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一些记忆在某处蛰伏,或者说,它在某处等待着与你相遇。有一天,在书店忽然看到一本欧阳山著的长篇小说《三家巷》,那些依稀记得的文字,从纸页上纷纷奔跑出来,咩咩叫着,向着逯家沟的南甸子而去。
恍惚间,仿佛听见了来自松嫩平原家乡的呼唤。
自小就生活在农村,对羊并不陌生,家里也养过一只母羊。在那个物资贫乏和生活艰难的年代,羊奶是我和患病多年的父亲的滋补品,卖出去小羊羔也能贴补家用。与羊厮混久了,在两三岁的时候竟学会了羊叫,且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偶尔淘气,常常憋红了脸把“咩咩”声一直推向高处,气力不够用的时候,简直是声嘶力竭,全无温顺之态和柔软之音,就像一只小羊遇到了狼群。因此常有大人让我即兴表演一番,结果是引得他们开怀大笑。
后来,那只羊老了,就被我家卖掉了。与羊真正近距离接触,缘于我老叔。他是生产队的羊倌,“掌管着”生产队六七十只绵羊和山羊。
我十二岁的时候,父亲便因为严重的气管炎,从此卧床不起。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家里有重活,又赶上学校放假,那就非得是我替换我老叔不可。
我自然就成了小羊倌。
第一次放羊,是那年的夏天,记忆非常深刻。从村子往南没多远,就是个大草甸子。草甸子东西两边,是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庄稼地,而它的中央,则有个大水塘。水塘不仅是生产队秋天沤麻和社员家“脱土坯”的地方,更是孩子们的乐园。
刚刚来到草甸子的时候,也许是饿了,它们吃草的样子非常专注。輕轻的咀嚼声,像是一种抚摸和低语。唯有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紧紧地跟在它的母亲身后,四处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俏皮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现在想来,无论是羊,还是牛马等动物,它们比人类更懂得对大地感恩。它们吃草那低头的姿势,就是对大地的膜拜和感恩。
阳光澄澈,清风徐来,青草柔软,野花摇曳,羊群是大地上洁白的云朵。云朵旁,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学着大人的样子,嘴里嚼着一个小草的茎。清新的气息在体内和体外弥漫开来,令人洁净和眩晕。从那时候开始,我对青草就有着一种沦肌浃髓的迷恋。现今走路,也不忘记闻一闻路边的蒿草。也还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认定羊是最干净的动物,羊肉是最干净的肉类,“羊”也是最干净的名词。
我是早晨六点多就来到草甸子的。不到九点钟,小伙伴们也成群结队来到了这里。女孩子们采着野花,而男孩子们就在水塘边摔“泥炮”。农村孩子,小时候都爱玩水和泥,并且乐此不疲。所谓“泥炮”,就是把泥弄成平底碗的形状,然后找个平坦的地方, “碗口”朝下,使劲儿往下一摔,就有清脆的声音响起。“碗底”也因为空气的冲击而四散开花。
这时候,也许是因为饿了,羊们还在老实地吃草。我也和小伙伴们玩得兴起,一个个身上、脸上都沾满了泥土。可是快到十点的时候,吃饱的羊群变得淘气起来,趁我不注意的时候,竟然跑到了草甸子南端的红柳林。
恋恋不舍地离开小伙伴,我向红柳树林狂奔而去。这片红柳林很大,郁郁葱葱,一束束枝条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向天边蔓延而去。羊群都跑散了,只能听到这里或那里传来的小羊羔叫声。
尽管那时候年纪小,但我已经知道山羊爱吃柳树,我着急的根由也在于此。如果它们把柳树祸害得不成样子,我老叔非被扣工分不可。
烈日炎炎,红柳林里没有风,加之焦急万分,弄得我满头是汗,露出的大腿和胳膊也被一些枯枝刮破了。汗水渗进刮伤处,疼痛难忍。
赶出这只羊,那只羊又进去了。如此反复,不由得掉下眼泪来。那些羊,在我眼里也变得不再温顺,而是像狼一样可恶,身上的伤痕也仿佛是它们咬噬出来的一般。没有办法,只好跑回水塘旁,向小伙伴们求助。
下午,极不情愿地赶着羊群又来到草甸子。那些小伙伴们没有来,而是在村子里尽情地玩耍,笑声阵阵传来,让人又羡慕又悲伤。眼巴巴地盼着太阳落山,而太阳不理会这些,好像是放在锅里的金黄的玉米饼,僵硬,纹丝不动。我不由得把怨气撒到羊群身上。本来它们在老实地低头吃草,我却把它们赶得四处狂奔。羊群“咩咩”叫着,在草地上如翻滚的白云。
母亲当时在生产队的大田里劳动,离草甸子很近。她听到羊群的叫声,以为出事了,忙赶过来看个究竟。我见到母亲时候,委屈地哭了。
那时候,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生活自理都很困难。从懂事时候起,我便知道了他的愁苦。及至夜半,他的烟头也是明明灭灭,掩饰不住他的叹息甚至绝望。咳嗽声震得大平原和夜空都有些晃动。
前几天,家里的土坯猪圈被暴雨毁坏了,重新修整这样的重活,只能落到我老叔身上。对于这些,我懂。我恳求母亲,你去给我借几本书吧。
第二天,我手里多了一本书,就是这部长篇小说《三家巷》。书是母亲走了六七里路去我表哥家借的。他是大队的会计,喜欢看书。
读书的兴趣肇始于小学二年级。那年,我家来了几个亲戚,他们是用土面碱来换逯家沟盛产的土豆。他们为我带来了一本小人书。小人书的一段情节让我记忆犹新:某工人师傅为了能锻造出一个机床上的零件,竟反反复复用面团“试验”,最后终于求证出这个零件的弹性和硬度。现在想来,这个试验未免荒唐,有点像“大跃进”时期用土办法大炼钢铁一样。但是,书从此成了我的朋友。
此后,我也向小伙伴借小人书,但那时候生活困难,他们手里并没有多少。我对文字和图片兴趣浓厚,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只好把目光转向糊到墙上的报纸,看完这家的,就去看那家的。一个瘦弱的少年,看完眼前的,伸着脖子便看上面的。踮起的脚尖,试图翻越农村这堵“土墙”。有些字,没等学就认识了,对一些陌生的词语也渐渐能够略解其义。
其时,我己念到小学四年级。第一次看长篇小说让我兴奋不己,才知道还有这么厚的书籍。特别是小说中的广州,以及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和情感纠葛,为我打开了更为新奇的世界。文字是凌空而起的梯子,我慢慢登高,向着更远处遥望。思想懵懂,目光明亮。
因为看书入了迷,对仍在水塘边玩耍的小伙伴们视而不见,对呼叫我的声音也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由于喜欢看书,青年时又喜欢写作,我和小伙伴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后来,我像一只默默无语的羊,走出逯家沟,向着自己梦中的草原行进,筚路蓝缕,锲而不舍。
那样曼妙的时光,在我的记忆里像阳光下的丝绸,细腻、温情而柔软。远处是海洋般的庄稼地和小岛般稀疏的村庄,鸟鸣顺着四起的炊烟滑下来,青翠欲滴。羊群在草地上缓缓移动。我仰卧在草地里,翻动的书页声和小羊羔的“咩咩”声互相融合又轻轻碰撞,发出的悠远曲调穿越尘埃,闪闪发光。而书香和草香,浸润着我稚嫩的骨头和灵魂。
后来我回到老家,当年的草甸子已经不见了,更没有羊群在上面游移。出现今天这样的结果,不言自明。为此,我曾写过一首《家乡的草甸子》的小诗一一
庄稼伸出舌头
吞食野花、水塘和蛙鸣
我且仰视,辨识
羊群是否被天空收留
我的逯家沟,我曾迷恋的
青草,在泥土里
形同深埋的墓碑
哦,我的羊群,我的青草。它们并没有消逝,而是像我的父辈一样,再次成为种子,生生不息。而我,仰视着天空上的羊群,在一天天地向它们靠近。哪怕我的身子即将日渐枯萎如草。
恍惚间,仿佛听见了来自松嫩平原家乡的呼唤。
自小就生活在农村,对羊并不陌生,家里也养过一只母羊。在那个物资贫乏和生活艰难的年代,羊奶是我和患病多年的父亲的滋补品,卖出去小羊羔也能贴补家用。与羊厮混久了,在两三岁的时候竟学会了羊叫,且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偶尔淘气,常常憋红了脸把“咩咩”声一直推向高处,气力不够用的时候,简直是声嘶力竭,全无温顺之态和柔软之音,就像一只小羊遇到了狼群。因此常有大人让我即兴表演一番,结果是引得他们开怀大笑。
后来,那只羊老了,就被我家卖掉了。与羊真正近距离接触,缘于我老叔。他是生产队的羊倌,“掌管着”生产队六七十只绵羊和山羊。
我十二岁的时候,父亲便因为严重的气管炎,从此卧床不起。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家里有重活,又赶上学校放假,那就非得是我替换我老叔不可。
我自然就成了小羊倌。
第一次放羊,是那年的夏天,记忆非常深刻。从村子往南没多远,就是个大草甸子。草甸子东西两边,是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庄稼地,而它的中央,则有个大水塘。水塘不仅是生产队秋天沤麻和社员家“脱土坯”的地方,更是孩子们的乐园。
刚刚来到草甸子的时候,也许是饿了,它们吃草的样子非常专注。輕轻的咀嚼声,像是一种抚摸和低语。唯有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紧紧地跟在它的母亲身后,四处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俏皮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现在想来,无论是羊,还是牛马等动物,它们比人类更懂得对大地感恩。它们吃草那低头的姿势,就是对大地的膜拜和感恩。
阳光澄澈,清风徐来,青草柔软,野花摇曳,羊群是大地上洁白的云朵。云朵旁,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学着大人的样子,嘴里嚼着一个小草的茎。清新的气息在体内和体外弥漫开来,令人洁净和眩晕。从那时候开始,我对青草就有着一种沦肌浃髓的迷恋。现今走路,也不忘记闻一闻路边的蒿草。也还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认定羊是最干净的动物,羊肉是最干净的肉类,“羊”也是最干净的名词。
我是早晨六点多就来到草甸子的。不到九点钟,小伙伴们也成群结队来到了这里。女孩子们采着野花,而男孩子们就在水塘边摔“泥炮”。农村孩子,小时候都爱玩水和泥,并且乐此不疲。所谓“泥炮”,就是把泥弄成平底碗的形状,然后找个平坦的地方, “碗口”朝下,使劲儿往下一摔,就有清脆的声音响起。“碗底”也因为空气的冲击而四散开花。
这时候,也许是因为饿了,羊们还在老实地吃草。我也和小伙伴们玩得兴起,一个个身上、脸上都沾满了泥土。可是快到十点的时候,吃饱的羊群变得淘气起来,趁我不注意的时候,竟然跑到了草甸子南端的红柳林。
恋恋不舍地离开小伙伴,我向红柳树林狂奔而去。这片红柳林很大,郁郁葱葱,一束束枝条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向天边蔓延而去。羊群都跑散了,只能听到这里或那里传来的小羊羔叫声。
尽管那时候年纪小,但我已经知道山羊爱吃柳树,我着急的根由也在于此。如果它们把柳树祸害得不成样子,我老叔非被扣工分不可。
烈日炎炎,红柳林里没有风,加之焦急万分,弄得我满头是汗,露出的大腿和胳膊也被一些枯枝刮破了。汗水渗进刮伤处,疼痛难忍。
赶出这只羊,那只羊又进去了。如此反复,不由得掉下眼泪来。那些羊,在我眼里也变得不再温顺,而是像狼一样可恶,身上的伤痕也仿佛是它们咬噬出来的一般。没有办法,只好跑回水塘旁,向小伙伴们求助。
下午,极不情愿地赶着羊群又来到草甸子。那些小伙伴们没有来,而是在村子里尽情地玩耍,笑声阵阵传来,让人又羡慕又悲伤。眼巴巴地盼着太阳落山,而太阳不理会这些,好像是放在锅里的金黄的玉米饼,僵硬,纹丝不动。我不由得把怨气撒到羊群身上。本来它们在老实地低头吃草,我却把它们赶得四处狂奔。羊群“咩咩”叫着,在草地上如翻滚的白云。
母亲当时在生产队的大田里劳动,离草甸子很近。她听到羊群的叫声,以为出事了,忙赶过来看个究竟。我见到母亲时候,委屈地哭了。
那时候,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生活自理都很困难。从懂事时候起,我便知道了他的愁苦。及至夜半,他的烟头也是明明灭灭,掩饰不住他的叹息甚至绝望。咳嗽声震得大平原和夜空都有些晃动。
前几天,家里的土坯猪圈被暴雨毁坏了,重新修整这样的重活,只能落到我老叔身上。对于这些,我懂。我恳求母亲,你去给我借几本书吧。
第二天,我手里多了一本书,就是这部长篇小说《三家巷》。书是母亲走了六七里路去我表哥家借的。他是大队的会计,喜欢看书。
读书的兴趣肇始于小学二年级。那年,我家来了几个亲戚,他们是用土面碱来换逯家沟盛产的土豆。他们为我带来了一本小人书。小人书的一段情节让我记忆犹新:某工人师傅为了能锻造出一个机床上的零件,竟反反复复用面团“试验”,最后终于求证出这个零件的弹性和硬度。现在想来,这个试验未免荒唐,有点像“大跃进”时期用土办法大炼钢铁一样。但是,书从此成了我的朋友。
此后,我也向小伙伴借小人书,但那时候生活困难,他们手里并没有多少。我对文字和图片兴趣浓厚,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只好把目光转向糊到墙上的报纸,看完这家的,就去看那家的。一个瘦弱的少年,看完眼前的,伸着脖子便看上面的。踮起的脚尖,试图翻越农村这堵“土墙”。有些字,没等学就认识了,对一些陌生的词语也渐渐能够略解其义。
其时,我己念到小学四年级。第一次看长篇小说让我兴奋不己,才知道还有这么厚的书籍。特别是小说中的广州,以及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和情感纠葛,为我打开了更为新奇的世界。文字是凌空而起的梯子,我慢慢登高,向着更远处遥望。思想懵懂,目光明亮。
因为看书入了迷,对仍在水塘边玩耍的小伙伴们视而不见,对呼叫我的声音也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由于喜欢看书,青年时又喜欢写作,我和小伙伴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后来,我像一只默默无语的羊,走出逯家沟,向着自己梦中的草原行进,筚路蓝缕,锲而不舍。
那样曼妙的时光,在我的记忆里像阳光下的丝绸,细腻、温情而柔软。远处是海洋般的庄稼地和小岛般稀疏的村庄,鸟鸣顺着四起的炊烟滑下来,青翠欲滴。羊群在草地上缓缓移动。我仰卧在草地里,翻动的书页声和小羊羔的“咩咩”声互相融合又轻轻碰撞,发出的悠远曲调穿越尘埃,闪闪发光。而书香和草香,浸润着我稚嫩的骨头和灵魂。
后来我回到老家,当年的草甸子已经不见了,更没有羊群在上面游移。出现今天这样的结果,不言自明。为此,我曾写过一首《家乡的草甸子》的小诗一一
庄稼伸出舌头
吞食野花、水塘和蛙鸣
我且仰视,辨识
羊群是否被天空收留
我的逯家沟,我曾迷恋的
青草,在泥土里
形同深埋的墓碑
哦,我的羊群,我的青草。它们并没有消逝,而是像我的父辈一样,再次成为种子,生生不息。而我,仰视着天空上的羊群,在一天天地向它们靠近。哪怕我的身子即将日渐枯萎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