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启发式教育,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育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谈几点对数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育的认识。
  一、启发式教育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这门课或这节课感兴趣,学习的欲望就会很强烈,那么教师传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都会非常顺利,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启发式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充满自由、愉悦的精神状态下最能集中注意力,最能激活思维和迸发创造力,从而也最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建立师生平等,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式教育强调以师生双方活动为主,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要求师生关系和谐,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进入主体地位。现阶段教师要抛弃“精英教育”的思想,给予每个学生应有的信任和责任,把教学民主真正落到实处,千方百计地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在积极思维中自主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教学语言要真挚感人,以情动人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人的感情交流,如果教师占据绝对的权威,在教鞭指点下,学生战战兢兢,就不敢无所顾忌地发散思维,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例如,当有学生想要回答问题却又有些害怕时,会出现犹豫不决、左顾右盼的表现,我会鼓励他,大胆说出其想法,即使说错,也会及时鼓励他,这样学生就不会存在胆怯心理。
  2.教师的仪表、体态要整洁、优雅。举止优雅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会主动打开心灵的门户,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感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大大加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堂教学中,用微笑进行教学,不把个人情绪带进课堂,会让学生时刻感到亲切。
  3.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遵循共性、张扬个性,共性是指每个学生都要遵循的课堂教学常规。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对待不同学生都千篇一律,效果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布置作业或提问时,我会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或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作答。
  4.要正视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的学习心理常常表现得不稳定,学习兴趣带有阶段性。教师要及时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应第一时间用恰当的语言、语态、教具、教学方式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5.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育还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的均衡发展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避免个别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启发式教育,并真正起到“启而发”的作用,才能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启发式教育的实质,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发展,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给予学生适当的问题。俗话说:“学贵有疑。”只有让学生有了疑问,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再加以正面的点拨和引导,学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思维目标,最终有目的地完成这些内容。这是启发式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最重要阶段。适当的疑问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无形中产生一种吸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时,他们又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进步。当然,教师创设的疑问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并且难易适中,不能太容易,使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解答,更不能太难,那样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2.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高强度的思维过程,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脑子要时刻处于活跃状态,时刻准备着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有些滞后或者呆板时,我们要利用启发式教学,带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活性,使学生时刻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状态,避免学生的思维偏离教学方向,更要避免学生走神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路标,时刻指引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这是提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总之,启发式教育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最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发式教育不应只看重问题的结论,而应该重视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疑问去思考、对比、分析、综合、归纳,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是启发式教育的最终目的。启发式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教师已讲过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掌握教师未讲解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可以继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不仅能够学好数学,而且能够逐渐爱上数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责编 赵建荣)
其他文献
文竹的叶子细细的、短短的、密密的,紧紧地挤在一起,组成一片片平整的锥形叶片,像一枝枝小巧可爱的松枝。叶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片美丽的“翡翠云海”。碧绿的枝干修长挺拔,藏在绿茸茸的“云层”里,在“云层”的衬托下,就像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托起了那片翠绿的“云海”。那“云海”绿得娇嫩,绿得可爱,绿得晶莹。  ——选自河南省南阳油田第五小学三年级刘湑渊《那一片绿云》  春天,小草破土而出,嫩黄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
音乐教学是整体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影响下,音乐教师要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以目标实现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达到课程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