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开设了关于农村区域发展等新兴专业,另外也出现了大学生村官等新的职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农村区域的发展,笔者就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6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农村区域发展也愈发的科技化。旧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区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新型的技术培训,本文就从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1、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我国中部、东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存在着三个明显的差异梯度,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从东至西呈现阶梯级依次减弱的趋势,东部地区最发达,中部地区为其次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最为落后。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发育同样存在着很明显的差距,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券商相比处于劣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券商具有明显的资金、市场占有等优势,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起着主导性作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主体单一,而东部资本市场比较成熟。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相对于东部而言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2、农村区域发展环境问题
在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农业生产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再加上山地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北方耕作业造成了土壤风蚀等问题。这种所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主要的来源,农村环境问题恶劣。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了生活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倾向明显。这种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这就对区域发展的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想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就要求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很好的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1、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技术性、技能性、职业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的新兴人才培养模式,在农村区域发展中采用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远程职业教育能够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设计取向、要素分析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职业技能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培训,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我国的农村普通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职业技术培训这一重要内容,因此,在构建新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有意识的增加了职业技术培训课程的比重,采用职业技术培训、生产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方式。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突出“三农”服务的特性,能够根据农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更新课程内容和调整课程门类,这有利于实现农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技术的更新同步。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综合利用多种远程学习媒体,借助不同的远程学习媒体,现代远程教育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随意的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以及高效满意的学习方式,这就方便了不同工作、不同学习要求的农民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将教育从校园和课堂走入社会和家庭。
2、农村人才培养与高等农业院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增加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实现将农村人才培养与高等农业院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关于农村区域发展等新兴专业。并且对于这些关于农村区域发展的新专业进行充分的重视,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派遣到农村中去,为农村区域发展服务。
结语
农村区域发展的良好实现主要靠人才带动,对于农村的经济、技术、文化都应该进行很好的规划,建设农村区域发展新面貌和新进程。本文总结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黄世谋,杨云鹏,杨琰.力促农村远程教育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J].三农,2005,(10)
[2] 张筱兰,郭绍青.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5,(05)
[3] 严筱菁,田晓红.新形势下农业高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06)
[4] 范永刚,贺俊杰.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J].广元日报,2008,(12)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6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农村区域发展也愈发的科技化。旧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区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新型的技术培训,本文就从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1、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我国中部、东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存在着三个明显的差异梯度,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从东至西呈现阶梯级依次减弱的趋势,东部地区最发达,中部地区为其次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最为落后。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发育同样存在着很明显的差距,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券商相比处于劣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券商具有明显的资金、市场占有等优势,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起着主导性作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主体单一,而东部资本市场比较成熟。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相对于东部而言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2、农村区域发展环境问题
在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农业生产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再加上山地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北方耕作业造成了土壤风蚀等问题。这种所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主要的来源,农村环境问题恶劣。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了生活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倾向明显。这种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这就对区域发展的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想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就要求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很好的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1、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技术性、技能性、职业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的新兴人才培养模式,在农村区域发展中采用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远程职业教育能够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设计取向、要素分析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职业技能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培训,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我国的农村普通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职业技术培训这一重要内容,因此,在构建新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有意识的增加了职业技术培训课程的比重,采用职业技术培训、生产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方式。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突出“三农”服务的特性,能够根据农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更新课程内容和调整课程门类,这有利于实现农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技术的更新同步。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综合利用多种远程学习媒体,借助不同的远程学习媒体,现代远程教育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随意的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以及高效满意的学习方式,这就方便了不同工作、不同学习要求的农民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将教育从校园和课堂走入社会和家庭。
2、农村人才培养与高等农业院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增加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实现将农村人才培养与高等农业院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关于农村区域发展等新兴专业。并且对于这些关于农村区域发展的新专业进行充分的重视,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派遣到农村中去,为农村区域发展服务。
结语
农村区域发展的良好实现主要靠人才带动,对于农村的经济、技术、文化都应该进行很好的规划,建设农村区域发展新面貌和新进程。本文总结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村区域发展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黄世谋,杨云鹏,杨琰.力促农村远程教育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J].三农,2005,(10)
[2] 张筱兰,郭绍青.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5,(05)
[3] 严筱菁,田晓红.新形势下农业高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06)
[4] 范永刚,贺俊杰.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J].广元日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