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听到“黄静洁”这个名字时我并不感觉陌生,但我似乎无法一下子把她与许多熟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棒棒糖”亲子社区、“妈咪Jane”育儿妙方,还有近年来火爆微信圈的公众平台“父母堂”,以及她与先生——中国著名音乐人谭盾的爱情传奇……无论是关于她的个人事业,还是关于她的家庭,她低调谦和、从容又亲切的言语,让我看到一个内心淡定、方向明确的女人,是如何游刃有余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并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梦想踏实迈进的。上苍以其独有的方式馈赠给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但幸福美满与否,靠的不仅是一双是否擅于经营人生的手,更重要的是你对任何事物是否存有发自内心的喜爱。
第一次与黄静洁对话,我像老友一样习惯性地称她为Jane。我们之间,与其说是一个记者对一个公众人物的采访,不如说是两个妈妈对孩子、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与交流,这种精神层面的碰撞让人感觉很是惬意。
儿子曾说:妈妈正用她的力量改变中国父母育儿观。我创办的「父母堂」育儿微门户受到全国30万家庭信赖,汇集百位专家权威声音,免费提供0~10岁宝宝养育知识。
“妈妈”是个职业,需要不断去学习
“‘妈妈’就是一份永久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你是主角,孩子就是你的上岗证,所以你必须专心、专业,并付出时间,其他的任何人,充其量都只是你的助手。所以唯有学习,特别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妈妈。”
最近《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国内1003个孩子的家长进行育儿调查,结果显示,只顾自己玩乐不陪孩子的家长占63.7%,44.4%的年轻父母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充当“配角”。所以,当我问到Jane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时,她很快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回答让这个话题变得鲜活起来,“‘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挑战性、也最复杂、最艰难的职业,但是无论如何艰辛,‘我’都必须是主角,如果把‘我’的孩子扔给老人、保姆,或者老师去养、育、教,那就背离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Jane说:“我从未想过要让自己成为全职太太,也从未想过一定要每天24小时地把自己泡在工作中。”但是,对“妈妈”这个职业的感悟与热爱,有了孩子的Jane越来越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那就是:一生的事业都将与此职业息息相关。
“‘妈妈’这个职业,挑战的不仅仅是你的忍耐力、抗挫力,更重要的是你必须不断地去学习。这就如同职场,你希望获得提升,就必须不断地‘充电’。”在Jane看来,阅读书本、听专家讲座类的学习,都仅仅只是入门,而真正的学习,一定是来自生活实践。这种实践包括个人成长中所经历的迷惘、挫折与痛苦,也包括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情。说到底,一个人必须经历“变化”才能成长,而这种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与学习的过程。
1996年,Jane在纽约创办了一本叫做《I LOOK世界都市》的女性时尚杂志,未曾想在大儿子谭焉一周岁生日的早上,却传来杂志突然易手的消息。多年后,Jane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晚上我强忍心痛为儿子奉上了他的第一个生日派对。一只气球向我缓缓飘来,不曾迈步的儿子突然随着气球向我摇摆地冲过来。当我用手搀住了快要跌倒的儿子时,无声的泪淹没了我的心,就是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失去的并不是唯一的,眼前的小生命才是我应该用一生去关爱的。我拉住了那双一岁的小手,没人知道当时我的思绪,那就是一双天使的手,他开始引渡我走向了一个更成熟的人生:关爱自己,关爱家人,有爱的人生才会有丰满果实。背我而去的已不重要, 向我走来的却是充满了希望。”
第一次创业的挫折,让Jane认识到自己生活的重心。她开始把目光转向关注家人,细心领悟着做母亲的幸福和快乐。
2005年,Jane和谭盾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从纽约到上海,在育儿这个阶段,Jane接触到不少的中国妈妈,她很快发现,许多中国妈妈的育儿生活还停留在迷惘中,特别是新一代的职场妈妈,往往因照顾孩子而心力交瘁。这种情形让Jane有了深深的触动,她渐渐萌生出要将自己的育儿心得和生活体验与中国的妈妈们分享的念头。
Jane决定回上海定居。2008年,Jane创办了融合中西方不同育儿观念的“妈妈宝酷网”。谭盾也表示支持:“能否做大做强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让中国的妈妈分享到现代、前沿、实用的育儿信息与理念。”当然,之所以选择回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夫妻俩希望两个孩子可以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这比创办育儿网站更为重要。
与国内众多的母婴类媒体不同,在“妈妈宝酷网”站,Jane将观念和实战经验结合在一起,专门开辟了“Ask Jane”育儿问答互动区,以自身的经历为孕妈妈、新妈妈们解答从孕前、产后到宝宝养育中的一系列难题。其中,由她发明的“宝宝哺育52”用文字配插图的独特形式,精炼地概括出宝宝一岁以内各个阶段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和行为上的变化,提示新妈妈育儿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它以扑克牌的创新形式呈现,方便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这也减少了妈妈阅读时的负担。
紧接着,Jane又在新浪开通了个人博客——“妈咪Jane”育儿妙方,对“不同文化中的养育观念”和“女性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两类话题尤为关注。配合博客的线下讲座更是场场爆满,Jane很快成了新一代年轻父母中口口相传的中西合璧的育儿专家。
“做一个好母亲,要先做一个快乐的女人。因为,只有快乐的母亲才能传递快乐。”这是当时Jane创办“妈妈宝酷网”时提出的育儿理念,也是把“妈妈”当做职业来经营的Jane在不断学习与成长中发自内心的感慨。
跨文化的“国际人”,从小去培养
“我不会刻意去培养我的孩子成为某个国家的人,也许他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但我会引领他成为一个跨文化的‘国际人’。当有一天,我们都已老去,无论贫与富,我的孩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他都能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记者查阅Jane在网上开辟的育儿专栏及博客以及许多媒体对她的个人专访,不难发现,大家对这位接受过东西方不同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妈妈,都会产生诸如“如何协调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这样的疑问。
虽然两个儿子都出生于美国,但Jane还是决定让孩子们在中国完成基础学业。Jane也曾担心大儿子不会说写中文,小儿子不懂英文。但当她看到两个孩子在纽约与上海的家中同样的自然快乐,看到他们无论从语言还是文化习俗上都渐渐适应彼此,甚至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这让Jane对自己的努力信心倍增。
“孩子一直在两种混杂的文化中长大,没有刻意分开。也许今天吃披萨,明天吃炒饭,或者披萨和炒饭出现在同一张餐桌上。对于他们来说,文化只有不同,没有好坏。但对我来说,我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一只会飞的鸟儿,而不是只能成为某处固定的风景。”
谈到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时,Jane坦诚地说到自己在中国成长的青少年时代,教育界普遍没有倡导过“分享”这个概念。分享,是她在美国成家立业后才开始学习的。她至今记得童年时在美国读书的大儿子放学后与她讲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分享”。
Jane曾问儿子:“你在学校,遇到的最好的小朋友是谁?”没料到孩子却说:“哦!妈咪,我们不能讲谁是最好的小朋友,我们的朋友都是很好的,我们要与每一位小朋友分享好东西,分享玩具、糖果,甚至是彼此的爸爸妈妈。”
这件事令Jane体悟颇深,“养儿育女不完全是一件私事,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份选择不仅会为个人和家庭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结果,更会为社会和未来造就不一样的人群。所以现如今,‘做妈妈’已不仅仅指做自己孩子的母亲。当‘分享’把一个个‘妈妈’连接起来时,‘做妈妈’已然成了天下的事情了。”
2013年,Jane全身心专注于博客与微信公众号的经营。由她一手打造的微信育儿公众号“父母堂”(Ask Jane),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像其博客一样,成为拥有超过近百万粉丝的新媒体“大V”。我们看到在这个平台上,Jane不仅自己常年在线解答爸爸妈妈们的育儿问题,更是拢聚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一线儿童文学作者、早教专家、母婴顾问,定时播送各类育儿热点话题。
与其说,这是把“妈妈”当职业来经营的Jane,在享受孩子给她带来的全新人生,倒不如说现在的她,正在用分享的态度与精神去经营自己擅长并钟爱的事业。Jane,这个跨文化的“国际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孩子——
“生活就如这个圆形的地球,从这个地方出发,还可以再回到同样的地方,只是从这里去那里的路不易认,不易走,这个地方与那个地方可能不一样。妈妈暗中努力的一个梦想就是:让他们成为能把两个不一样的地方连接起来的人。希望孩子们能像那路边捧回的一束阳光,照亮黑夜,连接东西,承受不同世界的不同。”
管理生活快乐而全方位
“生活,不是一块块被割裂的天花板,它需要我们全方位地去关照、去管理。一个智慧的女人比男人更‘柔韧’,她不仅要管理好孩子、家庭,还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除了照顾孩子,兼顾自己的事业之外,Jane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当Jane怀上第一个孩子时,通过设备显示屏,谭盾看到小宝宝躺在羊水里微微晃动。那一起一伏的波线让他灵感大发,他指着小小的屏幕兴奋地对太太说:“Jane,听到没有?我们的宝宝正在作曲,生命的水声!”丈夫的惊喜让Jane备受感染,她看着那一波一波的曲线,给谭盾出了个主意:“我们一家三口创作一首《水乐》,以纪念这段神奇的经历吧!”从医院回来,谭盾果真埋头创作这首乐曲。1998年7月,儿子谭焉出世了,谭盾的《水乐》也诞生了。
多年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夫妻俩配合默契,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分歧。“对孩子来说,爸爸是潜在的精神领袖,孩子知道他做的事很了不起,这就够了。至于例行的教育的事情,我来就好了。先生只要陪他们一起玩,陪他们游泳、骑车、旅行,做一个纯粹的爸爸和理想中的楷模,不需要当老师。”
“自从嫁给谭盾,在美国,我就被人称为Mrs.Tan,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回到上海后,在网上开了‘Ask Jane’专栏、开了‘妈咪Jane’育儿妙方,人们叫我Jane。我也很喜欢。”在Jane看来,丰满的人生无所谓称呼,两种称呼她都爱,她不介意依旧被人当作谭盾背后的贤内助,也不介意自己走到台前,成为今天若干个育儿新媒体平台的CEO。
其实对Jane来说,也同样会存在一些无形的压力,因为她事事向好,她希望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管理好生活与事业的方方面面。她认为女人的生命里要走过许多弯道,才能令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压力一定会有,但很多时候压力就如同一场马拉松,你需要认清楚,不能一开始就被压力击垮,把它分阶段地处理,在其形成的初期就把它给释放掉。如此,人的心态也就自然平缓下来。当然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也至关重要,因为家庭会真正教会你怎么去爱,去为爱妥协。”
与许多妈妈相比,有时Jane也会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在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下,把事业、家庭与自我再成长三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互为作用,压力有机地被转化为动力。
“事业和家庭都是自我的追求,而自我成长是达成这份追求的关键要素。无论是工作还是做公益,其实快乐来自于每一天的自我选择。儿子到了青春期,我让他单飞,上寄宿高中,闲聊中我说:‘作为妈妈,我的工作就是让你开心做人——make you feel good。’而儿子立即回说:‘那我的工作就是做优秀的人——to be good。’”
虽然忙碌,但在日常的作息上Jane依旧保有规律,因为她坚持认为“生活品质决定了工作品质”。她非常关注自己的睡眠状况,每天适当地运动,睡前做一小会儿平板支撑。准备一个健康包,每天定时补充维他命,自己动手做酵素给身体内部做调理等。她表示:“自我的养护对一个家庭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对家庭来说你也是一份财产,为自己的健康保值就是为家庭保值。”
妈咪Jane现在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一天我都在感恩,感谢孩子为我打开的那扇门,那是一扇通往自己心灵的门。”
是的,每个成为妈妈的女人都是幸运的,我们会不断地感恩上苍所赐予的一切。世界上的妈妈有千万个,任何一种经验和模式都无法严丝合缝地套用在另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之上。而对于妈妈们而言,面对孩子和他人的眼光,你只拥有一样东西:爱。唯一不同的,就是你选择如何发自内心地去喜爱。
第一次与黄静洁对话,我像老友一样习惯性地称她为Jane。我们之间,与其说是一个记者对一个公众人物的采访,不如说是两个妈妈对孩子、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与交流,这种精神层面的碰撞让人感觉很是惬意。
儿子曾说:妈妈正用她的力量改变中国父母育儿观。我创办的「父母堂」育儿微门户受到全国30万家庭信赖,汇集百位专家权威声音,免费提供0~10岁宝宝养育知识。
“妈妈”是个职业,需要不断去学习
“‘妈妈’就是一份永久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你是主角,孩子就是你的上岗证,所以你必须专心、专业,并付出时间,其他的任何人,充其量都只是你的助手。所以唯有学习,特别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妈妈。”
最近《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国内1003个孩子的家长进行育儿调查,结果显示,只顾自己玩乐不陪孩子的家长占63.7%,44.4%的年轻父母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充当“配角”。所以,当我问到Jane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时,她很快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回答让这个话题变得鲜活起来,“‘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挑战性、也最复杂、最艰难的职业,但是无论如何艰辛,‘我’都必须是主角,如果把‘我’的孩子扔给老人、保姆,或者老师去养、育、教,那就背离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Jane说:“我从未想过要让自己成为全职太太,也从未想过一定要每天24小时地把自己泡在工作中。”但是,对“妈妈”这个职业的感悟与热爱,有了孩子的Jane越来越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那就是:一生的事业都将与此职业息息相关。
“‘妈妈’这个职业,挑战的不仅仅是你的忍耐力、抗挫力,更重要的是你必须不断地去学习。这就如同职场,你希望获得提升,就必须不断地‘充电’。”在Jane看来,阅读书本、听专家讲座类的学习,都仅仅只是入门,而真正的学习,一定是来自生活实践。这种实践包括个人成长中所经历的迷惘、挫折与痛苦,也包括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情。说到底,一个人必须经历“变化”才能成长,而这种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与学习的过程。
1996年,Jane在纽约创办了一本叫做《I LOOK世界都市》的女性时尚杂志,未曾想在大儿子谭焉一周岁生日的早上,却传来杂志突然易手的消息。多年后,Jane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晚上我强忍心痛为儿子奉上了他的第一个生日派对。一只气球向我缓缓飘来,不曾迈步的儿子突然随着气球向我摇摆地冲过来。当我用手搀住了快要跌倒的儿子时,无声的泪淹没了我的心,就是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失去的并不是唯一的,眼前的小生命才是我应该用一生去关爱的。我拉住了那双一岁的小手,没人知道当时我的思绪,那就是一双天使的手,他开始引渡我走向了一个更成熟的人生:关爱自己,关爱家人,有爱的人生才会有丰满果实。背我而去的已不重要, 向我走来的却是充满了希望。”
第一次创业的挫折,让Jane认识到自己生活的重心。她开始把目光转向关注家人,细心领悟着做母亲的幸福和快乐。
2005年,Jane和谭盾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从纽约到上海,在育儿这个阶段,Jane接触到不少的中国妈妈,她很快发现,许多中国妈妈的育儿生活还停留在迷惘中,特别是新一代的职场妈妈,往往因照顾孩子而心力交瘁。这种情形让Jane有了深深的触动,她渐渐萌生出要将自己的育儿心得和生活体验与中国的妈妈们分享的念头。
Jane决定回上海定居。2008年,Jane创办了融合中西方不同育儿观念的“妈妈宝酷网”。谭盾也表示支持:“能否做大做强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让中国的妈妈分享到现代、前沿、实用的育儿信息与理念。”当然,之所以选择回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夫妻俩希望两个孩子可以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这比创办育儿网站更为重要。
与国内众多的母婴类媒体不同,在“妈妈宝酷网”站,Jane将观念和实战经验结合在一起,专门开辟了“Ask Jane”育儿问答互动区,以自身的经历为孕妈妈、新妈妈们解答从孕前、产后到宝宝养育中的一系列难题。其中,由她发明的“宝宝哺育52”用文字配插图的独特形式,精炼地概括出宝宝一岁以内各个阶段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和行为上的变化,提示新妈妈育儿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它以扑克牌的创新形式呈现,方便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这也减少了妈妈阅读时的负担。
紧接着,Jane又在新浪开通了个人博客——“妈咪Jane”育儿妙方,对“不同文化中的养育观念”和“女性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两类话题尤为关注。配合博客的线下讲座更是场场爆满,Jane很快成了新一代年轻父母中口口相传的中西合璧的育儿专家。
“做一个好母亲,要先做一个快乐的女人。因为,只有快乐的母亲才能传递快乐。”这是当时Jane创办“妈妈宝酷网”时提出的育儿理念,也是把“妈妈”当做职业来经营的Jane在不断学习与成长中发自内心的感慨。
跨文化的“国际人”,从小去培养
“我不会刻意去培养我的孩子成为某个国家的人,也许他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但我会引领他成为一个跨文化的‘国际人’。当有一天,我们都已老去,无论贫与富,我的孩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他都能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记者查阅Jane在网上开辟的育儿专栏及博客以及许多媒体对她的个人专访,不难发现,大家对这位接受过东西方不同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妈妈,都会产生诸如“如何协调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这样的疑问。
虽然两个儿子都出生于美国,但Jane还是决定让孩子们在中国完成基础学业。Jane也曾担心大儿子不会说写中文,小儿子不懂英文。但当她看到两个孩子在纽约与上海的家中同样的自然快乐,看到他们无论从语言还是文化习俗上都渐渐适应彼此,甚至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这让Jane对自己的努力信心倍增。
“孩子一直在两种混杂的文化中长大,没有刻意分开。也许今天吃披萨,明天吃炒饭,或者披萨和炒饭出现在同一张餐桌上。对于他们来说,文化只有不同,没有好坏。但对我来说,我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一只会飞的鸟儿,而不是只能成为某处固定的风景。”
谈到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时,Jane坦诚地说到自己在中国成长的青少年时代,教育界普遍没有倡导过“分享”这个概念。分享,是她在美国成家立业后才开始学习的。她至今记得童年时在美国读书的大儿子放学后与她讲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分享”。
Jane曾问儿子:“你在学校,遇到的最好的小朋友是谁?”没料到孩子却说:“哦!妈咪,我们不能讲谁是最好的小朋友,我们的朋友都是很好的,我们要与每一位小朋友分享好东西,分享玩具、糖果,甚至是彼此的爸爸妈妈。”
这件事令Jane体悟颇深,“养儿育女不完全是一件私事,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份选择不仅会为个人和家庭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结果,更会为社会和未来造就不一样的人群。所以现如今,‘做妈妈’已不仅仅指做自己孩子的母亲。当‘分享’把一个个‘妈妈’连接起来时,‘做妈妈’已然成了天下的事情了。”
2013年,Jane全身心专注于博客与微信公众号的经营。由她一手打造的微信育儿公众号“父母堂”(Ask Jane),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像其博客一样,成为拥有超过近百万粉丝的新媒体“大V”。我们看到在这个平台上,Jane不仅自己常年在线解答爸爸妈妈们的育儿问题,更是拢聚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一线儿童文学作者、早教专家、母婴顾问,定时播送各类育儿热点话题。
与其说,这是把“妈妈”当职业来经营的Jane,在享受孩子给她带来的全新人生,倒不如说现在的她,正在用分享的态度与精神去经营自己擅长并钟爱的事业。Jane,这个跨文化的“国际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孩子——
“生活就如这个圆形的地球,从这个地方出发,还可以再回到同样的地方,只是从这里去那里的路不易认,不易走,这个地方与那个地方可能不一样。妈妈暗中努力的一个梦想就是:让他们成为能把两个不一样的地方连接起来的人。希望孩子们能像那路边捧回的一束阳光,照亮黑夜,连接东西,承受不同世界的不同。”
管理生活快乐而全方位
“生活,不是一块块被割裂的天花板,它需要我们全方位地去关照、去管理。一个智慧的女人比男人更‘柔韧’,她不仅要管理好孩子、家庭,还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除了照顾孩子,兼顾自己的事业之外,Jane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当Jane怀上第一个孩子时,通过设备显示屏,谭盾看到小宝宝躺在羊水里微微晃动。那一起一伏的波线让他灵感大发,他指着小小的屏幕兴奋地对太太说:“Jane,听到没有?我们的宝宝正在作曲,生命的水声!”丈夫的惊喜让Jane备受感染,她看着那一波一波的曲线,给谭盾出了个主意:“我们一家三口创作一首《水乐》,以纪念这段神奇的经历吧!”从医院回来,谭盾果真埋头创作这首乐曲。1998年7月,儿子谭焉出世了,谭盾的《水乐》也诞生了。
多年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夫妻俩配合默契,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分歧。“对孩子来说,爸爸是潜在的精神领袖,孩子知道他做的事很了不起,这就够了。至于例行的教育的事情,我来就好了。先生只要陪他们一起玩,陪他们游泳、骑车、旅行,做一个纯粹的爸爸和理想中的楷模,不需要当老师。”
“自从嫁给谭盾,在美国,我就被人称为Mrs.Tan,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回到上海后,在网上开了‘Ask Jane’专栏、开了‘妈咪Jane’育儿妙方,人们叫我Jane。我也很喜欢。”在Jane看来,丰满的人生无所谓称呼,两种称呼她都爱,她不介意依旧被人当作谭盾背后的贤内助,也不介意自己走到台前,成为今天若干个育儿新媒体平台的CEO。
其实对Jane来说,也同样会存在一些无形的压力,因为她事事向好,她希望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管理好生活与事业的方方面面。她认为女人的生命里要走过许多弯道,才能令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压力一定会有,但很多时候压力就如同一场马拉松,你需要认清楚,不能一开始就被压力击垮,把它分阶段地处理,在其形成的初期就把它给释放掉。如此,人的心态也就自然平缓下来。当然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也至关重要,因为家庭会真正教会你怎么去爱,去为爱妥协。”
与许多妈妈相比,有时Jane也会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在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下,把事业、家庭与自我再成长三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互为作用,压力有机地被转化为动力。
“事业和家庭都是自我的追求,而自我成长是达成这份追求的关键要素。无论是工作还是做公益,其实快乐来自于每一天的自我选择。儿子到了青春期,我让他单飞,上寄宿高中,闲聊中我说:‘作为妈妈,我的工作就是让你开心做人——make you feel good。’而儿子立即回说:‘那我的工作就是做优秀的人——to be good。’”
虽然忙碌,但在日常的作息上Jane依旧保有规律,因为她坚持认为“生活品质决定了工作品质”。她非常关注自己的睡眠状况,每天适当地运动,睡前做一小会儿平板支撑。准备一个健康包,每天定时补充维他命,自己动手做酵素给身体内部做调理等。她表示:“自我的养护对一个家庭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对家庭来说你也是一份财产,为自己的健康保值就是为家庭保值。”
妈咪Jane现在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一天我都在感恩,感谢孩子为我打开的那扇门,那是一扇通往自己心灵的门。”
是的,每个成为妈妈的女人都是幸运的,我们会不断地感恩上苍所赐予的一切。世界上的妈妈有千万个,任何一种经验和模式都无法严丝合缝地套用在另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之上。而对于妈妈们而言,面对孩子和他人的眼光,你只拥有一样东西:爱。唯一不同的,就是你选择如何发自内心地去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