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素养影响着一个人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语文这个阶段,语文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各种基本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整体文化素养体现的方面之一就是文学审美能力,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当中体会到乐趣就影响着学生对于学科的坚持度,如果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当中体会到轻松愉悦快乐的感情,那么学生整体素质就会得到熏陶,学生在语文研究这条道路上会走得更加长远而坚定。
关键词:审美能力;阅读方法;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58
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绝对离不开阅读,当然,一味地提高阅读量也并不是一定有效,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所感悟,以及有所收获,并且会将学习吸收的东西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做一个高素质,高情操,具有高尚审美素养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无脑阅读,教授给学生阅读学习技巧,并督促学生及时练习,体会语文魅力,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如何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做讨论,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起到好的作用。
一、掌握阅读方法体会情感美
阅读切不可走马观花,这样的阅读做的是无用功,一遍流程走下来,学生头脑中的情节以及思想感情所剩无几,所以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太过心急,要带有目的性地去阅读,去探索,去品味,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情景代入能力。并且在阅读中还需要学生细心观察,有一些词并不难理解,但是使用在文中就显得精简独到,恰到好处,是点睛之笔,这就更需要学生反复品读,仔细分析。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少年中国说》这一课时,这篇文章不同于现代散文,谋篇布局多用四字为一句,或是六字为一句,并且多押韵处理,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文中还频繁使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当中的韵律美,掌握阅读方法来与作者一起,感同身受,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朗诵版的课文,并且鼓励学生一起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在气势磅礴的气氛当中,体会作者的殷切期望,学生在集体的课堂活动中都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热情,诵读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拼搏奋斗的激情得以在学生身上体现,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给予学生较大学习自主权,学生接受度非常高。
二、及时练习写作感悟语言美
只学不练,那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学生要提高整体学科素养,提升文学审美能力,不仅要通过阅读去感悟,更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得到知识,并且运用反馈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学生动手训练,才能够将文学作品的更深层含义进行认识,再好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语言技巧,语言美是给我们最生动直观的方面,这也是最基础和浅显的部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及时训练运用,在实践中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美,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父爱之舟》这一课时,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就是在日常琐碎的场景中抽取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讲述,但也就是这种简单的叙事方式才更有学习价值,在小学这个阶段,过于华丽的词藻反而不适合学生,作者只是用平铺直叙就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让人很震惊。在进行授课的时候,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情感产生和其产生的效果,而学会控制情绪,所以文章循序渐进,绵长而浓烈的叙述会让学生感同身受。这种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也让学生印象深刻,我在教授课程后,随堂让学生进行仿写,根据作者的行文风格进行自己的二次创作,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父母情感,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增强写作能力。
三、拓展阅读涉猎拓展意境美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在语文学科中较为常见,这需要学生有强大的想象能力和共情能力,在文学作品营造的氛围中,学生要将自己代入,形成情感共鸣,这样的过程是提升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过程,但是这种能力也因人而异,在小学阶段,教师就不能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感召和提升,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在文学艺术的海洋当中畅游,细细品味意境美,并且重视氛围塑造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月是故乡明》这一课时,题目就是著名诗词当中的语句,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那么在引入阶段就很难明白文章的情感基调,文章中,作者由月亮联想到往事,激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触景生情,因为意境美而触发的文学创作,所以在进行教课的时候,我就将这一点发现讲给学生,希望学生能明白意境对于个人情操陶冶的重要作用。在讲到课本内容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他们代入到文章里描写的情景当中,我问他们,他们会想些什么,有许多学生都觉得景色真美,整个人心情舒畅,其实这就是一种情感互通的训练,只有学生提高阅读量和生活经历,这样的感情技能才会进一步提升。
四、仔细研究对比品味形象美
在有一些文学作品的塑造当中,会给出让人非常难忘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文学作品当中体现的形象美,只有学生能意识到这种技巧在文学作品的哪个部分出现了,这才能意味着学生相关方面的文学审美素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对比中产生的形象美,在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技能,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文学欣赏活动。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刷子李》这一课时,课文为学生塑造了一个技藝高超的粉刷匠形象,当中奇特的语言生动形象,主要是在当中运用了许多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态描写,给读者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了人物形象,并且将人物的性格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推动文章的发展,让人印象深刻,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他们人为能够展示人物性格的语句勾画出来,并且反复品味这样的特点与其他人物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并且提升对这种写作技巧的肯定,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这个阶段,基础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教师还是要重视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和总结反思来进行提升,增长见识的同时,增强文学审美能力,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创新研究,不断进步,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薇.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语文建设,2017(24)
[2]雷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关键词:审美能力;阅读方法;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58
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绝对离不开阅读,当然,一味地提高阅读量也并不是一定有效,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所感悟,以及有所收获,并且会将学习吸收的东西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做一个高素质,高情操,具有高尚审美素养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无脑阅读,教授给学生阅读学习技巧,并督促学生及时练习,体会语文魅力,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如何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做讨论,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起到好的作用。
一、掌握阅读方法体会情感美
阅读切不可走马观花,这样的阅读做的是无用功,一遍流程走下来,学生头脑中的情节以及思想感情所剩无几,所以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太过心急,要带有目的性地去阅读,去探索,去品味,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情景代入能力。并且在阅读中还需要学生细心观察,有一些词并不难理解,但是使用在文中就显得精简独到,恰到好处,是点睛之笔,这就更需要学生反复品读,仔细分析。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少年中国说》这一课时,这篇文章不同于现代散文,谋篇布局多用四字为一句,或是六字为一句,并且多押韵处理,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文中还频繁使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当中的韵律美,掌握阅读方法来与作者一起,感同身受,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朗诵版的课文,并且鼓励学生一起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在气势磅礴的气氛当中,体会作者的殷切期望,学生在集体的课堂活动中都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热情,诵读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拼搏奋斗的激情得以在学生身上体现,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给予学生较大学习自主权,学生接受度非常高。
二、及时练习写作感悟语言美
只学不练,那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学生要提高整体学科素养,提升文学审美能力,不仅要通过阅读去感悟,更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得到知识,并且运用反馈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学生动手训练,才能够将文学作品的更深层含义进行认识,再好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语言技巧,语言美是给我们最生动直观的方面,这也是最基础和浅显的部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及时训练运用,在实践中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美,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父爱之舟》这一课时,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就是在日常琐碎的场景中抽取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讲述,但也就是这种简单的叙事方式才更有学习价值,在小学这个阶段,过于华丽的词藻反而不适合学生,作者只是用平铺直叙就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让人很震惊。在进行授课的时候,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情感产生和其产生的效果,而学会控制情绪,所以文章循序渐进,绵长而浓烈的叙述会让学生感同身受。这种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也让学生印象深刻,我在教授课程后,随堂让学生进行仿写,根据作者的行文风格进行自己的二次创作,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父母情感,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增强写作能力。
三、拓展阅读涉猎拓展意境美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在语文学科中较为常见,这需要学生有强大的想象能力和共情能力,在文学作品营造的氛围中,学生要将自己代入,形成情感共鸣,这样的过程是提升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过程,但是这种能力也因人而异,在小学阶段,教师就不能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感召和提升,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在文学艺术的海洋当中畅游,细细品味意境美,并且重视氛围塑造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月是故乡明》这一课时,题目就是著名诗词当中的语句,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那么在引入阶段就很难明白文章的情感基调,文章中,作者由月亮联想到往事,激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触景生情,因为意境美而触发的文学创作,所以在进行教课的时候,我就将这一点发现讲给学生,希望学生能明白意境对于个人情操陶冶的重要作用。在讲到课本内容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他们代入到文章里描写的情景当中,我问他们,他们会想些什么,有许多学生都觉得景色真美,整个人心情舒畅,其实这就是一种情感互通的训练,只有学生提高阅读量和生活经历,这样的感情技能才会进一步提升。
四、仔细研究对比品味形象美
在有一些文学作品的塑造当中,会给出让人非常难忘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文学作品当中体现的形象美,只有学生能意识到这种技巧在文学作品的哪个部分出现了,这才能意味着学生相关方面的文学审美素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对比中产生的形象美,在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技能,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文学欣赏活动。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刷子李》这一课时,课文为学生塑造了一个技藝高超的粉刷匠形象,当中奇特的语言生动形象,主要是在当中运用了许多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态描写,给读者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了人物形象,并且将人物的性格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推动文章的发展,让人印象深刻,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他们人为能够展示人物性格的语句勾画出来,并且反复品味这样的特点与其他人物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并且提升对这种写作技巧的肯定,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这个阶段,基础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教师还是要重视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和总结反思来进行提升,增长见识的同时,增强文学审美能力,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创新研究,不断进步,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薇.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语文建设,2017(24)
[2]雷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