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这是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执行校长程学军在访谈中提到频率最高的词。
学校以“建一所幸福学校”为愿景,以“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为办学理念,打造了德、心、智、美“幸福课程”体系;学校以“幸福币”激励学生;学校获评“京城幸福感领军中学”……
在教育内卷化严重、家庭普遍焦虑的时代,如何给学生幸福感?程学军给出他的答案。
“三有”幸福课堂:让教学“科学化”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原为北京市明光中学,2014年7月,在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背景下,学校由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交大附中”)承办,而后更名。
2017年,程学军接任分校的执行校长。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成绩,成为他面临的一个难题。在程学军看来,教材没变,学生没变,教法再不变,学校怎么会有变化有提升?他提出“理念变”“行为变”。
当时北京交大附中的课堂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以“有趣、有参与、有成就”为目标。“有趣”——教学设计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志趣;“有参与”——学生应当大面积参与,应当主动参与,不是简单当个听众;“有成就”——帮助学生掌握当堂课的核心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在分校,程学军也打造“三有”幸福课堂,并特别强调“三有”课堂中的“有参与”,所有的课堂都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减少硬性的灌输和机械重复性的训练。
于是,“师友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出炉。学生们互当“小先生”和“学友”,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展示分享。学校充分利用北京交大附中的资源。总校派专家团指导分校教学工作,安排优秀老师传递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从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进行具体指导;经常参与听评课,实施同课异构展示活动;每学年入校进行督学……
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学,学校引进了中国教科院的“差异教学”项目,教科院向学校派驻科研副校长,老师分学科、分层次、分梯度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运用差异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加入海淀区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华国栋教授、燕学敏博士不定期入校指导。
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团队的水平很快提升,基本都能在课堂上灵活呈现“三有”特色。例如,赵孟瀚老师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展示学生别出心裁的续写小说结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适时从旁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随后, 通过引用《逍遥游》《论语》《孟子》等材料启发学生讨论当今社会该如何理解“套子”;最后,给学生推荐了适合课外拓展阅读的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文章时代背景的理解。整节课有互动,有探究,有深化。这正是程学军所期盼的:老师们研究教材,同时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断启发引领,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
程学军自豪地说:“我们学生的入学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经过三年的教育,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已经超过区平均水平。”程学军认为,在当下升学体制下,学生的分数虽然重要,但要改变以前靠反复背诵、刷题获取分数的方法,要科学育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要在分数之外培养学生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阳光、包容的幸福学子
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中小学延迟开学,加上长时间的社会群体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程学军对此深有体会。
经历了漫长的居家学习,9月学校开学后,程学军发现孩子们变得易怒易躁,不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严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摩擦也增多了。
程学军找到此前合作的心理机构,设计心理问卷展开调研,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孩子出现不良的心理状况。学校立刻行动起来,每周一天,从下午2点开始,心理老师和有辅导需求的孩子一个一个谈心交流。如果聊天中发现需要家长涉入,把家长请过来,和学生一起接受辅导。
北京交大附中分校一贯重视心理教育,各科任老师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不定期邀请专家入校对学生做讲座和心理辅导工作;对有问题的学生,心理老师进行疏导;学校德育处定期印制“心之旅”小册子,分为学生篇和家长篇,每期分主题介绍心理知识以及基于学生心理的家教知识;不时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
2020年11月,学校开展了心理游园活动,围绕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多动症、强迫症等8类心理问题,以及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冥想等6类心理提升方向,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活动,通过体验、感受、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了解基本的调节、治疗方法以及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正确方式。比如针对自闭症,学生们设计的体验活动是使用肢体动作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大家了解自闭症儿童内向、不喜言语等特性,并提醒遇到自闭儿童,不要刻意嬉戏打闹,更不要恶作剧。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疗愈自己,也懂得了关爱病患。
程学军在北京交大附中任副校长。心理教育是北京交大附中的特色,在2007年,北京交大附中便配备了3名专职心理教师。程学军那时就发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更容易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科老师做德育工作,指令性要求多,对学生说教多,能让学生说出心里话的不多。心理老师则能和学生共情,心理老师出面,更能解决一些存在于学生心底的深层问题。”北京交大附中分校鉴于目前只有一位专职心理老师,特聘请专业心理机构的专家入校为老师们做培训,让老师们掌握基本心理知识,现在学校德育处的老师几乎人人可算兼职心理老师。
据程学军了解,在北京交大附中分校,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在与家长关系紧张、与同伴关系紧张上。而家长大多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忽略孩子的这些问题。在学校,程学军强调一定要在意具体的“人”,而不是仅仅在意学生的成绩、奖项这些表征。 有一次,程学军下午5点50分从办公室出来,看到有一间教室的灯还亮着。教室里,一个学生趴在桌子上,有一位老师在旁边陪着。在隔壁办公室里,他看到了年级组长和这个班的班主任。原来这个学生当天下午突然情绪不好,趴在桌子上一言不发,老师问什么都不回答。班主任找了老师和学生了解情况,得知当天没有老师批评他,也没有同学和她发生冲突。班主任在和家长及时联系后,一直陪着孩子,后来把没有回家的体育老师也拉过来,帮忙在教室里面陪着孩子,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到办公室去分析孩子的情况。
“我们的老师即使下班了,仍然陪伴学生,直到情绪正常。这种付出,没有爱是做不到的。”他很欣慰,多年的心理培训,老师们都有了这份责任感、这份爱。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因此,学校也关注老师的心理状况,对老师开展专题培训。如针对教师压力大的情况,心理教师总结出多条处理压力的小妙招,帮助老师们调整身心。
程学军说,让孩子身心健康,是育人的底线,他希望培养的是阳光、包容的幸福学子。
多彩活动:给学生一方幸福的空间
液氮散发在空气中形成了云雾;吸入氦气后声音变成了“卡通音”;两本书对夹在一起,怎么也拉不开……这些有趣的“液氮云雾”“氦气变声”“书本拔河”等科学表演秀,出现在前不久北京交大附中分校举办的第四届学科节上。
程学军在学科节开幕式致辞中问学生:“如果穿越到三百年前,你用现在的知识,能领先吗?”在他看来,现在的学生知识丰富,却不会用,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是欠缺的。“如果能学以致用,思维打开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复杂。比如北斗定位系统,最基础、最本质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学以致用,不然白学,不会用就更别提创新。”程学军希望通过学科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每次学科节,学校外聘专业机构,和老师一起设计活动,2020年学科节,有考察科学素养的植物的水培技术、水质的检测与净化处理等活动,有锻炼运动技能的篮球投篮挑战赛、仰卧起坐挑战赛等活动,有体现阅读素养的“字字珠玑”“连字成句”等活动,共24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用。
以活动、校本课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是程学军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学校开设了校外行走课程,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行走”中了解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学生们走进北京邮电大学,参观实验室,体验科技产品,了解科研动向;学生们走进延庆水泉沟,穿行崎岖不平的山石路,踩着凹凸的石头过水沟,过程中同学们互帮互助,在困难中历练成长;学生们走进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学习扎染、编结、做纸伞等丰富的民俗艺术……
行走课程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科融合。有一次,学校一位历史老师带队外出,经过一家黄焖鸡米饭店,老师说起写吃鸡最有名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说诗人所在的唐代吃鸡大多炖着吃。有学生表示,如果穿越过去,能做宫保鸡丁,能做炸鸡,一定大受欢迎。这一畅想被现实无情打破——老师告诉学生,铁锅在南北朝时期才流行。而另一次,地理老师带着学生去大运河“行走”,讲起隋朝时一年间就开凿了数千公里的大运河,原因之一在于炼铁技术的成熟,人们改造了铁器。
两个地方,两件事情,指向同一知识点。时空串联起来,知识点不再是教科书上的一行文字,不再是脑海中熟记背诵的一句话,学科与生活联系,学科间发生融合。程学军说,下一步,他希望做一些探索,让学科融合自然发生。
学校还有节日课程,开展各类艺体活动。学校推出“幸福币”,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活动即可兑换“幸福币”,积攒到一定量后可换领纸笔、镇尺、篮球等奖品,还可让校长请客吃饭。每个老师每周有发放5个“幸福币”的自主权,老师可自由决定可兑换“幸福币”的项目。体育老师提出学生放学后在操场跑步可兑“幸福币”,跑步的学生明显增多。
一个个活动,填充了学生飞扬的青春。初三学生何微妙说:“在这里我们不仅有学习,更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各式各样的活动既给我们提供了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舞台。”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市区机器人比赛、微电影节、网络征文比赛、科技竞赛、飞镖比赛等活動,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程学军说,教育必须以生为本——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学校应该实施个性化教育,给不同孩子不同平台。
除了开展多样的活动,学校也对学生予以多样的评价。学校开展“最美之星”评选,包括文艺之美、公益之美、体育之美、纪律之美、诚信之美、劳动之美、文明之美、助人之美等。坚持锻炼能获评,为班级设计板报壁报能获评,讲礼貌能获评……获评公益之美的学生武韵涵,给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鲁云小学的留守儿童捐书,还和那里的学生成了好朋友,互相写信交流读书体会;获评文艺之美的学生王馨媛,已经做好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以后当一个舞蹈老师。
程学军很欣赏这些关注社会、有使命感的学生。他对学生的期待从来不限于学习。最初当校长时,他希望每个人都能上示范高中、上好大学,后来变成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学生自己的理想去升学。而现在,他更希望学生有良好的心态,保持旺盛的求知兴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认为有了这些,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学生入学时他就跟家长强调,对孩子的期待要合理。他说,学校强调心理教育、家校沟通也是为此——升学压力下,家长太焦虑,又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将孩子逼得太狠。程学军认为,教育焦虑、内卷,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投射,要根本解决问题,社会用人机制、评价机制必须改变,而在学校内,他会尽量给学生一方幸福的空间。
学校以“建一所幸福学校”为愿景,以“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为办学理念,打造了德、心、智、美“幸福课程”体系;学校以“幸福币”激励学生;学校获评“京城幸福感领军中学”……
在教育内卷化严重、家庭普遍焦虑的时代,如何给学生幸福感?程学军给出他的答案。
“三有”幸福课堂:让教学“科学化”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原为北京市明光中学,2014年7月,在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背景下,学校由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交大附中”)承办,而后更名。
2017年,程学军接任分校的执行校长。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成绩,成为他面临的一个难题。在程学军看来,教材没变,学生没变,教法再不变,学校怎么会有变化有提升?他提出“理念变”“行为变”。
当时北京交大附中的课堂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以“有趣、有参与、有成就”为目标。“有趣”——教学设计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志趣;“有参与”——学生应当大面积参与,应当主动参与,不是简单当个听众;“有成就”——帮助学生掌握当堂课的核心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在分校,程学军也打造“三有”幸福课堂,并特别强调“三有”课堂中的“有参与”,所有的课堂都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减少硬性的灌输和机械重复性的训练。
于是,“师友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出炉。学生们互当“小先生”和“学友”,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展示分享。学校充分利用北京交大附中的资源。总校派专家团指导分校教学工作,安排优秀老师传递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从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进行具体指导;经常参与听评课,实施同课异构展示活动;每学年入校进行督学……
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学,学校引进了中国教科院的“差异教学”项目,教科院向学校派驻科研副校长,老师分学科、分层次、分梯度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运用差异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加入海淀区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华国栋教授、燕学敏博士不定期入校指导。
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团队的水平很快提升,基本都能在课堂上灵活呈现“三有”特色。例如,赵孟瀚老师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展示学生别出心裁的续写小说结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适时从旁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随后, 通过引用《逍遥游》《论语》《孟子》等材料启发学生讨论当今社会该如何理解“套子”;最后,给学生推荐了适合课外拓展阅读的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文章时代背景的理解。整节课有互动,有探究,有深化。这正是程学军所期盼的:老师们研究教材,同时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断启发引领,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
程学军自豪地说:“我们学生的入学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经过三年的教育,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已经超过区平均水平。”程学军认为,在当下升学体制下,学生的分数虽然重要,但要改变以前靠反复背诵、刷题获取分数的方法,要科学育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要在分数之外培养学生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阳光、包容的幸福学子
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中小学延迟开学,加上长时间的社会群体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程学军对此深有体会。
经历了漫长的居家学习,9月学校开学后,程学军发现孩子们变得易怒易躁,不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严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摩擦也增多了。
程学军找到此前合作的心理机构,设计心理问卷展开调研,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孩子出现不良的心理状况。学校立刻行动起来,每周一天,从下午2点开始,心理老师和有辅导需求的孩子一个一个谈心交流。如果聊天中发现需要家长涉入,把家长请过来,和学生一起接受辅导。
北京交大附中分校一贯重视心理教育,各科任老师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不定期邀请专家入校对学生做讲座和心理辅导工作;对有问题的学生,心理老师进行疏导;学校德育处定期印制“心之旅”小册子,分为学生篇和家长篇,每期分主题介绍心理知识以及基于学生心理的家教知识;不时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
2020年11月,学校开展了心理游园活动,围绕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多动症、强迫症等8类心理问题,以及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冥想等6类心理提升方向,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活动,通过体验、感受、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了解基本的调节、治疗方法以及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正确方式。比如针对自闭症,学生们设计的体验活动是使用肢体动作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大家了解自闭症儿童内向、不喜言语等特性,并提醒遇到自闭儿童,不要刻意嬉戏打闹,更不要恶作剧。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疗愈自己,也懂得了关爱病患。
程学军在北京交大附中任副校长。心理教育是北京交大附中的特色,在2007年,北京交大附中便配备了3名专职心理教师。程学军那时就发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更容易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科老师做德育工作,指令性要求多,对学生说教多,能让学生说出心里话的不多。心理老师则能和学生共情,心理老师出面,更能解决一些存在于学生心底的深层问题。”北京交大附中分校鉴于目前只有一位专职心理老师,特聘请专业心理机构的专家入校为老师们做培训,让老师们掌握基本心理知识,现在学校德育处的老师几乎人人可算兼职心理老师。
据程学军了解,在北京交大附中分校,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在与家长关系紧张、与同伴关系紧张上。而家长大多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忽略孩子的这些问题。在学校,程学军强调一定要在意具体的“人”,而不是仅仅在意学生的成绩、奖项这些表征。 有一次,程学军下午5点50分从办公室出来,看到有一间教室的灯还亮着。教室里,一个学生趴在桌子上,有一位老师在旁边陪着。在隔壁办公室里,他看到了年级组长和这个班的班主任。原来这个学生当天下午突然情绪不好,趴在桌子上一言不发,老师问什么都不回答。班主任找了老师和学生了解情况,得知当天没有老师批评他,也没有同学和她发生冲突。班主任在和家长及时联系后,一直陪着孩子,后来把没有回家的体育老师也拉过来,帮忙在教室里面陪着孩子,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到办公室去分析孩子的情况。
“我们的老师即使下班了,仍然陪伴学生,直到情绪正常。这种付出,没有爱是做不到的。”他很欣慰,多年的心理培训,老师们都有了这份责任感、这份爱。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因此,学校也关注老师的心理状况,对老师开展专题培训。如针对教师压力大的情况,心理教师总结出多条处理压力的小妙招,帮助老师们调整身心。
程学军说,让孩子身心健康,是育人的底线,他希望培养的是阳光、包容的幸福学子。
多彩活动:给学生一方幸福的空间
液氮散发在空气中形成了云雾;吸入氦气后声音变成了“卡通音”;两本书对夹在一起,怎么也拉不开……这些有趣的“液氮云雾”“氦气变声”“书本拔河”等科学表演秀,出现在前不久北京交大附中分校举办的第四届学科节上。
程学军在学科节开幕式致辞中问学生:“如果穿越到三百年前,你用现在的知识,能领先吗?”在他看来,现在的学生知识丰富,却不会用,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是欠缺的。“如果能学以致用,思维打开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复杂。比如北斗定位系统,最基础、最本质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学以致用,不然白学,不会用就更别提创新。”程学军希望通过学科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每次学科节,学校外聘专业机构,和老师一起设计活动,2020年学科节,有考察科学素养的植物的水培技术、水质的检测与净化处理等活动,有锻炼运动技能的篮球投篮挑战赛、仰卧起坐挑战赛等活动,有体现阅读素养的“字字珠玑”“连字成句”等活动,共24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用。
以活动、校本课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是程学军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学校开设了校外行走课程,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行走”中了解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学生们走进北京邮电大学,参观实验室,体验科技产品,了解科研动向;学生们走进延庆水泉沟,穿行崎岖不平的山石路,踩着凹凸的石头过水沟,过程中同学们互帮互助,在困难中历练成长;学生们走进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学习扎染、编结、做纸伞等丰富的民俗艺术……
行走课程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科融合。有一次,学校一位历史老师带队外出,经过一家黄焖鸡米饭店,老师说起写吃鸡最有名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说诗人所在的唐代吃鸡大多炖着吃。有学生表示,如果穿越过去,能做宫保鸡丁,能做炸鸡,一定大受欢迎。这一畅想被现实无情打破——老师告诉学生,铁锅在南北朝时期才流行。而另一次,地理老师带着学生去大运河“行走”,讲起隋朝时一年间就开凿了数千公里的大运河,原因之一在于炼铁技术的成熟,人们改造了铁器。
两个地方,两件事情,指向同一知识点。时空串联起来,知识点不再是教科书上的一行文字,不再是脑海中熟记背诵的一句话,学科与生活联系,学科间发生融合。程学军说,下一步,他希望做一些探索,让学科融合自然发生。
学校还有节日课程,开展各类艺体活动。学校推出“幸福币”,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活动即可兑换“幸福币”,积攒到一定量后可换领纸笔、镇尺、篮球等奖品,还可让校长请客吃饭。每个老师每周有发放5个“幸福币”的自主权,老师可自由决定可兑换“幸福币”的项目。体育老师提出学生放学后在操场跑步可兑“幸福币”,跑步的学生明显增多。
一个个活动,填充了学生飞扬的青春。初三学生何微妙说:“在这里我们不仅有学习,更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各式各样的活动既给我们提供了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舞台。”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市区机器人比赛、微电影节、网络征文比赛、科技竞赛、飞镖比赛等活動,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程学军说,教育必须以生为本——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学校应该实施个性化教育,给不同孩子不同平台。
除了开展多样的活动,学校也对学生予以多样的评价。学校开展“最美之星”评选,包括文艺之美、公益之美、体育之美、纪律之美、诚信之美、劳动之美、文明之美、助人之美等。坚持锻炼能获评,为班级设计板报壁报能获评,讲礼貌能获评……获评公益之美的学生武韵涵,给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鲁云小学的留守儿童捐书,还和那里的学生成了好朋友,互相写信交流读书体会;获评文艺之美的学生王馨媛,已经做好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以后当一个舞蹈老师。
程学军很欣赏这些关注社会、有使命感的学生。他对学生的期待从来不限于学习。最初当校长时,他希望每个人都能上示范高中、上好大学,后来变成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学生自己的理想去升学。而现在,他更希望学生有良好的心态,保持旺盛的求知兴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认为有了这些,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学生入学时他就跟家长强调,对孩子的期待要合理。他说,学校强调心理教育、家校沟通也是为此——升学压力下,家长太焦虑,又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将孩子逼得太狠。程学军认为,教育焦虑、内卷,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投射,要根本解决问题,社会用人机制、评价机制必须改变,而在学校内,他会尽量给学生一方幸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