 构】
:
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湖北省新华医院病理科,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7岁.左大腿下段疼痛半年,伴局部肿块1个月余.X线片显示:左股骨远段瘤灶呈偏心性生长,无骨皮质膨胀性破坏,肿块大小约7 cm×6 cm×5 cm,界限清楚.外院以左侧股骨下段骨肿瘤收入住院,行局部肿瘤组织刮除术,术后诊断"左股骨下段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手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呕吐,无抽搐、大小便失禁及肢体功能障碍,CT示右侧脑室前角等密度肿块,伴肿瘤内钙化及脑室扩大。
其他文献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抢救病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坐标(象限)定位法,提高了血肿定位的准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的治疗费用。
包虫病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一棘球蚴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颅内少见,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左右[1].脑包虫病分为细粒棘球蚴病(eehinoeoecosis granulosa,EG)和泡状棘球蚴(eehinocoecosis alveolaris,EA)两类,前者多为原发性,多见于儿童,又称包虫囊肿.后者多为继发性,多见于成人,犹如恶性肿瘤对组织破坏严重,因此.又被称为
在涉及脑动脉瘤夹闭术、颅底肿瘤切除术等的颅底手术中,为得到更好的术野显露,往往需要尽可能开低骨窗,使骨窗下缘更接近前颅底.此时对于额窦发育较大的患者,常不可避免地要打开额窦.我们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安全、简便的打开额窦的方法,应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颅内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及显微手术+放射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高分化软骨肉瘤5例,间叶件软骨肉瘤2例,黏液件软骨肉痛1例.手术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人部分切除1例.随访6个月-3年,肿瘤全切除的5例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2个月时复发,行放射治疗,生存良好;1例于术后18个月时复发,末行任何
鞍结节脑膜瘤属于鞍上脑膜瘤,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膈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4%~10%[1].因其位置较深、范围小且与周围许多重要结构毗邻,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困难.我院1997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脑膜瘤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提供中颅窝鞍旁区相关解剖学依据,为鞍旁区手术提供帮助.方法 对38例成人尸颅进行手术巨微解剖,测量鞍旁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在中颅窝,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包裹着蛛网膜与硬脑膜深入中颅窝硬膜之间,Meckel腔、三叉神经节及其三个分支包裹着后颅窝蛛网膜与硬脑膜像三指手套深入中颅窝硬膜之间,颈内动脉及颅内、外静脉亦穿行于中颅窝硬膜间;上述结构
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因其微创、安全、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而成为垂体腺瘤的标准手术[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镜设备和器械不断进步和完善,为开展内镜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院2002年11月至2006年7月开展显微镜下手术187例,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开展内镜下手术105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例术前行DTI扫描,分别测量病变坏死区、灶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king,DTT)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脑脓肿坏死区的MD值为(
目的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自杀基因HSV-tk载体,联合连接蛋白CX43介导的旁效应,对以BMSCs肿瘤追踪特性为基础的胶质瘤进行治疗研究.方法 以CX43质粒转染C6胶质瘤细胞,以腺病毒介导HSV-tk转染BMSCs;建立C6胶质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C6对照组、CX43-C6组、tk-BMSCs/C6/GCV治疗组和tk-BMSCs/CX43-C6/GCV治疗组.观察动物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