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的虹桥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23654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生,要教心;教学生,更要交心。然而,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是一个大难题。首先,教师工作的繁忙使我们无法做到时常与每一个学生深层次地交流。其次,作为学生,他们更愿意和同龄人说自己的心事,和日记本倾诉自己的烦恼,作为有能力帮助他们的父母、老师,是听不到他们的心里话的。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教育者的无奈,是很令人遗憾的现象。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代沟”使然,是因为父母、老师缺少了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和亲近感的教育方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学生常常地在日记这块小天地里自由发泄,自由自在宣泄自我情绪,吐露心思,那么利用日记作为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一种较有效的手段。当然,这里的日记与我们传统观念上的日记有很大程度的差别。教师批阅学生的日记,要具备五心:
  
  一、责任心——照耀心灵之树的阳光
  
  没有阳光,大树无法长绿,没有责任心,教育者无法做好工作。心是道德的基点,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责任心促使我们努力做好烦杂琐碎的班主任工作,支持我们去完成许许多多无法直接看到结果却有利于教育的隐性任务,鼓励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尝试,寻找最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方法。
  
  二、爱心——吹开心灵之花的暖风
  
  爱是展示教师心灵最美丽的一方天地,爱是需要表达的。师生之间的爱却往往被忽视了表达。我们的爱没能让学生理解,一腔热情却让学生反感、逆反,让我们失望、愤怒、伤心。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理解老师,然而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这种理解的困难性。只有当教师的爱真正让学生理解了,我们的工作才便于开展,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让爱的暖风更直接地吹进学生心灵。把笔和纸作为最好的媒介,在学生的日记后面,写下我们的期望,我们的关心,我们的欣喜,我们的担心,我们的失望,我们的赞赏……让师生之间的爱,在笔下流淌。
  
  三、童心——走近学生心灵的幽径
  
  童心是成人世界里的一股溪流,永远活泼清新,童心更是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幽径。童心未泯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学生感到亲切,产生一种亲近欲望。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因此,教师在日记本里可以暂时忘记师长的身份,尝试扮演“知心大姐姐”、“知心大哥哥”的角色,理解他们的思想,包涵他们的幼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学生就会感到轻松自在很多,不会再有太多的顾虑和忌讳,自然产生倾诉的愿望。
  在批改日记时,我尝试借鉴腾讯QQ聊天工具上的“表情表达”方式,常常也在批语中用简单的几笔画上一个笑脸,或者难过的表情,或者生气的样子,或者流汗的脸……使批语更生动有趣。这样的批语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和可爱,产生对阅读老师每一次批语的渴望,内心也会爱上这样轻松的表达方式。
  
  四、宽容心——聆听真话的耳朵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明。”教师一味苛求学生,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为了迎合教师,学生说好话,说假话,对班级里发生在教师背后的事情隐瞒不报,不仅使教师错失了许多教育契机,更是埋下了许多问题隐患。而对于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变化,教师更是无从得知,当猛然发现学生的变化时,已无能为力,只能感慨于变化的“突然”。
  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抑”成共性的东西,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
  另外,对学生练笔的次数也应“宽容”。如果要求学生天天写,天天记,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但如若不作任何要求,必定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因此,教师可将练笔次数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可以一周为时间定最少篇数。教师只有拥有宽容心这只聆听真话的耳朵,方能做一个真正为学生的一辈子发展负责的好老师。
  
  五、细心——触碰学生心灵的触角
  
  文字有的时候比语言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情绪、态度、价值观。从许多美文中,我们感受到作家们的人格魅力,分享作者的情感,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走进他们的内心。同样,我们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揣读学生的文字,也能从中触碰到学生的心灵。
  记得有一次,一个平日里文字活跃风趣的学生在日记里笔触突然沉闷潦草了起来。我便开始留意他的表现,发现最近他脸上也少了往日灿烂的笑容。于是,我在他日记下面写到:“看你的日记,是一件开心的事!喜欢你活泼的文字!世界总有另一面,如果你有烦恼的一天,我同样乐意帮你分担!”果然,在下一次的日记里他便倾诉了自己对父母间发生矛盾的苦恼。找到了根源,有了努力的方向,接下来的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让我们用日记架起一座美丽的虹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他文献
从不同处理方法、酶液pH变化等方面对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效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胶酶的4种不同处理试验中,以全株表面喷雾法处理的黄瓜黄化子叶黑星病的病情
在我所从事的几年语文教学工作中,总感觉到自己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案只是课堂实施方案,而实际课堂又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如何使自己的教案与课堂实际最大限度地缩短距离呢?我的体会就是要进行“课前预演”和“课后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绝不是上好课的保证,而“课前预演”正是为了保证上好课所进行的必要补充。针对所教学生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种种设想,或者种种
长叶胡颓子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胡颓子春孢锈菌引起的长叶胡颓子锈病,使长叶胡颓子叶枯、落叶.长叶胡颓子锈病菌的重寄生茵Tuberculina sp.是长叶胡颓子锈病菌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并且在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本文在对医学生使用网络新语言的构词方式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网路新语言对医学生语
贾政是个孝子。他常常想办法哄老太太开心,虽然手法拙劣。中秋家宴上说笑话,他真诚地为了讨得母亲欢心,放下读书人的斯文,讲了一个男人怕老婆的笑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因从没听见贾政说这样话,所以才笑”。可知,贾政作为正派读书人,平时是不讲的,但为了母亲高兴,也放下架子来讲这种低俗笑话,可谓“彩衣娱亲”之意。  贾政在教育宝玉的方法上,贾政与母亲是不一致的,贾母是溺爱,贾政是要严格管教。在鞭笞宝玉之前,他
记得有一位诗人曾这样概括过散文表现生活的艺术特点:“一粒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个天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读《囚绿记》能使我们享受到绿色天堂里的欢快和喜悦,一种生命﹑希望之树常绿的审美感,一种不怕挫折、执著、向上的激情。这是绿的呼唤。  《囚绿记》是现代优秀的散文作家陆蠡1938年在上海“孤岛”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全文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
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成功范例之一[1,2].特别是建立以柞蚕卵为寄主的工厂化生产线后,田间应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