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通过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效益、成本的比较,并考虑当前农村的劳动实际,提出了“发展机插稻、提高直播稻、扩大麦套稻、稳定抛秧稻”的未来水稻生产的思路。
关键词水稻耕作方式;特点;种植表现;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5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105-02
近几年,因周边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迫切需要一批既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优产,而又能够大幅度地省力、省工、节本的轻简栽培技术[1-4]。当前楚州区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3种。其中,常规手栽稻面积约1万hm2,机插稻面积约1万hm2,直播稻面积约4.67万hm2,分别占全区水稻总面积的15%、15%和70%。从这些年稻作发展趋势来看,直播稻发展进度最快,从2004年的0.33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4.67万hm2,已成为楚州区水稻生产主要的种植方式;手栽稻和机插稻发展缓慢或者呈下降趋势。
1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
1.1手栽稻
手栽稻与肥床旱育秧配套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具有省秧池、省水、省种、省工、节本的优点,表现出对条纹叶枯病较好的抗性,特别是通过生化制剂的配套应用,使该项技术更简便,操作更简单,秧苗素质更好,秧龄弹性较大。栽后秧苗爆发力强,分蘖快。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出现了移栽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移栽工作量大,导致移栽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而直接影响到每公顷穗数,从而影响到产量和效益。
1.2机插稻
机插稻具有省工节本、通过建立机插秧协会等形成产业化、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但生产上对大田的整田质量要求较高,机手操作不当易出现断垄缺株等现象;同时由于行距较大,影响足穗,部分迟插的田块产量得不到保证,特别是6月22日以后机插的一般在7 500 kg/hm2左右。
1.3麦套稻
麦套稻具有秸秆还田、免耕不育秧、环保、省工节本的优点。生产上必须过好四关,一是全苗匀苗关,二是杂草关,三是杂稻关,四是倒伏关。
1.4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省工节本、操作方便、产量稳定、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生产上抛秧时对田面整地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抛植后如遇大雨易造成漂秧。同时田间杂草必须防除到位。
1.5直播稻
直播稻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秧池、省工节本、稳产高效的优点。同时避开了1代灰飞虱的盛期,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问题有:一是草害较重;二是后期群体过大易倒伏;三是后期如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
2种植表现
2.1生育期分析
对同一品种(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生育期进行了系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对同一品种生育期的影响很大。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全生育期变化,从麦套稻的157 d减少到直播稻的129 d,减少了28 d;徐稻3号的总叶片数从手栽稻的17叶减少到机插稻、抛秧稻、麦套稻的16叶,直播稻总叶片数最少,只有15叶。全生育期的缩短主要减少在拔节前。直播稻比手栽稻全生育期减少24 d。其中,播种至拔节天数减少13 d,占总减少天数的54%;拔节至抽穗天数减少5 d,占21%;抽穗至成熟天数减少6 d,占25%。因此,全生育期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的缩短。
2.2经济性状分析
实收产量以机插稻最高,平均产量为9 000 kg/hm2;其次为手裁稻,平均产量8 850 kg/hm2;第3位是抛秧稻,平均产量为8 700 kg/hm2;第4位是麦套稻,产量为8 400 kg/hm2;直播稻单产最低,平均产量为8 250 kg/hm2。单位穗数以直播稻最高,平均穗数达388.5万穗/hm2;机插稻、抛秧和麦套稻穗数都在360万穗/hm2左右;手栽稻穗数最低,平均穗数为322.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最高的为手栽稻,每穗总粒数为121粒;机插秧和抛秧比手栽稻少5~6粒;麦套稻和直播稻比手栽稻少10~12粒。结实率以手栽稻最高,为92%;其次为机插稻和麦套稻,比手栽稻少2%~3%;抛秧和直播稻最低,平均为85%~86%,比手栽稻低6%~7%。千粒重最高的是手插稻,平均为27.5 g;其次为机插秧,为27.3 g;最低的是直播稻,为25.5 g。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栽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居首位,而穗数最少,原因是移栽时移栽质量未得到保证,移栽密度较小。
2.3效益分析
从种植效益看,效益最好的为机插稻,纯效益为6 465元/hm2,比手栽稻高1 155元/hm2;其次为直播稻,纯效益为6 090元/hm2,比手栽稻高780元/hm2;第3位是麦套稻,纯效益为5 880元/hm2,比手栽稻高570元/hm2;第4位是抛秧稻,纯效益为5 865元/hm2,比手栽稻高555元/hm2;手栽稻最低,纯效益为5 310元/hm2。
2.4成本分析
由于稻作方式的不同(特别是直播稻、麦套稻减少了育秧程序中的秧田管理成本和移栽、抛栽工序),各种稻作方式的成本差异较大。总成本最高的为手栽稻,平均达8 850元/hm2,其次为抛秧稻、机插稻和麦套稻,最低的为直播稻,平均为7 110元/hm2。分析手栽稻的成本,成本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秧田育秧管理成本高,手栽稻和种子成本最低,但秧田管理成本较高,秧田管理成本比直播稻高420元/hm2;二是大田移栽成本高,大田移栽成本高达1 530元/hm2,比机插稻高855元/hm2。
3发展思路
3.1发展机插稻
机插稻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减少农业劳动力、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稻效益的有效稻作模式,是未来水稻发展的方向。当前需做的工作主要是发展机插秧协会组织,完善机插秧配套栽培技术,尤其对如何保证机插秧的质量和时间,攻足穗数等环节上做好研究,确保这项技术健康稳定发展。
3.2提高直播稻
这项稻作方式2004年开始小面积应用,现正逐步向淮安市楚州区扩大,已成为利用面积最大的一种轻简稻作方式。目前这种稻作方式在全省面积也在逐步扩大,农业专家在全省各地举办多期技术培训。因此,楚州区应加大技术力量,对目前群众自发进行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结合现有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提高直播稻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3.3扩大麦套稻
麦套稻不育秧、不耕田整地、不栽秧,秸秆还田,解决了麦秸焚烧难题,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深入,较好地解决了全苗、匀苗、杂草稻、倒伏等问题,是淮安市重点推广的水稻轻简稻作方式。在前两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其应用面积。
3.4稳定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明显的省力、省工、高产、高效、操作简便的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淮安市楚州区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渠北片的席桥、季桥、钦工等3个乡镇。这些地区的群众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所以应用面积一直比较稳定。
4参考文献
[1] 陈洪礼,蔡建华,田文科.不同轻型稻作方式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评价[J].耕作与栽培,2007(4):25-26.
[2] 杨进,罗文秋.水稻免耕旱育抛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4):25-26.
[3] 唐义军,杨力,李长亚,等.苏北沿海地区稻作方式现状及发展建议[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11-12.
[4] 黄明玉,祁明华,田作金,等.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J].北方水稻,2009(4):79-80.
关键词水稻耕作方式;特点;种植表现;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5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105-02
近几年,因周边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迫切需要一批既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优产,而又能够大幅度地省力、省工、节本的轻简栽培技术[1-4]。当前楚州区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3种。其中,常规手栽稻面积约1万hm2,机插稻面积约1万hm2,直播稻面积约4.67万hm2,分别占全区水稻总面积的15%、15%和70%。从这些年稻作发展趋势来看,直播稻发展进度最快,从2004年的0.33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4.67万hm2,已成为楚州区水稻生产主要的种植方式;手栽稻和机插稻发展缓慢或者呈下降趋势。
1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
1.1手栽稻
手栽稻与肥床旱育秧配套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具有省秧池、省水、省种、省工、节本的优点,表现出对条纹叶枯病较好的抗性,特别是通过生化制剂的配套应用,使该项技术更简便,操作更简单,秧苗素质更好,秧龄弹性较大。栽后秧苗爆发力强,分蘖快。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出现了移栽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移栽工作量大,导致移栽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而直接影响到每公顷穗数,从而影响到产量和效益。
1.2机插稻
机插稻具有省工节本、通过建立机插秧协会等形成产业化、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但生产上对大田的整田质量要求较高,机手操作不当易出现断垄缺株等现象;同时由于行距较大,影响足穗,部分迟插的田块产量得不到保证,特别是6月22日以后机插的一般在7 500 kg/hm2左右。
1.3麦套稻
麦套稻具有秸秆还田、免耕不育秧、环保、省工节本的优点。生产上必须过好四关,一是全苗匀苗关,二是杂草关,三是杂稻关,四是倒伏关。
1.4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省工节本、操作方便、产量稳定、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生产上抛秧时对田面整地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抛植后如遇大雨易造成漂秧。同时田间杂草必须防除到位。
1.5直播稻
直播稻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秧池、省工节本、稳产高效的优点。同时避开了1代灰飞虱的盛期,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问题有:一是草害较重;二是后期群体过大易倒伏;三是后期如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
2种植表现
2.1生育期分析
对同一品种(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生育期进行了系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对同一品种生育期的影响很大。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全生育期变化,从麦套稻的157 d减少到直播稻的129 d,减少了28 d;徐稻3号的总叶片数从手栽稻的17叶减少到机插稻、抛秧稻、麦套稻的16叶,直播稻总叶片数最少,只有15叶。全生育期的缩短主要减少在拔节前。直播稻比手栽稻全生育期减少24 d。其中,播种至拔节天数减少13 d,占总减少天数的54%;拔节至抽穗天数减少5 d,占21%;抽穗至成熟天数减少6 d,占25%。因此,全生育期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的缩短。
2.2经济性状分析
实收产量以机插稻最高,平均产量为9 000 kg/hm2;其次为手裁稻,平均产量8 850 kg/hm2;第3位是抛秧稻,平均产量为8 700 kg/hm2;第4位是麦套稻,产量为8 400 kg/hm2;直播稻单产最低,平均产量为8 250 kg/hm2。单位穗数以直播稻最高,平均穗数达388.5万穗/hm2;机插稻、抛秧和麦套稻穗数都在360万穗/hm2左右;手栽稻穗数最低,平均穗数为322.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最高的为手栽稻,每穗总粒数为121粒;机插秧和抛秧比手栽稻少5~6粒;麦套稻和直播稻比手栽稻少10~12粒。结实率以手栽稻最高,为92%;其次为机插稻和麦套稻,比手栽稻少2%~3%;抛秧和直播稻最低,平均为85%~86%,比手栽稻低6%~7%。千粒重最高的是手插稻,平均为27.5 g;其次为机插秧,为27.3 g;最低的是直播稻,为25.5 g。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栽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居首位,而穗数最少,原因是移栽时移栽质量未得到保证,移栽密度较小。
2.3效益分析
从种植效益看,效益最好的为机插稻,纯效益为6 465元/hm2,比手栽稻高1 155元/hm2;其次为直播稻,纯效益为6 090元/hm2,比手栽稻高780元/hm2;第3位是麦套稻,纯效益为5 880元/hm2,比手栽稻高570元/hm2;第4位是抛秧稻,纯效益为5 865元/hm2,比手栽稻高555元/hm2;手栽稻最低,纯效益为5 310元/hm2。
2.4成本分析
由于稻作方式的不同(特别是直播稻、麦套稻减少了育秧程序中的秧田管理成本和移栽、抛栽工序),各种稻作方式的成本差异较大。总成本最高的为手栽稻,平均达8 850元/hm2,其次为抛秧稻、机插稻和麦套稻,最低的为直播稻,平均为7 110元/hm2。分析手栽稻的成本,成本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秧田育秧管理成本高,手栽稻和种子成本最低,但秧田管理成本较高,秧田管理成本比直播稻高420元/hm2;二是大田移栽成本高,大田移栽成本高达1 530元/hm2,比机插稻高855元/hm2。
3发展思路
3.1发展机插稻
机插稻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减少农业劳动力、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稻效益的有效稻作模式,是未来水稻发展的方向。当前需做的工作主要是发展机插秧协会组织,完善机插秧配套栽培技术,尤其对如何保证机插秧的质量和时间,攻足穗数等环节上做好研究,确保这项技术健康稳定发展。
3.2提高直播稻
这项稻作方式2004年开始小面积应用,现正逐步向淮安市楚州区扩大,已成为利用面积最大的一种轻简稻作方式。目前这种稻作方式在全省面积也在逐步扩大,农业专家在全省各地举办多期技术培训。因此,楚州区应加大技术力量,对目前群众自发进行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结合现有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提高直播稻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3.3扩大麦套稻
麦套稻不育秧、不耕田整地、不栽秧,秸秆还田,解决了麦秸焚烧难题,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深入,较好地解决了全苗、匀苗、杂草稻、倒伏等问题,是淮安市重点推广的水稻轻简稻作方式。在前两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其应用面积。
3.4稳定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明显的省力、省工、高产、高效、操作简便的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淮安市楚州区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渠北片的席桥、季桥、钦工等3个乡镇。这些地区的群众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所以应用面积一直比较稳定。
4参考文献
[1] 陈洪礼,蔡建华,田文科.不同轻型稻作方式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评价[J].耕作与栽培,2007(4):25-26.
[2] 杨进,罗文秋.水稻免耕旱育抛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4):25-26.
[3] 唐义军,杨力,李长亚,等.苏北沿海地区稻作方式现状及发展建议[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11-12.
[4] 黄明玉,祁明华,田作金,等.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J].北方水稻,2009(4):79-80.