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窗听雨
街是老街。老街到底多老?姥姥一直说不清楚。
姥姥曾对我说,她十八岁那年嫁给我姥爷,八抬大花轿抬着进入这条街时,眼前就是老屋、老墙、老街。
不过,当时的老街在姥姥眼里,张灯结彩、红灯高悬,充满喜庆,一片崭新气象。走过老街,姥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充满着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老街房屋,连排而建,每户之间屋檐“滴水为界”。土木结构,灰白的土坯外墙,木板内隔墙,黑色的泥烧瓦屋顶,正房有二层阁楼,阁楼并不宽敞,临街的窗也不大,但透过窗户可看清整个街道。
这临街的窗,就成为姥姥生活情感的寄托。姥姥经常临窗观景,老街成为一个实景演出的大舞台,行走商贩的叫卖,老手艺人的吆喝,邻里纠纷的吵骂,深夜花狗的狂叫,拂晓公鸡的啼鸣,迎春爆竹的炸响,夏日蝉虫的鸣叫,中秋圆月的思念,冬日暖阳的普照……
就是在这样实景演出中,姥姥生下我三个舅舅、两个姨娘和一个母亲。在这条老街上,姥姥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老街就是姥姥眼中的世界,生活的全部。
不知不觉,一个花甲过去了,姥姥八十多岁了。岁月踏平了老街的青石板,乡风吹皱了姥姥的丹凤眼。一座座新楼如春笋般从老街长出,让老街的老宅显得低矮简陋而又多出几分寒碜。姥姥佝偻着腰看高楼总感觉非常吃力,老宅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习惯。
三个舅舅分别搬进了高楼。姥姥和姥爷始终不愿离开老宅。姥爷喜欢在楼下看电视,姥姥依然习惯在阁楼上临窗观景。
梅雨季节,景是雨蒙蒙,姥姥就临窗听雨声。耳背的姥姥,唯独对雨声感觉灵敏。其实,姥姥不喜欢雨季,因为老宅经不起雨淋。当外面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老宅里就会有多个脸盆、脚盆、面盆,弹奏出不同音调的雨声。这让舅舅、姨娘、母亲和我担心。
姥姥却说,她喜欢临窗听雨,更听惯了这锅碗瓢盆演奏的雨声。
今年的雨季,时常电闪雷鸣。这磅礴的大雨,下得有些发疯,有些情不自禁。姥爷正看着电视,又是一阵电闪雷鸣。闪电中,他看到雨水又接满一脸盆。姥爷缓慢地站起身来,关掉电视,端起脸盆。
“扑通”一声,“哐当”一声。姥爷倒在了天井院中。
这两声特别的雨声,姥姥听得很清很清。她无心临窗听雨,颤悠悠地走下阁楼,姥爷却一声没吭。
当舅舅、姨娘、母亲和我,闻讯赶到老宅,见姥姥全身淋湿地坐在天井院中,姥爷安详地枕在姥姥的怀中。
雨很快就停了,但老宅依旧四处是嘀嗒的雨声。这雨声持续到来年的清明。
舅舅、姨娘们相继要接姥姥住进新楼。姥姥总是说,她已经习惯在老宅临窗听雨声。如今,她更不愿离开老宅了。姥姥对我说:即便是晴天,她也能够听到临窗的雨声。
临窗听雨,我时常听到姥姥内心的哭泣声。如今我时常搀扶着姥姥,登上老宅的阁楼。站在老宅的阁楼上,凭窗远望,隐隐可见对面山腰上姥爷的孤坟。
其啸也歌
夜深二更,山梁上忽然刮起嗖嗖凉风,燥热的三伏被吹得荡然无存。
几朵乌云笼罩山顶,乌云与山峦狼狈为奸,把原野鼓捣得黑糊糊的。雖然能够感知月亮的方位,却看不到月亮的倩影,可谓是谷深风啸、夜色朦胧。隐约可见的星星,眨巴着困乏的眼睛,如同牛更生一般醉眼朦胧,似睡似醒。
牛更生斜躺在草棚里的凉席上,他守望这里,不为观赏夜色美景、月光星辰,而为守护眼前这片苞谷林。
猎狗“赛虎”无精打采地卧在他的身边。大酒壶、小酒碗、炸花生、炒黄豆,散落在凉席上,赛虎的鼻子对着酒碗,它大概也有些寂寥无奈、醉意矇眬。
牛更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牛家沟,狩猎为主,兼顾农耕。六月三伏,更深人静,小牛降生,取名更生。常言说:“有福之人六月生,无福之人六月终”。牛更生一生下来,就有人说他将来一定大富大贵。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牛更生还是生活在这深山老林之中。
早些年,他继承祖业,与村人啸聚山林,打猎为生。野猪、野兔、野鸡、獾子、獐子、毒蛇、豺狼等,都曾经是他们猎杀的对象。起初收获颇丰,家中常有野味改善生活,甚至有不少猎物卖到城里去,也算过了一段吃不愁、穿不愁的舒坦日子。但到后来,猎物越来越少,很多野物好似绝迹一般,不见踪影,狩猎难以维持生计。
狩猎是人与动物的博弈,猎与被猎,斗智斗勇,充满血腥和危险,充满悬念和诱惑,让牛更生感到相当的刺激。尤其在追逐猎物的过程,听到猎物绝望的哀鸣和反抗的呼啸,牛更生就会兴奋不已。
牛家三代都是当地的好猎手,曾经受到村民的钦佩和爱戴。牛家也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牛更生的爷爷一只眼睛被猎物抓瞎,后来导致双目失明。父亲的一只手因猎枪走火而伤残;哥哥六岁时被狼叼走而夭折;他自己的一条腿在追赶猎物时被摔断。有人背地里说,牛家杀孽过重,必遭如此报应。
后来,政府倡导保护野生动物,收缴猎枪,禁止打猎,有的农户就进城里打工。但牛更生残缺着一条腿,不方便外出,于是就承包了一片山林和一片坡地,维持生计。再后来,进城打工的人,在城里买了房子,不再回来。留在山里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
经过几年的退耕还林和禁猎,山里的野生动物反倒猖獗起来,苞谷、红薯等农作物,常常受到它们的践踏和破坏。为驱赶和捕捉动物,牛更生开始使用套、夹、笼、网、窖、压木等办法,又开始偷偷地狩猎起来。
眼前的苞谷林已结棒子,长势正旺。牛更生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不被野兽糟蹋,能够正常收获下来,可以酿出上百斤的苞谷酒,下一年这酒就由得自己喝。现在城里人也爱喝这种纯天然的苞谷酒。再托人卖一些给城里的酒店,这一年的油盐钱也就解决了。
牛更生又从酒壶里倒出半碗酒,慢慢地喝起来。细想自己这一辈子,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好像也没有为吃喝犯愁过,如今更没有多少愁心的事情。早几年,闺女嫁到城里去了,后来儿子也进城打工去了。两个孩子怕是不会在意自己承包的山林和坡地。这样也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老两口就在这山里守一辈子吧。咱爷奶、咱爹妈,咱这牛家老坟地,总得有人看护吧?
牛更生这样想着,便端起酒碗,站起身来,拐着腿缓缓地穿过苞谷林。无须下令,赛虎很自觉地跟随在主人身后。
眼前是一片坟地,一个个乳状的黑土包堆放山岗上,在夜幕下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牛更生把碗中的酒在坟前泼洒了一些,把剩下的一口气干了。
牛更生感觉身体有些躁热,抬头看看天色,黑云更加密布,月亮和星星都躲起来了。俗话说:“三伏天,孩儿面,说变就变。”怕是有一场暴雨。他赶忙一拐一拐赶回草棚,途中很舒坦地撒了一泡尿。赛虎也翘起后腿,在苞谷林里留下狗尿的骚味。
深夜三更,突然风嘶雨啸。牛更生坐在草棚里,尽管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凉席已被打湿一片,但他并不惊慌。牛更生心中有数,“暴雨三阵自然停”。等暴雨停了,大概就该鸡鸣了,今晚野兽怕是不会来了。
牛更生摇摇酒壶,感觉所剩不多,全部倒在碗里,也就少半碗。倒好酒,正要端起来喝。
赛虎忽然站起来,冲着苞谷林狂叫起来。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牛更生急忙放下酒碗,顺手拿起放在旁边的一把猎叉。
赛虎不顾暴雨,“呼”的窜进苞谷林。牛更生拿住猎叉紧随其后。
雨凑热闹似的下得更大了,赛虎停在苞谷林里冲着前方的黑影处不停地狂叫,声音有些歇斯底里。
突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借着闪电的亮光,牛更生竟然看到几米远处有一头野猪,个头不小,估摸着有两百多斤。好家伙!牛更生突然兴奋起来。
野猪已经啃倒一小片苞谷林。赛虎的叫啸打乱了野猪原有的计划。野猪不耐烦地对啸着,并没有退缩的意思。
“赛虎,上,咬它。”牛更生发出了指令。赛虎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
野猪或许感到有些意外,有些不知所措。赛虎已经窜到面前,咬住了它的一只腿。野猪急忙用头一顶,竟然把赛虎顶飞起来。赛虎果然是有经验的猎犬,它在空中一个翻身,调整好身体,如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一般稳稳落地,随即又向野猪扑过去,再次咬住野猪的另外一条腿。
这时牛更生也来到野猪近前。
野猪不停地转动着身体,想要甩脱赛虎的撕咬。牛更生怕误伤赛虎,举着猎叉不敢轻易出手。
又是一道闪电,又是一阵风嘶雨啸。眼前的苞谷林倒了一大片。牛更生看着好心痛。就在刚才闪电照亮的时候,牛更生完全有机会用钢叉叉向野猪。但他在閃亮中以猎人敏锐的眼光,看到野猪的前腿在流血,甚至感觉到野猪疼痛难忍的眼泪。这一刻他忽然想到自己摔断腿的情景。牛更生忽然一转手腕,把刺出去的猎叉向野猪横扫过去。同时,大叫一声:“赛虎,撒口。”
野猪大概也看到牛更生即将刺过来的钢叉。它的前腿已经被赛虎死死咬住,并且正在流血,疼痛难忍。如果此人再一叉过来,自己一定在劫难逃。
野猪绝望地吼叫起来,并用力准备再次顶飞咬住自己前腿的这条讨厌的猎狗。
只听见“啪”的一声,钢叉不是刺过来的,而是拍过来的。猎狗也突然松口。野猪顿时失去原有的重心,滚倒在苞谷地里,又是一片苞谷杆被压倒。
野猪费力地站起身来,感觉到自己前腿有些发软,血迹和雨水混合在一起十分的疼痛。它看到苞谷林的主人高举猎叉,猎狗对着它叫啸。如果此时人狗联手,一定胜算在握。但是,他们并没有向自己逼近。
赛虎叫啸着仍想扑向野猪,被牛更生再次制止了。他冲着野猪骂啸着:“滚吧!畜牲。别再来我的苞谷地。”野猪突然仰头“嗷嗷”地吼叫着,好似仰天长啸。
风嘶雨啸,赛虎叫啸,更生骂啸,野猪吼啸,仰天长啸,其啸也歌。
雾里听箫
柳月真的厌倦这种热闹繁华、灯红酒绿、拥挤不堪的城市生活,厌倦这样匆匆忙忙、忙忙碌碌、碌碌无为的职场拼搏,更厌倦媒体把自己冠以女强人、女老板、女经理之类的称谓。
柳月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女人,一个说丑不丑说美不美、说胖不胖说苗条不苗条、说风骚不风骚说迷人不迷人、说有魅力并无魅力、说不诱人也不令人讨厌、说是才女并非真才女的普通女人。
柳月和所有女人一样,渴望完美爱情、渴望幸福家庭、渴望安逸生活。为此,她一直不停地努力着、追求着、奋斗着,始终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不停地旋转着、走动着,并不时地闹腾着。
从表象看,柳月如今是一家国有企业不可多见的女高级管理干部,一个重要职能部门的女部长,同时还是企业所在城市的女政协委员、女劳模、三八红旗手,还有相关协会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等。总之,在公众眼里,柳月无疑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白领丽人、成功女士。用时下最流行的称谓,柳月堪称“3C女人”,能聪明地选择(Choose)自己的生活,能彻底地改变(Change)不满意的现状,能勇敢地接受新挑战(Challenge)。
其实不然。柳月身心始终处于痛苦地挣扎和矛盾交织状态。丈夫曾有外遇,且被柳月遭遇,看似美满的婚姻,实则早已伤痕累累,伤心欲坠,只为顾全彼此脸面,才没有把一纸婚约撕碎。女儿从小无暇照料,寄宿学校,母女有隔阂,性格显孤僻,学业近荒废。自己颈椎劳损,血糖偏高,有慢性宫颈炎,且常靠安眠药控制入睡。真可谓:人前风光,人后寂寞;人前欢笑,人后落泪;人前衣香鬓影,人后孤独憔悴。
最近的一件事,给柳月很大的打击和启迪,一个三十六岁、非常要好的同学,刚刚提升为部门经理,突发脑梗塞,仓然而去。柳月忽然觉得生命原来如此短暂,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或许应该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调整自己的生活频率。
于是,柳月向单位申请了自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年休假。
独自一人回到深山老家。尽管老家父母已故,但柳月总觉得这里始终是自己的故土。在柳月的记忆里,这里始终是一个偏僻幽静的山谷,远离闹市的荒野。
山谷里有一座规模不大的禅寺。小时候,柳月常在这个寺庙里玩耍。据说这寺庙乃一个云游和尚筹资兴建,没有多少来历和传说,因此,香火始终不旺,期间几度废弃。后来,有位高僧定居寺中,并引来几位弟子,打坐修禅、讲法施舍、行医救人,这才维系住寺庙香火。
转眼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故地重游,寺庙虽更显破旧,高僧已老,但高僧依旧精神矍铄、神态淡定。令柳月非常意外的是,高僧竟然仍然记得她这个“黄毛丫头”。
柳月心里明白,当年黄毛丫头,而今半老徐娘,所以寄宿寺中,她也似高僧一般淡定了。
高僧很慈善地对她说:“阿弥托佛,女施主多年异乡漂泊,始终行在途中,难得归乡临寺。如今算是衣锦还乡,可惜家乡已无亲人,似浮云当空、落叶无根,就把鄙寺暂作家园,在此好好歇息几日吧。”
一席话,让柳月感觉鼻子发酸,险些落泪。
晚饭过后,渐渐日暮。柳月在寺庙的客房里打开手提电脑,想上网接收一下邮件,却发现匆忙中忘记了带网卡。也罢,既然休假就不再过问公司的事情,索性,柳月把手机也关掉了。
房间里没有电视,柳月呆坐了一会儿,感觉非常无聊。于是,起身走出房间,走出寺庙,向山谷走去。
山谷幽静,树木葱郁。淡淡的夜幕似一层薄薄的云雾,笼罩四周。走着走着,柳月突然觉得有人在吹笛子。于是,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原来是箫声。
柳月略通音律,她知道箫和笛子尽管都是竹子做的,形状也颇为相似,但吹奏方式、音律特质和音乐表现则是很有差异的。一般人如何区分笛和箫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其吹奏的方式,“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此时,箫声舒缓而起,清脆之音回荡山谷,柳月感觉到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正随着箫声的韵律,欢快地流淌着。她甚至忽然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好一曲箫声,原来是箫的经典曲目之一《碧涧流泉》。
箫声是从寺庙传来的。柳月寻着箫声,缓缓又回到寺中,箫声却已停止。
夜幕降临,柳月躺在床上。此刻如在城里,正是华灯初上,夜生活刚刚开始。但寺中已是孤寂无声。柳月翻来覆去也难以入睡,翻看挎包,竟然也忘记带安眠药了。柳月心想,今夜可真是一个孤独难眠的夜呀。她突然有些后悔,不该住这破庙里。
突然,箫声又起。反正躺着无聊,柳月就耐着性子听着。她感觉到这一曲与刚才不同,此曲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续而旋律明亮,激情有力,转而旋律悠扬,低沉委婉。不知不觉中,柳月感到十分困乏,竟然安然入睡。后来柳月才知道,这一曲叫《良宵引》。
柳月这一觉睡得非常踏实,醒来已是早上八点多钟。“糟糕,要迟到了。”柳月下意识的想,急忙穿好衣服,推开门,见几个和尚正在园中练功,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此休假。不觉哑然失笑。
这时,只见一小和尚端来早餐。“女施主,这是师傅让我给你准备的早餐。”
“哦!谢谢。等我洗漱一下再吃,你放在桌子上吧。”
小和尚放好早餐,微笑着说:“师傅让我问问,女施主昨晚睡得可好?”
“谢谢,睡得很好,这不,睡过点了,不好意思。”
“睡好就好,何必在意钟点。”
柳月听了,若有所思。
吃过早饭,柳月带上相机,想继续进山。走出寺门,却听到山谷里箫声又起。柳月顺着箫声,来到一个小瀑布边。只见一僧人在一块园园的青石板上盘腿而坐,正在吹箫。柳月慢慢走近一看,原来吹箫之人,正是高僧。
潭水、瀑布、高僧、山谷、箫声,很有几分意境。柳月赶忙端起相机准备拍照。高僧突然说道:“女施主,不必拍照。美景当在心中留,莫在影中空寻景。”
柳月放下相机对高僧说:“大师,你的箫吹得真好。”
高僧微笑说:“看得出,女施主喜欢音乐,不知对箫是否有研究?”
柳月如实地说:“平时也就听些流行歌曲,对民乐了解很少。曾经把箫误以为笛,闹过笑话,这才查过相关资料。但从来没有吹过。”
“哦!看来你做事很严谨。试试如何?”高僧说着,递给柳月一支紫竹洞箫。
柳月学着高僧的样子吹起来。起初费了很大的劲竟然吹不响。经过指点,终于能够吹出声了,却吹不出调。
高僧始终面带微笑,一边介绍箫的有关常识,一边地指点着柳月试吹。
“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古乐器,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箫属于吹奏管乐。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你做管理工作,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就是把握正确的呼吸,且不可让自己胸闷气短。”
“说到气,人争一口气,佛争一口香。由吹箫便知,用气、争气,是学问、是技巧,也是一种修养。”
“如果气息掌握得好,一个看似简单的箫,可以吹奏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如颤音,指震音,叠音,打音、赠音、波音、滑音等等。这也好比你在城里的工作,如果处理得当,爱情、家庭、事业、亲情等也是可以兼顾的。”
柳月豁然明白,高僧不仅仅是教她如何吹箫,更是在教她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柳月情不自禁地说:“大师,你收我为徒吧?”
高僧一惊,慌忙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女施主与本寺有缘,但与佛无缘。你有你自己的信仰。”
柳月也觉得自己说法不恰当,忙解释说:“大师,我是说,今后我能够随时来这里向你请教吗?”
高僧微笑着说:“阿弥陀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你从事的管理老纳则是一窍不通的。岂敢指教。”
不知不觉,山中又起了大雾。
高僧说:“雾里吹箫,可以融入山野的气息和旋律。接下来几天,山中一直有雾,我就每天吹奏一曲,你先感受感受这雾中箫声。将来如有兴趣和时间,欢迎随时来鄙寺参禅吹箫。”
转眼过去三天,柳月感觉到从来没有的轻松和解脱。高僧的箫曲更让柳月陶醉其中,她从《妆台秋思》感受到昭君出塞的孤独与淡淡忧伤;从《关山月》中感受到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从《梅花三弄》感受梅花高洁、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柳月明白,高僧是在用箫声开导自己、启迪自己、点化自己,霧里听箫,柳月顿悟。柳月知道高僧不仅精通佛禅、音律,也精通书画。
临别时,柳月希望高僧能够赠送她一幅书法作品,回去后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高僧欣然允诺,挥毫写下八个大字: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掌心化雪
我真的不明白,父母为何要生下我?何以又抛弃我?
我真的有些怨恨我的父母。我天生的残疾并不是我的错误,而是父母的无知导致的罪孽、欠下的孽债。他们本是姨表兄妹,根本不该苟合在一起。但是,他们违背了法律,违背了伦理,完全是把他们的欢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
我可怜、可敬的祖母,您何必要拯救我的生命,让我这样痛苦地活下去?看到您如此孤单,我又不忍心离您而去。
我佝偻着自己的身躯,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丑陋和卑微。在这山村的小路上行走,我不敢看山涧的溪水。我怕我的容貌吓坏自己,吓跑小鱼。山野的花草依依,山村的景色很美。可惜我辜负了这自然的美意。惭愧,惭愧。
不过,我不怕同学的嘲笑,我不怕生活的贫瘠。尽管别人的鄙视,自己生活的不便,让我感觉痛苦不已。但是,我还是要坚强地活下去。我不想让年迈的祖母为我伤心流泪。我更想有一天能够进城去,寻找在外打工的父母,当面问问他们我许多不明白的问题。
在这所乡村希望学校里,本来同学就不多。这就使我更加孤独、孤立。我没有办法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我只能把自己所有的乐趣都融在书本里。
砖瓦的校舍,流水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来来去去,我们的课程时断时续,我进城的希望似乎遥遥无期。
又是一个新学期。听说新来的女老师长得好美好美。我又惊喜,又羞愧。我不敢走进教室,我怕吓跑美女老师,同学们会怪罪我。
我没有想到,开学的第二天,女老师会走进我和祖母居住的简陋的家里。女老师确实很美很美,真的让我的家蓬荜生辉。我想即便是白雪公主,也无法与伊相比。难道我就是七个小矮人中的某一个转世重生?
山村里又响起爽朗的读书声。女教师普通话的声音好像来自电视广播里,听起来是那样令人陶醉。
一个开心愉快的学期转眼过去,不知不觉到了冬季。
今年冬季的大雪,铺天盖地,让山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而有情趣。女老师没有进城过年,她依然住在这乡村的小学里。
雪景真的很美,但是,掩盖不住山村的贫瘠。我哆嗦着身体,本来佝偻的我更加直不起腰背。
邮差给女老师寄来很大的一个包裹,我们急切地帮助打开。我们欣喜若狂,满脸惊喜。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了一套崭新的棉衣。我也有一套特制的新衣。祖母看着穿上新衣的我,流出了幸福的眼泪。
女老师和我们一起打起雪仗,祖母和几个老人围观看热闹,山村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女老师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每个人抓一把雪,把它紧紧握在自己手心里。”
我说:“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
女老师说:“王武同学说得很对。这个游戏给我们一个启迪:现实如此冰冷,人心更需要充满希望、充满憧憬,好比掌心化雪,渐渐温暖,滴滴晶莹。”
雪在掌心,渐渐消融。我看到女老师嘴里冒着热气,感觉到她的话语带着温度,让我的心为之一暖。这温暖恰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像我这样山村孩子卑微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