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外国语大學,天津 30020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增译、减译和转换三种翻译技巧在处理外宣新闻材料中文化信息方面的运用,通过举例说明,以提高译者对翻译技巧选择的认识,从而能够采取合适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质量,帮助达到译文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外宣新闻;文化信息;翻译技巧;交际效果
外宣新闻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作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窗口,外宣新闻译文必须准确,合乎译语规范,起到介绍中国发展状况并为译语读者接受的作用。高质量的译文离不开合理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以下主要介绍三种翻译技巧在外宣新闻翻译中的运用。
一、增译
在外宣新闻翻译中,中文原语文本中常会涉及到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化负载词和表达方式,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中国特有的文化,然而由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不同,字对字翻译势必导致不理解和不接受,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增译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增译有时是出于意义(修辞)上的需要,有时是出于句法结构上的需要,有时是出于文化上的考虑,本文主要介绍从文化上考虑的增译。这种增译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释原文本中隐喻的隐含意义,常见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一是为了解释事件的背景信息,常见于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而包含历史文化因素的文本在译成英语时常需补充其背景资料,增加相关解释,来帮助目标读者清楚地了解历史实情。在天津绿博园的入口处有一段关于天津历史的介绍,原文开头“明皇朱棣,津渡于斯,筑城设卫,赐名天津。”以骈文形式简单地介绍了天津之名的由来。为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这一事实,在翻译时就必须增加相关历史背景信息,包括明朝,明朝皇帝朱棣,“天津”之名的含义以及这座城市的命名与朱棣的关系。因此可以试着将其增译为:“Tianjin was built as a military fort in 1404 during China’s Ming Dynasty(1368-1644). The name of “Tianjin”, literally meaning “ the Ferry Site for the Son of Heaven”, was given by the then Emperor Zhu Di, who legendarily led his troops across the city’s Haihe River all the way south to sieve power.” 通过增译,译语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这些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了解这段历史。翻译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达,翻译出来的文字只有逻辑清晰,语义连贯、内容充实,才能达到其目的。
二、减译
汉语和英语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由于文化差异,中文文本中常会包含一些抽象表达、重复表达和四字格,但在英语思维的人看来,这些表达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翻译时如果简单地完全忠实于原文进行字对字翻译,译文就会变得很复杂,甚至引起误解。因而译者应选取有效信息,化繁为简,省略重复表达和无意义的抽象表达来保持译文的简洁连贯,运用减译法。
在一篇名为《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的外宣材料中一段话的后半部分用到了典型的四字格:“本届运动会,以“和平、友谊、和谐、发展”为主题,来自东亚9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体育健儿,将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团结拼搏,激情竞技,分享快乐,创造精彩,和谐相处,收获友谊。”
翻译这段文字之前,译者首先要分析这些句子里哪些有具体意义,哪些信息要保留,哪些要舍弃。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唤型三种类型,同时指出,文本的划分并非是绝对的,大多数文本都同时具有不止一种功能,只是其中一种或两种占据主导地位。上述文字主要功能是介绍运动会的相关信息,而后半部分表述抽象模糊,需要做出必要的减译。可以将之试译为:“Under the theme of “Peace, Friendship, Harmony, Development”, over 2,500 athletes from 9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ll demonstrate their athletic accomplishments in an environment of friendship and fair competition, sharing happiness and creating splendor.”省略模糊表達和抽象重复表达使译文不仅明了简洁,也符合译语习惯,最大可能地达到交际效果。
三、转换
转换意味着把原文的语言单位或结构转化为目的语中具有类似属性、或对应属性、或异质属性的语言单位或结构的过程,包括如词汇、句法、语篇、语义、语用、文化等多种层面的转换。
外宣翻译中常需要进行句法层面的主动-被动转换,如“拥有人工智能的第五代电脑正在发展和完善中”,其翻译“The fifth generation computer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being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now.”就运用了主动-被动的转换,这是因为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它所突出的是主题而不是主语。而英语的形合特征要求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明晰,以免句子结构混乱,影响意义的传达。
有时还需进行文化层面的转换,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规范。翻译中如希望充分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就需尽力向目标语的文化规范靠拢,这必然导致需要进行文化层面的转换。如把“雨后春笋”译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
四、结语
外宣新闻翻译作为新闻和翻译的交叉学问,不仅要符合新闻规范,也要遵循翻译原则。外宣翻译服务于政治,相对其语言功能而言,其社会功能更为突出,因而在翻译时要综合考虑文本需要,学会运用必要合理的翻译技巧。本文通过举例介绍增译、减译和转换三种翻译技巧在处理外宣新闻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运用,希望能提高译者对翻译技巧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2013(2): 95-100
[2]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 82-88
[3]Ernst-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Manchester: St. Jerome, 2010
[4]Ma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 jam in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5]Peter New mark, 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增译、减译和转换三种翻译技巧在处理外宣新闻材料中文化信息方面的运用,通过举例说明,以提高译者对翻译技巧选择的认识,从而能够采取合适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质量,帮助达到译文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外宣新闻;文化信息;翻译技巧;交际效果
外宣新闻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作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窗口,外宣新闻译文必须准确,合乎译语规范,起到介绍中国发展状况并为译语读者接受的作用。高质量的译文离不开合理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以下主要介绍三种翻译技巧在外宣新闻翻译中的运用。
一、增译
在外宣新闻翻译中,中文原语文本中常会涉及到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化负载词和表达方式,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中国特有的文化,然而由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不同,字对字翻译势必导致不理解和不接受,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增译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增译有时是出于意义(修辞)上的需要,有时是出于句法结构上的需要,有时是出于文化上的考虑,本文主要介绍从文化上考虑的增译。这种增译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释原文本中隐喻的隐含意义,常见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一是为了解释事件的背景信息,常见于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而包含历史文化因素的文本在译成英语时常需补充其背景资料,增加相关解释,来帮助目标读者清楚地了解历史实情。在天津绿博园的入口处有一段关于天津历史的介绍,原文开头“明皇朱棣,津渡于斯,筑城设卫,赐名天津。”以骈文形式简单地介绍了天津之名的由来。为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这一事实,在翻译时就必须增加相关历史背景信息,包括明朝,明朝皇帝朱棣,“天津”之名的含义以及这座城市的命名与朱棣的关系。因此可以试着将其增译为:“Tianjin was built as a military fort in 1404 during China’s Ming Dynasty(1368-1644). The name of “Tianjin”, literally meaning “ the Ferry Site for the Son of Heaven”, was given by the then Emperor Zhu Di, who legendarily led his troops across the city’s Haihe River all the way south to sieve power.” 通过增译,译语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这些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了解这段历史。翻译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达,翻译出来的文字只有逻辑清晰,语义连贯、内容充实,才能达到其目的。
二、减译
汉语和英语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由于文化差异,中文文本中常会包含一些抽象表达、重复表达和四字格,但在英语思维的人看来,这些表达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翻译时如果简单地完全忠实于原文进行字对字翻译,译文就会变得很复杂,甚至引起误解。因而译者应选取有效信息,化繁为简,省略重复表达和无意义的抽象表达来保持译文的简洁连贯,运用减译法。
在一篇名为《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的外宣材料中一段话的后半部分用到了典型的四字格:“本届运动会,以“和平、友谊、和谐、发展”为主题,来自东亚9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体育健儿,将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团结拼搏,激情竞技,分享快乐,创造精彩,和谐相处,收获友谊。”
翻译这段文字之前,译者首先要分析这些句子里哪些有具体意义,哪些信息要保留,哪些要舍弃。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唤型三种类型,同时指出,文本的划分并非是绝对的,大多数文本都同时具有不止一种功能,只是其中一种或两种占据主导地位。上述文字主要功能是介绍运动会的相关信息,而后半部分表述抽象模糊,需要做出必要的减译。可以将之试译为:“Under the theme of “Peace, Friendship, Harmony, Development”, over 2,500 athletes from 9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ll demonstrate their athletic accomplishments in an environment of friendship and fair competition, sharing happiness and creating splendor.”省略模糊表達和抽象重复表达使译文不仅明了简洁,也符合译语习惯,最大可能地达到交际效果。
三、转换
转换意味着把原文的语言单位或结构转化为目的语中具有类似属性、或对应属性、或异质属性的语言单位或结构的过程,包括如词汇、句法、语篇、语义、语用、文化等多种层面的转换。
外宣翻译中常需要进行句法层面的主动-被动转换,如“拥有人工智能的第五代电脑正在发展和完善中”,其翻译“The fifth generation computer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being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now.”就运用了主动-被动的转换,这是因为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它所突出的是主题而不是主语。而英语的形合特征要求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明晰,以免句子结构混乱,影响意义的传达。
有时还需进行文化层面的转换,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规范。翻译中如希望充分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就需尽力向目标语的文化规范靠拢,这必然导致需要进行文化层面的转换。如把“雨后春笋”译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
四、结语
外宣新闻翻译作为新闻和翻译的交叉学问,不仅要符合新闻规范,也要遵循翻译原则。外宣翻译服务于政治,相对其语言功能而言,其社会功能更为突出,因而在翻译时要综合考虑文本需要,学会运用必要合理的翻译技巧。本文通过举例介绍增译、减译和转换三种翻译技巧在处理外宣新闻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运用,希望能提高译者对翻译技巧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2013(2): 95-100
[2]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 82-88
[3]Ernst-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Manchester: St. Jerome, 2010
[4]Ma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 jam in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5]Peter New mark, 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