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支笔,我就不上学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说《西游记》中,学得一身本领的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却因缺一件称手的兵器而苦恼。经智者指点,他到龙宫去讨要,把龙王的定海神针抢走,成了他手中的如意金箍棒。这根棒,以后打得天宫鸡犬不宁,打得妖魔鬼怪闻风丧胆……这是一个关于兵器的完美故事,令初三男生陶誉无限向往。但他没有孙悟空那么幸运,他还在苦苦寻找。他不是要找金箍棒,他仅仅是要找到一支完美的笔。
  2012年中考,陶誉发挥正常,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的附中。尽管这所高中不是上海最有名的,但也算市重点,他和他的妈妈何女士都十分满意。何女士给我打电话报喜时连称“幸运”,因为初三上半学期陶誉没有正常去学校上课,而是忙于接受我的心理辅导。
  陶誉是幸运的,但幸运之前他是不幸的,而不幸本是可以避免的。
  这孩子中了什么邪
  2011年暑假里,来诊所咨询的家长和孩子比较多。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注意到一位穿着入时的中年女士一直在接待室的角落里坐着,一边翻阅手里的杂志,一边观察进出咨询室的人,像是刻意等到大家都走了以后再进来。
  快下班时,热闹的诊所渐渐安静下来,那位中年女士步态优雅地走进来。她自称姓何,在上海一家国际品牌化妆品公司任宣传总监。“我想带儿子来做心理辅导,先来看看,介绍介绍他的情况。”她说。
  何女士的儿子陶誉时年15岁,在上海一所中学读书,开学就上初三,用何女士的话说,就是“到了冲刺中考的关键时刻”。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本来学习成绩不错的陶誉突然有了异常表现。“这孩子不知中了什么邪,整天寻思着要找到一支蓝色的笔,我给他买了三四十支他都不满意。”她说。
  “蓝色的笔?什么样子?”我好奇地问。
  “就是中性水笔,也叫签字笔,中学生常用的那种。”她指着我桌子上的笔说,“和您这支差不多吧,得是蓝色墨水的。”
  “那不是很好办吗?文具店有的是,带他去挑就是了。”我说。
  “怪就怪在这里!”她轻叹一口气,“各种各样的都买给他了,可他也就满足几分钟,马上就说不是他要找的那一支,害得我到处找文具店,国产的、进口的,只要是蓝色的我见了就买,不计成本。我家都能开文具店了!可是他还是没完没了。他说找不到那支笔他没办法开始初三总复习,甚至扬言,没有那支笔他开学就不去学校!”
  “以前他有过类似的表现吗?比如闹着要某个牌子的运动鞋、某个样式的书包。”
  “没有。他以前可听话了,非常乖。他上了初中以后,我做好了应付他逆反的准备,可他从不顶撞我。”她沉吟了一下告诉我,她10年前离婚了,一个人带儿子过,前夫很少探视儿子,但她工资很高,经济上没有困难。这10年中她交过几个男友,现在相处的这个她很满意,准备陶誉中考后结婚。她向我保证,为了陶誉安心学习,她从未透露过自己感情方面的事。
  听了何女士的介绍,我预判陶誉可能有较强的强迫性思维,必须尽快进行心理干预,否则有可能发展成强迫症。在做出最后判断之前,我需要面见陶誉,与他做深入的交流。
  缺一件称手的兵器
  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陶誉身材瘦小,眉清目秀,皮肤白皙,像他的妈妈。他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始终低着头,两眼呆呆地盯着自己的脚尖,双手以随时准备起立的姿态按在沙发上,很不安的样子。
  我说:“这里只有我们俩,我是一个愿意听你说话并且守口如瓶的陌生阿姨。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想说我们就这么坐一会儿,你渴了就自己接水喝,纸杯在饮水机下面的小柜子里。”
  在我营造的轻松气氛中,陶誉开始缓缓讲述自己的故事。他说话声音很小,没有节奏感,断断续续的,却表达了对得到“蓝色水笔”坚定不移的愿望。他说那是一支完美的笔,蓝色墨水,像大海那样的蓝色,写出的字如阳光下的碧波。他抬起头来向我强调,只有用这支笔做题他才能思路流畅,写起作文来才能文思泉涌。
  “没错,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支,但都不合适。”他说。至于哪里不合适,他也说不准,不是笔杆太粗太细,就是笔尖太尖,不够圆滑,反正都不合他的意。他也曾亲自去文具店挑选,甚至打的去30公里外的浦东专门淘笔,都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没有那支笔,真的不行吗?”我问。
  “要说,一支笔也没那么重要,但是,”他看我一眼,紧紧地皱起了眉头,“我心里就是放不下它,整天琢磨,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更甭说专心学习了。妈妈说我中了邪,可能我真的中了邪吧。我努力过,可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不那么想!”
  我灵机一动,问:“你读过《西游记》吗?”
  他摇摇头,说:“没读过,妈妈不许我读闲书。”想了想又说,“不过,我小时候看过动画片《西游记》,不知算不算。”
  “当然算。”我说,“还记得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去过一次东海龙宫吗?还记得他去干什么吗?”
  一丝笑容在陶誉脸上一闪而过。他冲我快速点了点头,说:“他学会了武艺,却缺一件称手的兵器,很烦恼,于是去龙宫借。说是借,其实是抢。他把龙王的定海神针拔出来,变成自己的金箍棒,把龙王气得半死。”
  “金箍棒对孙悟空重要不重要?”我问。
  “太重要了!”他稚气的脸上焕发出光彩,“没有金箍棒,他怎么大闹天宫?怎么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
  “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附和道,“所以,你想得到一支称手的笔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个成语叫‘妙笔生花’吗?笔不‘妙’,如何‘生花’?所以你完全不必克制自己的想法。”
  他愣了一下,缓缓说:“还是阿姨理解我,我妈老是打击我。”
  “妈妈对你不好吗?”我试探地问。
  他告诉我,他妈妈对他很好,对他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从他上小学起,妈妈就要求他每门功课考试不得低于95分,包括体育和品德考评。如果他达不到这个标准,妈妈就会非常生气,没完没了地指责他,气急了还打他屁股。为了让妈妈满意,他学习非常用功,考试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同学和家人的赞扬。可是他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连组长都没当过,原因是他胆子太小,不敢负管理之责,但是妈妈对此并不在意。妈妈对一年后的中考非常紧张,要求他一定要考上有名的上海中学,因为那是上海最棒的高中。对这个目标,他感到高不可攀。   “爸爸经常来看你吗?”我小心地问。
  他低下头,又摇摇头,所答非所问:“爸爸和我都对不起妈妈。”
  强迫性思维的根源
  第二天,何女士如约单独来到咨询室。一进门她就问我:“听陶誉说,您支持他继续寻找那支根本不存在的笔,是吗?”
  我笑着点点头,说:“那是欲擒故纵之计,顺便解除他对强迫行为的负罪感。”
  “强迫行为?这孩子得了强迫症?”她急了。
  我告诉她,陶誉现在被强迫性思维所控制,已有强迫症的早期表现,好在发现得早,通过心理干预,症状有望得到遏制。
  “什么是强迫性思维?您快跟我说说。”
  我告诉她,强迫性思维又称强迫观念,是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对这种思想不能自由地加以干涉或控制,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和反强迫。“简单说,”我解释道,“强迫性思维就是禁不住总想一件事,而这件事是不可能的。陶誉想得到一支完美的笔,而那支笔是他脑子里想出来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他知道那支笔不存在,却禁不住幻想,又对这种失控的念头很恐惧,于是痛苦不堪。”
  何女士神情越来越悲伤。她自言自语:“可怜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形成强迫性思维的原因很复杂,其中环境因素最为重要。”我告诉她,据统计,有强迫性思维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的父母有完美主义倾向,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限制孩子的生活空间,对孩子批评多于表扬,不知不觉把孩子逼入狭隘的思维空间。“或许,您也有完美主义倾向吧?”我提醒道。
  何女士的眼泪“刷”地一下流下来。她告诉我,10年前,她是一个年轻漂亮、有工科硕士学位的女子,却遇人不淑,丈夫有嫖赌恶习,她只好离婚,带着5岁的儿子生活。10年来,强烈的屈辱感和挫败感使素来要强的她把儿子的好坏当成人生成败的标杆。她要求儿子功课全优,表现一流,儿子稍有松懈她就小题大做地责罚。陶誉是老师们公认的好孩子,她得到了内心的极大满足。这10年来,母子俩几乎是在一路赞扬声中走过来的,没想到在中考前最关键的时候出问题。
  “父母离异也是原因之一。”我补充道,“父母离婚剥夺了孩子的父爱,不完整的爱带给孩子的是深深的不安。”
  何女士承认,日常生活中,她经常有意无意地把对前夫的怨恨移植到孩子身上。“总感觉是替一个混蛋养儿子。”无形中,陶誉从幼年起就背负着成年人的负罪感,懂得要用加倍的努力来做好每一件事,让妈妈满意,而不是自己满意。在妈妈“必须这样”“必须那样”的命令和暗示下,僵化的思维模式悄然形成,也铸成了他的强迫型人格:刻板固执,凡事既追求完美,又缺乏自信。在中考的压力下,内心毫无安全感的他为了让妈妈满意,准备报考上海最好的高中,却又极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考不上,伤妈妈的心。
  “或许这就是陶誉强迫性思维的根源。”我总结道,“在高度的焦虑情绪中,内心的冲突使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却不可控制地转移到追求笔的所谓完美上,用一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来缓解对中考的恐惧和对不起妈妈的深度不安。这一深层次的内心冲突表面化为对笔的挑剔,并在他固有的刻板、僵化的思维模式中周而复始,欲罢不能,使得他的学习能力下降到几乎丧失,最后出现社会行为退缩,不愿上学。”
  “那该怎么挽救他呢?”何女士焦急地问。
  “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别无他法。”我准备第二天就开始对陶誉进行心理辅导。何女士对我的方案很满意,表示全力支持。
  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第二次来见我,陶誉显得轻松了许多。上次我欲擒故纵,赢得了他的信任。
  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转移注意力。
  我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说:“陶誉,你一门心思找那支笔,其实很愚蠢。”
  他奇怪地盯着我,不明就里,说:“阿姨,您不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怎么又变了?”
  “没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这里的‘器’指的究竟是什么?你仔细想过没有?”
  “是一支完美的笔。”
  “那我问你,金箍棒早就在龙宫里,恐怕已有几千年了,为什么龙王没有拿去大闹天宫?对,因为龙王没有本领唤醒它。我再问你,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是金箍棒大闹天宫?对,是孙悟空凭借高强的本领打败了天兵天将,金箍棒仅仅是工具而已。所以,‘器’首先指的是本领,其次才是工具。”看陶誉听得呆了,我趁热打铁,“再好的笔,也要听人使唤,再普通的笔,只要主人学习好,也能考出高分。这个道理,你一定懂。”
  心理辅导的第二步是减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让陶誉明白,父母的离异不是他的过错,他不必为此负疚;第二步是调整中考目标,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更有把握的高中。
  心理辅导的第三步是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好在何女士很配合,不仅不再用完美主义的心态看待儿子,还跟同事学做“小女人”,把更多精力放在家里,给了儿子更多关怀。
  通过将近半年的20多次心理辅导,陶誉逐渐找回了安全感和自信心,终于可以回到学校,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了。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摘 要] 区域认知能力是当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从概念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内涵;立足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  [关键词]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养成策略  最新发布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将“区域认知”作为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笔者所理解的“区域认知”能力应是对地表各种地理性状的感知和判断
熬夜——多喝汤水    暑期,有的孩子晚上过度看电视、玩电脑、打电子游戏,多者长达六七个小时。这不仅影响视力,还会使作息失衡。夜晚是人体的生理休息时间,经常熬夜,不仅使人疲劳、精神不振,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都会找上门来。  对策:多补充含维生素c或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鱼类、豆类产品有补脑、健脑功能,应纳入晚餐食谱。熬夜时要注意补水,可以喝枸杞大枣茶或菊花茶,既补水又祛火。洗脸
——现阶段,很多高校为了方便学生的生活,创建了很多的APP,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一旦过度,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近日就有学生吐槽:“学校中,领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连学校WIFI一个APP,甚至在校园内打热水都要下一个APP。”高校在發展的过程中,重视信息化建设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用APP为学生的生活织了一张网,甚至有高校将APP 的使用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学生在使用A
2012年题目  第一组:朋友 生闷气 理解 在乎 陪伴 误会 宽容 礼物  第二组:课外班 兴趣 作业 漫画 难题 睡觉 高考 苦恼  第三组:照片 方式 感动 责任 父母恩 电话 血脉 默默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联词作文”字样。电子邮箱地址:ct663
[摘 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疫”战是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颇为难得的实践教材,小学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平台,使疫情期间特殊“人”和“事”的影响力彰显出来,在改善以往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本身的时效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 疫情;线上德育;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0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如洪水猛兽,
[摘 要] 一所学校理应寻求一种地方文化渊源作为文化发展的依托。千年不熄的窑火孕育着浓厚的文化因子,无疑是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方沃土。德化县尚思小学的陶艺教育以瓷塑德、以瓷启智、以瓷健体、以瓷孕美、以瓷促劳,犹如水的载歌载舞,轻柔、舒适、无痕,让孩子从小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让每一个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摇动、推动和唤醒,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体验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以瓷塑德;以瓷启智;以瓷健
编者按:  每年暑假,尤其是七月中下旬及八月初,是决定要入学(入园)的孩子上什么学校或幼儿园的关键时期。如今小学、初中都要求就近入学,不少家长不愿让孩子入读就近划片的学校,想尽办法给孩子择校。其中一部分人当然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认为孩子上了好的小学、初中,将来就能考上好的高中、大学,前途就一片光明。但也有一些人,并不完全是为了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而是为了自己的脸面——朋友、同事或邻居都把孩子
孩子长大,感情开始复杂了。这时和孩子探讨感情,对他的交友、举止,甚至提高学习成绩都是有帮助的。  孩子到了五六岁,感情逐渐发生变化。他们逐渐超出低龄儿童的喜怒哀乐,感情生活日益复杂。低龄儿童不在乎流出的鼻涕有多难看,但五六岁的孩子就开始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己需要采取的应对方式。尴尬、内疚、忌妒和寂寞等不熟悉的感情会困扰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甚至给他们带来恐惧。  一位母亲发现,当弟弟两岁的儿子
“我讨厌你们!你们一点都不懂我,你们让我自卑,让我不开心,我恨你们!”难以想象,这是15岁少女阿欣发给父母和姐姐的短信。她说,她已不再相信有人会理解她。  在父母看来,外表瘦弱斯文的阿欣脾气倔得不可理喻。母亲愁眉苦脸地说:“她只有15岁,可她说的话老成得让我害怕,什么‘性格决定了我的失败’‘我不想过现在的日子’‘对这个世界来说,我是多余的’……”  阿欣是初三学生,之前她的学习成绩还不错,算是中等
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对待,回到家喜欢跟家长诉说、抱怨或请求家长帮他们出头。很多家长不把孩子的诉说或抱怨当回事,认为那只是孩子幼稚的气愤和不平,但聪明的家长不会放过这个教育孩子的绝好机会,会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当“镜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场景一:  不做斤斤计较的“小气鬼”  幼儿园里,李超和宗斌在一起。刚开始李超将自己的图书拿出来,两个人一起看,可没过一会儿就有了争执。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