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强劲。
2012年,纺织行业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国内外诸多外部风险,紧紧抓住内需市场机遇,全年基本实现了平稳运行,经济增速整体呈缓中趋稳走势。
据相关统计,2012年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达到3015.5亿元,同比增长7.68%;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6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与其他主要制造业行业相比较,纺织生产增速位居中上游,继续发挥了纺织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吴迪指出,尽管运行走势总体平稳,但是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比如,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9%和5%,造成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与此同时,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2012年底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高出约45%,严重影响了棉纺产业链的竞争力。而用工成本却持续提升。2012年以来行业人均工资涨幅仍将在10%~15%,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影响突出。
他说:“当前,纺织行业已经从此前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向了在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转变方式和优化结构的发展阶段,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步伐,才能应对诸多不利因素,保持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是纺织工业在市场、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等倒逼机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着眼于战略机遇期的主动出击。”
IT全面渗透
纺织行业信息化多年来一直在务实推进,已经形成扎实广泛的应用基础。近年来由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推广普及逐步转向行业化的深层次应用,用户群主要面向迫切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优势企业。在2012年工信部推出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中,波司登、无锡~棉、安徽华茂、山东南山、山东鲁泰等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纺织行业信息技术与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的融合日益密切,智能化生产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纺机、服装和印染行业。
一是生产装备智能化有重大突破。比如山东康平纳公司的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生产线实现了染色现场的无人化运行。生产线已应用到10余种原料的纱线染色,产品应用到20多家单位。还有青岛环球公司的粗细联合智能全自动粗纱机系统,应用了RFID等技术,实现了从粗纱纺纱到自动落纱的全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
二是服装现代制造和物流系统深入应用。上海威士公司开发出自动钉扣的自动化缝制单元、智能吊挂系统,自动整烫系统、全自动培烘系统、自动折叠包装系统和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等,初步形成了现代服装制造和物流系统;宁夏汇川公司采用自行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对单量的西装、职业装的量体数据分类汇总,先达到较高的号型覆盖率,再对7%左右进行单裁处理,基本实现了大规模定制。
三是印染企业技术进步催生MES建设。引人注目的是杭州开源公司的印染MES,平均可提高机台生产率5%~15%,降低回修率10%~15%,减少年均能耗5%~8%,工艺达成率在98%以上,对于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纺织业调结构促转型进程中,有一个现象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电子商务。吴迪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为纺织品服装开辟了崭新的营销模式,有利于挖掘内需新潜力,创造消费新需求。同时对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也是一种竞争和促进。其次,电子商务平台对于纺织从原料供应商、成品制造商到产品销售商的整条产业链的连接和疏通,起到了资源整合的作用。但他同时强调,我国的电子商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对不诚信现象的有效遏制,对网络安全和客户隐私的保障,配套物流业的跟进等等,这些都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
迈向智慧生产
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着力节能减排,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将为我国纺织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工具将被运用的更加充分和深入。吴迪认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将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这必然对行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强劲的驱动作用”。
举个例子,在多年相关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物联网当前已经逐步渗透到纺织工业的各个应用领域,是智能化制造和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
MES系统将是纺织行业信息化下一步的应用重点,这将是物联网中RFID技术和其他传感技术的用武之地。它在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应用可以达到实时的信息管理,灵活的生产调度,准确的跟踪,实现对MES的有效支撑,从而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延误和损失,很大程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监测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生产的绿色化水平和车间的管理效率。
此外,将物联‘网扩大应用到生产线之外的仓储和物流系统,可以大大加强ERP的效能,帮助企业减少短货现象,缩短交货期,实现差异化生产,准确跟踪物流信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达到精细管理的目的。RFID的全面应用,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如果有一天,物联网被进一步扩大应用到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后,可以在产业链上构建及时准确的信息链,从而精确跟踪和追溯产品信息,如产品安全性、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实现全面价值的可追溯性,强化和保护品牌;在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共享信息,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加快市场反应和服务响应,有助于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吴迪在采访最后表示:“尽管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贷款融资困难等因素对信息化投入有所影响,但是必须看到,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强劲。其特征是决策上项目更加坚决,对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来越深入,态度越来越务实。”
2012年,纺织行业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国内外诸多外部风险,紧紧抓住内需市场机遇,全年基本实现了平稳运行,经济增速整体呈缓中趋稳走势。
据相关统计,2012年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达到3015.5亿元,同比增长7.68%;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6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与其他主要制造业行业相比较,纺织生产增速位居中上游,继续发挥了纺织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吴迪指出,尽管运行走势总体平稳,但是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比如,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9%和5%,造成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与此同时,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2012年底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高出约45%,严重影响了棉纺产业链的竞争力。而用工成本却持续提升。2012年以来行业人均工资涨幅仍将在10%~15%,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影响突出。
他说:“当前,纺织行业已经从此前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向了在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转变方式和优化结构的发展阶段,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步伐,才能应对诸多不利因素,保持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是纺织工业在市场、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等倒逼机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着眼于战略机遇期的主动出击。”
IT全面渗透
纺织行业信息化多年来一直在务实推进,已经形成扎实广泛的应用基础。近年来由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推广普及逐步转向行业化的深层次应用,用户群主要面向迫切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优势企业。在2012年工信部推出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中,波司登、无锡~棉、安徽华茂、山东南山、山东鲁泰等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纺织行业信息技术与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的融合日益密切,智能化生产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纺机、服装和印染行业。
一是生产装备智能化有重大突破。比如山东康平纳公司的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生产线实现了染色现场的无人化运行。生产线已应用到10余种原料的纱线染色,产品应用到20多家单位。还有青岛环球公司的粗细联合智能全自动粗纱机系统,应用了RFID等技术,实现了从粗纱纺纱到自动落纱的全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
二是服装现代制造和物流系统深入应用。上海威士公司开发出自动钉扣的自动化缝制单元、智能吊挂系统,自动整烫系统、全自动培烘系统、自动折叠包装系统和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等,初步形成了现代服装制造和物流系统;宁夏汇川公司采用自行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对单量的西装、职业装的量体数据分类汇总,先达到较高的号型覆盖率,再对7%左右进行单裁处理,基本实现了大规模定制。
三是印染企业技术进步催生MES建设。引人注目的是杭州开源公司的印染MES,平均可提高机台生产率5%~15%,降低回修率10%~15%,减少年均能耗5%~8%,工艺达成率在98%以上,对于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纺织业调结构促转型进程中,有一个现象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电子商务。吴迪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为纺织品服装开辟了崭新的营销模式,有利于挖掘内需新潜力,创造消费新需求。同时对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也是一种竞争和促进。其次,电子商务平台对于纺织从原料供应商、成品制造商到产品销售商的整条产业链的连接和疏通,起到了资源整合的作用。但他同时强调,我国的电子商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对不诚信现象的有效遏制,对网络安全和客户隐私的保障,配套物流业的跟进等等,这些都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
迈向智慧生产
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着力节能减排,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将为我国纺织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工具将被运用的更加充分和深入。吴迪认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将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这必然对行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强劲的驱动作用”。
举个例子,在多年相关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物联网当前已经逐步渗透到纺织工业的各个应用领域,是智能化制造和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
MES系统将是纺织行业信息化下一步的应用重点,这将是物联网中RFID技术和其他传感技术的用武之地。它在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应用可以达到实时的信息管理,灵活的生产调度,准确的跟踪,实现对MES的有效支撑,从而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延误和损失,很大程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监测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生产的绿色化水平和车间的管理效率。
此外,将物联‘网扩大应用到生产线之外的仓储和物流系统,可以大大加强ERP的效能,帮助企业减少短货现象,缩短交货期,实现差异化生产,准确跟踪物流信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达到精细管理的目的。RFID的全面应用,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如果有一天,物联网被进一步扩大应用到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后,可以在产业链上构建及时准确的信息链,从而精确跟踪和追溯产品信息,如产品安全性、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实现全面价值的可追溯性,强化和保护品牌;在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共享信息,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加快市场反应和服务响应,有助于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吴迪在采访最后表示:“尽管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贷款融资困难等因素对信息化投入有所影响,但是必须看到,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强劲。其特征是决策上项目更加坚决,对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来越深入,态度越来越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